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2020-04-20 10:21謝陰志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關鍵詞:滲透對策德育初中語文

謝陰志

【摘要】? 語文分屬人文學科,其教學任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可以利用文本中所包含的精神思想、人物形象等等元素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有效引領,對學生綜合素質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其中語文閱讀課堂是師生進行心靈溝通的主要場所,其借助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可以使學生在品析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一個人情感世界的影響。因此,在立德樹人的指導下,教師要把握語文閱讀教學的德育功能,采取多樣的方式,實現德育滲透。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德育 滲透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9-095-01

語文學科是個綜合性的、具有人文屬性的學科,語文的教學,不僅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而且可以對學生的思維品質、思想道德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在“立德樹人”目標下,語文教師利用語文學科在德育方面的優勢條件,合理組織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導,應該是一項重要的職責和使命。

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通過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探尋,使學生在和諧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循序漸進地養成健全的人格。這一要求充分地體現出了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對此,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該學科的特點,發揮其德育功能,將德育滲透其中。

德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職責,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和有效落實,但是,語文畢竟不是思想品德課程,其有自身核心的、主體的教學任務(比如讀與寫的素養),所以,就語文的德育滲透來說,不能完全脫離語文教學而自成一體。必須是緊密結合語文的主體教學來組織開展。因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嘗試將德育與語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談一點自己的做法。

一、植根沃土——備課

備課是語文教學的前提,同時也是將德育有效滲透到語文閱讀教學之中的基礎。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備課活動開展中,要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就備好學生而言,在我所執教的班級,學生閱讀差異較為明顯,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理解能力較為淺薄。針對此情況,我在備課活動開展中,會在以人為本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尊重學生的學情,盡可能地結合教學所需,設計一些通俗易懂的問題,以此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語文閱讀需求,使其獲得參與語文閱讀學習的機會。就備好教材而言,教材是教師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師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需要創造性地開發、運用教材,發揮教材的育人價值。一般情況下,我在備教材的時候,首先會細致閱讀文本內容,然后發揮網絡渠道的作用,搜集優秀課件、教學設計等進行學習,最后結合執教班級學生的發展實際情況及其發展需求,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

二、花朵芬芳——授課

根據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采取多樣的方式將德育滲透其中,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受到良好思想道德的熏陶。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滿堂灌”成為常態,學生在教師機械灌輸知識的過程中,往往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學生覺得語文學習枯燥,對語文失去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德育滲透了,就連最基本的基礎知識的有效講解都無法實現。對此,我在組織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將德育有效滲透其中,立足其豐富的教學內容,采取多樣的方式,如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鏈等點燃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在體驗情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由表及里地挖掘其中的道德內涵,受到良好道德內容的熏陶。以《送東陽馬生序》為例,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這篇文章極具人文色彩,基于此,我設計了在課堂中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鏈:作者能學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在文本中寫道:“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弱人也”這是什么意思呢?我們要如何看待作者向教師請教時“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這樣的方式呢?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通過文字語言,進行細細分析。在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時候,通過文本中的“蓋余之勤且艱若此”,明白作者之所以學有所成,是因為他勤奮刻苦。在解決第二個問題的時候,則可以在小組討論中,明白,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我們無需與他人攀比,因為精神上的富足遠遠超過物質上的富足。在解決第三個問題的時候,盡管學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無論哪一種看法,其都指出,需要尊師重道。如此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在問題解決中理解文本內容,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贈人玫瑰——拓展

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盡管通過備課活動,可以幫助教師把握新知中的德育內容,及滲透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可以通過新知的講解實現德育的滲透,但是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是否認同這些德育內容,直接決定了德育滲透效果。因此,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還需要將感知德育的權利還給學生,使其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產生認同感。一般情況下,我會將讀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以讀后感的方式,將自己對文本內容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以此在情感的抒發過程中,接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真正地受到道德的熏陶。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該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備好課、講好課,將德育滲透其中,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循序漸進地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其全面發展的實現的打下堅實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方濤.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的方法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7):78-79.

[2]王玉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初中語文德育教育滲透分析[J].學周刊,2019(26):67-68.

[3]黃開斌.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孝道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8(10):137.

[4]李保誠.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德育的路徑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7(28):21-22.

猜你喜歡
滲透對策德育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芻議愛國主義思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滲透
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對策
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對策
基于人文理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