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黃浦實踐

2020-04-20 11:18楊萍
黨政論壇 2020年4期
關鍵詞:黃浦區共治街道

楊萍

[摘 要]上海市黃浦區作為黨的誕生地,始終高度重視社會建設,在“1+6”改革實施的五年多來堅持黨建引領,著力優化完善體制機制,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以打造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高地、建設“零距離工程”為統領,不斷探索新時代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新模式。

[關鍵詞]“1+6”改革;精細化治理;上海

上海市自2015年起在全市推開實施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1+6”改革,將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作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提升城區治理水平的重要工作。黃浦區作為黨的誕生地,始終高度重視社會建設,在“1+6”改革實施的五年多來堅持黨建引領,著力優化完善體制機制,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以打造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高地、建設“零距離工程”為統領,不斷探索新時代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新模式。

一、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不斷強化黨建對社區治理的引領是適應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落實社會治理新要求、回應社區群眾新期待的必然選擇。黃浦區通過優化社區黨建“1+2”體制,不斷強化街道黨工委在社區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好居民區黨組織、“兩新”領域黨組織等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積極發揮黨建引領在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中的作用。黃浦區在全市率先建成區級黨建服務中心,健全了“區-街道-居民區”三級區域化黨建工作平臺,推進街道、居民區、園區、樓宇黨建服務中心(站點)規范化建設,通過認領合作項目、開放活動場所、提供資源支持等舉措,更好地促進區域各級各類資源充分整合,共同推進社區治理。在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創新中,黃浦區鼓勵街道結合區域實際因地制宜劃分黨建片區(網格),打造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黨建網絡。突破單位黨建和街居黨建的行政邊界,通過空間重組形成黨建網格,涌現出“黨建片區”“濱江黨建”等新模式。

二、深化體制改革,努力構建和優化新型條塊關系

“1+6”改革后,黃浦區按照市委部署,實施街道體制改革,轉變街道職能,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基層政權由“對上負責”向“對下負責”轉變。通過改革,街道取消了招商引資職能,將工作重點聚焦于社區黨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一建三公”職能?!?+6”改革后,房管辦事處、綠化市容所、城管等原屬條線部門管理的隊伍按照改革要求下沉街道,這導致原來的街道與各職能部門之間職責劃分、任務對接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理順“1+6”改革后形成的新型條塊關系,黃浦區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構建新型條塊關系的實施辦法(試行)》《條塊工作職責對接運行圖》《條塊工作職責人員對接明細表》《黃浦區落實街道對區域內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建議權的實施細則》《黃浦區績效考核方案》等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確保街道五項權落到實處,發揮考核評估的指揮棒作用,實現條線部門與街道 “雙向評議、雙向考核”,引入第三方對街道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經過五年多來的實踐和工作磨合,城管“區屬、共管、街用”,房管辦事處、綠化市容所“街屬、街管、街用”的工作機制基本已經順暢,實現了社區治理力量的有效聚合。在街道內部機構設置上,貫徹“整合聚力,融合提升”的思路,將社區黨建、宣傳、統戰、精神文明建設、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崗位和科室歸并到社區黨建辦,完善了“黨建帶群建、促社建”的工作格局;將衛生計生、勞動就業、助老助殘、擁軍優屬、社會組織培育和管理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等職能歸入社區服務辦,實施扁平化管理,進一步打通原來歸屬不同條線的工作職能,推動資源融合共享、高效運用,進一步構建出充滿活力的社會治理格局。

三、完善體制機制,著力夯實社區自治共治格局

社區自治共治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基層治理的實效,為此黃浦區從完善體制機制入手著力夯實社區自治共治基礎。在推進居民自治方面,深化以“三會”制度、居民公約為重點的自治制度體系建設,通過“倒查”和“督導”,用好居民的協商議事平臺,促進各居民區深化落實“三會”制度。在居民自治項目的選擇上,不再由政府包辦指定,而是指導居民圍繞老舊公房電梯加裝、小區綜合環境整治、生活垃圾分類、物業治理等居民關心的事項自己發現、設計、開展自治項目,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自治項目形成和解決機制。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支撐、資金保障,引導群眾依法、理性、有序地參與社區治理,居民自治參與度逐步提升,自治能力不斷提高,實現了“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處議事”的可喜局面,形成了零距離家園理事會、黃浦新苑自治家園理事會、外灘詠年樓健康大使團隊等一批特色居民自治組織。

在推進社區共治方面,黃浦區注重發揮“兩代表一委員”反映群眾訴求、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通過開展基層民主協商,促進了社區自治、共治、法治、德治的有效融合。同時,注重培育多元治理主體,結合群團改革,推動群團組織更好地融入社區,參與社區自治共治項目;加強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做實10個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每年發布具備承接政府購買社區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指導目錄清單,做好政府購買服務的相關政策宣傳與業務培訓,切實提高各部門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的意識,推動多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四、加強法治建設,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政府帶頭依法行政是社會治理法治化的首要前提。黃浦區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通過提升依法執政能力,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形成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國有影響的案例和品牌。例如,淮海中路街道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被作為全國經驗典型;南京東路街道在全市首創“清單式”管理模式,對街道工作模式、工作流程進行創新和再造,初步構建了職能邊界清晰、權限分工合理、責任落實到位的基層治理格局。做強法律服務是社會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任務,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黃浦區在10個街道都設立了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并建立了居委會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全面實施居委會法律顧問制度,為每個居委會至少配備1名法律顧問,推動居委會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半淞園路街道還試點開展片區法律服務工作,以街道購買法律服務的方式,推進社區法律顧問體系建設。法治評估工作是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和監督力量,為推進依法治理工作,黃浦區在全市率先成立“依法治區評價體系研究中心”,為扎實開展法治評估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五、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增強城市精細化治理的能力

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黃浦區在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中,首先聚焦民生改善。針對區內大量居民居住條件差,亟待改善,同時轄區歷史保護建筑多,難以大規模改、拆的現狀,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加大探索創新,積極推進社區“微更新”?;春V新方值牢鞒衫?、南京東路街道貴州西小區“微更新”后,居民的滿意度、獲得感明顯提升。

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指出,要以科技創新為切入點,帶動觀念、制度、模式、管理等全面創新,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突破性創新。在以科技手段推進城區管理精細化工作中,黃浦區充分運用智能化、網格化等多種手段實現城區管理的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在區網格化建設中,強化區街兩級網格平臺聯動,以“微聯動、快處置”方式,進一步提升案件處置質量和效率,實現網格化管理同社會治理有效對接。整合人口、房屋等8類信息,建成“區實有人口信息共享平臺”,并向全區各部門、街道提供共享服務接口,實現人口數據共享。建設社區治理綜合信息系統,以區實有人口庫為基礎,聯通區網格化管理平臺、事務受理中心平臺、黨建信息管理系統等條線專網,實現業務數據共享,縱向貫通區、街道、居民區,橫向覆蓋社區治理各主要條線和工作人員。通過標簽化管理,加強社區治理數據匯集、梳理和應用,打造方便快捷、全天候的服務體系,為開展精準服務、精細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撐。

通過持續深入的努力,黃浦區社區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法治城區建設成效明顯,平安建設基層基礎不斷夯實,社區基層共治自治能力得到加強,社會治理現代化邁開了有力步伐。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黨校講師)

(責任編輯? ?王? ?玉)

猜你喜歡
黃浦區共治街道
“三創三樹”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樂融融
“三會”制度展示全過程人民民主生動圖景
協同治理理論下我國電信網絡詐騙共治措施分析
熱鬧的街道
上海黃浦區一幼兒園門口設彩色斑馬線
街道生活
淺談派出所調解工作開展問題研究
汪毅毅作品
公眾參與老城廂環境綜合治理的路徑與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