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文化與紅色文化源流

2020-04-20 11:18李瑊
黨政論壇 2020年4期
關鍵詞:源流紅色

李瑊

[摘 要]城市文化是歷史形成的城市創造力和精神品格的綜合表現。在上海都市文化的生成過程中,江南文化提供了與西方文化嫁接的母本和基底,東漸的西學與移民社會的“土壤”互相整合孕育了海派文化,風云變幻的斗爭實踐使上海城市的氣節和血性得以淋漓盡致地張揚,三者吐納激蕩,相得益彰,構成了上海文化源流中的紅色文化。

[關鍵詞]上海文化 ;紅色; 源流

近代上海都市文化發展流變的趨向,一是傳統文化在近代的存續和演變,二是西方文化對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和沖擊,在這傳承和變異的動態歷程中,時勢變遷推動上海本土文化演進與變化,都市文化又與社會環境互動而發生衍化與再生。因此,近代上海都市文化既非傳統文化的原生樣態,也非西方文化的簡單位移,而是古今嬗進,中西交融的產物。從近代上海文化內涵、外顯特征來看,江南文化是基質,海派文化是氣質,紅色文化是特質,以此“三位一體”,構成近代上海都市文化的全息圖景,其中紅色文化彰顯出上海頑強堅韌的英雄氣節和創新進取的城市精神。

一、江南文化:上海文化的基質

上海文化的原質是江南吳越文化。從古至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的地域概念,也是文化區域。吳越地區的地貌特點是水鄉澤國,河網密面, “蘇則有南北之殊,而皆瀕海貫江,山水平遠,湖沼縈回;浙則山水清幽,鄰贛閩者,亦復深秀?!睆牡貜V人稀、火耕水耨,到“天下財富奧區”,上海在近代的迅速發展,無論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皆得益于吳越文化的浸潤與滋養。

上海地處吳越文化圈的東端,她包潤江南文化、集聚吳越精華,成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所謂“上邑頻海之區,南通閩粵,北達遼左,商賈云集,帆檣如織,素號五方雜處?!眳窃轿幕M取、靈捷、堅韌、聰慧等固有的文化元素,深深楔入了這一社會發展過程之中,融入了上海城市的血脈中,構成上海文化的基質內核,即如生命基因,塑造著這里一方水土,一方人生。

江南景色往往代表著繁榮發達的經濟和美麗富庶的水鄉?!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詩宋詞中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無不展示出江南山水特有的清曠靈秀之美。另一方面,吳越之區自古以來民性好勇,“其俗赴死而不顧”。左思《吳都賦》言曰,吳越之地:“士有陷堅之銳,俗有節概之風?!薄对浇^書》載:“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銳兵任死,越之常性也”?!稘h書·地理志》亦載:“吳粵(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劍,輕死易發?!笨梢?,忠勇驍悍一度曾是吳越文化的重要特征。南宋之后,中國文化中心南移,江南民風漸變為趨文尚禮、尊師崇教,形成了文風昌隆、人才蔚然的文化傳統,而江南人自古以來葆有的勇烈剛毅、無所畏懼的民風,則潛藏積淀于意識深處,晚近以來,在拯救民族危亡的歷史時刻,時時顯露出這一性格,諸如明末至死不降的志士,晚清視死如歸的辛亥烈士,莫不如此。

近代上海襟江帶海的地理優勢,不僅為其迅速崛起提供了地緣基礎,也成為其持續發展的推助力量。城市植根于城市居民的風俗習慣之中,江南文化構成了上海文化的主要基因元素,也成為紅色文化的基質,加之近代以來受歐風美雨的濡染,最終形塑為近代都市文化的內核,導引了前進趨向。當“革命”之聲在華夏大地上響起,并日趨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之際,江南文化固有的忠直英勇的精神特質便以不可遏止之勢奔涌而出。辛亥起義、五四風潮、中共創建、五卅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舉凡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中,無不有上海的聲音和身影。

二、海派文化:上海文化的氣質

近代上海文化的變遷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發生發展的,正如有詩所詠:五十年前東海濱,縣門荒浦吊春申;一朝曼衍魚龍戲,碧眼胡兒勝化人。①

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美國城市社會學家帕克認為:“大城市從來就是各種族、各文化互相混合、作用的熔爐。城市就是這種生動的、潛移默化的相互作用的中心?!雹谠谏虾_@個“各種文化混合作用的熔爐”中,每一個居住其間者都可以在其中各得其所,找到他最舒適的角落和施展抱負的天地。對于富商巨賈,利潤是動力;對于達官貴人,享樂是目標;對于青年,新知是矢的;文化人看中的是此地的發展機會;藝人們則著眼于“五方雜處”更能促進藝術流派的形成與發展;在貧困的下層青年心目中,上海是個能夠擺脫其先賦出身的陰影而通過自致努力爭得前程的地方……??傊?,“上海是希望之邦,選擇上海就是選擇新的人生之路,就是選擇美好的未來。人對美好事物的一種本能的追求欲望,造成一種巨大的推動力,把一批又一批的外地人推出家園,推向上海?!雹蹞y計,1950年上海人口,本地籍占15%,非上海籍人口占上??側丝诘?5%以上。上海移民人口包括兩部分,一是國內移民,來自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山西等全國18個省區。二是國際移民,來自英、法、美、日、德、俄、意、波蘭、捷克、印度等近58個國家,最多時有15萬人。④

近代以來,五方雜處的社會環境,中西交融的文化生態,土弱客強的人口結構,鑄造了嶄新的文化形態和氣質類型。根據文化社會學理論,文化的發展變遷具有發明、積累、傳播和調適四個因素。美國學者奧格本用“復利規則”來形容文化的發明與積累?!皬屠币馕吨⒉皇潜幌M掉,而是增加到本金中去,增加本金使利息進一步增加。據此,他認為新發明的文化形式只要有效用,就會保留下來形成積累,而文化積累越大,則發明越多,社會的進步也就越快。多元文化結構是文化運行、社會進步的強勁動力之所在。人口位移所導致的文化傳播、積累無疑給上海注入了新鮮血液,增高了文化位勢,增進了文化調適,推助了社會進步,成為社會文化運行的動力。多類型文化的衍生涵化,形成了折射滬地移民社會習性和文化性格的新型大眾文化——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基本的核心是開新蛻舊,博采眾長。近代上海特殊的城市管理結構,為中西交流提供了相對從容的文化氛圍;傳統文化格局中的邊緣性、近代性特征,弱化了上海對外來文化的排拒力;而移民人口對文化的多元需求,加快了開放型文化的發展進程。海派文化“海納百川,高度相容”的雍容氣度,使“建筑在個體自由基礎上的寬容并存”成為上海文化的最顯著的品性,也給上海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質和社會活力。

海派文化的開放多元,對于文化生態特點來說,則表現為突破陳規,別出心裁?!吧虾H俗钕灿眯伦?,無論何種店號,何項貨品,若冠一新字于其上,遂覺件件皆新,一新而無不新?!雹荨昂E删﹦ 笔恰昂E伞备拍畹脑戳髦?,京劇大師梅蘭芳1913年秋第一次到上海,他自述第一晚上場的印象:

“我初次踏上這陌生的戲館的臺毯,看到這種半圓形的新式舞臺,跟那種照例有兩根柱子擋住觀眾視線的舊式四方形的戲臺一比,新的是光明舒敞,好的條件太多了;舊的又哪里能跟它相提并論呢?這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無限的愉快和興奮?!薄翱傊?,我那時候是一個才二十歲的青年,突然接觸到這許多新鮮的環境和事物,要想吸收,可真有點應接不暇了。這短短五十幾天在上海的逗留,對我后來的舞臺生活,除了夸大式的自我宣傳,其他如編排諷世警俗的新戲,利用燈光,構制新式舞臺及布景,這都是京派所不及的?!雹?/p>

近代上海的迅速崛起,經歷的是以貿易為先導、商業為起點的“由商而興”之路,貿易的繁榮,帶動了工業、金融等各種經濟行業的興起,上海逐漸步入了全方位的近代化軌道,發展為多功能的經濟中心。有學者曾強調貿易和城市化之間的關系,認為:“廣泛的貿易關系是城市化的前提,而城市化反過來使貿易得到發展,因為潛在的貿易關系的發展是城市發展的‘脫氧核糖核酸”。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近代上海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三化并進”的態勢造成了一種完全不同于傳統社會的文化氛圍,它在對傳統生產方式全面革新的同時,創造了嶄新的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活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中,恰如“處于整個世界的交叉路口”,在這個“人類對話的中心”,可以與不同的人廣泛接觸,可以聽到不同信息見解,也會產生一種激勵奮進、開拓創造的環境?!吧虾J侵袊念^腦,是一切活動的中心?!币磺行屡d的東西,物質的、精神的,都由上海發動,然后推到全國去。⑧1930年代,從法國留學歸來的北京大學教授曾覺之,從不同文化的并存、融合和新文化產生的角度,對上海的文化現象進行分析,認為上海的文化“一經陶煉,至成熟純凈之候,人們要驚嘆其無邊彩耀了”,“將來的上??梢愿栀?,因為上海將產生一種新的文化,吐放奇燦的花朵,不單全中國蒙其光輝,也許全世界沾其余澤;上海在不遠的將來要為文明中心之一?!雹?/p>

三、紅色文化:上海文化的特質

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是中國人民最歡喜的顏色,代表著吉祥喜氣、奔放激情,并且還有驅避邪惡的含義?!凹t色”的這些意喻,在特定的語境中,用來特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治實踐和革命行動。近代上海一直是中國政治的舞臺,各種政治力量、政黨組織,在這里尋找基礎,施展才干,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上海有著各方政治組織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條件。從文化的構成要素來看,充盈著吳越風情的江南文化,彰顯著人文氣息和創新意識的海派文化,成為上?!凹t色文化”的重要源流。

“紅色文化”是近代上海都市屬性的外顯特性。西風東漸、移民社會,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意涵與植根于江南稻作文化的本土元素相結合,孕育了近代上海別具一格的都市文化生態?!拔幕鷳B”主要指相互交往的文化群體憑以從事文化創造、文化傳播及其他文化活動的背景和條件,是人類棲息生養、創制文化的條件,文化生態本身又構成一種文化成分。養育中華古代文化的是一種半封閉的大陸地理環境,家庭手工業與小農業相結合的安于里井的自然經濟和家國同構的宗法-專制社會。而上海的城市化、工業化以及人口的頻繁遷移造成了一種完全不同于傳統社會的文化氛圍,新的社會文化形態由此而生。即如研究者所言:“上海之文化,代表中國最新之文化,而同時上海亦有中國最舊之文化。自最舊之文化,層層遞進,以至最新之文化,其間不知經過多少之階層,而在上海社會中,形態畢現。故憑過去以測上海之將來,其他雖不可盡知,而有一事可斷言者,即上海必將在新文化之激蕩中?!退枷胙灾?,將來之上海,必為世界新思想之集中地,即為全國新思想之發源地?!雹?/p>

從上海都市文化的構成要素來說,上海是因商而興的工商業大都市,也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1920年,全國工人數194.6萬人,其中上海有51.38萬人。據統計,1950年上海的工人和職員人數共為122.9萬人左右,幾乎占全部人口的30%左右,占就業人口的72%。近代上海中西雜處、華洋混居的社會環境,使上海既是中西交流的窗口,也是“帝國主義侵略的橋頭堡”,從另一方面來說,亦是反帝斗爭的前沿。近現代上海新思潮風起云涌,民族矛盾錯綜交雜,成為革命風潮與社會運動的中心?!睹窳蟆?911年7月1日載:“貧富之最不平者,莫上海為甚。富人以窮侈極奢、揮金如土為第二之天性,而視路隅之鳩形鵠面、露肘見踵者,若無所睹?!松虾8鲝S罷工之事所以日多也?!币虼擞腥藦奈幕诤习l展角度出發,對上海在孕育民族主義、反對帝國主義方面給予評價:“假如中國的民族主義能夠抬頭,那中國怒吼的第一聲定是從上海發出?!?/p>

由于因緣際會,上海成為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因而她具備了靈捷發達的通信網絡、雄厚的報刊出版力量、暢通的大眾傳播渠道、發達便利的市內外交通設施、良好的公共活動場所。20世紀以來,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步伐更加迅速,西學東漸,云蒸霞蔚,成為全國文化、新聞、出版中心。由于地緣優勢,上海又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連接點和結合部,人們可以在這里感知、觀測世界風云變幻,外人在這里也可以看到中國內部的變化;加之上海長期存在一個中國政權不能直接管轄的租界,中西政治觀念的差異,為人們從事政治斗爭提供了有利條件;革命志士宣傳的革命思想,并不受租界的限制,這是上海成為政治大舞臺的重要原因。上海地方行政又長期處于分割狀態,彼此難以控制,這種格局,使上海出現了有利于政治活動的空隙;上海開埠后人口的大量增加,社會系統結構的重新配置組合,使晚清以來上海人的社會競爭意識、市民意識增強,工人階級、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等,人數既多,又非常集中,且來自五湖四海,與各地有著天然密切的聯系,各種黨派政團可以在此找到自己依靠的力量,又可以通過上海,聯動全國?!白约孜绾?,有志之士咸集于上海一隅,披肝瀝膽,慷慨激昂,一有舉動,輒影響于全國,而政府亦為之震驚。故一切新事業亦莫不起點于上海,推行于內地。斯時之上海,為全國之所企望,直負有新中國模型之資格?!?/p>

總之,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信息靈捷、文化繁榮、人才云集,諸般因素互為因應,使上海成為政治力量互競雄長、政治組織發展力量的舞臺,先進政黨的創建地,新文化的策源地,正如毛澤東在1949年5月29日新華社社論《祝上海解放》中所說:“上海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大本營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在長時期內它是中國革命運動的指導中心。雖然在反革命勢力以野蠻的白色恐怖迫使中國革命的主力由城市轉入鄉村以后,上海仍然是中國工人運動、革命文化運動和各民主階層愛國民主運動的主要堡壘之一,……上海是近代中國的光明的搖籃?!?/p>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上海獨特的文化社會生態與其自身特質結合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中共中央在上海長期駐守,重要的是“屬性依賴”和“性質標記”,是“先進階級和先進文化相結合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建發展的歷程,構成了上海近代史光彩奪目的華彩篇章。上海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賦予了強勁的動力,中共在上海的活動,擴大了上海的影響,增添了上海的榮光,從根本上改變了上海的面貌。

基金項目:上海市哲社規劃課題“中國共產黨‘漁陽里時期(1920-1922)史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編號:2018BDS007

注釋:

①趙熙:《上?!?,上海詩詞學會“詩選”編委會編:《上海近百年詩詞選》,百家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頁。

②[美]R·E·帕克等著,宋俊玲等譯:《城市社會學》,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頁。

③樂正:《近代上海人社會心態(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頁。

④張仲禮主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56頁。

⑤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編),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3頁。

⑥梅蘭芳:《舞臺生活四十年》,中國戲劇出版社,1987年版,第132頁、187頁。

⑦[美]羅伯森·小伯澤爾:《西方致富之路:工業化國家的經濟演變》,三聯書店,1989年版,第88-89頁。

⑧馬逢洋編:《上海:記憶與想象》,文匯出版社,1996年版,第79-80、186頁。

⑨⑩熊月之主編:《上海通史》第1卷“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112-113、103-104、111頁。

齊衛平:《黨的誕生地、革命圣地、建黨精神:上海歷史內涵》,蘇智良主編:《城市·空間與中共建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頁。

(作者系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矯海霞)

猜你喜歡
源流紅色
《源流》前進
源流2020年目錄匯總
紅色在哪里?
《紅色系列之一》、《紅色系列之二》
什么東西不應該是紅色的
追憶紅色浪漫
什么東西不應該是紅色
我與《源流》相識、相交的故事
《源流》伴我行
我與《源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