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節既破 余節皆去

2020-03-21 02:24
政工學刊 2020年3期
關鍵詞:陳云定力竹子

中國人歷來喜愛竹子,不僅由于竹子風姿綽約,更在于竹子象征著高風亮節。詠竹之詩,無不詠其節,從王安石的“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到鄭板橋的“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再到康有為的“生挺凌云節,飄搖仍自持”,莫不如是。竹子守節,要在守初;初節不保,余節難守。人生也是如此,只有守節在初,才能防止節節失守。

萬事皆有初,慎初乃成事之要、成功之道;初之不慎,開頭就謬,起步就偏,必然后患無窮、后果嚴重,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節節敗退,一發不可收拾。對這一道理,唐代宰相陸贄看得透徹,他在給唐德宗一份奏折中,就接受饋贈問題發表了一番高見:“賄道一開,輾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幣帛;幣帛不已,必及車輿;車輿不已,必及金璧……是以涓流不絕,溪壑成災矣?!备嬲]世人要小心謹慎地對待事情的開始,自始至終毫不懈怠,就可避免窘迫之患。

初即始,常為微;慎初既要慎始,也要慮微。古往今來,那些持身守正、潔身自好的清官廉吏,無不深知“不慮于初,終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之理,無不重視慎初慎微、管住小節;體現在清廉自律方面,就是視“萬分廉潔,止是小善,一點貪污,便為大惡”;在我國廉政文化史上,不僅留下了“轎夫濕鞋”“白袍點墨”等勸廉知止的美談,而且流傳著楊震“暮夜拒金”、白居易作“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自責詩、包拯離任端州“不持一硯歸”、況鐘卸任蘇州知府“不帶江南一寸棉”等戒貪守廉的佳話。被康熙稱為“天下清官第一”的張伯行,專門作《卻贈檄文》張貼于居所和官府門上:“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映照出其為官重節、謹小慎微的態度。

我們黨歷來深諳“初節既破,余節皆去”之道,一貫要求黨員干部慎始慎初、防微杜漸。有一次,陳云在杭州吃午飯,地方的同志為給他增加營養,便私自在原來的一葷一素之外多上了一小碗魚翅。陳云發現后擺擺手,平和而堅決地說:“不需要,我吃的營養足夠了?!憋埡?,他又對隨行人員說:“今天吃了,哪怕是一點點兒,以后他們會找借口給我做;這次浪費了,他們就不會給我做第二次了?!痹陉愒瓶磥?,杜絕第二次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搞“下不為例”。洪學智曾兩度出任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期間給自己和身邊人定下“鐵令”:部隊和下級送的禮一律不收。他認為,對待送禮的,“收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從中,我們能強烈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對嚴以自律的堅守和對“初節既破,余節皆去”的高度警覺。

但在現實中,“初節既破,余節皆去”的道理好講,真正做到時時惕厲、事事提防卻不容易。剖析一些黨員干部違法違紀的軌跡,會發現他們無一能逃脫“初節既破,余節皆去”的魔咒,因為沒有守住“第一次”“第一關”“第一個”這個“初”,因為沒能防住收受一條煙、一瓶酒、一個紅包這個“微”,被攻破堡壘、攻陷陣地,以致“兵敗如山倒”,重蹈“轎夫濕鞋”便“不復顧惜”的覆轍,犯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錯誤,留下“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悔恨。

當今社會,五光十色,充滿誘惑,權力、金錢、美色等就像鬼魅一樣蟄伏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需要黨員干部始終保持“初節既破,余節皆去”的清醒和敬畏,時時警惕、處處小心。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告誡:“作為黨的領導干部,一定要以淡泊之心對待個人名利和權位,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職責和人民的事業,任何情況下都要穩住心神、管住行為、守住清白?!?/p>

人生如竹,生而有節;守節在初,一失皆無。黨員干部當把“初節既破,余節皆去”作為為官做人的箴言,常思貪欲之害、失節之痛,繃緊敬畏之心、守節之弦,涵養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獨慎初慎微慎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任性、不僥幸、不放縱,始終做到重名節、講氣節、守節操,不邁違規違紀的“第一步”,不犯廉潔從政的“第一錯”。

猜你喜歡
陳云定力竹子
言論
最硬核“創新之城”在疫情應對中彰顯定力與溫度
基于大數據分析與審計的關系研究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為什么長不粗
My plan for new term
定力在心安如山
竹子的中間,為什么是空的
冬·發心
陳云貴:你是泥土你是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