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生活實例培養初中生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

2020-04-07 17:53姚欣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生活實例法治意識道德修養

姚欣

[摘要]統編版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從學生生活出發,以課本知識為依托,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教師以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例為切入點,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形成對道德和法治課知識的認同感,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明理踐行。

[關鍵詞]生活實例;初中生;法治意識;道德修養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20)04-0051-02

隨著我國法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初中生已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較高的道德判斷水平以及較強的是非判斷能力。但是由于初中生年齡小,身心發育不成熟,遇事容易沖動,在處理實際生活問題時,容易做出不守規則的行為。這就需要集全社會之力,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讓他們遵守公序良俗、崇尚法律,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道德與法治課堂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和法治素養的關鍵陣地,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利用好道德與法治課堂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從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來看,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利用生活實例來解釋課本知識,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當學生接受相關內容的時候,就會內化知識,并能做到明理踐行。

一、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必須以生活實例為依托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生活事例融入的方式探索學科知識,直面學生在生活中和社會中遇到的真實問題,使學生由“我”出發,認識“我”與自己、“我”與他人、“我”與國家和社會、“我”與世界之間的關系。這就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由近及遠地認識身邊人、身邊事,明白社會關系中的互相承諾,明白社會生活中的契約規則,明白大千世界里的價值選擇。學生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生活實例,理解了一個個課本觀點,在每次學習中提升了道德與法治素養。

對于初中生來說,生活事件是真實的、感同身受的、值得深思的。他們需要從具體的社會問題中去感知道德與法治的作用,通過真實事例去分析比較講道德、守法律的好處與不守規則的嚴重后果,進而獲得真正理解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反思自身行為,開展自我教育,提升了道德修養和法治意識。2016年頒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到,在開展法治教育時,要綜合采用故事教學、情景模擬(如法庭模擬)、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將真實法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

可見,教學中需要使用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道德與法治對公民生活和國家生活的作用,從而發自內心地認可社會規則、遵紀守法,并自覺提升道德修養、自覺依法律己。

生活實例可來自于時政新聞,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探討,引發學生對規則重要性的思考,使學生明白違背道德必定受到輿論譴責,違反法律必定受到法律制裁。這樣就向學生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的行為符合道德與法律要求。生活實例也可來自于學生的生活經歷。通過讓學生說自己的事、談自己的行為、剖析自己的問題,幫助學生明白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從而對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只有將教材知識與時政熱點、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道德與法治教育才能真正被學生所接受,做到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二、分析八年級下冊《公民基本義務》一課的課程標準要求與教學目標

該課的課程標準要求為:3.1了解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懂得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3.5懂得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具體教學目標為:

目標1:學生能夠在具體情境的分析中概述遵守憲法和法律的具體表現,并且說明遵守憲法和法律的必要性。

目標2:學生知道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目標3:舉例說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重要性。

目標4:學生能夠反思自身履行義務的情況,培養道德和法治觀念,自覺履行基本義務。

從課程標準要求和教學目標來看,要完成教學任務,就應當以具體真實事例為載體,通過問題探討的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中認同履行義務的必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道德與法律要求。

三、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

1.課堂導入生活實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梢娂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的關鍵。要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對課本觀點產生共鳴,就必須讓學生“想說”。選用恰當的時政新聞,用熱點事、真實事、身邊事打開話題,可迅速讓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興趣,從而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如在進行《公民基本義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高鐵霸座”一事,然后與學生一起探討以下問題:霸座是錯誤行為的原因;出現霸座行為的原因;霸座對他人、對社會造成什么不良影響;作為公民在乘坐交通工具時,應該遵守怎樣的法律規定和道德要求;如果我們遇到霸座乘客,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一個熱點事例,引導學生充分討論,使學生逐步認識到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必要性,知道履行義務的要求,懂得如何依法維權。

2.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探究互動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卑褜W習內容置于生活的背景下,更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教師應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從而體會到知識的力量。

在學習公民有哪些基本義務時,教師可設計一次“民族風情研學之旅”活動,引導學生對游客遇到的一系列事情做出選擇,并說出選擇的理由。

情境一:下了飛機,你拿著很多行李進地鐵站,只想趕著去酒店,但是當時排隊安檢的人很多。說出你的選擇和理由。

情境二:第二天,你到了當地的少數民族地區古村落。當地有一些民族禁忌,你會遵守當地的風俗習慣嗎?請說明理由。

情境三:村民帶你參觀當地的一個軍事基地。作為軍事迷的你,很想拍照留念。這樣可以嗎?理由是什么?

情境四:在當地,你認識了一個同齡人小伍,本該讀八年級的他打算下個月到鎮上的加工廠打工。你會如何勸說他呢?

四個情境都是學生身邊的實例,教學中以角色代入的方式,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讓學生知道公民應該遵守的基本義務。學生通過分析理由,明白道德是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道德。遵守基本義務,既是公民的自我道德要求,也是外在的法律規范。讓學生對生活實例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既提升了其道德認知水平,也增強了其法治意識。

3.評價測試中引用生活實例,引導學生理性思考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評價,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使學生能及時發現不足,調整學習方法;通過評價,幫助教師實現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和設定下一階段的教學目標。紙筆測試,是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比較常用的方式。教師在設計測試卷時,要注意知識點與熱點的結合,以具體、真實的實例為載體,考查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

要了解學生對《公民基本義務》一課的教學要求是否達到,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實例,讓學生做出判斷。如漫畫《忙碌的“低頭族”》。

請你說說這些“低頭族”沒有履行什么義務,請你給予其中一位“低頭族”忠告。

通過“出賣各種信息”“隨意發布國家安全信息”“騎車看手機”等社會存在的真實事例,讓學生分析他們的言行,明確公民的基本義務。學生通過對“低頭族”的勸說,進行了自我教育,自覺提升了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從而也更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生活與道德,生活與法治,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用生活實例,以事明理、以事說法,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道德與法治學習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連,并能自覺地用道德與法治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從而將初中生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的培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良華.教育研究方法專題和案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袁妮)

猜你喜歡
生活實例法治意識道德修養
論荀子虛壹而靜道德修養方法
用生活實例“妝容”思品課堂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意識培育研究
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的應用探析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應用“生活實例”開展教學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培養與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的調查研究
依法治國大背景下中國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途徑研究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網絡語言暴力現象及對策分析
日常生活實例與力學中的常見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