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下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反思

2020-03-02 14:11張孫晨
江蘇科技信息 2020年20期
關鍵詞:圖書館信息服務

張孫晨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28)

0 引言

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里將公共文化服務界定為“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屬于政府職能的一部分,它主要“著眼于社會效益,是為社會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文化領域”[1]。但其實,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同時該文件還附有《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該標準對公共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也做了相關要求,即“免費提供借閱服務”和“免費開放”。因此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著力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服務,公共圖書館與公共服務體系之間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系。

但是高校圖書館與社會公共文化服務之間的關系卻顯得有些模糊不清,高校圖書館是依托高等院校發展的,主要服務于本校師生的教學與科研。因此,如果以公共圖書館的相關要求去對照高校圖書館時,就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起,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這一議題就已經被提出來了,引起了廣泛地討論,隨著時代的發展一直被討論與完善。如今,在自媒體時代下,在新技術、新媒體的不斷沖擊下,該議題又一次被提了出來。

1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公共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之間的關系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是高校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之間的關系似乎一直存在著爭論。計劃經濟下,高校圖書館一直被當作教學輔助機構;其日常工作僅僅是服務本校的教學與科研。即便如此,事實上,不少學者從80年代中期,就已經將研究視野轉向了高校圖書館,并嘗試尋找高校圖書館與社會公共文化事業對接的可能性。李志明等[2]的文章《擴大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職能初探》就認為“圖書館是社會文化教育事業的機構,高校圖書館不但具有學術性與教育性,同時也具有社會性”。因此他認為高校圖書館在保證學校教學和科研的同時,應當對社會團體開放。隨后的一些學者開始探討高校圖書館應如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莫開信[3]更加強調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并認為必須要“打破全國各系統圖書館獨立門戶,自成體系,老死不相往來的封閉隔絕的狀況,建立統一的管理體制?!彼€認為高校圖書館應成立“對外服務部”,以此更好地擴大社會職能。孫蘭[4]則認為“高校圖書館應面向社會開展有償服務”。而孫繼亮等[5]則系統地論證了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服務可行性,并提出了為社會服務的相關原則,同時也列舉了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服務可能存在的問題??梢钥闯龃藭r關于高校圖書館與公共文化之間關系的討論,大多置于社會服務的視角下,而此時社會服務關注的基本點在于高校圖書館是否該應面向社會開放以及如何向社會開放。

事實上,此時大部分學者及圖書館工作者都認為高校圖書館必須對外開放,只有極少數學者對該問題進行了質疑,如李錫初[6]就“從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服務的實踐欠缺及實踐的效果不佳兩方面”對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提出了質疑,并認為需要從實踐層面上論證該問題。但是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此種意見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90年代以來,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開始與市場經濟掛鉤,從此時開始,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不再只是紙面上的文字,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也日益成為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重要一環。同時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高校圖書館開始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圖書館信息服務范圍,如利用計算機搜索技術,建立區域性網絡,實現信息共享,建設館藏數字資源等。應該說,互聯網的應用為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事業打開了全新的思路,這些舉措也是我國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事業的有益嘗試。

因此,在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前,對于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討論大多停留在是否面向社會開放的問題上,對于更深層次的內容并無觸及,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給這個話題重新注入了活力。

2 高校圖書館與自媒體

手持設備的快速流行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興起促使人們對信息的更迭有了更快速的追求,自媒體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白悦襟w”(We Media)一詞最早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提出,他們對自媒體下了一個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7]。即,自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最大的特征是傳播源發生了改變,由“官方”變成了“個人”,這是一種私人化、個性化的信息采集與分享模式,具有高參與性、低門檻、傳輸范圍廣、可復制等特性、甚至能夠實現跨媒介傳播。

相較于傳統媒介信息的單一性,自媒體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更是一個信息源爆炸的時代。信息源的分散也表明圖書館作為傳統知識中心的位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圖書館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甚至不再是知識交流的中心。人們可以在知乎、百度貼吧、今日頭條等各種自媒體上直接向專業人士提問,以更快的速度及更低的成本獲取即時信息?;ヂ摼W時代出現的“碎片化閱讀”現象,在自媒體時代得到了更徹底的發揮。2019年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0.8%,較2017年有所提升,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6.2%,較2017年上升了3.2個百分點”。同時“手機和互聯網成為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媒介的主體,紙質書報刊的閱讀時長均有所減少”。這些數據表明,自媒體時代人們似乎更愿意在移動手持設備上閱讀,手機似乎會逐步取代圖書館成為新的信息交互中心。

移動設備對于高校圖書館的沖擊是可以預見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可替代性,移動設備與圖書館都是媒介,是信息的交互中心,它們本身并不是信息的發布者,高校圖書館的信息來源于藏書、文獻等,而手機的信息則大多依賴網絡的發布。自媒體上的信息圖、文甚至視頻并茂的體現,對視覺感官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在自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形式以及閱讀內容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習慣用手機來獲取各種信息,各類自媒體平臺、網絡小說、手機搜索等成了大學生的一種主流閱讀方式,正如前文所述,信息源的多樣化引發了閱讀習慣與閱讀方式的深刻變化。

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開始嘗試利用自媒體來拓展服務,與讀者進行即時互動交流就是自媒體服務的優勢之一,在此基礎上高校圖書館能夠更快、更準確地掌握讀者的意見與需求,更好地服務教學與科研。同時自媒體的個性化特征,也讓高校圖書館可以思考推出更多個性化的服務,以滿足不同師生的要求。同時一些高校圖書館嘗試利用自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等)與讀者進行互動,不僅希望能夠更好地服務學生與教師,更希望能夠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擴大自身影響力。

3 高校圖書館運用自媒體的反思

雖然自媒體給高校圖書館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不過大部分學者以及圖書館從業人員依舊認可自媒體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價值,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在微信、微博平臺上開通公眾號[8],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開展移動信息服務,一時之間似乎成了新的風尚,但高校圖書館是否已經做好了面對自媒體沖擊的準備?

3.1 主動服務與被動服務

從目前來看,高校圖書館在利用自媒體時還處于非常單一的狀態,有學者表示:“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我國的各大類型圖書館紛紛建立了自己的自媒體,主要形式除了傳統的網站外,一般都以微信公眾號、微博機構號、APP 等形式為主”[9]。此外,高校圖書館在利用自媒體平臺時也常常陷入“拘謹”的狀態,如發帖數量及頻率都很低、內容不夠豐富、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互動略顯不足,再利用平臺功能時,往往以推送通知為主[10]。這些現象都體現了高校圖書館面對自媒體沖擊時的被動與不自在,高校圖書館仍然處于傳統意義上“工作人員為滿足讀者提出的閱讀要求而進行的服務”[11]的被動服務狀態,這種狀態可能是古代藏書樓的延續,工作人員只需做好實體文獻工作,然后等待讀者進館閱讀即可。

但自媒體更傾向于主動服務,賈冀庭[11]在《圖書館的主動服務與被動服務之辨析》一文中區分了主動服務與被動服務,他認為“主動服務不需要直接的外力推動,而且還要主動采取一些手段去刺激讀者產生閱讀需要”,此外“主動服務只能是一種概略性、引導性服務,向讀者提供的服務不可能全部有效地被采用”自媒體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不斷刺激讀者的觀看興趣,這是傳統圖書館很難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服務與自媒體服務之間的不自洽,也導致高校圖書館在利用自媒體平臺時依然傾向于“被動服務”。

3.2 去中心化與專業優勢

自媒體的受歡迎體現了社會長時間的“去中心化”,在前互聯網時代中,圖書館充當了信息交換中心的角色,讀者在圖書館里閱讀書籍,查找資料,與其他學者交換各種意見,但在自媒體時代,這種角色似乎已經不再重要,人人似乎都可以成為信息交換的中心,圖書館的定位是否已經發生了轉變?

高校圖書館嘗試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公共服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自身失去信息中心地位的焦慮的表現,新技術、新媒體的確引領了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未來高校圖書館也必須要面對讀者進圖書館讀書的次數可能越來越少的局面,但是讀者“利用圖書館的資源,獲得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可能在未來會越來越多”[12],高校圖書館的優勢在于其專業性以及與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在信息資源的儲備量和質量上,高校圖書館還是要遠優于社會知識信息平臺的[13]。雖然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由單一轉向多元,但是高校圖書館的專業性特點依然無可替代,因此筆者認為,雖然高校圖書館信息中心的地位受到了挑戰,但是它依然占據了專業知識的中心地位,高校圖書館應該繼續加大與社會的聯系,充分發揮其專業知識的資源優勢,強化專業特點,滿足社會的不同信息需求。

孫坦曾在題為《全媒體時代圖書館服務創新的誤區與路徑》的報告中指出全媒體時代圖書館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在全媒體時代,圖書館如何去選擇自己的路徑和方向。自媒體平臺雖然削弱了圖書館的知識信息中心地位,但高校圖書館依然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和服務,正如前文所述,圖書館渴望利用新媒體與新技術,但卻往往流于形式,這種看似矛盾的態度不僅體現了高校圖書館對于不斷出現的新技術的追求與探索,更反映了高校圖書館自身的焦慮。此種狀態下,高校圖書館應避免過分關注科技所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其專業與學科的優勢,并與其他高校圖書館及社會上的公共圖書館形成資源互補,這樣才能更好地在當下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猜你喜歡
圖書館信息服務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圖書館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訂閱信息
展會信息
去圖書館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