?

我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現狀及高質量提升思路
——以重慶兩江新區為例

2020-02-28 19:35王超超吳蓮漪
決策咨詢 2020年3期
關鍵詞:自創兩江東湖

◆王超超 吳蓮漪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國家自創區”)是構建創新型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的核心空間載體,建設國家自創區是加快我國自主創新發展步伐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推動高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

重慶兩江新區國家自創區自2016年批復以來,在企業培育、生態優化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與高水平國家自創區、高質量發展實際引領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聚集能力不夠、創新能力不足、制度機制落后等問題依舊突出。因此,借鑒國內先進自創區體制機制及政策經驗,進而提出高質量提升思路,對于兩江新區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引擎,扛起重慶國家自創區核心區的使命和責任,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綜述

分析總結國家自創區相關研究,研究內容主要聚焦在總體布局與政策體系兩個方面:

一是主要通過分析定位情況、空間分布、組織模式、管理體制、戰略發展方向等來研究我國國家自創區的總體布局。從定位情況來看,在推進自主創新、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國家自主創新區先行先試、探索經驗,搶占世界高技術產業制高點,承擔著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任[1],為我國高新區建設和高新產業發展起著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2]。從空間分布來看,截至2019年9月,國務院共批復了21家國家自創區,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均有分布,全國范圍內的空間布局已基本完成[3]。從組織模式來看,周陽敏等指出,我國國家自創區“一區多園”“獨立園區”“一市一區”“城市群”4種組織模式都有涉及,“城市群”組織模式居多,其中,宋捷[4]也將“城市群”模式稱為“多區協同”模式。從管理體制來看,辜勝阻等[5]在各維度管理上指出,推動示范區建立一種“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協調內外各方工作。石書玲[6]比較分析了中關村等5個國家自創區的管理機制,揭示了設置集協調、決策和執行功能于一體的管理體制的重要性。從戰略發展方向來看,不同自創區的輻射范圍不盡相同,各具特色。東部地區自創區以加強原創性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國際競爭力創新體系為主,中部地區自創區以最大程度發揮區域生產潛力、走差異化創新發展道路為主,西部地區自創區以引進先進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主[7]。

二是主要通過分析創新創業、人才引育、產業發展、金融支撐等具體政策來研究國家自創區的政策體系。在創新創業方面,郭戎等[8]著重分析了股權分紅、科技成果處置權與收益權、企業自主創新稅收政策、科研經費管理政策等六方面的政策,分別指出相關政策的著力點、實施效果、存在問題,并在其基礎上提出改善建議。在人才引育方面,各區各具特色。蘇南自創區擁有南京“紫金人才計劃”、無錫“530人才計劃”、蘇州“姑蘇人才計劃”等享譽海內外的人才工作品牌[9]。東湖自創區進行高層次人才培育試點,實行“海外學人光谷行”“3551人才計劃”等人才政策。在產業發展方面,各自創區緊密結合當地產業基礎,出臺特色產業政策。深圳國家自創區充分發揮其金融業的產業優勢和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積極探索科技金融結合、深港經濟科技合作新機制和新政策[10]。在金融支撐方面,中關村自創區建立了以企業信用體系為基礎的創新金融服務體系,引領科技創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向[11]。文英姐[12]研究指出東湖自創區通過對財政投入方式、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資助方式等因素的創新,增強了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但依舊需要持續優化資本市場、信用環境對科技金融進行完善。

二、兩江新區國家自創區建設推進現狀

兩江新區自創區自復批以來,在創新主體引育、研發平臺建設、雙創環境優化等方面,匯因素、集資源、建平臺、重服務,已取得一定成效。

(一)創新型企業加速培育

一是創新型科技型企業數量大幅增長。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高成長企業分別較2017年增長24%、63.5%、230.8%。其中,2018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325家,全市占比為14%。二是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數量占重慶國家自創區總量的六成以上。其中,獨角獸企業2家,占全市100%。

(二)研發平臺建設加速推進

以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為核心載體,構建“一核多點”協同創新格局,扎實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有國家級研發平臺17家,技術創新聯盟9個,獨立法人化研發機構34家,高端研發機構7個。截至2019年7月,累計引育獨立法人科研機構43個,高端研發機構13個,培育新型研發機構4個,簽約落地高校及科研院所12家。

(三)“雙創”工作實現扎實推進

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有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8家,其中孵化器2家,眾創空間6家。截至2019年7月,累計孵化創新型中小微企業1200余家,“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程孵化體系正加速形成,擁有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2個。

(四)創新發展生態持續優化

一是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更加健全。2019年出臺了《重慶兩江新區促進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同時出臺了《兩江新區眾創空間備案及管理辦法》等,為提高平臺孵化成效提供了指引。二是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出臺了《重慶兩江新區創業種子基金管理辦法(試行)》《重慶兩江新區科技成長貸款實施辦法(試行)》兩個具體操作辦法,設立科技創新投資引導基金,推出科技金融創新產品,開展企業融資服務創新試點項目“信易貸”平臺。三是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設立了文化產業、通用航空、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4個重點產業國家專利導航分中心,投入運營國內唯一汽摩類知識產權快維中心。2018年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較2017年增長8.3%,PCT專利(國際專利)申請量較2017年增長43.82%。

三、限制兩江新區國家自創區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實現以高質量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讓創新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對標高水平國家自創區、高質量發展需求,兩江新區自創區在建設及提升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制約性問題。

(一)創新要素集聚不夠

一是創新主體數量較少。在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方面,兩江新區自創區有高新技術企業325家,與深圳自創區的1520家、武漢東湖自創區的1848家存在差距,更不及中關村自創區的1/27、張江自創區的1/13。在高成長性企業方面,兩江新區自創區僅有豬八戒網、中科云從2家獨角獸企業,遠不及中關村自創區的65家、上海張江自創區的13家,落后于蘇南自創區的8家、武漢東湖自創區的5家、成都自創區的3家;兩江新區自創區有“瞪羚”企業17家,同期蘇南、武漢東湖、成都自創區“瞪羚”企業分別為380家、355家、203家,均領先于兩江新區自創區。

二是高層次人才數量較少。在“千人計劃”方面,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僅11人,遠不及中關村自創區的643人,約為武漢東湖自創區的1/6。在海外高層次人才方面,兩江新區自創區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383人,而杭州自創區超過1200人,北京中關村自創區留學歸國人員逾3萬人。

三是創新平臺數量較少。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國家重點實驗室僅1個,國家級研發平臺17家,與國內其他國家自創區差距仍較大。其中,2017年中關村自創區已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7個,武漢東湖自創區有國家級研發平臺33家。

四是雙創載體數量較少。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國家級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6家,分別僅占重慶市的17%、14%。同期,國家級孵化器數量不及中關村、武漢東湖、成都自創區的1/22、1/8、1/4,國家級眾創空間數量約為中關村、武漢東湖、成都自創區的1/15、1/5、1/3。

(二)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一是研發投入力度不強。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研發經費為5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為3.6%,與國內其他國家自創區差距較大。其中,杭州、深圳、張江、武漢東湖自創區投入強度依次為22.2%、16.9%、11.8%、7.7%。

二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首先,專利數量少。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3件,遠落后于成都自創區的155.9件,沈大自創區的50余件,蘇南自創區的40余件;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PCT專利申請量為30件,僅約為中關村、武漢東湖、張江、杭州自創區的1/153、1/30、1/18、1/10。其次,汽車和電子信息等重點支柱產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技術缺乏。

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作用不強。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產值達到1532億元,雖增速較快,但與張江深圳武漢東湖自創區相比差距依然明顯。其中,產值超過百億的僅有電子核心部件、可穿戴設備及智能終端、云計算及物聯網3個產業,單個產業占兩江新區產值不到10%,而上?!皬埥幑取钡纳】诞a業產值約占上海浦東新區的76%,武漢東湖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占全國1/3。

四是成果轉化效果不佳。2018年,兩江新區自創區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金額為1.58億元,遠不及成都自創區的十億規模和中關武漢村、東湖自創區的百億規模。同時,兩江新區自創區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金額全市占比不足1%,僅約為中關村、武漢東湖自創區的1/22、1/13,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偏低。

五是創新創業環境不佳。第一,政策協同程度仍不夠。目前兩江新區自創區未完全顯現與自貿區等的政策疊加優勢,缺乏對產業、科技、金融等政策的協同性、體系化、集成性設計;第二,政策落實力度不足。2017年兩江新區自創區創新扶持政策兌現近億元,但政策信息獲得渠道不夠暢通,部分企業對新區自創區創新政策的具體細則、政策實施范圍以及申請流程缺乏了解,2018年下降為5800萬元左右;第三,創新創業文化不強。相較于武漢東湖自創區的“青桐匯”和成都自創區的“菁蓉匯”,兩江新區自創區的“智匯兩江”等活動開展相對較晚,資源聚集能力較弱。同時,兩江自創區主要依托于國創會、智博會、英才大會等平臺引進吸納人才,缺乏如中關村的“海聚工程”等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

四、兩江新區國家自創區高質量提升路徑

兩江新區自創區是重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是推動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趦山聟^自創區的建設現狀以及高質量提升需求,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及高水平國家自創區的建設經驗,圍繞高質量提升路徑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構建“雙自聯動”體制機制

構建“雙自聯動”體制機制,實現自創區和自貿區政策互動互融、聯動協同發展。一是探索出臺“雙自聯動”行動方案。借鑒《關于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上海張江國家自創區聯動發展的實施方案》《珠三角國家自創區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的實施方案(2016-2020年)》,結合兩江新區區域特色,從推進創新資源集聚、優化創新生態、激活創新活力、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水平等方面提出適合兩江新區自創區和重慶自貿區的“雙自聯動”行動方案。二是探索設立“雙自聯動”試點區域。在兩江新區自創區與重慶自貿區疊加區域探索設立“雙自聯動”試點區,將產業布局、招商引資、資源集聚、考核評價等相關工作納入國家自創區管理范圍。在具體實施方面,經審定的國家自創區企業可在“雙自聯動”試點區內注冊新公司,享受自貿區相關優惠稅收政策,但其GDP、創新成果、科技貢獻等仍歸于自創區。同時,積極探索自創區與自貿區的財稅政策貢獻模式;搭建聯動招商機制,針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進行精準招商。

(二)出臺《兩江新區國家自創區條例》

基于《重慶兩江新區國家自創區建設實施方案》,結合兩江新區自創區建設現狀,出臺《兩江新區國家自創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科技體制改革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予以固定,為創新創業、先行先試提供制度保障?!稐l例》可包括總則、規劃建設與產業發展、創新創業、人才資源、科技金融、開放合作、服務與管理、附則等內容,著力解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人才匯聚、產業科技創新等突出問題;在激活創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優化創新生態、推進產學研結合等方面做出規定,為創新能力提升提供法律支撐;在人才引育、人才激勵和保障、人才服務機制等方面提出相關條例,為人才匯聚提供平臺;在完善全產業鏈體系、重視新型開發機構建設等方面進行規范,引領產業高端化發展。

(三)打造國家級戰略性產業集群

一是申報創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完善從研發端到制造端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加快集聚電子通信、車載終端、智慧基建等領先企業,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布局,努力建設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二是申報創建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緊抓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項目,推動現有汽車企業加大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引進,聯合長安汽車新能源、金康汽車、車和家等本地新能源整車企業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四)實施高成長性企業提升計劃

篩選出一批高技術、高成長的科技企業申報牛羚、瞪羚和獨角獸企業,構建“資金+項目+基金+培訓+服務”五位一體的高成長性企業培育體系,支持高成長性企業自建或聯合組建市級、國家級高標準技術創新中心,設立高成長性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高成長性企業項目建設、創新發展、人才引進等補助和獎勵。

(五)建設“雙創”生態優化示范區

推動兩江新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創新創業痛點堵點疏解行動,推廣中關村自創區“創業會客廳”和上海楊浦區“三區聯動”等一批成熟的創新創業模式;推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互聯網+”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創造更多元、更穩定的新就業崗位;深化自創區重點人群“雙創”教育和精準培訓,建設服務重點就業群體的創業服務載體。

猜你喜歡
自創兩江東湖
我愛東湖
兇手老羅
簡單點,再簡單點 重慶兩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別墅
醫者頌
東湖古柳
東湖一角
短視頻平臺抖音宣布啟動2019“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并推出自創音樂作品專輯
如果我有剪刀手?
蘭太公司紀委舉辦慶“七·一”職工自創廉潔文化作品展
事業單位自創無形資產管理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