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條件下中小學生的品德教育

2020-03-24 08:47嘉源
中國德育 2020年1期
關鍵詞:家園規律信息化

嘉源,廣東省深圳市三元人格研究會顧問,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訪問學者,《三元人格》作者(合著),專注于從家校/園合育的視角研究信息化條件下中小幼學生德育。

首先對交流的題目作一個解讀?!靶畔⒒瘲l件”是我們的時代背景,“另一視角”是指問題學生的視角,以問題學生為切入點進行回溯:看看問題學生是怎么產生的,如何讓問題學生越來越少。

我為什么思考這個問題

我在偵查破案的時候,犯罪分子沒被抓住前,感覺他們非??珊?,但抓住之后又感覺他們非??蓱z。因為他們是害人者,同時也是被害者—是缺乏品德教育的被害者。經過對四五百個犯罪分子成長經歷的分析,我有如下發現:

第一,好吃懶做又聰明的孩子更容易犯罪?!?·15”編造虛假恐怖信息案、“4·15”殺人案、“3·21”DDos網絡攻擊案等都佐證了這一點。但好吃懶做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教育問題、學校的教育問題。

第二,親子關系不和諧是萬惡之源。我對2018年自殺的200多個學生進行了回溯研究,發現自殺原因很多,但是有一個共同特征,即親子關系不和諧,而親子關系不和諧的主要原因也在家長。

所以,教育孩子應從改變家長開始。

我們的時代到底怎么了?

一年多以前,我做了一項研究,發現網絡沉迷學生和抑郁傾向學生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網絡沉迷對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5,400萬的抑郁癥患者,相當于100人里就有4個。根據互聯網數據,我國每年青少年自殺16萬,大約每3分多鐘自殺一個。全國有2,400多萬青少年網絡沉迷,網絡已成為“新型毒品”。學習強國慕課視頻數據顯示,我國21.6%~32.0%的中小學生有心理障礙問題。據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的信息,我國3億未成年人,保守估計,學習、情緒、行為障礙者達3,000萬,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行為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心理問題有滯后性,走出校門的問題學生會在社會中暴露出問題來,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開始。面對這些令人驚心的現實問題,不禁要問,我們的時代怎么了?我想,這些問題與信息化有很大關系。

首先,信息化導致了手機與親情的爭奪戰。信息化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資訊方式,信息化也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規律。最明顯的,信息化已經模糊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邊界,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

網絡沉迷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比如睡眠少、運動少、親情交流更少,每個人都沉浸在自我狀態當中。昨天,我在電梯里見到一對父子,爸爸在拿著手機看,兒子也就四五歲,也拿著手機看。多么珍貴的親子交流時間,就這樣被手機吞噬了。

再就是手機使學生的休息時間錯亂。網絡誘惑大、目標多,讓學生有無力感,不能把控自己。

網絡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網絡暴力、網絡色情、網絡影視等對學生身心健康和“三觀”都帶來巨大沖擊。

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體驗反差巨大,比如說學生在網絡空間里可以當皇帝,可以擁有一切,想“殺人”就“殺人”,被“殺”的人還可以復活。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與孩子溝通越來越少,家長本身也是受害者,也沒有時間和孩子進行交流,這都導致親情缺失。

再說壓力問題。人們都說現在孩子壓力太大了。這要辯證地看,是否有釋放渠道是關鍵。以前的孩子沒有壓力嗎?我也經歷過應試教育,當時也有壓力,但是我有釋放出口,壓力并沒有形成焦慮?,F在孩子的壓力出口全部在網絡上,而網絡沒有情感,起不到釋放作用。

其次,信息化已改變了當今的社會活動規律,對教育規律也必定帶來影響。但人們對信息化條件下的教育規律的研究和提煉并不充分,由于社會信息化發展過快,教育大數據尚未形成,人們還沒來得及反應,仍然按傳統條件下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許多人認為智能機器人可以陪伴孩子,片面夸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成人(家長、教師)缺乏對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引導智慧,堵多疏少,簡單粗暴,如搶手機、給電視機斷電、打罵等,讓學生與自己漸行漸遠;缺少促進親子和諧的互動產品,特別是親子面對面才能共同協作(而不是競爭)完成的產品;缺少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容的電子化產品,比如包含盤古開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充滿中華民族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精神的產品。

我們如何行動?

針對這些挑戰,我們該如何應對和行動呢?應該“標本兼治,源頭治理”。

首先是治標,這是“救火”,挽救那些已經有問題的學生。

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數據和政府大數據研究學生網絡行為規律,及時發現具有網絡異常行為(包括網絡沉迷、抑郁傾向、揚言自殺、校園欺凌等)的學生,并研究建立學生網絡異常行為的干預及恢復機制。

其次是要治本,這是“防火”,是源頭治理。

一是盡快制定出臺未成年人智能手機/平板的標準。信息化問題一定要通過信息化手段,而且只能通過信息化手段來解決,對手機/平板的上網時長、上網內容進行管控,并輔以親子關系功能,這就是遵循規律、利用規律。

二是完善信息化條件下的家園、家校合育,加強德育,增進親情。信息化的最大特點就是融合、共享,它具有兩面性,需要揚長避短。揚長,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實現家園、家校合育,促進情感教育和德育;避短,就是倡導理性用網。完美的教育必須家園、家校合育,但要有切入點和抓手?,F在,從國家到地方都認為家園、家校合育重要,可是沒有抓手,沒有固定的可操作的流程,缺少信息化平臺,也沒有形成閉環。

我們認為,家園、家校合育落地需要5個基本條件:切入點和抓手;載體和信息化平臺;可操作的固化流程;形成閉環;可評價。

我進行家園合育實踐探索六年了,發現品德教育要遵循一個規律,就是“知道、做到和堅持”。但現在許多家長不知道怎么科學教育孩子,錯把傷害當真愛;有的家長知道但做不到;有的做到但不能堅持,而不堅持就相當于不知道。我寫了一本書:《三元人格》,并據此開發了一套品德養成法,理念就是“做”,將抽象的德育概念具體化、操作化、生活化。每個好習慣主題都設計了“1+N”個動作,“1”是引導示范動作,“N”是教師、家長、孩子圍繞該主題自己建構的動作,讓家長“做”,通過“做”讓家長理解,家長理解后更好地“做”。這個過程,老師參與,家長參與,孩子也參與,形成閉環,相互促進,攜手堅持,實現合作共育。比如孝敬感恩主題,我們設計的具體化的示范動作“1”是“捶背”,孩子說:“爸爸辛苦了,請坐下,我給您捶捶背?!比缓缶蟼€躬。捶背的過程中說:“爸爸,我這樣給您捶背舒服嗎?”“很舒服,謝謝寶貝,我愛寶貝?!焙⒆诱f:“不用謝,我愛爸爸?!比缓笠粋€大大的擁抱。這個過程當中,要求孩子面帶微笑、聲音洪亮、正視對方。這是示范動作,始終充滿親情交流和互動。第二天晨讀時,教師可以請小朋友分享:“小朋友,昨天回家有沒有培養好習慣???哪個小朋友分享一下?”“我給爸爸捶背了!”“爸爸高興嗎?”“爸爸很高興,說很舒服,說謝謝我、愛我,還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呢!”“你是怎么說的?”“我說不用謝,我愛爸爸!”這樣,不但增加親子感情,而且培養孩子的愛心、孝心、感恩心和責任心。教師或家長或孩子可以圍繞孝敬感恩主題建構“N”個動作,比如,“爸爸辛苦了,請換拖鞋”“媽媽辛苦了,請喝杯水”“媽媽做飯辛苦了,我幫您倒垃圾”等。這些動作對孩子都很有意義。像這樣的好習慣主題共有18個,每個學期3個。孩子的品德行為是模仿來的,做出來的,不是說教出來的,在這樣的行動中,孩子的品德行為就會慢慢養成。

另外,家長和幼兒每周在平臺上作答一次“好習慣養成觀察表”,作答要領:家長讀題并解釋,提示和引導孩子選擇答案,然后由家長填寫到平臺上,而不是家長獨自完成。通過填寫觀察表,一是可以創造和建立家長與孩子親密互動的機會和渠道;二是通過自我評判的方式,充分尊重孩子,同時給孩子戴上“緊箍咒”,引導孩子做得更好;三是通過這種方式,也讓家長知道應該怎么做,改變原來可能錯誤的育兒觀念,從而有力地促進家園合育!

每月作答一次“幼兒對家長的評價表”,作答要領:家長大聲朗讀、解釋并對自己作出評價,與孩子協商確認后再填寫到平臺上,而不是由家長獨自完成。通過填寫評價表:一是創造和建立家長與孩子平等互動的機會和渠道;二是家長通過自我評判的方式來改變自己,家長、孩子共同成長。表格提交之后,平臺馬上給家長推送具有操作性和針對性的建議,目的是讓家長參與進來,借教育孩子之名改變家長。還有,家長每學期首月和尾月各在平臺作答一次“幼兒成長記錄表”、每學期尾月在平臺作答一次“家長意見調查表”,用于評估該方法的成效。平臺每個學期給家長、給班級、給幼兒園推送一個總結報告,作為客觀記錄和評價。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循規律、利用規律,現在急需利用大數據開展信息化條件下德育規律的研究,開展家園合育、家校合育研究。目前,我們對家園合育的實踐已經比較成熟,在家校合育方面,希望得到在座校長和老師的指導和支持。

責任編輯︱秦 巖

讀者熱線:010-62003489

投稿郵箱:zgdy_jiangtang@163.com

猜你喜歡
家園規律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夢中家園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找規律
溫馨家園
巧解規律
找規律
“無憂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