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全胃切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效果觀察

2020-04-13 14:19顧文斌
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空腸病患胃癌

顧文斌

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全胃切除術是根治胃癌患者的首選療法,雖然可控制癌癥病情,但同時也是對患者機體的生理性損傷[1],應激反應明顯,術后易發營養不良而導致免疫力下降,對病情康復不利。如何確保營養支持是保證患者機體康復的關鍵。本研究對45例病患進行研究,分析全胃切除術后予以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有效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45例,均在術后予以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入選對象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54-77歲,平均年齡(63.29±4.30)歲。所有入選對象均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壓等心血管慢性病者[2]。入選者均對本次研究內容充分知情且自愿參與,符合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所有病患均進行消化道重建,調整導管置于空腸-空腸吻合口20-25cm處;手術結束后經腹壁穿孔,將空腸營養管置于韌帶遠端15cm空腸處,經腸壁下穿行5cm后即可進入腹腔,導管到達預期位置后將導管縫合固定于腸壁部位,再將無菌敷料覆蓋遮擋皮膚上的傷口,進行腸內營養支持。

營養液選用腸內營養混懸液TRF,初始輸注劑量為每日500mL,滴速控制在25-30mL/h,根據患者耐受酌情調整輸注量,一般可在3-4d內過渡至完全腸內營養(每日1500-2000mL);持續腸內營養7-9d,直至患者可經口進食半流質食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進流食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同時在予以早期腸內營養前后測量患者體重、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臨床恢復情況分析 45例患者的住院時間(13.95±5.03)d,其胃腸功能均恢復較快,均在手術后(37.69±5.22)h成功肛門排氣,在早期腸內營養(68.44±6.02)h后進流食,有2例主訴腹脹,經調整滴速后逐漸緩解。本組并未發現感染性并發癥。

2.2 腸內營養前后的體重、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如表1所示,45例患者在予以腸內營養前后體重有所下降,P<0.05;免疫功能指標變化不顯著,P>0.05。

表1 腸內營養前后的體重、免疫功能指標對比(n=45)

3 討論

在全胃切除術后予以營養支持毋庸置疑,是確?;颊哒I砉δ芸祻偷年P鍵。研究表明,相比腸外營養,腸內營養與人體正常的生理特征更相符。通過腸內營養可避免腸內屏障功能衰竭、免疫功能發生變化,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同時腸內營養液還可同時滿足患者對營養底物的需求,以及機體胃腸道黏膜的營養需求[3-4],避免機體內環境中細菌移位,促進康復。本次研究顯示,入選病患的住院時間(13.95±5.03)d,其胃腸功能均恢復較快;腸內營養后體重與營養前相比有輕微上升,P<0.05;免疫功能指標變化不顯著,P>0.05。但也有學者認為早期腸內營養對患者的免疫功能無確切影響,推斷不一致的研究結果與病理選取、免疫功能指標檢測準確性等相關,后續研究中需進一步完善改進。

綜上所述,對接受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在手術后予以早期腸內營養,有利于病情康復和免疫力恢復,有臨床意義。

猜你喜歡
空腸病患胃癌
首兒所普通(新生兒)外科首創高位空腸閉鎖手術新方法
十全大補湯加味聯合空腸營養管改善胃惡性腫瘤患者療效觀察
分析嚴重創傷患者并發精神障礙的心理疏導及護理體會
高原地區腦囊蟲病殺蟲治療期的觀察及護理措施
制度變遷與明代官員病患敘事的演變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循證護理在經鼻胃鏡放置鼻空腸營養管中的應用效果
胃癌組織中VEGF和ILK的表達及意義
宮頸癌放療患者的護理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