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翩翩風骨耀千秋

2020-04-02 07:11姚龍瀚
祖國 2020年3期
關鍵詞:學人民國

姚龍瀚

摘要:民國時期一大批知識分子,既以中華悠遠綿長的士人傳統為根基,又兼收近代西方思想之精華,形成了以‘家國情懷、學術擔當、個性自由為核心內涵的‘士人精神。本文闡述了這種精神的具體表現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民國 ? 學人 ? 士人精神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八十多年前,在那個紛擾離亂的年代,有這么一群學人,用單薄之軀挽救民族危亡,為后人鑄起一座難以超越的精神豐碑。杜泳濤評說: “這些人,底子上都有一個 ‘士字守著”。 雖先人已作古,可他們身上的“士人精神”仍熠熠發光。今以此文試論民國學人身上的“士人精神”,愿與吾輩同道,繼往圣之風骨,耀中華之精神。

何謂“士人”?士人即對知識分子的稱呼。作為社會精英階層,“士人”自然要有與眾不同的風范,而“士人精神”是知識分子在社會實踐中所在意且恪守的風度??v觀華夏五千年文明,只有民國學人的“士人精神”尤值得品味。

民國學人的“士人精神”,既以中華悠遠綿長的士人傳統為根基,又兼取近代西方思想之精華,可謂集中西文化之大成。欲品味民國時期的士人精神,則需對構成其本身的這兩種思想體系有所了解。

一、民國學人“士人精神”的中華傳統

關于“士”的起源,顧頡剛先生有說:“吾國古代之士,皆武士”。而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認為:“士”由“一”和“十”會意而成,“一”為萬物之始,“十”為萬物之終,“士”演變為指那些貫通古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

中華民族的士人傳統由來已久。西周時期,“士”“執干戈、衛社稷”,這時的士主要是武士,負有保家衛國的使命,這種使命感保留下來,成為后世士人傳統的始祖。及至春秋戰國,“士”興辦私學開始了向文士的轉變?!笆俊币灿勺⒅赝庠跇s譽,轉而更注重內心修養,提出了“仁”、“義”、“道”等塑造自身的理念,中華士人傳統的雛形基本具備。漢代,士人不畏強權,在針砭時弊中將“自尊”、“剛直”、“勇毅”的優良品質注入中華士人傳統中。魏晉時期為士人傳統發展的高峰,士人在“放浪形骸”之時得以“向外發現自然,向內發現自己的深情”,在寄情山水間使自己被世俗所壓抑的個性得到釋放。隋唐以后,士人傳統雖進一步發展,卻大致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完善。中華士人傳統包含了中國士人的優良品質,構成民國學人“士人精神”的中學基礎。

二、民國學人“士人精神”的西學補充

近代西方思想在塑造民國士人精神時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視。鴉片戰爭后,西方思潮隨列強的入侵而大規模傳入?!白杂伞?、“民主”、“科學”等概念為當時的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所知。一方面,西方思想促成了對中華士人傳統中封建性較強的,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內容的改造,以適應向現代化轉型的需要;另一方面,進步的知識分子則將西方思想進行中國化的闡述,使之更符合中國的社會現實。到民國時期,中西交流已十分深入,西方思想在中國化的過程中,為民國時期士人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外來養分。

民國學人的“士人精神”能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里生根發芽,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輝,與其中西并包的特點有很大聯系。

三、民國學人“士人精神”的核心內涵

民國學人的“士人精神”,其思想貫通中西,其內容更是精彩紛紜。最突出的三個方面,可以歸納為家國情懷,學術擔當和個性自由。

(一)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古已有之?!巴鯉煴倍ㄖ性?,家祭勿忘告乃翁”,心系家國之情溢于言表。但囿于時代限制,古代士人的愛國,始終沒能脫離忠君的范疇。民國學人歷經辛亥革命和數次思想解放運動,其家國情懷中的“國”已完全由皇帝變成了民族和國家?!笆咳恕辈辉偈欠饨ㄖ贫鹊母接?,而轉身成為民族國家的重要一員,這在民國士人精神中表現為強烈的公民責任感:

在軍閥混戰時期,學人抨擊黑暗時局,呼吁和平。例如以著名的座右銘“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聞名于世的民國名記邵飄萍,不懼死亡威脅,拒收張作霖三十萬元“封口費”。

在民主憲政時期,學人積極揭露官員貪污黑幕,對當局的決策提出批評建議。例如恃才傲物的怪杰劉文典教授,蔣介石掌權后,多次表示要到劉文典主持校務的安徽大學去視察,但劉均拒絕,說“大學不是衙門!”。后來安徽學潮,蔣介石召見劉文典,威脅他懲治學生,劉文典指著蔣介石罵:“你就是軍閥!”,被當場羈押,關了一個月才獲釋。也是這位劉文典教授,1949年末昆明解放前夕,胡適動員他去美國,已替他一家辦好了入境簽證。關鍵時刻,劉文典謝絕了,說“我是中國人,為什么要離開我的祖國”,毅然留下來,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而當日寇鐵蹄踐踏我大好河山之時,民國學人則充分發揮知識分子所長,進行“學術抗日”。曾任北師大校長的史學大師陳垣老先生慷慨道:“一個民族的消亡,從民族文化開始。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保住我們的民族文化,把這個繼承下去”。在此之下,一大批知識分子如朱光潛、陳寅恪、聞一多等等毅然南下,創立了西南聯大,“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立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例如兩彈元勛鄧稼先等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

民國學人還將這份熱愛傳到“士”的預備軍——學生上來,從馮友蘭組織起草的西南聯大校歌中所唱“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需人杰”中便可窺知一二。家國情懷,應是民國“士人精神”的中樞。

(二)學術擔當

民國時期的學人學術成就之高,思力之深,在今天看來尚有難望其項背的慨嘆,歸根結底,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士人精神”里有學術擔當的內容。

古時中華士人亦有這一精神,但因文化穩定性較強,歷千年綿延不息,學術的承擔感也就不那么迫切。到了民國時期,內憂外患接踵而至,這種學術擔當感就顯得尤為緊迫。學人進行學術研究,不僅僅是提升自己的學術知識,更是一種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承載感,因此學人無論從事中國傳統學術如詞賦訓詁研究也好,追求西方前沿科技也好,本質上都是傳承中華文化,使五千年文明不至于湮沒。

例如,流亡途中的陳寅恪,寫出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這兩部中古史名著,被《劍橋中國史》評為:“解釋這一時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個大貢獻是偉大的中國史學家陳寅恪作出的。他提出的關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觀點,遠比以往發表的任何觀點扎實、嚴謹和令人信服”。

這一時期的學人,在考古學、天文學、化學等現代學科,也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另外,這一時期,學術擔當思想的純潔性是最為人所稱道的,學人對學術的研究樸實而真摯,不是為了升官發財,純粹是因為興趣愛好使然。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趙元任,研究語言是“覺得它很好玩?!?。沒有太多的思想羈絆,學人自然能心無旁騖。民國時期學人名家輩出,與這學術擔當思想密不可分。

(三)個性自由

魏晉年間,士人的落拓不羈,為中華士人傳統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民國時期的“士人精神”,在繼承了這一份灑脫的同時,吸收了西方“自由”之思想。較為寬松的學術環境,使學人得以獲得了更大的思想和人身自主權,使其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對自身性格也不加掩飾,個性自由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新的高峰。在旁人看來,這些學人“或迂或狷或癡或狂”,個性極為怪異,但這恰恰是最接近人本來面目的情感表達。以西南聯大為例,這所抗日戰爭時期最著名的大學,既有劉文典的“在中國真正懂得《莊子》的,只有兩個人——莊周和劉某人”,又有曾昭掄的不修邊幅,心無旁騖,用畢生精力治學。在寬容的環境下,學人的性情得到了很好的釋放。民國時期學人自由的個性,灑脫的氣度,正是陳寅恪‘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真實寫照。

四、民國學人“士人精神”的借鑒意義

民國時期的學人,在埋頭鉆研學術的同時,不忘愛國愛家,堅守民族大義;既個性飛揚、放飛自我,又不放棄治學育人的嚴謹。這正是對中華傳統的“士人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士”在中國傳統社會廣受尊敬與愛戴的原因,是“士”所秉持的人格精神與社會擔當?!墩撜Z》中提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這里要求“士”應該內修良好的道德品格,外樹崇高的理想志向,致力于“真理”的探求和實踐,一言一行都要成為“正道”的擔當者。

當代知識分子,掌握著先進技術與知識,理應繼承傳統的“士人精神”,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民族榮辱、國家興衰相關聯,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推動者。

如此,方能使“士人精神”發揚光大,使中華知識分子的風骨光耀千秋!

參考文獻:

[1]詹子慶.先秦士階層的演變及其歷史地位[J].史學月刊,1984,(06).

[2]朱漢民.士大夫精神與中國文化[J].原道,2015,(01).

[3]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張昌華.曾經風雅-文化名人的背影[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徐百柯.民國風度[M].九州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姚龍瀚,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大三在讀,個人興趣:中國史、中國文化研究、社會調查、公共管理等。)

猜你喜歡
學人民國
曲園學人
從《譚正璧日記》看一位近代學人的養成
近代學人對古代“史官”之闡釋
他們為何都愛民國?
花樣年華 民國之戀
民國老廣告讓你腦洞大開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學人當追求不朽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午社“四聲之爭”與民國詞體觀的再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