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實現高一地理課堂生活化問題情境導入

2020-03-12 22:16陳勁秋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36期
關鍵詞:情境導入生活化情境案例研究

陳勁秋

摘? 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情境創設,在課堂教學中導入,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或認知的沖突。也可以低教學難度,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在感知情境,分析情境的基礎上,推導出關聯的核心知識,掌握高一地理知識的的時空特征、規律和演變過程,提高地理學習能力,提高地理綜合素養。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情境導入;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6-067-02

在課堂教學中引用生活化情境導入,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的思考。

1.高一地理課程的特點。

高一地理難度大。綜合性、區域性、實踐性、邏輯性強。自然地理涉及物理,數學,化學知識多。若能教學中結合實際生活,使地理課程生活化,可降低教學難度,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2.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地理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學若拋開生活經驗,在課堂上難以引起學生共鳴,學生感覺難,缺乏興趣。學習到的是分散、孤立、不成系統的知識碎片,無法形成探究的思維。若教師在課前做好生活情境準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把地理課堂生活化,時教學內容接點“地氣”,在教學中導入課堂,有利于解決以上問題。

3.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構建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地理課程。我們教師若能在師生教與學中創設一個科學的生活化問題情景,觸發學生就問題進行探究,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如何更好地在教學中導入生活化情境,必須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首先,要從高一地理課程知識體系中,挑選有利于進行生活化問題情境創設的內容。

地理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書本上所涉及的知識幾乎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和案例——無生活不地理。

第二,根據所選的課程內容,創設或者整理整合(原創或是改編)相關的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選取生活化情境題材。

(1)真實的生活場景

可以是本人的親身經歷,也可以是別人的生活經驗;可以選擇身邊的事件,本地的情況,例如下文所敘述的市橋、大北路、番禺等相關的案例都為本校所在地。也可以從媒體報道的國內外熱點事件中選取。

(2)虛擬的生活場景

在古詩詞里,在文學作品里,或者在影視作品中發現與地理所教內容相關的故事情節,導入到課堂中,更能引發學生探討論證的激情。

(3)通過技術手段模擬真實場景

地理必修一的有許多抽象的概念,需要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是學生最難懂的。我們可以嘗試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一些技術手段,把一些地理知識創設成切合學生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感官存在。例如VR、百度地圖和Google SketchUp軟件等技術。

等高線,等壓線之類的等值線如果使用Google SketchUp進行教學,可以從平面圖直接動態演變成立體圖,且能夠隨意切換角度進行觀察和研究。

第三、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方法。根據教學內容所需,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軌跡,可以使用用實驗法、觀察法、統計研究法、調查法等認知方法進行地理情境生活化。這部分工作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成功的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可以增加課堂趣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激發好奇心,引起學生的共鳴或者認知的沖突;可以降低教學難度,為后續教學內容的開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根據高一地理教學內容挑選了一部分,進行生活化情境創設的案例列舉。

(1)地球有生命的原因

布置學生看影片《火星救援》,思考幾個問題:為什么電影情節的發生地選擇的是火星而不是木星土星水星?火星表面的自然條件如何?男主要在火星上生存,要克服哪些困難?最后男主能在火星上種活土豆,你認為關鍵條件是哪些?

(2)光照與熱量的區別與聯系

情境1、[教師]冬天很冷,晴天時,你會去曬太陽,曬了很久,你不僅變暖了,你還變黑了……粵語“好曬”講的就是光照很強能把你曬黑,把你曬得很暖是你得到了太陽的熱量——引出太陽輻射包括光和熱。

[教師繼續創設情境]地球上有些地方也很“曬”(光照很強)且很熱,如非洲;有些地方很“曬”,但不熱,如青藏高原;有些地方它不怎么“曬”,但夏天很熱,如四川盆地。

[教師投影圖片,繼續創設新的生活化情境]太陽輻射分布圖、以上三地的生活場景圖(人的膚色特點,衣著特點等)

[引導學生歸納]光和熱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3)熱力環流

情境1:用1樓、2樓、3樓……的人口密度、樓板來幫助學生理解立體空間中的大氣壓與空氣密度的關系,大氣壓的垂直變化、等壓面等知識。

情境2:用了一張我在海邊拍的照片,照片中的我背后是大海,大太陽底下,我擺好姿勢拍照,可是由于海風太大,整張臉都被自己的頭發蒙住了。

學生看了這張照片之后哄堂大笑,深深地記住了海邊白天主要吹海風這個現象。進而類推出白天刮“湖風”“綠洲風”等類似的相關知識。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為什么白天在海邊,想拍出一張以大海為背景的頭發不會亂飛的美美的照片是那么的難?!鰺釟猸h流的知識

情境3:夏天進入冷氣房、冬天從暖氣房里走出時,門口的風向——引出氣溫高低與氣壓的關系,氣壓高低與風向的關系。

情境4: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里“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句,為什么巴山多夜雨——引出山谷熱力環流知識。

(4)城市規劃的調查研究

情境1:市橋德興公園廚余垃圾的處理站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對照百度地圖,簡單畫出德興廚余垃圾處理站一帶的城市用地圖(緊鄰住宅區,緊鄰公園、河邊觀景平臺、公共足球場等休憩用地)

查找資料,繪出廣州地區的風頻圖(或者簡單找出廣州地區的主導風向)

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分析這個垃圾站建設的合理性

從污染的角度,分析這座廚余處理垃圾站存在的合理性。(從風向、河流、周圍用地等角度)

走訪周圍居民,或者詢問住在附近小區的你認識的人對這個垃圾站的感受,驗證你的結論。

嘗試把這種不合理性反映給12345政府服務平臺。

幾天后,平臺的回復:“經核查,您反映的垃圾處理站位于番禺區市橋街德興公園內,地塊規劃控制為環境衛生設施用地,該地塊設施由市橋街管理使用。廣州市將加大督導力度,督促屬地街道嚴格落實操作規程和日常管理,完善處理站雨污分流工作,努力消除垃圾污水臭氣對周邊的影響。感謝您的留言與監督?!?/p>

以上的回復你是否滿意,你認為舊城市規劃應如何與城市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相適應,請給市橋的廚余垃圾處理和處理站的建設一些比較合理的建議。

情景2:市橋大北路商業街的興衰調查

大北路繁榮時期的相關資料和影像;大北路當年的衰敗情形。

總結商業區位條件,思考區位條件發生了哪些變化,什么原因導致了大北路商業的衰落?給大北路今后的發展方向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

生活化情境導入教學的最后一個步驟,是在對適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情境創設好之后,要選擇適合的導入教學策略,形成教學生活化情境導入教學的課堂模式。通過課堂表達和呈現,提高學生的實踐和遷移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這種模式總體上可以遵循以下思路進行“生活化情境感知——情境分析與提出問題——推導出核心知識——回歸情境、解決情境(或提出新情境,新問題)——深化拓展”

生活化的情境導入,可以在整節課整個課題內容剛開始的時候引入,也可以在課堂進行過程中,針對每一個知識點的情境引入。高一地理生活化,除了把知識生活化的,也要注意課堂用語的生活化,生動的語言是這種情境創設成功與否的關鍵。這種課堂模式大致總結如下:

以《日出日落的方向、晝夜長短與太陽的視運動軌跡》課例進行生活化情境導入教學的模式案例展示。

【生活化情境感知】同學們在做題的過程中遇到這樣一個題目:

第22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在俄羅斯索契市舉行?;卮鸲瑠W會期間以下哪句話是事實:此時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呈順時針方向運動?此時南半球各地晝變短,夜變長?此時北極圈內極夜范圍擴大?此時索契日出于東南?

【問題的提出】對于索契此時是否日出于東南,很多同學有疑問,為了解決這個疑問,我們進行以下的研究。

任務一:拍一張學校大操場周圍事物的全景照(360°),或者手畫一張簡筆畫,用手機定位東、南、西、北分別在標照片中的對應建筑物附近。

任務二:在9月5日、9月13日、9月23日(秋分日)、10月13日、10月23日這幾天的早上、中午、下午三個時段,去大操場觀測以下內容,并做好記錄 。

當天幾點日出、幾點日落,晝長大約多少小時?日出日落的方位,中午時太陽在你頭頂的南側還是北側?

任務三: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測結果,嘗試把太陽運動的軌跡圖畫在全景圖的天空上。

【情境的分析】課堂上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觀測的記錄和畫的圖

【推導出核心知識】課堂上教師邊畫示意圖邊即興用生活化的語言創設新的生活化情境推導出核心知識規律。

[教師]晨線,就是看日出,晨線上的人一起看日出。下面我們一起來假設嘉宏、暢暢、昶文三位同學在晨線上不同緯度的位置看日出,那不同的季節會在什么方位日出呢?也就是說陽光會從他們的什么方向照射過來(他們所在的經線代表指示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教師邊講邊畫出二分二至日晨線一側的日照圖,標上三位同學的位置,并講解清楚光線在那幾位同學的什么方位照過來)

[教師]同理,請大家畫出二分二至日昏線一側的日照圖,推導出不同季節日落的方位

[學生活動]畫圖,討論

[教師歸納]當太陽直射在北半球時,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全球東北日出,西北日落;當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晝夜平分,正東日出,正西日落;當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時,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晝長夜短,全球東南日出,西南日落。

【回歸情境、解決情境(或提出新情境,新問題)】

[教師繼續推導]根據大家的觀測,和剛剛得出的結論,推導出太陽視運動軌跡圖——讓學生明白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上午、中午、下午太陽分別是從哪個角度照射過來的。

【深化拓展與應用】(參考2018年文綜高考題)假如小明同學7月從重慶出發到貴州畢節旅游,若從重慶出發乘長途客車經遵義至畢節,為免受陽光長時間照射且能欣賞窗外風景,出發時間和座位較好的是哪個?——讓同學學會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

結語:在高一地理教學中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通過某一生活現象切入課堂,通過觀察,比較,綜合等認知活動基礎上,對情境進行分析,推導出關聯的核心知識,達到了解,掌握和運用高一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地理知識的時空特征、規律和演變過程的目的。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獨立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提高學生地理學習過程中的理解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達到培養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9年

[2]傅光中,田艷玲.西方人性格地圖.山東畫報出版社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高一地理課堂生活化問題情境導入案例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2812)】

(作者單位:廣東仲元中學,廣東? ? 廣州? ?510000)

猜你喜歡
情境導入生活化情境案例研究
情境導入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淺析高中政治教學的“情境導入”藝術
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幾點思考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導入的應用
數學課堂的導入技巧研究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創設
生活化情境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實現
巧妙選擇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學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創設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