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樹小蠹蟲的識別及防治措施

2020-03-23 16:48楊超
現代園藝·園林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識別防治措施

楊超

摘? ?要:近年來,新疆北疆部分地區的防護林、道路林、苗圃等出現榆樹相繼死亡的現象。經調查鑒定,榆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榆小蠹為害榆樹韌皮部下的形成層。掌握此蟲害的發病癥狀,及時識別榆樹小蠹蟲,并采取防控措施尤為關鍵。

關鍵詞:榆樹小蠹蟲;識別;為害;防治措施

1? ? ?小蠹科簡介

小蠹科(Scolytidae)屬昆蟲綱鞘翅目,微小至小形,寬短,圓筒形。頭部一部分向下方延長,成較短的頭管,象鼻部分短而不甚明顯,觸角短,錘狀。前胸背板大,長度約占體長l/3以上,前端收狹,足脛節有齒,跗節5節,末節長。鞘翅長,蓋過腹末,表面有粗大的刻點條紋,腹板可見5~6節,腹部末節通常呈平切狀,體多為黑色或褐色,被毛。幼蟲無足式,似象甲幼蟲,多數種類為林木重要害蟲,成蟲和幼蟲蛀食樹皮或木質部,形成分支的隧道。

小蠹科昆蟲按照食性可分為2大類:樹皮小蠹(bark beetles)和食菌小蠹(ambrosia beet-les)。樹皮小蠹鉆蛀在樹皮與邊材之間,直接取食樹株組織;食菌小蠹鉆蛀木質部內部,坑道縱橫穿鑿在材心中,坑道周緣有真菌及其他微生物與之共生,食菌小蠹取食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的菌絲和孢子。樹皮小蠹科對寄主的選擇比較嚴格,顯示寡食性;食菌小蠹對寄主植物的選擇不嚴格,能寄生多種植物,顯示多食性。食菌小蠹2種食性的分化是歷史演化的結果:寄生于裸子植物的較原始的小蠹類群均屬樹皮小蠹類;被子植物出現后,寄生其上的小蠹采用與真菌共生的方式,通過真菌獲得消化纖維的能力,鉆入樹木材心,開辟了新的食物能源,從而大量繁殖。

2? ? ?小蠹蟲識別方法

2.1? ?多毛小蠹

成蟲體長 2.5~4.5mm,頭和前胸背板黑色,背板前緣和鞘翅呈暗褐或黃褐色,體密布刻點,鞘翅上有縱刻點列,體表有光澤,少毛,頭部平大,觸角錘狀,腹部末端腹面呈斜截形,第2腹板中部有1個固定瘤,瘤身側扁,端頭膨大。雄蟲第 7 腹節背板無長剛毛,卵橢圓形,約1mm,乳白色,透明。幼蟲老熟體長 4~5mm,肥胖略向腹面彎曲,乳白色,頭較小,黃褐或棕褐色,口器色深。蛹為裸蛹,長 4~5mm,初乳白色,后色漸深,淡褐或乳黃色。

多毛小蠹以幼蟲在樹干蛀道子坑道內越冬,翌春越冬幼蟲開始取食為害,于子坑道端筑圓筒形蛹室化蛹,6 月間(據觀察 6月5~29 日均有成蟲出現)成蟲羽化咬成圓形羽化孔飛出,1次飛行距離 8~10m。一般是以蟲源為中心向周圍擴散,選擇生長衰弱瀕死樹木及枝干和新死亡且未干枯的樹木及枝干蛀孔為害,蛀孔處可見黃褐色碎屑狀蟲糞,且多伴有流膠。

成蟲蛀入后,在韌皮部與木質部間蛀縱向母坑道,長約 40~55mm,寬 2~2.6mm,侵入孔在母坑道的上端,交配室在母坑道的末端,產卵在母坑道兩側。孵化后的幼蟲分別在母坑道兩側蛀橫向子坑道,約40~50條,自母坑道兩側水平伸出,略呈“非”字形,初期近于平行互不干擾,隨蟲體增大坑道向上、下方伸展,由小變大,坑道彎曲或混亂交錯,蛹室位于坑道盡頭,子坑道長 35~60mm。秋后幼蟲于坑道端越冬。多毛小蠹蟲體較小,成蟲、幼蟲多在樹體皮層內蛀食為害,外在蛀孔小,且傷口處多有樹體流膠癥狀,不易被人發現,疏于防治或抓不住最佳時機防治,導致為害加重。

2.2? ?臍腹小蠹

主要分布于亞洲地區,是中西亞地區的本土害蟲。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其中北京、遼寧、新疆、河南、寧夏、山東地區為害較重。主要為害白榆、春榆、黑榆、黃榆等,臍腹小蠹幼蟲和成蟲取食樹木韌皮部,樹木因有機物輸送通道被切斷,而無法獲得營養以致干枯死亡。為害較嚴重的地區,榆樹死亡率達98%以上,形似火燒。臍腹小蠹外形、為害狀及生活習性與歐洲榆小蠹頗為相似,均為小蠹亞屬下的種。

2.3? ?副臍小蠹

一般習慣性稱為榆小蠹,分布在黑龍江、北京、陜西和俄羅斯遠東地區。近年來,在新疆等多地發現,成蟲體長 2.7~4.5mm,頭部黑褐色,有刻點,額上生有黃褐色茸毛,觸角錘狀赤褐色。前胸黑褐色,前胸背板發達,背部散生梭形刻點并排列成行,背部生有稀疏的黃褐色短毛。鞘翅和3對足均為赤褐色并有光澤,腹部腹面從第2節起向背面端部收縮成斜削面,第2腹節中央有1個明顯的瘤狀突起。卵尖橢圓形,長徑0.8mm,短徑0.5mm,初產時白色,后變為淡褐色。幼蟲肥胖彎曲呈“C”字形,頭部黃褐色,胴部乳白色,體節多橫皺紋,無足,老熟幼蟲體長5mm。蛹乳白色,微透明,體長3mm,主要為害白榆、春榆,幼蟲在樹干內越冬,以幼蟲、成蟲在榆樹韌皮部、木質部之間蛀食為害,破壞形成層,影響樹體生理機能,導致榆樹生長不良,甚至整株死亡。

4月下旬越冬幼蟲開始化蛹,4月中旬越冬代成蟲開始活動,5 月下旬為成蟲活動盛期,成蟲交尾產卵。生活史不整齊,在烏魯木齊等北疆地區6、7月,除幼蟲外,仍見到部分成蟲活動。因此,確定幼蟲活動期為4~10 月,成蟲多在4~8月出現。成蟲主要為害生長勢弱的榆樹,蟲道內孵化的幼蟲向主坑道兩側蛀食,形成子坑道,老齡幼蟲在子坑道末端營造蛹室。副臍小蠹遠距離傳播方式主要是帶蟲苗木移植,帶蟲木材運輸,副臍小蠹也將是榆樹枯萎病潛在傳播媒介。

為害癥狀:(1)急性枯萎:上層個別枝條失水萎蔫,并迅速擴展到其他枝條,葉片內卷稍褪綠,干枯而脫落,嫩梢下垂枯死。(2)慢性黃化:個別枝條上的葉片變黃色或紅褐色、萎蔫,逐漸脫落,并向周圍枝梢擴展,病枝分叉處常有小蠹蟲蛀食的蟲道。

3? ? ?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嚴禁調運有蟲害苗木,以防擴散。(2)幼蟲孵化期在樹干基部打孔注藥,一般孔直徑為1cm,深度為3~4cm,每株打2~4個孔,藥劑選用40%氧化樂果,或辛硫磷乳油稀釋 2~5倍液。(3)樹根灌藥可殺死干內幼蟲,藥劑用40%樂果乳油300~500倍液灌根。(4)幼蟲為害期,在樹體為害部位噴灑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用塑料密封裹纏,7d后解除。(5)成蟲活動盛期,噴施2.5%敵殺死乳油1000~1500倍液,20%速滅殺丁2000倍液,或其它菊酯類高效觸殺殺蟲劑。(6)利用成蟲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7)加強樹木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性,結合修剪,徹底清除有蟲枝和衰弱枝,集中處理。一般不需單獨施用藥劑防治,可兼治防治食葉害蟲和一些食果害蟲。

參考文獻

[1]張斌.榆樹小蠹蟲的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現代園藝,2010(9)

[2]徐陽,朱曉梅,劉雪峰.榆樹臍腹小蠹坑道真菌研究[J].森林工程,2013(4)

(責任編輯? 舒丹丹)

猜你喜歡
識別防治措施
法學意義上的弱者識別問題研究
淺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防治措施
水產養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論犯罪危險人格的識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