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鄉協調發展的探索及啟示

2020-04-20 11:18馬井彪
黨政論壇 2020年4期
關鍵詞:啟示探索

馬井彪

[摘 要]城鄉協調發展是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的重大現實課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和政府依據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經歷了從城鄉兼顧、城鄉互動、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一體化到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探索;提煉寶貴經驗,堅持改革創新,從政策性到制度性來保障城鄉協調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城鄉協調發展從注重物質逐步趨向于以人為本;堅持實事求是,城鄉協調發展關系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堅持與時俱進,從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到“五位一體”的城鄉全面協調發展。

[關鍵詞]城鄉協調發展;探索;啟示

城鄉協調發展是我們黨十分重視的重大現實課題。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和政府依據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在新時代,我國城鄉協調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①。鑒于此,回顧和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鄉協調發展的歷史脈絡,提煉寶貴經驗,對于新時代進一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城鄉協調發展的探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面臨的問題:一是國際帝國主義在政治與經濟上雙重打壓;二是國內國民黨殘余勢力及封建反動勢力對新生政權的威脅與破壞;三是經過長期戰亂,一窮二白,城市工業百廢待興,農村凋敝衰敗。為鞏固新生政權,改變農村貧困面貌,實現城市繁榮,從而體現新生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將“城鄉兼顧”確立為處理城鄉關系的基本原則,“城鄉必須兼顧,必須使城市工作和鄉村工作,使工人和農民,使工業和農業,緊密地聯系起來”②。

1.重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

面對建國初期一窮二白的現實國情,黨中央敏銳地洞察到,經濟基礎薄弱不僅是我國當前的經濟實際,而且是無法一時就能立刻扭轉的最大實際,在我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經濟的基礎,同時農業的生產是發展經濟的唯一出路。為此,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非常重視農業的生產?!稗r業生產是農村中壓倒一切的工作,其他非農工作要為農業生產服務?!雹壑灰遣焕谵r業生產的其他一切工作任務和方法都必須應予以杜絕。由此可見,農業生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稗r業發展解決人的吃飯問題,吃飯問題解決了,人才有力氣參與社會主義建設;離開了資金原料,輕工業與重工業無法生產,而生產出來銷售不出去也不可以。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農業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雹?957年黨的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1956年到1967年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中進一步指出:沒有我國的農業,便沒有我國的工業。⑤1962年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公報指出:“我國人民當前的迫切任務是貫徹執行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⑥。只有重視農業的發展,才能恢復受戰亂而破敗的農村經濟與社會正常發展秩序。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起來之后,才能為城市與工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后盾,城鄉發展才能兼顧。

2.正確處理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比例關系

要正確處理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比例關系,不能將三者割裂開來。為此,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指出,雖然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點是重工業,中央也決定將生產資料的生產放在第一位,但是絕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⑦生產資料的發展特別是重工業的發展可以鞏固我國的國防,保衛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同時可以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然而,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也特別重要。中國共產黨建立新政權的目的就是帶領全國人民改變過去舊中國積貧積弱的面貌,改變舊中國城鄉兩極分化的格局,建成社會主義工業化強國,體現新生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若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發展重工業,社會主義優越性就無從談起。因此,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必須兼顧生活資料及糧食的生產。只有協調好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之間的關系,才能為把我國建設成工業化強國提供保障,才能兼顧城鄉發展。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時,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協調。

二、改革開放時期對城鄉協調發展的探索

1976年“文革”動亂結束后,城市工業發展經歷

“文革”動亂及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下,工業發展活力不足;農村實行“生產隊”的經濟組織形式,農民大多生產積極性不高,“出工不出力”現象普遍,農業生產增長緩慢,農民生活依舊貧困。為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過去處理城鄉關系的經驗教訓上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形成了以“在改革中實現城鄉互動”為核心的理論。

1.農業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基礎與根本

“文革”結束后,恢復與發展城鄉經濟是當時黨中央和政府必須面臨的問題。城市與鄉村互相支持與雙向互動是恢復與發展城鄉經濟的有效路徑。城市與鄉村的雙向互動需要依靠農業,農業是城市與鄉村雙向互動的基礎。只有農業基礎牢固,糧食得到生產,才能解決人的吃飯問題。吃飯問題解決掉,農村才能為城市與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料、勞動力與資金。同時農業生產力得到發展,農民購買能力增強,可以為工業產品提供農村市場。農業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基礎與根本。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強調:“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只要農業上去了,其他事情就比較好辦了?!雹?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再次強調:“農業的穩定增長和農村產業結構的改善,是整個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雹釣楦玫匕l展農業,黨中央在政策上給農民松綁,讓農民放下思想包袱,對農業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改變過去生產隊“出工不出力”的現象,促進農業正?;a;另一方面要在科學技術上為農業提供支持,科學技術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水平,增加農民收入。

2.城鄉協調發展依靠工農相互支援

事物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城鄉協調發展也不例外。因為歷史與現實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國城鄉發展之間存在差距??s小城鄉差距,城市與鄉村實現協調發展需要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在這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將城市與鄉村的差距控制在城鄉居民可接受的范圍之內。而縮小城鄉差距,城市與鄉村實現協調發展需要借助工業與農業相互支援的這一重要途徑。首先,基于我國建立了一定的工業化基礎,工業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工業支援農業的發展是必然的?!肮I的生產要為農業服務,對為農業服務而生產的工業要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此類工業生產的條件。同時還要增加支援農業生產的工業數量,而且要提高它們生產的質量?!雹狻肮I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用工業支援農業的生產,提升農業現代化的水平?!逼浯?,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反過來促進工業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提升農民的購買能力。而農民收入的增多與購買能力的提升可以刺激農民的消費欲望,農民增加了對農副產品的需求量,這樣就可以擴大工業產品的農村市場,推動工業生產的擴大化。工業與農業相互支援,互相促進,城市與鄉村才能更好地雙向互動。

3.改革是城鄉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為快速實現工業化,在偏重于重工業的發展思想主導下,形成了城鄉二元體制,城市與鄉村的雙向互動因此受阻。城鄉協調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城市與鄉村的體制機制要協調,才能為城市與鄉村的雙向互動鋪平道路?!案母锏囊饬x,是為下一個十年和下個世紀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續發展的基礎?!备母锸墙鉀Q城市與鄉村的體制機制協調問題的途徑。首先,改革先從農村發起。改革不適應農業生產與發展的人民公社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的推行就是農村體制改革的成果,提高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其次,由農村的體制機制改革延伸到城市的改革,對不適應城市與工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逐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與城市建設的水平。第三,農村與城市改革見效后,又對阻礙城市與鄉村互動的的體制機制進行改革,逐步放開戶籍對農村人口束縛,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城市與農村互動的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我國對城鄉協調發展的探索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階段,“三農”問題突出已嚴重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問題進入了新階段。為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我們黨由兼顧到統籌城鄉關系發展的重大思想發展。

1.重視“三農”問題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步入新世紀后進入了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工業與城市的發展取得顯著的成果。然而,由于在城市的改革成功后,國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城市的建設與工業的發展。因此,相較于城市與工業發展速度,農村與農業發展緩慢?!叭r”問題顯著,影響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因此,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城市與鄉村促進的基礎定格在解決“三農”問題之上。首先,對“三農”問題極為重視?!叭r”問題涉及農村人口多,涉及面廣,對國家的穩定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國家目前有十一億人口,而在農村生活的人口有九億,這就是我們的基本國情。這個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逼浯?,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半S著我國市場化與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就要對農業的支持與保護力度越來越強?!蓖瑫r對農業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加大對農業生產所需資料的支持,建立完善糧食價格的穩定機制,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增強農業抗擊自然災害與市場風險的能力。第三,重視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稗r業現代化與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動?!彪S著科技時代的來臨,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高農產品產量與質量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

2.工業與農業相互支援

首先,工業要支援農業。建國初根據當時國際和國內面臨的嚴峻形勢,偏重于工業的發展是有必要的,但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將工業與農業更好地支援起來。在這一階段就要改變過去通過單向從農村與農業中汲取資金與資源的方式,而是通過工業與農業互相支援,用工業發展取得的資金與資源支援農村與農業的發展。這樣可以減少城市與農村在發展過程中的沖突與矛盾,城市與農村才能相互促進發展,最終實現城鄉的協調發展。其次,農業的發展為工業產品的銷售開拓市場。在工業發展取得的資金與資源支援農村與農業的發展后,農村的相關產業得到發展,農民的收入增多,購買能力進一步增強,消費需求更加旺盛。農民購買適合自己的工業產品,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生活質量與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我國工業產品的銷售與產品的升級換代。將農民對工業產品的需求與企業生產對接起來、鼓勵企業開拓農村市場。

3.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

城市與鄉村促進發展的動力就是走中國特色城鎮化之路——小城鎮建設。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指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

小城鎮建設是緩解我國“三農”問題,促進工業與農業發展均衡的重要戰略。小城鎮的發展對我們國家具有非凡的意義。由于我國農業人口眾多,城市與農村具有較大差距,影響了我國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而小城鎮建設的加快,可以轉移農村剩余的勞動力,同時吸引民間資本的投入,促進消費,開拓市場。小城鎮是溝通城市與鄉村的橋梁與紐帶。一方面,小城鎮與大城市聯系密切,可以吸引大城市的資金與技術,帶動農民就業;另一方面,小城鎮作為周邊鄉村的商品集散中心,可以收集鄉村農產品的生產信息與農村的工業產品需求信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我國對城鄉協調發展的探索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的背景下,城鄉協調發展面臨新的問題:農民純收入增長遲緩、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及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等問題。為此,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1.高度重視“三農”問題

我們黨一直為解決農業、農村與農民問題而不懈努力,而事物又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解決了已有的矛盾,又會有新的矛盾產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我們國家取得了顯著成就,在此階段下,農業、農村與農民問題又出現了新的發展困境,阻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推進。為此,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三農”問題提升到全黨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在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我們全黨要集中精力解決好農業、農村與農民問題,要把“三農”問題作為我們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來抓,這樣才能統籌城市與鄉村的發展,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其次,停征農業稅,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這是中共中央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政府施行對農民停征農業稅的舉措,不僅減輕了農民負擔,而且更為重要的歸還廣大農民平等的公民權利,標志著“以農養政”的時代結束。

2.工業與農業互動發展

工業與農業的互動發展是城鄉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為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分析與總結世界上工業國家的發展,揭示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普遍規律,認為工業化的國家一般會經歷兩個普遍性趨向階段。在第一個普遍性趨向階段,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因為工業基礎薄弱,此時農業要為工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與積累;當工業發展到達一定的規模與程度之后,就進入第二個普遍性趨向階段,此時工業要反哺農業、城市要支持農業的發展。工業與農業良性互動發展,互相支援,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業與農村的發展,提高農村生產的效率,同時吸引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市務工,提高非農業收入;另一方面,農業與農村的發展為工業進一步開拓農村消費市場鋪平了道路?!皟蓚€趨向”的重要論斷,為工業與農業互動發展,工業與農業互相支援與相互促進,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統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3.城鄉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

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有利于破解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城鄉二元體制主要以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帶來城鄉資源配置不均等相關問題。鑒于此,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全面提高財政保障農村公共事業水平,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統籌城鄉社會管理,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推動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體制創新。改革城鄉體制機制旨在踐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保障城鄉居民公平發展的權利,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五、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對城鄉協調發展的探索

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城鄉協調發展面臨新的問題: “三農”問題依舊是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城鄉發展差距依舊較大;城鄉之間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還沒有落實到位等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的指導下,在繼承和發展中央歷屆領導集體對城鄉協調發展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時代特征的城鄉融合發展理論。

1.依舊是高度重視“三農”問題

首先,依然把“三農”問題放在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補齊農村這塊發展的短板。穩固的農業基礎,穩定的農村社會,安定的農民生活,才能保障我國發展的大局。因此,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解決好“三農”問題。這一論述,深刻體現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及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其次,重視新形勢下我國的糧食安全?!笆种杏屑Z,心中不慌。我國有十三億張嘴要吃飯,不吃飯就不能生存。只要糧食不出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奔Z食是一種戰略物資,只有把糧食牢牢控制在我們自己手中,才能保障我們國家內部的穩定與外部的安全。只有外部安全與內部穩定,我們國家才能有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為城鄉一體化提供保障。

2.城鄉協調發展的動力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不均等阻礙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近年來,從中央到各級政府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各級政府通過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分擔了城鄉貧困人口的消費風險,減輕了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成本,從而提高了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政府通過有效供給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能夠提升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質量,從而形成扶貧長效機制,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的長期增長。同時,城鄉一體化發展前提條件就是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差距,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及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能夠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也節省了農民生產經營的成本,同時改善農村的環境,實現鄉村振興發展。通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實現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

3.城鄉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深化改革城鄉體制機制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解決城鄉發展的不協調問題。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得到了改變,但是城鄉發展差距依舊較大。實現城鄉協調發展與縮小城鄉差距,必須推進城鄉一體化。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提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堅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信息匯聚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通過深化改革與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城鄉居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與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

六、啟示

城鄉協調發展的問題關系到國家政權的穩定及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根據時代背景、問題及歷史使命對城鄉協調發展探索經歷了從城鄉兼顧、城鄉互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到城鄉融合發展,積累了探索城鄉協調發展的寶貴經驗,對今后的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堅持與時俱進,從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到“五位一體”的城鄉全面協調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央歷屆領導集體對城鄉協調發展的理念的認知有所差異,但是都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重視城鄉經濟協調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重視農業與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同時,不斷與時俱進,由城鄉經濟協調演進到“五位一體”的全面協調觀。從城鄉兼顧、城鄉互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到城鄉融合發展的演變,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強調經濟協調到經濟社會政治生態文化的“五位一體”的全面協調觀的演進。雖然在城鄉協調發展的具體層面上有重大區別,但有一個共同點始終貫徹其中,即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目的都是為了城鄉能夠更好的發展,促進城鄉社會的和諧穩定。

2.堅持改革創新,從政策性到制度性來保障城鄉協調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對城鄉協調發展思想的探索不僅是對城鄉協調發展認識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城鄉協調發展由政策性到制度性進一步改革創新的過程。針對不同時期城鄉協調發展的探索開始采取一些政策性的措施,等此項政策取得顯著成效之后,逐步將這一政策穩固下來,由政策性轉變為制度性,從制度層面對城鄉協調發展提供制度化保障。城鄉協調發展所涉及的內容不斷豐富和完善,同時與之相配套的制度也得到了完善和鞏固。

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城鄉協調發展從注重物質文明逐步趨向于以人為本

新中國成立到實行改革開放,在城鄉發展問題上,黨中央以城市和工業的發展為重點,強調物質的重要性,但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成就,有了物質保障基礎后,黨中央逐步跳出“就城市談城市”“就農村而農村”的框框來進一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對城鄉協調發展就由注重物質逐步趨向于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黨和國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要求,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促進城鄉居民的全面發展。

4.堅持實事求是,城鄉協調發展關系從單一走向多元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結合時代要求,由原來的只注重工農關系協調發展的單一關系逐漸轉變為城鄉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多元化關系。從城鄉市場角度來看,市場逐步取代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宏觀指導作用與發揮市場機制有機結合,促進了城鄉資源的有序流動,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農村改革與城市改革的角度來看,由農村的改革逐步推動城市改革,增強了企業的靈活性與自主性,由沿海城市的開放逐步帶動內陸地區的開放,促進了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注釋:

①《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②《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27頁。

③④⑦《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頁、第199-200頁、第241頁。

⑤《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新黃河》1956年第2期。

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公報》,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353/4442078.html.

⑧《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82年9月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5/65448/4526430.html。

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87年10月25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6/65447/4526368.html.

⑩《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6頁。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頁。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頁、第131頁。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2年11月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25.html.

《新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788頁。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97年9月12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8/65445/4526285.html.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 129、127頁。

《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5頁。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7月5日,第1版。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人民日報》2008年10月13日,第1版。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頁。

《胡錦濤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第267頁。

《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08年10月20日,第1版。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58、659頁。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人民日報》2019年5月6日,第1版。

(作者單位:中共臺州市黃巖區委黨校)

(責任編輯? ?周? ??。?/p>

猜你喜歡
啟示探索
創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面向小學課堂教學的智能闖關游戲設計思路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