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在林業資源保護與管理中的科學應用

2020-03-23 16:48程勇
現代園藝·園林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林業管理病蟲害

程勇

摘? ?要:森林病蟲害作為影響林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著林業成活率和木材生長質量。鑒于此,首先對新時期林業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展開分析,并對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資源保護和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展開探討,希望能為林業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林業管理;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原因

隨著我國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相對應的林業資源保護與管理問題也層出不窮,森林病蟲害入侵可謂最嚴重的一種,其不僅會破壞林木生理組織結構,導致林木死亡,還會感染天然林,造成嚴重的生態損失。而且我國林業病蟲害種類繁多,并伴有病蟲害暴發規模大、周期長等特征,治理起來難度大,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探究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刻不容緩,應根據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以保障林業建設戰略穩步進行。

1? ? ?新時期林業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較多,主要包括自然災害、人為因素、生物入侵等。隨著我國林業建設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分析,具體原因主要包括2大方面:

1.1? ?營林方式不夠科學

就目前我國林業工程建設情況來看,營林方式不夠科學可謂是造成病蟲害多發的最主要原因。首先,林業工程營林方式缺乏綜合性、全面性的科學考量,很多林業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并未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環境、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本著完成營林任務的目的開展建設,最終導致苗木種植不科學、生態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的發生,影響了整片林區的生態健康狀況,最終導致病蟲害多發。其次,林業資源管理方式不科學,過于注重成林效率,忽略了林木日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到病蟲害暴發,治理難度增加,造成的損失也會增加。

1.2? ?天然林占比較低

人造林與天然林相比,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便在于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相對而言,天然林系統結構更為穩定,且已經形成循環性良好的生物系統,雖然仍舊存在病蟲害問題,但大多可以依靠自身調節得到恢復,可以說其具有良好的抗病蟲害能力。而人造林在建設之初,為確保林業建設質量,盡管也選擇了適應性更強的當地樹種,但品種往往較為單一,所以,病蟲害發生率高,且自身抗病蟲害能力低。由于我國在早期發展過程中,對森林資源的重視度和保護程度不夠,各地天然林資源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雖然近年來保護工作卓有成效,但天然林占比仍舊較低,難以在林業工程建設中發揮支柱性作用。

2? ? ?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內涵及具體作用

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具體是指利用林業資源區域范圍內的相關生物和其代謝物質等防治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并以此實現“病蟲害防治+生態效益”雙贏的生態防治技術。該項技術與傳統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相比,具有更好的防治效益。

2.1? ?防治效果良好

生物防治技術的核心是為森林創建有益生物群落,全面提升森林防病防蟲能力,主張以菌治病、以蟲治蟲,其不僅能達到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的目的,還能降低病蟲害防治措施對林木資源的為害,從而為森林構建穩定、和諧、健康的生態系統。有相關研究表明,將白僵菌、青蟲菌等微生物植入林木內,當病蟲害侵蝕林木資源時,這些生物菌便會寄生在病蟲害內部。隨著微生物的不斷繁衍,病蟲害便會被生物菌逐步吞噬,從而徹底消滅病蟲害,且不會對森林資源造成為害。

2.2? ?防治成本較低

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對林業資源實施防護,通過培養、保護和利用病蟲害的天敵,從而將森林病蟲害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這種技術措施不使用化學農藥,且主要以防控為主,大大減少了森林防護人力物力的投入,而其中的“以蟲治蟲”措施,主要是培養森林益蟲,比如,青蛙、瓢蟲、蛇、鳥等,成本低,而且病蟲害防治效果良好。

2.3? ?更有利于保護環境

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應順應自然的發展,并利用自然界的規律,保護森林病蟲害的天敵,提升森林自身抵御、凈化能力,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使用,并增加森林資源的多樣性,降低林木得病率、死亡率。這一生態技術的使用,不僅減少了化學農藥對當地空氣、土地資源的污染,更大大提升了森林的活力及空氣凈化能力,更好地實現環境保護效應,也更加符合當前國家“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戰略。

3? ? 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資源保護與管理中的應用措施

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提升森林體系的健康穩定性,實現“病蟲害防治+生態效益”的雙贏。

3.1? ?實施林木多樣化種植

實施林木多樣化種植的根本目的在于構建穩定、和諧的森林系統,從而確保林木成活率和林區的生態效應。首先,在林木種植之初,應充分考慮林區的氣溫、環境、土壤、水源、植物種類等因素,然后再確定需要栽種植物的種類、分布,以此保證林業種植的科學性、高效性。其次,在林區種植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多大面積的種植區域,都應遵循多樣化種植的原則,以此吸引更多的有益生物,打造病蟲害天敵系統,并最大限度實現森林系統的豐富性和美觀性。

3.2? ? 針對性采取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是一套新型、科學、生態的防治體系,其中的技術措施多種多樣,既包括植物合理種植,也包括動物、微生物的科學利用。因此,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應結合當地林區的具體需求,綜合分析當地氣候、地理環境、林木特點等,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對四季常綠的南方林區,可以引進瓢蟲、益鳥、螳螂等有益蟲鳥,但對氣候偏冷的東北林區,則應考慮氣候對蟲鳥生存環境的影響,適當引進微生物技術,以彌補蟲鳥防治技術的不足。以松材線蟲病為例,該病又被稱為松樹萎蔫病,林區一旦感染,蟲害傳播速度快,且治理難度極大。對于該病的防治,采取科學營林+生物防治的綜合策略,通過皆伐重病松林和間伐病死樹、病死枝,然后進行熏蒸、熱處理,殺死松褐天牛,以杜絕疫情擴散,同時,通過釋放腫腿蜂和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幼蟲,達到進一步控制病害的目的。

3.3? ?合理運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是一種無害、針對性較強的新型科技藥品,目前常用的主要有昆蟲病原細菌、病原真菌、病原病毒、植物源農藥和昆蟲生長調節劑這幾類。當林區發生病蟲害時,可根據病蟲害種類選擇生物型農藥。與傳統化學農藥相比,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環保效益,通常只需在病蟲害嚴重的林區進行2次噴霧,便可有效防治災害。例如,某地林區發生了大蛾病蟲害,為防治該病蟲害,采用飛行噴霧的方式,對病害區域噴撒生物農藥滅幼脲,事后核查防治效果高達97%,基本實現了對大蛾病的防治。

4? ? ?結語

綜上所述,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是一項健康、環保、高效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其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簡便等優勢,值得林業工作人員進一步推廣和研發。

參考文獻

[1]王慧琳.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12)

[2]王艷霞.淺析如何做好林木病蟲害檢測與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8)

[3]劉秀華.林木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對策[J].江西農業,2019(4)

(責任編輯? 禾初)

猜你喜歡
林業管理病蟲害
探析森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策略
淺談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南方甘藍主要病蟲害防治安全用藥表
林業的病蟲害及生態防治研究
核桃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梨病蟲害防治時間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