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類大學生學習倦怠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020-04-12 23:49楊萬晉倪青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62期
關鍵詞:醫學類學習倦怠影響因素

楊萬晉 倪青

【摘?要】醫學類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較為常見,不僅阻礙了學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形成、思維能力的提升及健全性格的培養,也對醫學教育行業及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本文簡要概括當前醫學類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實際情況,深入探究導致大學生學習倦怠的主觀及客觀因素,在結合醫學類大學生職業發展訴求及大學生身心發育規律等基礎上,提出一些具體合理的新建議來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及學習發展潛力。

【關鍵詞】醫學類;大學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

大學生具有心智尚不成熟、思想價值觀不穩定、社會經驗不足及叛逆心較重等特點,更容易因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產生情緒的波動。同時,醫學類學生就業壓力大及醫患關系的日益緊張化更容易讓學生產生消極敷衍、煩躁不安等消極情緒,因此,研究醫學類大學生學習倦怠情況及影響因素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引導學生剖析自己的性格及評估自己的心理素質,促使學生養成科學合理與積極向上的學習發展觀,激發其學習及實踐運用醫學知識的欲望,助推學生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及心理素質的共同提升。

一、概括醫學類大學生學習倦怠現狀

學習倦怠是指醫學類學生學習內驅動力較弱,無法從當前醫學教學活動中獲得幸福感、快樂感與成就感,甚至將醫學學習活動看做束縛其身心自由發展的事情,經常會做一些諸如逃課、逃學等降低了其專業學習效率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大一學生學習厭倦情緒較弱,其逃課逃學頻率較低,大多能自主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大二學生學習倦怠情緒較為嚴重,職業發展較為迷茫無助,希望通過逃課的方式來釋放學習壓力或逃避學習行為;大三及大四學生的學習倦怠情緒會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及閱歷的豐富而逐步下降,會迫于就業及考研的壓力而認真學習專業知識。

二、醫學類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因素

(一)內部因素

1、自我評價。內部因素是影響甚至決定大學生學習倦怠情況嚴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自我評價、自我調節、交際能力等。自我評價是指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其思想觀念、人生目標、專業知識技能、性格、日常行為、心理素質等來合理評估自己的職業素養與綜合能力,并以此為基礎來調節自己的學習節奏與學習狀態。一般而言,學生自我評價能力與學習倦怠發生率之間呈負相關性,也就是說自我評價能力強的學生出現學習倦怠的幾率較低,自我評價能力較弱的學生出現學習倦怠情況的幾率較高。醫學專業知識較為深奧復雜,許多學生無法在較短時間內理解掌握這些知識,容易打擊了其學習自信心與自尊心,對自己做出負面評價,間接增加了其出現自卑及自暴自棄等消極情緒的幾率。

2、自我調節。自我調節是指學生在正視自己專業知識體系漏洞及性格缺陷的基礎上,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加以彌補,促進自己身心健康與專業發展。自我調節能力較弱的學生比自我調節能力較強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學習倦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無法通過自身努力來理解與掌握的專業知識,無法每次都能在專題測試中獲得高成績,此時,學生會產生不自信、沮喪等負面情緒。自我調節能力較強的學生會分析自己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進一步優化調整學習方案,將考試失敗情緒轉化為其主動專業知識技能的內動力,在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也對學生抗挫折能力及自我調節能力等產生積極影響。

3、交際能力。交際能力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學生與其他學生、老師等溝通互動的能力,直接影響生生及師生關系。一般而言,交際能力較強的學生能與其他學生、老師等進行高效與愉悅的交流,獲得更多的傾訴對象與更好的傾訴結果,反之,交際能力較弱的學生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甚至將與其他學生溝通互動作為沉重的負擔,讓其更加想要逃離當前的一切,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及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產生學習倦怠的幾率[1]。

(二)外部因素

1、學校因素。學校因素又可以分解為學校管理、專業、老師、考試等,其中學校管理制度會直接影響校園文化建設及校園環境,優美的環境、自由的氛圍及有序的管理能讓學生更加安心與放松,緩解學生長時間學習所產生的疲憊感,反之,亂臟臟的環境、壓抑的氛圍及無序管理則容易降低學生對當前學校及學校管理的認可度,削弱了其對學生調節自我情緒與學習行為的促進作用。專業則是指學生所需要學習知識的特點,醫學類知識的專業性較強,學習難度較大,而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并沒有系統學習或接觸過醫學知識,加劇了其對醫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學生醫學學習興趣的高低也會影響其學習倦怠情緒的產生率。老師教學語言特點及教學習慣風格也會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的變化,如果老師使用通俗易懂、簡潔幽默的語言則會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反之,專業深奧的教學語言則會增加學生學習難度,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壓抑與緊張。另外,新穎有趣的教學環節則會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則會讓造成學生注意力與精力的分散,降低其學習效率及學習的積極性[2]。

2、社會因素。社會因素主要包括就業壓力與社會環境兩部分,其中,就業壓力讓學生煩躁,增加了學生情緒失控的幾率。同時,許多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到選擇符合自己要求且自己滿足招聘條件的單位,可能會出現四處碰壁或求職失敗的情況;還有一些學生報名參加考研輔導班,雙倍的學習任務讓其疲憊不堪,考研壓力也讓其焦慮不安,這些都增加了學生產生學習倦怠的可能性。另外,學生經常能從報紙及網絡上閱讀關于醫患糾紛的新聞,讓其對未來工作產生迷茫。最后,當今社會拜金主義、攀比之風的盛行,也容易讓學生變得心浮氣躁,更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學習專業知識[3]。

3、家庭因素。父母家庭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及性格行為等都會影響學生的性格行為,有的父母過于重視學生專業考試成績的提高,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學習與成長壓力,容易讓學生形成偏執的性格;有的父母替學生規劃人生,替學生做各種學習及人生方面的決定,容易造成學生心理素質較弱的局面,無法獨自面對學生生活中的困難;還有一些父母采取自由化的教學模式,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情緒,更不會與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溝通互動,降低了學生自身的安全感與學習的幸福感,都對緩解學生學習倦怠情緒產生消極影響。

三、醫學類大學生學習倦怠的應對措施

1、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老師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狀態及興趣愛好等來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比如,演講、辯論賽、社會公益活動等等,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同時,老師講解自我情緒調節、自我管理的方法技巧,鼓勵學生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活及職業發展計劃,增強學生職業發展的自信心。另外,老師經常組織開展心理方面的知識講座,引導學生自我分析自己的心理性格,這些都促進了學生學習發展內動力及心理素質的共同提高[4]。

2、改革教學模式。老師應主動運用多媒體教學法等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活躍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老師應完善教學評價模式,制定多元化與針對性的評價標準,運用激勵性語言來肯定學生專業知識與綜合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與自豪感。另外,學校還應組織開展精彩紛呈的校園活動,合理規劃校園內不同功能區,為學生學習提供輕松整潔與和諧溫馨的學習環境。

結論:

辯證看待學習倦怠與學生學習效果、教學質量之間的關系,明確影響學生學習倦怠情緒的各種因素,通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及創新教學模式等途徑來降低學生出現學習倦怠情緒的幾率,為促進學生及醫學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禮,王曉彥,許華山. 醫學生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3(4):34-37.

[2]謝玉瑾,孫濤,樸杰,等. 醫學院校學生學習倦怠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7,37(006):866-870.

[3]湯婷,李數,王玉君,等. 吉首大學醫學生學習倦怠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社區醫學雜志,2019(6):328-331.

[4]姜俊,顏佳昊,田華欽,等. 醫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研究[J]. 中外交流,2019,026(024):66-67.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

猜你喜歡
醫學類學習倦怠影響因素
醫學類高校女生體育鍛煉動機及影響因素研究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原因分析及對策探究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現狀分析
大學生學習倦怠與專業承諾的關系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