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大學師范類專業“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索
——以惠州學院為例

2020-03-01 08:21廖淑珍
惠州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雙能師范類教師隊伍

廖淑珍

(惠州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廣東 惠州 516007)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應用型大學的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1]。2019年,高等教育司將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提供政策、組織、機制、服務、項目五大支持,全力建設神形兼備的應用型大學[2]。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有應用型的師資隊伍相適應,師資隊伍轉型既是高校轉型發展的核心內容,也是高校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沒有師資隊伍向應用型轉變,也就沒有學校的應用型轉變。應用型大學一般都設有師范專業,應用型大學師范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知識和技能全方位發展的教師,是否能培養出一批理論知識功底扎實、教學技能熟練、教研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取決于是否擁有教學能力和基礎教育研究能力強的教師隊伍[3]。因此,師范類專業建設一支擁有較強理論素養與實踐操作技能,能夠有效地將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有機結合的“雙能型”教師隊伍顯得尤為重要。

一、應用型大學師范類雙能型教師的界定

師范類專業“雙能型”教師是指高校師范專業教師既能很好地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較豐富的中小學教學實踐經驗,在本專業的學術上有一定的研究,在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方面做出一定貢獻,而且重視開展基礎教育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產學研合作能力,即是一專多能。

(一)具備熟練的教學技能

高校教師的教學技能是雙能型教師的基本技能,師范類專業雙能型教師應該熟練地掌握本專業師范生的培養體系,具備基本的教學基本功,有較深厚的理論知識支撐自己,站在講臺上能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制作精美ppt,還有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呈現所教授的內容[4]?,F代的大學課堂不能滿堂灌,即便是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也不再是一支粉筆和一本書就能上好一堂課,通過網絡的傳播,學生能接受到豐富的信息,傳統的知識傳播已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而且師范類專業是培養中小學教師,作為學生上課的榜樣,更要講究教學方法,有效地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并幫助學生消化理論知識,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具備與基礎教育學校合作的能力

師范類專業雙能型教師還應該熟悉掌握中小學教育特點。教學行業日新月異,每年都有新的變化,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更清楚了解它的特點,所以師范類專業教師還應具備與中小學合作研究課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提高指導學生實踐的水平。不管是有中小學教育背景的教師還是從高校出來的應屆博士生,都應該積累基礎教育的行業實踐經驗,還要積極主持研究的基礎教育課題為相關學校解決問題并爭取被采用[5]。

二、建立師范類專業“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必要性

應用型大學以充分就業、為地方經濟社會和各類服務行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和目標。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城鎮小學數量逐年增長,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二孩的放開導致大批量女教師休產假等原因,各地都急需招聘高素質、掌握熟練教學能力的中小學教師,他們一入職就要到教學崗位完成各項任務,崗前培訓的時間很少甚至沒有,這就要求師范類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基礎知識,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教學技能,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鍛煉,才能達到各中小學所需的人才標準。師范類專業教師肩負著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教學技能水平的師范人才的重任。所以,建立一支具備教學能力和產學研合作能力的教師顯得尤為重要。

2017年10月,教育部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推進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高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逐步開展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并頒布《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師范認證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基本理念,對師范類專業教師的素質能力和實踐經歷有明確要求:具有較強的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應用和學習指導等教育教學能力、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職前養成和職后發展一體化指導能力,能夠有效指導師范生發展與職業規劃。教師教育課程教師熟悉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和中學教育教學工作,至少有一年中學教育服務經歷,其中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具有指導、分析、解決中學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基礎教育研究成果。

此外,從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2018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見表1)看,絕大多數的師范生最后就業都是找到對口單位,走向教師崗位,表中也能看出地方本科院校不像學術型大學選擇升學或出國留學的很少,基本都是直接走向工作崗位,就業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可見,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要重視師范技能的培訓,師范類專業“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表1 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6-2018屆畢業生就業情況

三、應用型大學師范類雙能型教師培養存在的問題

惠州學院從2016年9月被廣東省教育廳確定為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試點學校后,對于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職稱評審需要在行業掛職鍛煉一定時間,給認定為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教職工給予表彰獎勵等,還具體出臺了《惠州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辦法(試行)》,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校人才招聘重學歷職稱,忽視實踐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才人引進招聘過程中,著重考察應聘人選的學歷、職稱,看重的是專業理論素養,沒有對其在實踐能力與應用創新能力進行考察,致使招聘進來的老師普遍存在實踐能力不強的現象,缺乏授課能力和創新研究能力,難以將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師范類專業教師應該走出高校的圍墻,到中小學校去開展課題研究才能更清楚了解基礎教育行業,給在校的師范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指導。

(二)師范類專業“雙師型”教師的數量越來越少

雙師型教師是指既有中小學教學經驗又具備高校教師資格的老師,這類教師一般在中小學有3年以上的全職教學經驗。早些時期,碩士畢業可以到高校任教,很多中小學教師有了幾年教學經驗后通過考研,再到高校工作,這些雙師型教師不僅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經過深造又提升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對于師范生的培養具有較大的幫助。近幾年,應用型大學因為本科評估等工作的需要,在人才招聘方面要求具有博士或教授高學歷和高職稱的人員,還有年齡限制等,如此一來年齡偏大的雙師型人才就很難能進入高校教師隊伍當中來。目前,師范類專業具有中小學教育背景的教師是十年前引進的,這幾年引進教師都是年輕的90后博士居多,他們一路讀書,搞學術研究,從高校博士畢業,就直接站到講臺上,有些年輕博士本科所學專業也不是師范類,沒有經過系統的教學能力訓練,教學能力提升的培訓比較欠缺,教學能力較弱[6]。

(三)教師接受專業實踐鍛煉的時間和經歷不足

目前,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普及化,地方應用型大學順應社會需求,近幾年招生人數也呈上升趨勢,生師比偏大,高校教師報到后就要開始講授課程。而且作為高校的“青椒”,有科研、教研、服務社會各方面的要求,他們也沒有很多時間來學習教學技能。此外,各二級學院的老帶新的導師制度,因各方面原因也是沒有落實到位,僅限于聽課幾次,并沒有相互聽課,缺少了相互學習,老教師指導新教師的過程。80年代、90年代的新進教師到高校后是要經常到中小學掛職鍛煉,吃住在對方學校,與學生打成一片,方能更好地了解基礎教育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全面提升高校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

(四)教師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意識不強

師范類專業的教師一般只關注自己所在高校的學術研究,多數師范類專業的教師都是職稱導向,職稱需要什么就往哪一方面走,較少反思產學研合作方面的問題,并沒有很多地了解中小學的發展情況,而且學校沒相應的文件明確師范類專業教師一定要到基層進行脫產鍛煉或掛職[7]。所以,高校教師申報的課題和撰寫的論文都是關于學科專業方面的多,基礎教育涉及的比較少,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產學研更多是工科專業與企業的一些合作和研究,其實師范類專業與中小學的合作也必不可少,只有深入中小學的課堂才能挖掘出研究的課題。

四、“雙能型”師范類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雙能型師范類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必須貫徹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圍繞辦學定位,對準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培養教師多方面能力來加強:進一步熟悉了解辦學定位,采取一定政策鼓勵,進行嚴格的崗前訓練,掛職鍛煉、合作培養等。

(一)多渠道補充教師,重視其綜合實踐能力

地方高校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是必然趨勢,但在引進專業教師時也要加大引進具有行業背景的教師,有中小學工作經驗的,更熟悉中小學的教學規律,有利于師范專業課程的教授。同時,還要注重考查應聘者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如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實踐教學的實施能力、社會活動和技術推廣能力等,此外,有些實操性強的教育教學類課程,也可以聘任優秀中小學教師來擔任兼職教師。

(二)強化教師能力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一是實施“教師培養計劃”,組織培訓。除崗前培訓外,教務處、各學院安排專門時間,采取專題講座、專題研討、指導學習等方式,提高新引進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8];落實導師制度:安排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師作為新引進青年教師的業務導師。開展公開課教學和教學比賽活動,學院組織新引進教師進行公開課教學活動和講課比賽,學校每年要舉行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新引進青年教師在培養期內均要參賽;二是要安排青年教師教研培訓項目。高校教師重科研,輕教研的現象普遍存在,其實作為年輕老師,還是要參加各類教研項目,研究教學改革過程存在的各類問題,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研究水平,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三)重視師范類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

重視師范類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新引進青年教師在三年培養期,應至少有半年時間進入(掛職)中小學到學科專業相關的科組進行實踐、實務能力的鍛煉培養。目前,很多地方院校在當地中小學建立示范性教學實習基地工作室,安排新入職的青年教師駐扎到中小學,進行跟崗學習和調查研究,增加實踐鍛煉的機會。

目前,學校也有安排師范類專業教師帶學生到中小學進行觀摩見習,但來去匆匆,實踐鍛煉的時間不夠。若安排年輕教師帶隊外出實習,與學生在實習學校待上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不僅能更好地監督指導實習學生,也能進一步了解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整體狀況。漢語言文學專業目前通過的二級師范認證的學校之一——福建師范大學就很重視教學過程的實踐環節,其要求有教師帶隊外出,實習期間指導教師跟堂聽課,下課后及時進行反饋。此外,職稱評審的掛職鍛煉,不應局限于表格,僅填表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有時候掛職會流于形式。而應該要求教師脫產掛職半年以上,這樣才能滿足年輕教師到基礎教育學校實踐鍛煉的機會。

(四)利用師范認證的契機,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師范類專業認證是促進學校師范類專業發展一個重要契機,對提升應用型師范類專業建設水平和師范生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應用型大學應該重視師范類專業認證,充分認識師范類專業認證對學校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加強教職工師范類專業認證培訓,了解師范教育全面進入治理管理新時代背景下,師范類專業要從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向“新師范”教育發展轉變,新師范教育重視師德師風、重視教育技術、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等,都對師范類專業教師有新的要求,通過認證的嚴格要求,全面提高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

總之,應用型大學圍繞學校發展目標,通過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重視青年教師能力培養、強化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進行改變現狀,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雙能型”師資隊伍,辦好師范類專業,順利通過各級師范認證。

猜你喜歡
雙能師范類教師隊伍
實施精準園本培訓 建強培優教師隊伍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
閱讀與寫作:高職師范類學生語文課堂核心教法初探
師范類專業將實行三級監測認證
中小學師范類與非師范類教師的教學能力差異狀況及成因分析
淺析師范類高?;瘜W實踐教學的改革和探索
雙能CT血管成像虛擬平掃對評價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應用價值
第二代雙源CT雙能掃描模式對胰腺癌的影像診斷價值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