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學習實踐探索

2020-04-10 06:50姚婉清彭夢俠曾育才楊柏高
大學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移動終端混合式學習教學反思

姚婉清 彭夢俠 曾育才 楊柏高

[摘要]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工具的移動教學平臺,教學資源豐富,網絡教學功能模塊齊全,為教育和教學帶來了新的變革?;旌鲜綄W習是將線上資源與線下課堂進行有機融合,優勢互補。本研究以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為例,基于超星學習通APP平臺,實施線上移動學習與線下課堂實驗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學生在線上學習和線下實驗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有了明顯提高,也給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教學自由度。同時,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課題組反思了混合式學習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為高校實驗類課程的混合式學習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尋找突破口。

[關鍵詞]移動終端;混合式學習;高校實驗課程;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0)04-0100-03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帶來了教育觀念、教育體制和教學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信息時代下,大學生習慣于屏幕學習,習慣于碎片化、移動化、數字化獲取知識等學習行為,也推動了教、學、評和課堂結構、課堂形態的改變。同時,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也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有力推動了我國各大高校慕課等在線課堂的實現和發展,使得學習變得無處不在、無所不有。但是,慕課的制作成本較高,預先定制的課程很難跟上高速發展的網絡資源的步伐,學習過程中的互動性和交互性效果難以保證,而且學生個體也存在巨大差異,從而導致對慕課學習效果的質疑,特別是對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學生,知識傳承類的學習還是習慣于傳統授課方法。由于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各有優缺點,因而產生了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將線上學習和線下傳統課堂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督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作為主體的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是信息時代教育的一種新模式?;旌鲜綄W習模式的教學目標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感受,促進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協同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

超星學習通平臺是面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以泛在教學與混合式教學為核心思想,集慕課及精品課程建設、教學互動、資源管理、教學成果展示、教學管理評估于一體的新一代網絡教學平臺。同時,其以學習空間為平臺支撐,融合了海量教學資源(超星資源庫+互聯網資源+學校資源+教師個人資源),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動學習服務。嘉應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該校自主開發的有機化學實驗便是在超星學習通APP的基礎上建設完成的。在高校課程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實驗課程是理論與實踐兼收并蓄的課程。本研究以地方本科院校嘉應學院為例,對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有效改革,并建立了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學習這種新型資源共享教學模式,通過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課題組對高校實驗類課程的混合式學習教學改革實踐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探索了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工作的深度融合,為高?;旌鲜綄W習的教學改革提供新的范例,為高校實驗類課程的混合式學習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尋找突破口。

一、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總體思路和教學設計

有機化學實驗(64學時,開課時間為第三、第四學期)是化學、應用化學、材料化學、環境和生命科學等相關本科專業重要的基礎和核心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基本技能,加深學生對有機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本課程理論性強、內容豐富,可直接應用于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本課程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是在認真分析課程特點和前測情況的基礎上,按照信息化的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教學方案,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資源多樣化,學習活動有意義,進行個性化指導,任務適中和注重過程性學習評價的原則,以學生能熟練掌握有機合成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分離提純與基本的分析鑒定方法,正確選擇有機化學的合成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實踐能力,規范學生實驗操作技能,以培養學生科研創新思維能力為目的,建設出教學思路清晰、形式新穎的在線網絡課程教學方案。

按照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特點分配學習時間和制訂學習內容,并根據課程特點,將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按模塊分為三個層次: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共17個模塊,實驗任務循序漸進,操作由淺入深。教師開發建立教學PPT、教學視頻、實驗操作視頻、微課(采用多種形式拍攝的PPT呈現實驗原理知識講解和實驗現場操作微課視頻)、仿真實驗、測試題、實驗最新研究現狀和應用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教師構建混合式學習基本模式,主要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資源整合、教學平臺設計、教學實踐、教學反思這五個方面進行開發建設。

二、混合式學習的實施路徑

根據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目標、超星教學平臺功能設置和課程自身特點,課程組建立了“微視頻、單元測試、實時討論、學習自由”的網絡課程。將傳統課堂學習方式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進行最大化有機融合,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學習設計理念,構建線上網絡學習和線下實驗課堂教學,利用超星學習通手機APP終端應用到嘉應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化學專業二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中,修課學生為107人。在整體架構上,按三個層次的實驗分模塊逐級展開;在教學資源上,制作了全部實驗項目的微課件、講義和微視頻40余個;在功能應用上,建立了討論交流、PBL分組任務、章節練習、測試、課外拓展資料等模塊,促進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和手機移動端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過程性學習。

混合式學習模式具體教學步驟如下:首先是課前教師線上備課和學生線上學習,教師在線上利用超星圖書等擴展資源或是自制微視頻資料及其他類型文件資源進行備課及推送,將科研的思想、方法、成果和先進理念融入線上教學資源,而學生則利用手機移動端,在線預習完成課前學習任務,熟悉實驗原理、實驗儀器、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等,這樣便起到了重要的導學作用,也實現了學習前移。教師根據課前學生學習行為的平臺數據分析,剖析重難點,設計課中教學活動。

其次,課中實驗互動和資源同步,教師通過手機播放實驗現場操作視頻,結合學生課前預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分析實驗現象,講解重難點和操作要點,學生能夠針對實驗現象和重難點在課堂更多地與老師和同學交流。除此以外,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參與答題和討論,發布自制實驗小視頻或者實驗圖片,參與集體討論等學習行為,平臺會記以平時分;教師現場通過手機發布實驗現象與結果分組討論等課堂任務,并實時同步拓展資源。

再次,課后教師發布學習任務,教師通過學習平臺可系統統計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提供給學生差異化的課后任務并反思總結教學效果,學生通過總結測試和討論,分析反思自己對實驗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和強化知識點,而且還可在超星資源庫、拓展閱讀和資源庫進行知識點的鞏固及創新。另外,學生在以后的科研學習中可以隨時隨地回顧課程視頻,特別是實驗現場操作教學視頻,有利于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克服遺忘。

最后,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學習評價,不僅將線下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和期末考試成績納入評價體系中,還將線上學習的參與度、積極度納入評價體系,由“學習通網絡平臺40%+實驗態度、實驗操作20%+實驗結果10%+實驗報告10%+期末考試20%”構成多元化的綜合評價,其中40%的學習通網絡平臺分數從課堂參與活動+自測題+討論+視頻學習等方面的考核得到。

三、混合式學習的實施效果

經過一年的混合式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通過對學生實驗技能進行抽查考核檢查教學效果,發現與上一屆同專業學生相比,本年級學生綜合設計性實驗技能較好,學生獨立設計完成綜合性實驗的實驗技能、創新思維能力普遍提高,混合式學習教學效果良好。

同時,通過德爾菲-層次分析法構建混合式學習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包括4項一級指標,14項二級指標,從教學方式、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方法、學習方式、組織形式、評價方式、平臺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評估。對107名試驗學生和5名授課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教師和學生對此實驗課程采用的基于手機移動端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予以支持和肯定。

至此,本課程門戶平臺訪問量達28萬多人次,微視頻、自測題等教學資源學習通過率達100%,而且給教師帶來更大的教學自由度,協助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價值更高的教育教學活動設計中,也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和自身業務水平的提升發展。

同時,基于有機化學實驗課程內容,學生自主申報各類科研課題通過率相比去年同一專業通過率提高了18%。普遍學生認為,混合式可實現對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分層教學,也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能動性。同時集合了先進的教育技術和設備,為學生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的實時學習手段和環境。網絡教學資源作為實驗課程的內容補充,讓學生的實驗操作更加有針對性,特別是實驗視頻資源的共享,減少了實驗儀器試劑的消耗,提高了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也完善了教學過程,增加了課堂容量,適合于移動學習環境應用。強調應用性、互動性和便捷性的超星教學平臺,結合線上線下的教學環境,為師生提供了及時全面的教學反饋,幫助教師快速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及問題,討論解決措施,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由于教學設備和移動終端的介入,可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種互動模式,加深了理論知識點的理解,活躍了實驗課堂氛圍。多維度的自主選擇使學生在學習路徑、學習節奏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控制權,使其在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中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另外,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大數據分析理念,對學生進行學習全過程跟蹤,數據分析功能可提供客觀全面的網絡平臺學習數據,不僅實現了全程的、實時的綜合性評價方式,還能更加全面客觀評價學生的實驗學習情況,而且為教師后期的教學和干預提供了準確的目標,讓教育更有針對性。

四、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反思

盡管此實驗課程已將課堂和基于移動端的網絡學習的優勢充分結合,也受到授課教師和學生的肯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線上學習任務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容易產生學習倦怠、小組匯報和討論準備不足、教師教學輔助資源建設不足及教學平臺長期建設困難等問題。如何真正讓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發揮最大效益,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仍需在實踐教學改革中不斷反思和改進。針對如上問題,可通過如下措施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教學:

(1)針對學生反映的課外線上學習任務較重,可優化移動學習方案,合理分配線上線下教學任務,強調完成重要的知識點學習,自愿完成額外的知識點學習,做到有的放矢,必要時線上學習可減輕一些任務,保證學生的課前準備工作時間充足;為避免學生產生學習倦怠,可多設計一些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不同形式的便于學生參與的交互活動,活躍線上實時交流;為提高學生主動性,增加督學、高年級的助教導學力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線下再針對知識點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深入互動,多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為了讓移動終端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應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學習方案,優化移動學習環境,通過及時更新和完善教學各環節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2)針對完善更新教學資源,可增加實驗現場教師邊講解學生邊實驗、師生分析討論、學生實驗操作、實驗結果等小視頻片段;通過實驗操作視頻內嵌重難點內容測試,實現它的交互功能;適度開發一些主觀性試題和小組課題討論任務,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針對性地修訂有機化學實驗題庫。同時,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根據實驗內容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在線教育資源,如網絡課件、專題學習網站、實驗案例庫、題庫等,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確實做到差異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高校教育。

(3)為建立長期而行之有效的在線教學平臺,需建立課程改革團隊,促進課程的完善和教師素養的提高。高??沙雠_相應的配套制度,引入第三方團隊,協助團隊教師長期進行在線服務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更新和在線協作。建立高年級學生助教制度,特別是在實驗課程這種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助教能對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授課教師根據教育信息技術發展和自身科研情況,實時調整教學內容(含視頻和課件),不斷優化課程團隊,適當完善題庫,保留討論帖的精華,為學生提供永久性較優的學習資源和教學空間。

混合式學習模式將面對面的實驗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做有效的整合,對傳統實驗課堂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和改造。移動終端這一輔助教學手段的加入,帶來了教法、學法、能力培養等多方面的變革,突破了時間、空間對實驗課的限制,有效地提高了實驗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能力、科學素養及創新能力,真正實現了差異化、個性化、智能化的教育。隨著信息化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逐步普及和深度融合,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責任編輯:鐘嵐]

猜你喜歡
移動終端混合式學習教學反思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設計與研究
基于Moodle平臺的混合式教學設計
開放大學:過去充滿傳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基于移動終端的高校移動學習體系構建研究
移動終端云計算應用分析
混合式教學法在《現代通信技術》課程中的探索與應用
手機APP在學生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探索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