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關懷護理措施用于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護理的臨床價值

2020-03-10 07:27乜景艷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20年52期
關鍵詞:暴力行為精神病我院

乜景艷

(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醫院護理部,北京 100035)

暴力行為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癥狀的影響下,突發自殺、自傷、傷人、毀物等沖動行為,為精神病患者常見癥狀,以攻擊行為最為突出,因此,對精神病人進行有效護理措施干預,減少暴力行為或使其主動終止暴力行為發生,減輕對患者自身及周圍人群傷害,促使環境和諧意義重大[1~2]。本次研究,即對我院應用到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力在探討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20年2月我院45例精神病伴有暴力行為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齡24~70歲,平均(42.08±)歲,文化程度,本科6例,大專14例,高中及以下25例。

1.2 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45例患者均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干預,主要內容如下。(1)人文環境護理。應保障病房環境安靜,燈光柔和,避免過大噪音與光亮增大患者煩躁感,誘發暴力行為。同時可予以人文環境護理干預,即可詢問患者或家屬患者喜好,予以病房環境布置。(2)日常生活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存在的暴力行為誘發因素有效分析,依據分析結果制定預防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刺激因素出現,如男性患者欲吸煙,打電話等盡量滿足,避免因拒絕所致患者情緒激動,誘發暴力行為再次發生。加強患者潛在暴力行為觀察,如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坐立不安,辱罵等情形,及時予以勸導安撫,減少因暴力所致的不良事件發生,告知患者生活中有何需求及時訴出,會最大程度予以滿足,提升患者滿意度。(3)人文言語安撫?;颊叱霈F暴力行為時,護理人員應使用溫和語言勸誘患者停止暴力行為,盡量滿足患者此時需求,提醒患者暴力對自身、別人的傷害同時,會引起家屬擔憂,有助于患者即刻停止暴力行為,鼓勵患者克服自身情緒,最大程度使其心情平靜。(4)藥物治療護理。告知患者堅持服藥對疾病的好處,使患者從心理接受藥物治療,減輕癥狀,并不斷安撫鼓勵患者,提升用藥依從性。針對抵觸服藥治療患者,護理人員可在其負面情緒消失后,再予以患者藥物干預。

1.3 觀察指標

(1)觀察護理前后精神癥狀相應評分。包括BPRS(簡明精神病量表)、PANSS(陽、陰性綜合征量表)、NOSIE(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BPRS、PANSS分值越高,患者精神狀態越差,NOSIE評分越高,患者精神癥狀越好。

(2)觀察護理前后護理滿意度、配合度。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配合度調查問卷量表[3],滿意度從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技能,護理方法是否有效等方面進行評定,配合度為護理人員觀察患者是否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是否發生抵觸等方面進行評分,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滿意度、配合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精神癥狀相應評分比較

護理后患者BPRS、PANSS、NOSIE等精神癥狀相關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精神癥狀相應評分比較(±s,分)

表1 護理前后精神癥狀相應評分比較(±s,分)

2.2 護理前后護理滿意度、配合度比較

3 討論

護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與配合度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護理滿意度、配合度比較(±s,分)

表2 護理前后護理滿意度、配合度比較(±s,分)

精神病是指患者大腦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多表現為妄想、幻覺、自言自語等癥狀,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嚴重者出現暴力等行為,對自身獲或他人均會帶去傷害[4]。

有研究報道,在精神病伴有暴力傾向患者中除積極予以藥物治療外,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避免暴力行為發生,或使已發生暴力行為患者情緒穩定意義重大。本次研究,即對我院患者應用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干預,觀察護理效果發現,護理后患者精神癥狀相應評分、護理滿意度、配合度均較護理前改善顯著(P<0.05),說明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對精神病伴有暴力行為患者予以人文關懷護理干預,能顯著減輕患者癥狀,減少暴力行為發生,提升患者配合度與滿意度,穩定病情,意義重大。

猜你喜歡
暴力行為精神病我院
我院師生參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樂會”
完形填空專練(五)
精神病
我院隆重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
都有精神病
媒介分析:動畫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第一次遭遇家暴該怎么處理?
我院躋身全國高校就業50強
如何判斷你的老板是個“精神病”
所暴力行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