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能健康教育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影響

2020-04-22 06:18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膽囊腹腔鏡康復

陳 旸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醫院普外二科,江蘇 淮安 223300)

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是現代快速康復外科核心技術之一,能夠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加快患者術后康復。因患者擔憂活動引起切口裂開、出血、疼痛以及術后臥床“養病”錯誤理念影響,臨床上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執行情況并不理想。賦能健康教育[1]是基于賦能理論的一種健康教育方式,通過賦能,可以增強患者對努力與期望的認知,內心產生自我激勵而改變行為方式,從而促進疾病的治療與康復。2018年起我科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實施賦能健康教育促進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取得較好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的8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42例實施賦能健康教育作為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31~65歲,平均(46.3±14.6)歲,初中文化12人,高中文化19人,大專以上文化11人。42例接受常規健康教育作為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30~66歲,平均(45.8±13.9)歲,初中文化13人,高中文化20人,大專以上文化9人。上述患者均因膽囊結石、膽囊炎等膽囊良性病變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排除存在嚴重手術并發癥、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認知障礙無法溝通等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教育程度、手術與麻醉方式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口頭健康宣教,告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方法、圍手術期注意事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益處等。觀察組予以賦能理論為指導的賦能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 問題確立:入院后,主動、熱情接待患者,與患者建立互信、尊重的護患關系;通過交流、討論等方式引導患者說出內心對手術、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等健康知識的認知,圍繞“術后早期下床活動”進行宣教,樹立其正確認知。

1.2.2 情感宣泄:患者術后因恐懼活動加劇疼痛,引起出血、切口裂開等而不愿主動鍛煉,此時護士應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讓患者負面情感得以宣泄;同時給予患者情感鼓勵,介紹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好處、安全性、可行性,消除患者顧慮,激發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加快康復與健康的責任感,產生自我行為改變的內在動力。

1.2.3 目標設計:依據患者情況,協助患者設定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目標。設定的目標應專業、合理、可行,使其感覺到努力后能夠成功執行預定的目標,以增強其信心。具體設定的目標可如下:臥床期每30 min 10次深呼吸與泵踝運動,2 h翻身1次;坐位期每日3次床邊坐立并行抬腿運動,每次30 min;步行期按床邊站立—踏步一床邊行走步驟鍛煉,每日3次,每次30 min;走廊行走期每日3次,每次5~10 min。邀請病房術后恢復情況較好的患者予以其榜樣鼓勵,正面強化其自我管理的積極心態,建立“我能做得到”的信念。

1.2.4 確認計劃:護士床邊進行專業指導,對患者目標執行情況進行記錄與監督。對不規范下床活動行為及時予以糾正,避免體位性低血壓、跌倒等不良事件發生,降低其下床活動的信心。

1.2.5 行為評價:通過提問方式讓患者對自己下床活動的目標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增強患者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完成目標較好者予以肯定,強化其信心;對未完成目標者,詳細分析原因并予以解決,如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與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腹脹、嘔吐、下肢靜脈血栓等。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用%表示,兩組間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用t檢驗。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進行數據分析,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 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后痛感輕,已成為膽囊切除首選手術方式。受術中麻醉、氣腹、臟器牽拉、應激反應等影響,患者術后可發生胃腸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增加患者痛苦與腸黏連等并發癥的發生,對手術效果與術后康復帶來不良影響。術后早期下床活動能夠加快下肢、胃腸道血液循環,促進胃腸道蠕動與切口愈合,降低下肢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2]。影響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因素除了醫務人員因素外,還與患者心理社會因素、疾病認知密切相關[3-4]。有效的健康教育不僅可以促進患者對疾病形成正確的認知,改善負面心理狀態,還能夠調動患者積極性,主動參與到疾病康復護理過程中,加快術后康復[5]。傳統護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以疾病為中心,教育者以說教方式向患者傳授相關疾病、康復健康知識,隨意性強,缺乏明確的目標與實施步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賦能理論屬心理學范疇,強調內在動機在行為改變中的作用,通過激發患者內在自我健康維護潛力,促進形成健康的認知行為,從而提高對疾病的自我管理依從性,主動承擔起自我管理健康責任的過程。賦能健康教育最初應用于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近年在手術患者中逐步推廣,并取得了較好臨床效果[6]。陳雪[7]對髕骨手術患者實施賦能健康教育,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ethel指數評分、自我效能感評分明顯高于常規健康教育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陳麗媛[8]對乳腺癌患者實施賦能健康教育,患者ID-Pain疼痛評分較常規健康教育組明顯降低。本組42例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接受賦能健康教育后,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明顯常早于對照組(P<0.05),胃腸功能恢復更快、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與曾美霞[9]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相較常規護理模型下的健康教育,賦能健康教育教育者從“對患者負責”的觀念轉變到“給患者責任”,而患者通過賦能,成為疾病管理、促進術后恢復的主導者,這種內在力量促使患者更主動、積極做出有利于自身健康的正確決策,實現對疾病有效的自我管理,從而加快術后康復[10]。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實施賦能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促進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加快術后快速康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膽囊腹腔鏡康復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膽囊切除術后膽囊殘株內鈦夾超聲誤診結石1例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旋切器在腹腔鏡下脾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
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預防及處理
完全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控制與處理
膽囊底縫線牽引兩孔免夾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操作體會
膽囊切除術中經膽囊管膽道造影的臨床意義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中醫康復學教學方法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