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錢湖水體異養細菌的時空分布及其與環境影響因素和有機質的關系

2020-03-19 05:19王海麗刁俊睿錢文杰邢雅麗謝煜金茅沈鈞亮
生態科學 2020年1期
關鍵詞:異養溶解性表層

王海麗,刁俊睿,錢文杰,邢雅麗,謝煜,金茅,沈鈞亮

浙江萬里學院生物與環境學院,寧波 315100

0 前言

東錢湖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是寧波市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功能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水產養殖、城市供水、風光旅游、航運交通等。但是隨著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湖區水體和底泥中的污染物不斷累積,部分監測結果表明東錢湖水體已不能滿足III類水的水功能區劃要求,東錢湖的水環境保護問題已十分迫切[1-4]。異養細菌是湖泊等水生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湖泊中有機質降解和轉化的主要驅動者,在湖泊水體微食物網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豐度能較為直觀地指示水體質量的高低[5-10]。水體中的可溶性有機質(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游離氨基酸、腐殖質等有機分子的混合物,在水生系統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與生態環境中起著重要作用,水體中有機質的降解與轉化機制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7-10]。本文首次對東錢湖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的時空分布特征和溶解性有機質進行調查,并結合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分析了東錢湖表層水體中異養細菌的豐度及其環境影響因素與DOM的關系,以期為東錢湖自然環境保護及其生源要素有機質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簡介及站位設置

東錢湖(29°52'N,121°34'E)位于寧波市區東南約15 km處,由谷子湖、北湖和南湖3個部分組成,東西寬約 6.5 km,南北長約 8.5 km,湖面面積 19.9 km2,湖容4.4×107m3,平均水深2.0 m,換水周期約為280 d,是典型的盆狀淺水湖泊[11]。因湖泊水體中大部分污染物來源于陸地,為進一步研究人類活動對寧波東錢湖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的影響,在河流入口及碼頭等人類活動密集區集中設置17個站點,分別命名為 L1—L17,其中 L1—L2、L16、L17 站點位于谷子湖,L3—L11位于南湖,L12—15位于北湖。具體站點如圖1所示。

圖1 監測站位示意Figure 1 Map of station

1.2 樣品的采集及分析方法

根據湖泊及水質調查規范,分別于2015年冬(1月22日)、春(5月 10日)以及夏季(7月19日),采用直立式有機玻璃采水器采集17個站點的水面下0.5 m處表層水體,避光冷藏迅速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12-13]。

采用平板菌落計數法檢測異養細菌豐度,異養細菌培養采用營養瓊脂培養基[14]。根據水環境監測規范,同期測定以下水質指標:采用重鉻酸鹽法測定COD,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Chla。樣品采集時采用便攜式水質測定儀實時測定DO、 pH、 ST的值[13]。水體的DOM采用三維熒光光譜法測定[15]。以滅菌超純水為空白對照,水樣測定前用0.70 μm的濾膜過濾,DOM的測定采用日立熒光分光光度計(F-4500)進行三維熒光光譜掃描。測量參數設置如下:光源為150 W氙燈;PTM電壓為700 v;激發波長為200—650 nm,發射波長為250—700 nm;狹縫寬度均為10 nm,間隔波長均為5 nm;掃描速度為30000 nm·min-1。采用FRI法進行熒光光譜數據分析[16],同時計算水體的熒光指數FI、生物源指數(BIX)和新鮮度指數(β:α)[17]。FI是370 nm處激發,發射波長為450 nm與500 nm熒光強度的比值;BIX是310 nm激發,380 nm發射波長處熒光強度與420 nm—435 nm區間最大熒光強度的比值;新鮮度指數(β:α)是 310 nm 激發,380 nm 發射處的熒光強度與420 nm—435 nm 發射區間最大熒光強度的比值[17]。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均為實測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研究影響異養細菌時空分布的環境因素與DOM的關系[18]。同時采用 sufer8.0軟件繪制異養細菌豐度的水平空間分布圖;采用Origin8.5軟件繪制水體DOM的三維熒光光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異養細菌豐度的季節分布

由表1可知,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異養細菌豐度分別在 1.9×102—1.5×103CFU·mL-1、1.7×103—9.2×105CFU·mL-1、1.2×104—4.1×106CFU·mL-1。這與已報道的武漢東湖異養細菌豐度研究結果相近[19-20]。調查期間寧波東錢湖表層水體的異養細菌豐度在不同季節間差異顯著(P<0.05),其中春季的異養細菌豐度顯著高于冬季;除 L7號站點外,夏季的異養細菌豐度顯著高于春季,即寧波東錢湖表層水體的異養細菌豐度的基本變化規律為夏季>春季>冬季,這與已有報道湖泊水體異養細菌豐度的季節變化規律一致[19-20]。

2.2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異養細菌豐度的空間分布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空間分布如圖2所示。

冬季東錢湖各站點間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無顯著差異(p> 0.05),但北湖支流匯入口處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隨離岸越遠,數值越低;位于游船碼頭附近的L3、L4站點及谷子湖的支流匯入口處L16站點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相對較高,這與人類活動帶來的陸源污染密切相關。春季東錢湖表層水體的異養細菌豐度在各站點間差異顯著(p< 0.05);谷子湖和北湖支流匯入口處的L7、L16、L12—L14水體中異養細菌的豐度顯著高于其他站點(P< 0.05),而其他站點間無顯著差異,說明陸源輸入的污染增加了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春季異養細菌豐度的峰值出現于東錢湖支流的橋上的L7站點(p< 0.05),這與當時L7站點附近施工改造等人類活動較多密切相關。夏季東錢湖表層水體的異養細菌豐度在各站點間差異顯著(p< 0.05);北湖支流匯入口處異養細菌豐度隨離岸越遠,數值越低,位于游船碼頭附近的L3站點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出現較高值,這與人類活動帶來的陸源污染輸入及游船活動帶來的污染均密切相關。異養細菌豐度的峰值是位于漁船碼頭附近的L8站點,該站點水體交換不暢,厭氧菌大量繁殖,導致水質狀況不佳;另外,該處位于東錢湖水上樂園附近,夏季人類大量的戲水、乘游船游玩等活動也是造成此處異養細菌豐度較高的直接原因。

綜合以上,調查期間東錢湖水體異養細菌豐度峰值基本上位于人類活動較多的區域——支流匯入口、碼頭或水上樂園,陸源污染是造成此分布的主要原因。

表1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異養細菌豐度檢測結果(×103 CFU·mL-1)Table 2 The abundance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surface water from Dongqian Lake in Ningbo during investigation(×103 CFU·mL-1)

2.3 影響異養細菌分布的環境因素與有機質的關系

2.3.1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理化指標調查結果

調查期間東錢湖水體中的理化因子監測結果如表2所示。水質調查部分結果已與另文發表[4]。

圖2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異養細菌豐度的空間分布(×103 CFU·mL-1)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surface water from Dongqian Lake(×103 CFU·mL-1)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中的ST、COD、Chla的含量以在不同季節間差異顯著(P< 0.05),基本變化規律為夏季顯著高于春季,春季顯著高于冬季,且COD、Chla含量以及異養細菌豐度在不同站點間差異顯著(p< 0.05);相關性分析表明DO與其他指標均呈極顯著負相關性(P< 0.01),Chla與其余指標均呈顯著正相關性(p< 0.01);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水質在1月(冬季)和5月(春季)均符合III級標準,在7月(夏季)部分站點符合V級標準,進一步說明了水溫以及人為活動顯著影響東錢湖表層水體水質[4]。

表2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理化指標調查結果Table 2 The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in surface water from Dongqian Lake during investigation

2.3.2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DOM分布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DOM三維熒光光譜圖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DOM三維熒光光譜主要存在Ⅰ—Ⅴ五個熒光峰的區域,這五個熒光峰區域的中心位置分別位于:Ⅰ區,λEx/λEm= 220 — 250 nm / 280 —330 nm;Ⅱ區,λEx/λEm= 220 — 250 nm / 330 — 380 nm;Ⅲ區,λEx/ λEm=220 —250 nm / 380 — 500 nm;Ⅳ區,λEx/ λEm=250—280 nm / 280 — 380 nm;Ⅴ區,λEx/ λEm= 250— 400 nm / 380 — 500 nm;對應的主要熒光性有機物分別為類芳香族蛋白質Ⅰ類、類芳香族蛋白質Ⅱ類、類富里酸物質III類、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IV及類腐殖酸物質 V。這與已有報道類似相似[15,16,21-24]。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DOM熒光區域積分體積如表3所示。由圖3和表3可知,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中類芳香族蛋白質(類芳香族蛋白質Ⅰ、Ⅱ)含量最高,其次為類富里酸濃度,二者含量之和占總DOM的65%—80%之間,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IV、類腐殖酸物質V含量相對較低,這與已有報道類似[16,23,24]。因類蛋白熒光很少在潔凈水體中出現,可用類蛋白熒光來指示水體的有機質的污染程度[25]。由表3可知,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而DOM具體的來源解析另文報道。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DOM的熒光特征參數如表4。

圖3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冬、春、夏三季的DOM三維熒光光譜特征圖Figure 3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a for five DOM fractions in the surface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Dongqian Lake in winter, spring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FI常用來表征DOM來源:FI>1.9時DOM主要來源于水體自身微生物活動,自生源特征明顯;FI<1.3時DOM以外源輸入為主,水體自身生產力貢獻點對較低[17,23,26]。調查期間東錢湖水體DOM的FI均值 1.45,更接近 1.3,說明東錢湖水體中DOM由內源(微生物活動產生)與外源(陸源產生)兩個來源,陸源輸入為主。自生源指標BIX值反映了水體中DOM自生來源的相對貢獻:BIX在 0.8~1.0 之間,表示樣本中存在新生的自生源DOM較多;而0.6~0.8 之間表示自生源貢獻較少[17,23,27]。調查期間東錢湖水體DOM的熒光指數BIX均值為0.78,說明寧波東錢湖水體DOM有中等新近自生源特征,存在微生物活動的內源輸入和陸源的外源兩種輸入,且自生源貢獻少。新鮮度指數(β:α)反映了新產生的DOM在整體DOM中所占的比例[17,23,27]。調查期間東錢湖水體DOM的β:α值均值為 0.55,說明水體DOM中新生的DOM高于50%。以上熒光參數的分析結果進一步闡明東錢湖水體中有機質的污染越來越多地受到陸源輸入的影響,而周邊不斷增加的人為土地利用率,可能提高了水體中DOM的生物可利用性,增強了水體微生物的活性[23]。

表3 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的DOM熒光區域積分體積Table 3 The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five DOM fractions in the surface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Dongqian Lake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表4 DOM的熒光特征參數統計Table 4 Statistics of parameters characterized DOM fluorescence

2.4 影響東錢湖水體異養細菌豐度的環境因素與有機質的關系

2.4.1 異養細菌豐度與環境因素的關系

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線性逐步回歸法分析異養細菌豐度與環境因素的關系,經方差極大反轉后得出的東錢湖表層水體中3個主成分的因子載荷及各因子與主成分的相關性如表5所示,東錢湖表層水體異養細菌豐度(HBA)與PCAs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表5 寧波東錢湖表層水體環境因子主成分分析結果——因子載荷和解釋方差Table 5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various factors loading and explained variance

表6 東錢湖表層水體異養細菌豐度與主成分逐步回歸分析結果Table 6 Result of stepwise regression between th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bundance of surface water and PCAs

表5為利用SPSS進行方差極大反轉后得出的東錢湖湖水的3個主成分的因子載荷、各因子與主成分的相關性。東錢湖湖水的11個因子中提取出的3個主成分(PCAs)的方差貢獻率能達到82.328%,能較全面的反映出11個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PCA1)的方差貢獻率最高,達到了47.911%。從各因子的載荷矩陣中可以看出,ST、DO、COD、Chla、類芳香族蛋白質熒光Ⅰ、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熒光IV在第1主成分(PCA1)內載荷較高(0.949、—0.870、0.712、0.713、0.788、0.714),相關系數均高于 0.700,其中水溫相關系數高達 0.949;類芳香族蛋白質熒光Ⅱ、類富里酸物質熒光III、類腐殖酸物質熒光V、總DOM在第2主成分(PCA2)內載荷較高(0.953、0.961、0.799、0.804),相關系數高于 0.790;類芳香族蛋白質熒光Ⅱ高達0.953;pH在第3主成分(PCA3)內載荷較高(0.965)。

東錢湖表層水體異養細菌豐度(log10)與PCAs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6,經逐步回歸分析后1個主成分PCA1進入回歸模型,線性關系極顯著(p< 0.000)?;貧w方程為HBA(log10)= 3.765 +0.902 ×PCA1(p< 0.000),其中PCA1 與該方程有極顯著相關性(P<0.000),該模型的決定系數為 0.823。通過該回歸方程和 PCA1的環境因子載荷量(ST,0.949;DO,—0.870;COD,0.712;Chla,0.713;類芳香族蛋白質熒光Ⅰ,0.788;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熒光 IV,0.714)分析表明:調查期間東錢湖表層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與 PCA1呈極顯著正相關,與PCA2、PCA3呈正相關。ST、DO、COD、Chla、DOM中的類芳香族蛋白質Ⅰ及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IV是影響東錢湖表層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的主要因素;且COD與異養細菌豐度呈顯著正相關(P< 0.05);ST、pH、Chla、DOM中的類芳香族蛋白質Ⅰ及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 IV與異養細菌豐度呈極顯著正相關(P< 0.01);DO與異養細菌豐度呈極顯著負相關(P< 0.01)。

2.4.2 調查期間東錢湖水體異養細菌豐度及環境因素與有機質的相關性

調查期間東錢湖水體中異養細菌豐度及環境因素與DOM的相關性如表7所示。

表7 異養細菌豐度及環境因子與可溶性有機質的相關性分析結果Table 7 Result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abundance of th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DOM

3 討論

通過回歸方程HBAlog10 = 3.765 + 0.902 ×PCA1(P< 0.000)及PCA1(ST,0.949;DO,-0.870;COD,0.712;Chla,0.713;類芳香族蛋白質熒光Ⅰ,0.788;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熒光 IV,0.714;總DOM,0.558;類腐殖酸物質 V,0.379)環境因子的載荷量及表7可知,DOM中的類芳香族蛋白質Ⅰ及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 IV與異養細菌豐度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總DOM因為包括類芳香族蛋白質Ⅱ及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 IV,也與異養細菌豐度呈顯著正相關(P<0.05);而類腐殖酸物質 V 雖然也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不是很高;以上結果說明東錢湖水體中的異養細菌豐度是溶解性有機質的顯著影響因素。

葉綠素濃度的高低反映著水體中浮游植物現存量的高低,初級生產者如藻類及浮游植物是水體內DOM的主要內源貢獻者[28]。東錢湖表層水體DOM中的類芳香族蛋白質Ⅰ及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 IV與Chla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的結果表明,調查期間東錢湖水體中水生植物產生的DOM可能是東錢湖水體可溶性有機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COD是衡量水體中有機質含量的重要指標,一定程度上指示水體中所有的有機質(顆粒有機質和溶解性有機質)的含量。異養細菌豐度與COD、DOM均呈顯著正相關的結果共同佐證東錢湖水體異養細菌在利用有機質生長繁殖的同時,與有機質相互作用,其豐度極顯著影響水體中DOM的賦存量,這與已有結果類似[5-6]。異養細菌將DOM轉化為顆粒有機物(即細菌自身生物量),進入水體微食物環[8-10],從而影響DOM在水體中的賦存量。

異養細菌對DOM的利用主要基于生理需求,但也受到環境因子的影響[29-33]。與此類似,調查期間除異養細菌外,ST、DO、pH、Chla、COD等環境因子與DOM也顯著相關性(見表7),進一步佐證了異養細菌與環境因子共同影響水體中DOM的降解與轉化,從而影響DOM在水體中的含量和賦存形態。

一般認為腐殖質類物質不容易被細菌分解利用[29],而異養細菌降解與轉化的組分主要為生物可利用性高的DOM組分[29-34]。結合調查期間東錢湖水體DOM中類腐殖酸物質V含量最低、異養細菌豐度與DOM中的類芳香族蛋白質Ⅰ及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IV呈極顯著正相關以及DOM熒光參數的分析結果可知,異養細菌等微生物的代謝轉化活動和陸源輸入共同決定DOM的來源與特性,周邊不斷增加的陸源輸入是水體中DOM生物可利用性提高的可能原因,但異養細菌驅動下東錢湖水體DOM的轉化過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結構變化與DOM轉化的具體激發響應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歡
異養溶解性表層
共沉淀引發的溶解性有機質在水鐵礦/水界面的分子分餾特性*
垃圾滲濾液中溶解性有機質與重金屬絡合機制研究現狀及展望
半潛式平臺表層卡套管處理與認識
水體表層沉積物對磷的吸收及釋放研究進展
異養同化降解氯代烴的研究現狀、微生物代謝特性及展望
垃圾滲濾液溶解性有機物的分子指紋特征
物質的溶解性(部級優課)
超聲波光整強化40Cr表層顯微硬度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