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纂白鹿洞書院志》宋元部分補遺

2020-03-04 12:42吳國富
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山長白鹿洞南康

吳國富

(九江學院學報編輯部 江西九江 332000)

白鹿洞書院創始于唐朝,興盛于南唐,荒廢于北宋中后期。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之后陸續有所增置,形成了建筑眾多、規制完備、講學活動頻繁的興盛局面。南宋滅亡之際,書院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直至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毀于戰火。這170多年的書院歷史無疑很值得重視,但由于宋元時期沒有編撰洞志,很多史料已經散佚無存,或零星散布于各種文獻之中,研究殊為困難。筆者曾編撰《新纂白鹿洞書院志》,著力補充了不少宋元時期的史料,但可考者仍有不少,茲略陳十數條以補充之。

1.朱熹聘丁錟主洞

朱熹修復白鹿洞書院之后,曾聘請新建人丁錟擔任洞主,丁錟不肯就任。據《雍正江西通志》卷六十七引《丁氏世美集》:“丁錟,字仲熊,新建人。以伊洛之學倡于江右,弟子云集。與陸子靜為友。領淳熙、慶元、嘉定三舉,歷官曲江縣簿。朱元晦知南康軍,聘掌教白鹿書院,不就,時與往復論學,自號甕天先生。所著有《春秋要辨》《易通釋》《書辨疑》《王霸論》《性理大旨》諸集?!?/p>

2.嚴敬學《易》于朱熹

朱熹知南康軍及講學于白鹿洞之時,從游生徒眾多,可考者有劉清之、林擇之、黃灝、彭方、彭蠡、呂炎、蔡念成、曹彥約、黃義勇、胡泳、周頤、余錡、楊三益等十幾人。另據王梓材、馮云濠《宋元學案補遺》卷四十九引《安慶府志》:“嚴敬,字莊人,宿松人。事母以孝稱。朱熹在松,敬以禮謁,同至白鹿洞講《易》,反覆詢之,自是益有心得,歸著《敬心銘》。卒年八十七?!笨芍匏扇藝谰匆彩侵祆湓诎茁苟粗v學時的生徒。

3.傅子淵鹿洞講《易》

傅夢泉,字子淵,南城人,先從陸九淵學,又從朱熹、張栻學,淳熙二年進士,歷任衡陽教授、寧都縣宰等。劉塤《隱居通議》卷三:“曾潭先生傅子淵,南城人也。出入朱陸間,深明理學。為衡州教授,過白鹿書院,時丞相周益公帥長沙小隊奄至,乘先生不備,請先生升高坐講《易》。先生顧左右,得《周易正文》,徑攝衣升坐,讀乾讀坤,又讀屯與蒙,聽者已倦,忽藏之間,正色大言曰:‘此紙上《易》不足講,講三圣人《易》可乎?’于是倦者悚容。益公離坐,躡先生后而言曰:‘今日見子淵矣!’”

陸九淵《與陳君舉》:“丁未之冬,失于一見,尺書往復,莫遂輸寫。比年山居益左,知舊消息,往往闊絕?!底訙Y已至衡陽,得其書,謂亦已相聞矣?!盵1]丁未為淳熙十四年。陸九淵于淳熙十四年至紹熙二年在象山精舍講學,文中“比年山居益左”即指此事,傅子淵教授衡陽也就在此期間。又據四庫本周必大《文忠集》附錄的行狀云:“紹熙改元,判隆興府,辭不赴。除觀文殿學士,判潭州郡。有倍稅牙契錢,歲約二十萬緡,公亟罷之。明年六月,復大觀文。七月,坐舉官不實,降授滎陽郡公。又明年八月,復益國公,改判隆興。復再入奏祈免,除醴泉觀使?!敝鼙卮笥诮B熙元年至紹熙三年在潭州通判任上,他與就任衡陽教授的傅子淵在白鹿洞書院相遇,時在紹熙元年或紹熙二年。

4.高天錫參與鹿洞講會

清代白潢《西江志》卷九十二記載:“高天錫,字竹澗,彭澤人。宋季嚴禁道學,考亭之學幾廢。天錫獨究心審華實,辨理欲,往來白鹿洞,學者咸敬信之。卒之日,俄云:‘我欲還造化舊物矣?!偃欢?。后祠鄉賢?!备咛戾a往來于白鹿洞,積極參與講學活動,時值“慶元黨禁”發生之后,大致在宋寧宗嘉泰年間。

5.馮去非任山長

馮去非,字可遷,南康都昌人,《宋史》有傳。據宋人孫德之《深居馮公墓銘》[2],馮去非之父馮椅,字儀之,朱熹的學生,家居授徒,著述頗豐。朱熹知南康軍時,“一見賞異,自是出入直節堂,凡經傳命脈不以語人者,皆以語之。間諷以持厚之說,故名其齋曰厚齋?!瘪T去非生于淳熙十五年(1188),因“幼有異質”,且家學淵源深厚,很早就開始嶄露頭角?!吧蚤L,義理融液,文思泉涌”。嘉定九年(1216),馮去非參加鄉試,本應“置之魁選”,因故屈居第二,人人為之惋惜,由此聲名鵲起。自此馮去非絕意科舉,四處講學:“公方捷應舉,已而腐余之,習博書,懷傳窮搜恣觀,不究其端極不止。諸公傾構重幣,聘請為白鹿書院山長,與后先升堂,復分金陵講席。其發明《易》、《書》、《詩》,經師多未及?!瘪T去非擔任白鹿書院山長,就在嘉定九年稍后不久。二十多年后,馮去非再次參加科舉考試,淳祐元年(1241)中進士,時已53歲。歷任滁州戶曹、桂陽丞、壽春通判、發運司主管等職。寶祐四年,召為宗學諭,以觸怒丁大全而罷官。后知興國軍。

6.朱在刻書

嘉定十年,朱熹之子朱在知南康軍,任上重修白鹿洞書院(詳見黃榦《南康軍新修白鹿書院記》),又刊刻了朱熹的《朱子儀禮經傳通解》,并作跋語云:“子在跋曰:右先君所著《家禮》五卷、《鄉禮》三卷、《學禮》十一卷、《邦國禮》四卷、《王朝禮》十四卷,今刊于南康道院。其曰《經傳通解》者凡二十三卷,蓋先君晚歲之所親定,是為絕筆之書?!味ǘ〕蟀嗽??!?朱彝尊《經義考》卷一百三十二)嘉定丁丑即嘉定十年。清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四記載有朱熹撰、門人黃榦修訂的《儀禮經傳通解集傳注》,原書三十七卷,存《家禮》五卷、《邦國禮》二卷、《王朝禮》四卷,為宋刊殘本?!按藭熳託{后,其子在刻于南康道院,為嘉定丁丑歲。板移監中,不久即漫漶。是本每半葉七行,行十五字,夾注同。板心有大小字數,刊工姓名,于‘匡、徵、慎、敦、讓’字皆闕筆?!?/p>

據莫友芝、傅增湘《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二,《禮書》一百五十卷,宋程祥道撰,有江南圖書館藏宋嘉定十年丁丑南康道院刊本,三十七卷,缺第十五卷。涵芬樓及日本內野五郎家均有殘本。又有清御兒呂氏寶誥堂重刊宋白鹿洞本。參考朱熹《朱子儀禮經傳通解》的朱在跋語,“嘉定十年丁丑南康道院”刊本《禮書》也應是朱在主持刊刻的,所謂的“宋白鹿洞本”應該是同一版本,因此書藏于白鹿洞而得名。

7.韓淲詠白鹿洞

宋人韓淲有《次韻昌甫所賦癩可、瘦權,且言去歲到白鹿洞》:“踏雪尋僧已是詩,更將書冊試同披。名高直隱江西社,五字非君孰和斯。當年權可氣橫秋,此日匡山亦雪不。莫恨禪床人寂寂,可論書院鹿呦呦?!?四庫本韓淲《澗泉集》卷十七)癩可即祖可,瘦權即善權,均為廬山僧人。

8.魏子開任堂長

宋理宗紹定三年(1230),袁甫出任江東提刑,任上興建象山書院,修復白鹿洞書院,又先后聘請張洽、湯巾為白鹿洞書院洞長。袁甫《重修白鹿書院記》云:“甫無狀,將指江東且五年,建象山書院于貴溪,興白鹿書院于廬阜?!薄案εc元德張君同官于池,又與仲能湯君有同年好,二君從事晦庵先生之學,功深力久,遂延為洞長。元德以年高先歸,仲能悉力振起,多士聞風來集?!庇帧栋茁箷壕犹糜洝罚骸爸倌軠秊殚L于白鹿書院,一日貽書命余作《君子堂記》?!?均見袁甫《蒙齋集》卷十三)

湯巾,字仲能,安仁人。他擔任洞主時,以魏子開為堂長,以其子魏萬里為直學,協助管理書院事務。袁甫《書魏子開行實》:“余同年進士湯仲能,剛直有學識,余悼白鹿書院敝久習頹,老先生淑人心之本旨郁而不明,非少更張不可,遂屈仲能主之。仲能辭再三,乃任責。行之一年,規模煥然。仲能一日過我,因問匡廬善士,仲能為余言堂長魏子開,其人也今亡矣。因出示行實一編,讀之令人懷思。其子萬里,今為直學,亦以舉職稱。余不識子開,因仲能以知其人,抑亦有德之士也?!酁橹袗?,因書以授其子萬里,且勉以克紹前人云?!?袁甫《蒙齋集》卷十五)

9.吳革肄業白鹿洞

宋理宗淳祐初期,德安人吳革肄業于白鹿洞。清朝白潢《西江志》卷九十二記載:“吳革,字時夫,元子。三領舉于漕,肄業白鹿洞書院,任撫州崇仁尉,累官文華閣學士,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知建康府,兼淮西總領。每以崇正學、基化本、宣德達情為己任,卒贈光祿大夫,謚清惠?!眳歉镏竻窃?,開禧元年進士,官知制誥。

《同治德安縣志》)卷十收有吳革的傳記,出自江萬里為吳革所撰寫的墓志銘。文章說: “吳革,字時夫,元子。三領舉于漕,理宗時仕撫州崇仁尉,宰錢塘,倅杭,累官知贛州,除直秘閣軍器監,總淮西軍事,移守建寧,知福州兼福建帥,遷吏部侍郎,江閫謀帥,除寶章閣直學士兼知建康府,沿江制置使兼淮西總領,卒贈光祿大夫?!盵3]按《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九記載,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錢塘令吳革“申請于府”。此錢塘令吳革即德安人吳革。又《寶慶會稽續志》卷二“提舉題名” 記載:“吳革,寶祐二年以朝奉郎八月十三日到任,三年八月,除尚右郎官兼權左司?!贝藚歉镉谒卫碜趯毜v二年任浙東提舉,與“倅杭”的德安人吳革應為同一人。因此,吳革于宋理宗淳祐九年已經在錢塘縣令任上,而擔任撫州崇仁尉尚在此之前。以此推算,吳革肄業于白鹿洞書院,約在宋理宗淳祐五年以前。

《同治德安縣志》卷十說吳革“肄業白鹿洞,執經問難,不貫串博極不止,以考亭恕齋真跡自名其齋?!短珮O圖》《通書》,張子《西銘》,條分匯集,日夕研究?!眳歉镌诎茁苟磿r,致力于鉆研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通書》以及張載的《西銘》,其齋名為“恕齋”。吳革入仕之后,“又于其間恤民貧,理餉計學,廬山書院講明理義。蓋公所至,皆崇正學以基化本?!贝恕皬]山書院”,應該就是白鹿洞書院,反映吳革入仕之后,仍然十分關注白鹿洞書院,并曾在其中講學;而“崇正學”亦與白鹿洞書院的學習經歷有關。

朱熹著有《周易本義》,現存有南宋吳革刊十二卷本,序云:

程子以義理為之傳,朱子以象、占本其義,革每合而讀之,心融體驗,將終身玩索,庶幾寡過。昨刊程《傳》于章貢郡齋,今敬刊《本義》于朱子故里,與同志共之?!檀疽页罅⑶锶?,后學九江吳革謹書[4]。

按《乾隆福州府志》卷四十七:“吳革,咸淳初知州事,雅重風化,嘗創道立堂,祠濂溪以下諸賢,附以賢牧,又創經史閣。官至戶部尚書?!毙蛭淖苑Q“九江吳革”,即德安人吳革,所說的“朱子故里”,即福建武夷山的五夫鎮,此書刊刻的時間為咸淳乙丑(咸淳元年),也正是吳革知福州事之時。吳革先知贛州,后知福州,根據序文,吳革在贛州時曾刊刻程頤的《周易傳》:“昨刊程《傳》于章貢郡齋?!敝V葜?,又刊刻了朱熹的《周易本義》。吳革在白鹿洞時致力于《易》學,入仕之后依然不斷鉆研,頗有心得。

《同治德安縣志》卷十說吳革“卒以經營江上,盡瘁而終”,卒于沿江制置使任上。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五年三月,“以馬光祖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吳革沿江制置使?!毕檀玖晡逶?,“以吳革為沿江制置宣撫使?!睋送茰y,吳革大約去世于咸淳六年或稍后。他在白鹿洞書院講學,時在南宋滅亡前夕。

10.俞應元肄業白鹿洞

俞應元,字景隆,撫州金溪人,南宋末先為白鹿洞諸生,后主書院講席,在洞時間甚久。元代程鉅夫《俞景隆墓志銘》:“景隆名應元,業儒博敏,嘗從里中儒先生曽子良學,復肄業于白鹿洞,受知江丞相及雙峰饒先生,乃升居洞學講席,久然后歸?!币虿坏弥居趫鑫?,隱居而終(四庫本《雪樓集》卷十八)俞應元生于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卒于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七十七。

由“受知江丞相及雙峰饒先生”一句可知俞應元肄業白鹿洞及主書院講席均在宋理宗淳祐晚期或寶祐年間?!敖┫唷奔唇f里,都昌人,南宋著名愛國丞相。劉辰翁《白鷺洲書院江文忠公祠堂記》云:“先生生慶元戊午,遭偽禁之世,父師竊傳習朱氏,處白鹿,游東湖,所交多考亭門人,出入端平諸老?!盵5]江萬里早年就讀于白鹿洞書院,時值慶元黨禁及韓侂胄當權,此時俞應元尚未出生。因此,“受知江丞相”應當在江萬里擔任左丞相兼樞密使之后,亦即淳祐六年以后,此時俞應元已有十五六歲。

“雙峰饒先生”即饒魯,字伯輿,又字仲元,號雙峰,余干人,南宋晚期著名學者,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蔡杭《薦象山書院湯饒二堂長章》云:“饒州余干縣隱士饒魯,……累主白鹿、東湖、安定書院,贏糧受業,戶履幾滿。臣嘗延之饒泮,為學者講學?!蛘罩煳墓T第胡安之、呂熹、蔡模例,命以初品,分教郡學,仍充白鹿書院堂長,俾與士子悉意講明先賢之遺書,以振正學?!盵 6]蔡杭為朱文公門人蔡沈之子,淳祐七年任江東提刑,薦舉饒魯為白鹿書院堂長,即在此時。時方岳知南康軍,白鹿洞舊志載《與蔡憲論南康事件》云:“近準使牒,差請饒堂長以領袖學者,此白鹿之所甚幸也?!逼渲小安虘棥奔床毯?,“饒堂長”即饒魯。蔡杭薦饒魯于朝,得到批準,遂命南康知軍方岳將饒魯聘請到洞。饒魯主洞時,有宜豐人羅天酉、武寧人冷應凱負笈從之?!睹駠}乘縣志》卷十四:“羅天酉,字恭甫,義鈞鄉人?!瓏L負笈遠游,師事饒雙峰于白鹿,晏道原于宜春?!e開慶元年進士?!薄锻挝鋵幙h志》卷二十三:“冷應凱,字才夫,升仁鄉人,咸淳貢士。宋亡,隱居不仕。性孤介,寡交游,從饒雙峰讀書白鹿洞,深契誠明之旨,灝然自得。元初,宣慰使李玨薦于朝,累征不起。嘗講學龍崖,因號龍崖先生。南昌熊凱挽詩有云:‘學道一燈來鹿洞,斯文千古屬龍崖?!小洱堁录肥?,今失傳?!?/p>

據蔡杭所敘,饒魯應當兩次入主白鹿洞。第一次即“累主白鹿、東湖、安定書院”所敘之事,指主白鹿洞等書院講席;第二次就是“命以初品,分教郡學,仍充白鹿書院堂長”,指蔡杭推薦饒魯擔任白鹿洞書院堂長,這兩者是有差異的。宋代書院的掌管人或稱“洞長”,或稱“山長”,或稱“堂長”,稱呼不太固定。有時“山長”與“堂長”又分別設立,在這種情況下“堂長”就不是書院的掌管人,而是協助洞主管理書院的人員,如湯巾主洞時就另有堂長魏子開。宋代書院的洞主兼有講學和管理之責,但他也可以另外安排“主講席”者。如清江人張洽主洞時,“選好學之士日與講說,而汰其不率教者?!?《宋史·張洽傳》)可知“主講席”者另有其人。饒魯第一次入白鹿洞,屬于洞主聘任的主講人。第二次入白鹿洞,則是集洞主與主講為一身。據“累主白鹿、東湖、安定書院”“延之饒泮”等眾多經歷來看,饒魯兩次居洞的間隔時間較長,第一次入洞時俞應元年齡尚小,第二次入洞時俞應元才入洞就學。此時俞應元已有十五六歲,因嶄露頭角而得到洞主及江萬里的賞識而 “升居洞學講席”,輔助洞主分擔了講學任務。

11.時少章任山長

元代吳師道《敬鄉錄》記載:“(時)少章,字天彝,由鄉貢入太學,登寶祐癸丑進士第。天才絕出,博極群書,初授麗水縣主簿,用薦改授婺州添差教授兼麗澤書院山長,未幾改南康軍教授兼白鹿洞書院山長,逾年,擢史館檢閱,以凌躐劾罷,授保寧軍節度掌書記,卒不大顯而終。天彝自負甚高,登第時年近六十,為忌嫉者沮格,既而子女皆喪,落落不偶,感激自傷,平生所著《易》《詩》《書》《論語》《孟子》大義六十余卷,又有《論孟詩贅說》《易卦贊》,雜文古歌詩數千篇,總為《所性稿》五十卷,日記十卷?!?四庫本吳師道《敬鄉錄》卷十一)寶祐癸丑為宋理宗寶祐元年,時少章擔任山長在此之后不久。

12.詹仲美學于白鹿洞

戴表元《五典蒙求序》:“鉛山詹仲美,實生于衣冠之林,長于文獻之府,來杭以《五典蒙求》示余,其一事親,其二事君,其三夫婦,其四長幼,其五朋友,典系一章,章系百句,句系一事。詢其所以然,則仲美嘗登故相江文忠之門,而學于白鹿洞,有睹于先師晦翁之說而為此也?!?四庫本戴表元《剡源文集》卷七)文章撰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肮氏嘟闹摇敝附f里。江萬里于南宋滅亡之際赴水就義,鉛山人詹仲美“嘗登故相江文忠之門,而學于白鹿洞”皆應當在南宋滅亡之前,具體時間則不可考。

13.吾丘衍鹿洞訪字

元代吾丘衍《吾子行書古文篆韻二帙》:“余自志學,習篆畫,丁卯歲自征建昌,得古文篆韻于白鹿書院。兵火之余,只字無存,友朋間以此役吾性不能辭,一時率意,寧無小失。一日會應方中于阮舜咨之堂,偶爾言之,遂得其本,歸證差謬。有哂余者曰:‘年如許,亦晩矣?!蛩夹∈槿怂I,孰若證之以免魚魯焉?遂不以老而廢筆,聊備檢閱。時至元丙戌中秋前三日,秋巖老子記?!奔魏烫站懦勺R曰:“此本為吾子行先生筆也。先生名丘衍?!?四庫本《珊瑚網》卷十)吾丘衍,太末(今浙江龍游)人,僑居錢塘,元代著名篆刻家,著有《竹素山房詩集》《學古編》等。至元丙戌為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丁卯年為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是年吾丘衍曾至白鹿洞書院尋求古文篆韻。

14.丘迪就學鹿洞

元世祖時期,姑蘇人丘迪曾就學于白鹿洞。據《正德姑蘇志》卷五十記載,丘迪字彥啟,宋理宗時工部尚書、沿江制置使丘岳(字山甫)的四世孫,“幼孤,養于外家孟氏。成童,侍舅潼詣匡廬白鹿洞讀書,得謁熊天慵,天慵異之,留講下,勉之以義理之學。及歸,教授鄉里,湯彌昌、龔璛、黃溍咸相與接,每推譽焉。少工《尚書》義,應舉再,不利,遂不復求仕,退讓自持,人亦不敢狎侮。所著《尚書辯疑》《玉淵雜著》《云麓文稿》若干卷?!盵7]丘迪的舅父孟潼,字宗鎮,官至松江府判官,《無錫縣志》有傳。與丘迪交往的湯彌昌,字師言,吳郡人,官長洲教諭、建寧路教授,見袁易《靜春堂詩集》。龔璛,高郵人,徙居平江,官至浙江儒學提舉,有《存悔齋稿》。黃溍,義烏人,官至翰林直學士,有《黃文獻集》。

丘迪早年曾隨舅父孟潼讀書于白鹿洞書院,因得拜見著名學者、豫章人熊朋來,受其義理之學。據《元史·儒學傳》:“熊朋來,字與可,豫章人,南宋咸淳十年進士。宋亡以后,“隱處州里間,生徒受學者常百數十人?!姆綄W者,因其所自號,稱為天慵先生?!焙蟪鋈胃=?、廬陵兩郡教授,以福清州判官致仕。延祐重開科舉之后,熊朋來曾多次擔任考試官,門下名人眾多。元英宗至治年間去世,年七十八。

丘迪拜見熊朋來之時,熊朋來尚在豫章講學,故而將丘迪“留講下,勉之以義理之學”。據《元史·儒學傳》,“會朝廷遣治書侍御史王構銓外選于江西,于是參政徐琰、李世安列薦朋來為閩海提舉儒學官,使者報聞,而朝廷以東南儒學之士唯福建、廬陵最盛,特起朋來連為兩郡教授?!毙芘髞沓鍪酥粮=?、廬陵,時在“王構銓外選于江西”之后。據《元史·王構傳》,王構,字肯堂,東平人。元世祖時,歷任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翰林修撰,擢淮東提刑按察副使,“尋以治書侍御史召。屬桑哥為相,……會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銓選江西。入翰林,為侍講學士。世祖崩,構撰謚冊?!卑瓷8缬谥猎四瓯惶幩?,因此王構“出銓選江西”,就在桑哥死后不久,而朝廷任命熊朋來為福建、廬陵兩郡教授,大致就在至元二十九年或三十年。又據馬廷鸞《白鹿書院興復記》,至元二十四年,白鹿洞書院毀于火災,不久之后重修,火災之后的兩三年之內,書院應當沒有教學活動。因此,丘迪隨舅父孟潼讀書于白鹿洞書院,時在南宋滅亡之后、至元二十四年以前。

15.元人吳師道游覽白鹿洞

吳師道《贈黃伯庸序》:“明日由五老峰下,拜白鹿洞祠,出坐枕流亭、勘書臺,徘徊風泉云壑間,復尋源至風雩、潄石,覽崖上鐫字,慨然想道德之遺烈?!?四庫本吳師道《禮部集》卷十四)文章作于元武宗至大年間以后。

16.危埴辭聘白鹿洞書院山長

危埴,又名龍友,字致堯,撫州金溪人,元代文人危素之祖父。據危素《先大父行狀》,危埴生于淳祐七年(1247),力學工舉業,南宋末,其從姑父曾淵子任參知政事,輔助宋端宗抗元,經略潮州,危埴組織義兵趕去襄助。崖山兵敗之后,危埴遍游南粵,一度出任元朝的潮州小江等處鹽司提舉,“居亡何,棄去。江西平章政事史公弼聞名,召相見。府君野服詣門,長揖不拜。與論事,甚說,署為南康路白鹿洞書院山長。府君聞之,一夕拏舟入彭蠡澤中?!盵8]按《元史·史弼傳》:“元貞元年,起同知樞密院事,……拜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三年,升平章政事,加銀青榮祿大夫,封鄂國公?!庇职纯论繌搿缎略贰な峰鰝鳌罚骸爸链笕?,起同知樞密院事,出為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延祐五年,擢中書平章政事,加銀青榮祿大夫,封鄂國公?!笨芍峰鍪鹞[鸀槟峡德钒茁苟磿荷介L,應在延祐五年或稍后。

17.饒季和任山長

元代白鹿洞書院有一任山長名饒季和。趙孟頫有《謁白鹿洞書院奉貽饒季和山長》:“出郭路仍緬,言尋匡廬幽。崖嶂削蒼玉,洞泉鏘鳴球。山空石室冷,地古云木稠。俯仰愛佳境,登臨企前修。翩翩嵩陽子,常與白鹿游?!盵9]元代旴江人胡布有《重陽后一日偕表兄劉二紹過饒季和宅留飲聯句》:“蒹葭零露曉瀼瀼,酒熟山中訪草堂。芳宴夙承酬令節,菊花今已過重陽。雕盤白雪翻魚鲙,玉盌清風飲蔗漿。自信朱陳風俗美,酣歌千古意難忘?!?四庫本《元音遺響》卷八)元人黃河清有《寄白鹿書院饒山長用輅韻》:“山人癖性愛尋幽,曾向湓江泝碧流。是夜遙瞻生渚月,今君坐領洞門秋。遠蒙書札長相問,老恐登臨易得愁。塵事即須先撥置,令兄要約一來游?!盵10]又汪澤民有詩《元統乙亥十月初吉,偕諸友游白鹿洞,拜文公先生祠,楚濱饒君實奉祠事,移尊泉亭,留詩識別》(四庫本《宛陵群英集》卷二),此鹿洞山長“楚濱饒君”應當就是饒季和,“楚濱”是他的號。據此饒季和為山長,時在元順帝元統三年(1335)。

18.鄭希道讀書白鹿洞

陳旅《送鄭希道杭州路知事》:“幾年讀書白鹿洞,諸老遲子黃金臺。豈為錢塘足清賞,遂令幕府得英才??ぶ腥贞涛臓┥?,湖上春晴畫舫開。我向都門折楊柳,子亦寄我孤山梅?!?四庫本《安雅堂集》卷二)王沂有《送鄭希道之杭府幕官序》,云至元二年與鄭以道相識,又四年與其弟鄭希道相識,兄弟兩人皆能文(《全元文》第60冊)。貢師泰有《跋鄭希道拙存稿序文》:“江右鄭希道兄弟,居匡廬之下,彭蠡之濱,讀書著文,怡然自得。及出而施諸政事,皆卓卓有過人者。希道既沒十余年,其子間以諸名公所作《拙存稿》序跋來求題?!?四庫本《玩齋集》卷八)按鄭希道為鄞縣人,與劉基為友。因久居江西,故而被稱為“江右鄭希道”。其讀書鹿洞的時間大約在元順帝在位初期。

19.葉清叟、葉宗仁任山長

《同治南康府志》卷十六記載:“葉清叟,字澄心,星子人,博學工詩,為隆興路儒學錄,復調南康,方正簡默,清慎不阿。子宗仁,隱居教授,撫州路總管馮驥薦之,其詞曰:‘晦跡丘園而不求聞達,學窮經史而盡力誨人?!诎茁箷荷介L,遠近宗之?!笨芍亲尤巳~宗仁曾任元代白鹿洞書院山長?!豆饩w撫州府志》卷三十九:“崔驥,字致遠,遼西人。元至正中由戶部侍郎任撫州路總管。值歲饑,煮粥以給餓者,復請于朝,得鈔五十萬錠賑之。又勸貸富室以補不足,民賴全活?!薄对贰ろ樀奂o》記載至正四年十二月“賑東昌、濟南、般陽、慶元、撫州饑民”,與崔驥在撫州賑災的情況吻合,可知崔驥任撫州路總管,時在元順帝至正四年,他推薦葉宗仁也就在當年或稍后。

葉宗仁的父親葉清叟(一作“葉青叟”)也曾任白鹿洞書院山長。明代楊士奇《東阿縣儒學訓導黃先生墓表》:“母葉氏,白鹿書院山長青叟之孫。先生生于元季兵亂之際,稍長而端重喜學,時舉家竄匿巖谷中,山長公愛之,取瓦石書《孝經》《論語》授之,手捧瓦石,誦不輟口。十余歲,益有志而家貧,然松明以繼晝?!溆跂|阿,永樂壬寅八月二十五日也,春秋六十有六?!?四庫本《東里文集》卷十五)據楊士奇所敘,東阿縣儒學訓導黃玨,都昌人,朱熹弟子黃灝的七世孫。卒于永樂二十年(1422),年六十六。其母葉氏,是白鹿洞書院山長葉青叟的孫女。葉青叟“取瓦石書《孝經》、《論語》授之”之事發生在黃玨十歲前后,亦即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前后。根據《同治南康府志》所敘,應該是在葉青叟擔任隆興路儒學錄、再調南康的時候,撫州路總管推薦他的兒子葉宗仁為白鹿洞書院山長,因此葉青叟擔任白鹿洞書院山長還在此之前。

據筆者《新纂白鹿洞書院志》考證所得[11],加上前文所敘,元代白鹿洞書院存續75年(1276—1351),期間可以考知的山長有11人:①星子人黃慥?!锻涡亲涌h志》卷九:“黃慥,(至元)甲午任白鹿書院山長,授浙江錢塘教諭,著《素行集》二十卷行世?!敝猎孜?,即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②金華人金佑。宋濂《故金處士墓碣》:“父佑,元白鹿書院山長?!雹蹍谴嗣?。張野《沁園春》小序:“送吳此民江州教。本任瓜洲官,前長景星、白鹿書院?!?唐圭璋《全金元詞》)王義山有《題吳此民遠游集》,程鉅夫有《送景星山長吳此民謁選》。④余干人吳德昭?!锻斡喔煽h志》卷十二:“吳德昭,習泰鄉演塘人。大德間以茂異舉,初為白鹿洞書院山長,升徽州路教授,至汾水縣尹。素貧,或得錢,見人有急即濟之?!雹萁鹑A人王肖翁,任職于延祐末年,見黃溍《承務郎松江府判官致仕王公墓志銘》。⑥鄱陽人柴實翁,任職于至治初年,見虞集《鹿洞新田記》。⑦宜黃人樂杞,泰定元年任山長,見邵亨貞《元故嘉議大夫邵武路總管兼管內勸農事汪公行狀》:“泰定元年,宰相奏公為南康郡,大修白鹿洞書院?!从写笏蓴蛋偃f計,無賴軍士,每芻蕘焉,院莫敢與爭。山長樂杞以聞,公捕樵者?!?邵亨貞《野處集》)。樂杞一作“樂祀”,郭郁《運使復齋郭公敏行錄》有《白鹿書院山長樂祀啟》。按張翥有《臨川留別宜黃樂杞楚材》(《蛻庵集》卷三),此宜黃人樂杞,字楚材,應即白鹿洞山長樂杞。⑧撫州人饒季和,見趙孟頫《謁白鹿洞書院奉貽饒季和山長》等。⑨星子人葉青叟。⑩星子人葉宗仁。豐城人熊自得?!兜拦庳S城縣志》卷十六:“熊自得,字夢祥,橫岡人。博學強記,尤工翰墨,得米老家法。元末以茂才異等薦為白鹿書院山長,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以老疾歸。著有《析津志》?!背酥?,《雍正江西通志》卷七十六:“楊本巖,廬陵人,元季為白鹿書院山長,遷廬陵主簿,往捕東固寇盜,乘勢深入,死之。子節,聞父死,與其徒鄒勝同赴敵,死焉。義士謝愿賢入寇境,收三人尸以歸?!比欢鴵樦迺何墨I記載,楊本巖實為白鷺洲書院山長[12],不是白鹿洞書院山長。

猜你喜歡
山長白鹿洞南康
南康區:“三融合” 振興美麗鄉村
河南率先推行“一網兩長”制
鹿拓霧來白鹿洞書院文化APP交互設計
無題
棗莊市臺兒莊區創新推行“山長制”保護山體見成效
南康漳州龍
南康區2018年青少年網球錦標賽收官
平江縣率先在湖南省全面推行“山長制”
白鹿洞書院八字學規被刻在聯合國總部墻上?
白鹿洞書院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