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win-block矯治器治療下頜后縮畸形的硬組織變化研究

2020-04-11 13:54孫香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牙弓切牙矯治器

孫香

(榆林市第一醫院口腔科,陜西 榆林 719000)

下頜后縮屬于兒童早期非常多見的一類牙頜畸形,不但會對兒童的牙弓正常發育產生影響,還會對面下三分之一發育和美觀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中對于下頜后縮畸形患者需要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緩解患者身心負擔,降低成年之后手術風險,緩解骨性畸形嚴重程度,降低正頜外科手術治療難度[1]。本文對于Twin-block矯治器治療下頜后縮畸形的硬組織變化情況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診的下頜后縮畸形患者3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選30例下頜后縮畸形患者全部接受Twin-block矯治器治療,30例下頜后縮畸形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為(9.1±2.4)歲,接受Twin-block矯治器治療之前為患者提供頭顱側位片以及曲面斷層片X線拍攝,ANB大于5度,其中頭顱側位片表明處在生長發育高峰期或是高峰前期。

1.2 方法 關于Twin-block矯治器的制作和應用:進行咬合重建期間需要下頜一次性前移到前牙對刃接觸,覆蓋面積超出10 mm的患者,通過兩步法前移下頜,下切牙切端需要覆蓋到塑料帽,避免下切牙唇向傾斜,在患者上頜腭部置入菱形擴弓簧,使上牙弓前端寬度獲得擴大,在每次接受復診時打開2 mm,幫助調整上下牙弓形態,從而獲取理想的咬合關系,告知患者每天除去進食和刷牙,需要全天佩戴,在患者佩戴3個月之后慢慢調磨上頜后部,當磨牙建立中性咬合關系,雙尖牙部位存在咬合接觸,下頜無法后退時,可以停止佩戴,改為上頜斜面導板維持6個月[2-3]。

1.3 評價標準 30例下頜后縮畸形患者接受矯治前后接受頭顱側位片以及曲面斷層片X線拍攝,通過華西測量分析法測量ANB、UL-Eline、NA-AP、U1/NA、U1/SN、SNB、L1-NB、U1-PP、U6-PP以及L6-MP指標[4]。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得數據結果通過SPSS 16.0軟件加以處理。

2 結果

30例下頜后縮畸形患者接受Twin-block矯治器治療之前的ANB 為(6.00±1.84)°,UL-Eline為(4.00±2.24)mm,NA-AP為(7.08±5.17)°,U1/NA為(6.03±1.77)°,U1/SN為(118.76±8.48)°,SNB為(74.7±3.79)°,L1-NB為(27.44±7.88)°,U1-PP為(25.21±4.18)mm,U6-PP為(16.06±3.27)mm,L6-MP為(24.6±2.98)mm,30例下頜后縮畸形患者接受Twin-block矯治器治療之后的ANB為(5.00±2.29)°,UL-Eline為(3.17±1.86)mm,NA-AP為(6.02±4.66)°,U1/NA為(4.00±1.68)°,U1/SN為(103.24±9.38)°,SNB為(77.17±2.86)°,L1-NB為(32.26±6.47)°,U1-PP為(27.17±3.22)mm,U6-PP為(17.88±3.54)mm,L6-MP為(27.24±3.94)mm,30例下頜后縮畸形患者接受Twin-block矯治器治療之后各項觀察指標與治療之前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t=3.680,P<0.05)。

3 討論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見,Twin-block矯治器在治療下頜后縮畸形中對于硬組織的改變情況和軟組織對比不是非常明顯,主要是因為Twin-block刺激下頜功能性前移期間,口周肌群以及咀嚼肌牽拉出現反作用力,導致上頜前牙舌向移動,下頜骨位置改變引發神經肌肉反應,建立新口周肌張力平衡,獲取協調的顏貌外形。本文研究還顯示患者顏貌改變和下面高增高覆蓋減小密切相關,和文獻資料一致[5]。

綜上所述,短期佩戴Twin-block矯治器能夠加快口唇部軟硬組織形態改善速度,但是患者需要接受長時間肌功能訓練,使唇部長度獲得延長,建立協調的面部外形。

猜你喜歡
牙弓切牙矯治器
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臨床性能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上頜前牙區牙齒美學研究進展
骨性Ⅲ類錯畸形患者前牙弓形態的特征分析
新型上頜墊矯治器治療乳前牙反的臨床應用
骨性Ⅱ類均角成年患者上頜中切牙與切牙管位置關系的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研究*
切牙管與上頜中切牙位置關系的定量研究
正畸患者如何刷牙
微種植支抗對正畸拔牙患者上頜牙弓寬度影響的研究
整平Spee曲線影響牙弓形態變化的研究
38例切牙管囊腫的X線三維影像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