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學本科專業特色建設與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2020-04-22 06:51頡茂華張婧鑫王嬌
高教學刊 2020年13期
關鍵詞: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對策

頡茂華 張婧鑫 王嬌

摘 ?要: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會計的執業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我國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國的會計教育事業如何創新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急需回答的問題。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是我國五所會計學專業排名靠前的綜合性學府,故其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我國十分具有代表性。通過對這五所大學會計學培養方案的比較研究,分析了我國高校會計學教育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特別是針對綜合性院校背景下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就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加強特色建設以及提高會計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進行了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對策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3-0001-0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the accounting practice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a lot, which has pose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how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the accounting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or us to solve. The training programs in the major of accounting in the top 5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Xiamen Universit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un Yat-sen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in China.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ccounting training programs of these fiv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accounting teaching, how to make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Keywords: training program; course setting; countermeasure

一、概述

會計作為一門國際“通用商業語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國內企業的跨國經營,會計國際化的趨勢已成必然[1]。與此同時,執業大環境的變化也在不斷推動著我國會計教學事業的改革與發展,這對我國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員的身份已不再是以前企業內部簿記人員、財務信息的簡單制造者,而是朝著為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專業化信息,能夠掌握更多管理職能的國際人才不斷邁進,逐步轉化成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國內外各類信息服務的重要角色。這一改變不但要求會計人員增強個人的專業知識及技能修養來滿足日趨變化的經濟環境,同時,更加強調了當今我國高校應將會計人才培養國際化目標加入到會計學專業的教學當中,而不再僅僅局限于國內高素質、高水平的會計人才培養。數據顯示,會計學專業是目前國內高校所開設的數量最多的專業之一,截止2018年高考,我國已有632所本科院校開設了該專業,涵蓋了各個層次。我們所說的會計學專業屬工商管理學科,是一個以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為基礎的基本理論應用學科。作為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我國高校目前開設的會計學專業大致分為企業會計、國際會計、注冊會計師三個發展方向。專業性強、就業面廣,加上在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這一專業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與良好的就業前景[2]。在《2017年北京52所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中,會計學專業以9555元的畢業5年平均月薪位居所有專業之首;《2017年度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會計學專業本科就業率達到92.5%,在全國十大本科專業就業率排行榜中位列第四;在2017年統計的我國前十大財經類大學熱門專業排名中,會計學專業更是排在了各大榜單的前三名?!熬蜆I好、待遇高”,直接導致了近幾年全國多數省份志愿填報中會計學專業的報名熱度長久居高不下,而社會需求大、對考生文理要求的界限較為模糊,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都開設會計學專業,結果隨著會計人才不斷被輸送,市場需求逐漸飽和,增大了會計學生的就業壓力,同時,“好就業”并不等于“就業好”。陽光高考統計結果表明:在2018年,會計專業畢業生人數名列前茅,畢業生總人數超過10萬人,自2016年以來,會計學專業的招生數量持續占據“高考招生人數最多專業”榜單,直接導致了該專業本科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是否“好就業”也已成為了一個日益凸顯的問題[3]。而在就業率問題顯現的背后,薪資待遇低,高端人才缺乏,收入差距增大等問題也在困擾著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在一個企業中,會計職業內部層次分明,不同的層次其職業前景不同,會計人員的薪資待遇差距巨大,一般會計人員月薪集中在2000元至3000元,且主要從事較為基礎的工作,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的會計,記賬作為他們的日常工作,經驗積累有限,導致個人發展空間受限。當今社會,低層次會計人才早已供過于求,企業真正需要的是兼具專業知識與國際眼光的高級會計人才。如何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會計人才、如何發揮出高校的辦學特色、如何提高高校的辦學水平,這成為了各大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會計學專業教育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無論是考生家長抑或是社會公眾,都對我國各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具體方向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南京大學學者李心合曾提出“會計人才在功能上可有學術性和應用性之分”??偟膩碚f,目前我國會計學專業培養的人才傾向于學術研究型,即鼓勵學生本科畢業后繼續深造。但是,由于受到學校規模、教學水平以及學生自身未來發展規劃等條件的約束,大多數學校培養出的本科畢業生都集中于中級應用型人才,而他們之中知識水平有限、綜合能力不強的學生又占大多數[4]。面對當今對外開放的社會經濟環境和國際形勢,該類人才已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不強,這就直接導致了會計學專業本科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且未來這種就業趨勢只會更加突出。因此,學校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應該在人才培養定位、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實踐、科研任務、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優化和創新,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會計人才培養方案。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趨勢,科學合理地規劃會計學專業建設,努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優于其他院校,突出會計學專業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的特色化目標。

二、五所大學會計學專業培養方案比較分析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因此不同的學校應該根據本校的特色和辦學條件培養不同的會計學人才[5]。但現在的問題就是,面對多樣化、層次化的會計學人才需求,我國高校幾乎均開設會計學專業,并且培養目標幾乎一致,沒有本校特色,更不會根據社會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由此導致社會供需極不均衡,會計學畢業學生就業壓力日趨增大。另一方面,調研結果顯示,社會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當今大學生的“創意與策劃能力”不足,創新性不夠,高水平的創新成果更少。而學生創新思維匱乏、總體原始創新少,直接導致了我國擁有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產品少,間接造成企業參與國際技術的競爭力不強,企業經濟效益低下??梢?,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這一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針對此問題發掘束縛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根源,就要從教育的角度看,從各高校的培養方案展開分析。

(一)培養目標的比較

人才培養目標是對學生未來發展結果預定的期望,根據學校的辦學情況和教學目的制定出來的,對教學的完成情況具有評價、調控和約束的作用[6]。任何一個高校想要確立一個恰當的培養目標,首先都要確立該校期望的人才培養價值,把握目標教育價值取向,通過標準的途徑、合適的方式對人才培養過程進行宏觀調控。其次,一個準確的人才培養目標能對我們教育社會的性質起到定向作用,即明確規定我們的教育是在“為誰培養人”,進而支撐各高校根據這一問題定向其課程選擇及建設、制定相應的教師教學方案。而培養目標的評價功能主要體現在對于事前定向、事中調控過后的價值變異情況進行的判斷與分析,評價教育教學培養目標是否達到預期的培養效果,對于與自身條件不符或培養效果不顯著的目標方向在細微之處加以調整[7]??梢哉f,一個適合學校自身的培養目標是學校培養目標人才的重要前提。高等院校制定對的培養目標,本質上是對市場人才需求的定位問題,根據本校特色和市場需求英才施教,對學生的就業和未來保駕護航,對國家的未來輸送人才,這才是綜合性大學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教學使命。對于綜合性大學而言,當務之急是探索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特色培養的必要性及其途徑。然而,我們通過對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會計學專業培養方案進行比較發現,當今高校的會計學專業培養目標存在“大一統”的問題,即掌握管理學的基礎知識,學會財會專業知識和財經法規并且可以運用,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善于思考解決問題的管理性人才。以及能夠在企事業單位、金融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會科研、教學的高級學術人才[8]。而清華大學將會計學人才培養定位于國際化中國會計學術研究,以培養本科以上人才為目標,重點把握國際化與學術研究,準確劃分本科、碩士與博士人才培養層次,清晰判斷人才培養的重點方向。相比之下,其余四所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則過于籠統,且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也無明顯區別。經調查顯示,這一問題在當今我國高校的會計學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遍存在,即各大高校培養目標過于同質化、籠統化且與社會需求脫節現象嚴重。

首先,現階段我國會計學專業在人才的培養方向與目標上,呈現出明顯的同質特征。國內會計類教學院??梢苑譃閷?、本、碩、博等層次,即使是同一層次當中的不同院校,在學校整體定位、歷史文化底蘊、所處地域等各方面的差異下,針對對外特征明顯的會計學專業,其培養目標也理應不同。然而國內大部分高校發布的培養目標中教育特點單一、層次類型模糊、社會需求不明確等問題廣泛存在。過于同質化的培養目標直接導致了各個高校在專業課程結構與設置上無法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符的教學方案,故而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個性化發展。

其次,當今各高校會計學專業培養目標過于籠統,從上述列舉的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培養方案中便可見一斑,即反復強調會計類人才應德才兼備,且具有扎實理論基礎,泛談希望畢業生能夠熟知國內會計法規的同時,具備問題的分析、解決與決策能力?;\統、片面的培養目標直接給相關學院的工作開展帶去了困擾,課程的設計者無法從培養目標中獲得明確的信息,久而久之,導致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形同虛設。

再次,廈門大學的培養方案中寫到 “學生具有在企事業單位、金融證券業、企業保險業、政府機構從事財會工作的能力以及可以在大學等科研機構從事科研工作的學術人才”;同樣中國人民大學也提到“理解中國企業會計、審計和稅務實務;善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的高級會計管理人才”。兩所大學都將畢業生定位于高級會計管理人才,默認本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即可進入大型企業或在中小企業中處于較高職位,上述兩所大學的會計學專業均處于我國頂尖水平,但經調查統計顯示,廈門大學的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生中約50%的就業崗位集中于會計、財務助理等,更何況國內其余非重點的本科高校與本科以下院校。事實上,大部分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都集中在中小企業的普通財會崗位,而正是由于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定位過高,與社會需求脫節嚴重,使許多學生在學習會計知識時,多使用了大型企業的成功案例。因此學生在畢業進入社會后,只能適應金融機構、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企事業單位等大型企業,而面對中小型企業、金融機構與事務所等的基本工作時難免無所適從。因此,從國內會計類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將培養的目標局限在培養現成型人才是不現實的,高校應切實調研社會現狀,制定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予以未來型人才培養更高的重視[9]。

總的來說,從列舉出的五所高校培養目標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今我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上普遍存在同質化、過于籠統、不適應社會需求的問題。這樣的培養目標,導致過于強調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培養目標下,作為“通用商業語言”的會計不能實現其國際化,對會計人才的培養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國際化水平[10]。

(二)課程結構設置的比較

通過對五所大學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整理對比發現,各高校的會計學課程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11]?;A課程包括通識素質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其中通識素質課程即思想政治修養、大學英語、計算機、大學體育等當代大學生普遍應該接受的教育;專業基礎課程則主要教授一些與經濟管理大類課程相關的、在學習專業課程之前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方法,例如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宏微觀經濟學等。我國各高校的基礎課程一般設置在前兩年進行學習,后兩年則重點開設專業課。會計學專業課的開設作為會計學人才培養的主體環節,旨在幫助學生在該領域進行更深層次的認知與探索?,F今我國會計學發展起來的專業課主要有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12]。除上述兩類之外,另有高校在此基礎上延伸開展了專業能力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目的是在保證專業知識扎實的前提下訓練學生對簡單會計業務的駕馭能力和把握技巧,與此同時,有意識的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是整體上對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及內化提高[13]。由于全國各高校的基礎課程開設或多或少具有一致性,而創新創業等課程在不同層次的院校間開設梯度差異較大,因此,在這里我們通過著重比較不同院校會計學的專業課程開設情況來探究其對本專業的特色建設與人才培養創新能做出哪些貢獻。通過對上述高校的調查統計與比較結果顯示,該五所院校的專業課設置基本一致,只是開課的時間和學分有所不同。

首先,我們來看五所高校選擇開設的專業課程情況。所調研的五所院校的會計學的專業課中,課程的重復率比較高,而課程的內容又有些重復,比如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在財務成本管理上就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復?,F如今我們所說的《成本會計》教學理論始于十九世紀中后期至二十世紀初, 是先于《管理會計》所形成的、以成本計算、核算為核心的一種記錄型管理活動。二十世紀中期,《成本會計》的理論逐漸向以控制為中心轉移,與此同時,《管理會計》在這一時期開始初具雛形。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成本會計》已經基本形成了我們今天統一認可的形式,即一種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產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價值管理活動[14]?!豆芾頃嫛芬仓饾u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作為一門學科獨立出來,與財務會計并列,著重開展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服務。從這一發展演變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西方經濟發展史上,《成本會計》是先于《管理會計》產生的,可以說后者是在國際經濟形勢不斷變化、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由前者衍生出來的一門學科。在教學內容上《成本會計》傾向于企業內部控制,貫穿整個經濟業務過程;《管理會計》則側重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同樣存在于公司開展業務的各個環節,且每一家企業的內部管理一定是包含成本控制的。因此,上述原因造成了當今《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界限的模糊, 反映到教材上則是內容的重復。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其他教材中,如《成本與管理會計》與《高級管理會計》在決策方法、存貨管理和預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基礎會計》與《財務會計》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出現很多重復。不僅僅是上述五所高校,當今國內大多數高校的會計學專業都會選擇開設《成本會計》、《管理會計》以及《財務管理》等上述幾門課程,學習課程的重復導致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減少,本科教育不同于初中高中的教育,不需要一遍遍的講授和鞏固,這樣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利,同時也增加了任課老師的教學負擔,如果高校未經考察便統一開設,勢必會造成教學資源的閑置浪費。

其次,在教材的選擇上,各高校的專業課教材選擇主觀性較大。由于國家對于高校教材的使用沒有統一的要求,因此,我國各高校一般是由任課教師自主選擇授課教材,或者由學校自己編訂,出版社統一出版。在這一機制下,不同層次的高??梢愿鶕拘W生的水平而選出合適的教材,同時各專業可以通過自主編訂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連續,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但是我國現階段會計學發展水平還不足以使各高校均能有效的利用這一優勢,會計學專業教材選擇的主觀性較大往往加深了專業授課的“知識斷層”現象[15]。由任課教師自主選擇教材,如果同一專業的任課教師之間缺少對教材選擇的溝通,將直接導致不同課程所用的教材系列不同,學科體系的構建中難免出現知識遺漏、混淆等現象。而當今一部分高校所采用的自編教材普遍穩定性較差,無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內容的連續性和科學性。綜上,會計學專業在教材選擇上重復性、主觀性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得教師無法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顯得科學設置課程和合理取舍內容尤為重要。

再次,我們來看各大學專業課分別開設的時間。依然以上述五所高校為例,不難看出,五所大學在第一學年均未選擇開設專業課。第二學年開始,普遍選擇開設《中級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等課程,但數量較少。第三學年的課程則以專業課為主,數量控制在4-5門不等。另有少數院校選擇在第四學年為學生安排1-2門專業課??傮w上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上述五所國內會計學專業頂尖大學在課程的時間設置上都做出了較為合理的安排。本科第一學年作為學生的過渡學年,應以通識素質課為主,學??梢赃m當安排本專業入門課程,如《管理學》,授課目的在于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大二時高??梢愿鶕拘W生的水平,開設一定數量的專業課,加深學生對會計學專業的理解;第三學年,學生無論是在心智上還是時間安排上都達到最佳,院校應把握好這一“黃金時期”,但專業課的數量不宜過多,學校應當考慮為有考研或實習意向的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提早考慮好自身的畢業去向并做出合理規劃,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院校專業的本科就業率與考研率。然而,并非所有的高校在該專業的課程時間設置上都能做出合理恰當的安排。從課程開設時間來看,該專業第二學年沒有會計學專業課的開設,學生課程數量較少,僅有的幾門課程仍以專業基礎課為主。學生第二學年過多的閑置時間直接導致了本專業在第三學年不得不開設較多的專業課。大三一學年會計學專業開設了包括成本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審計學在內的7門專業課,課程內容多且難度較大,再加上大部分學生未能在第二學年養成較好的專業思維,最終造成學生在學習會計專業課時出現記憶斷層、知識點遺忘、專業課學習困難加大等現象。另一方面,課程任務的繁重也導致了有考研意向的同學無法抽出時間進行系統復習,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本專業考研率的提高。

最后,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的發展也日趨成熟和逐步被推廣應用,因此會計本科專業特色教育也該與時俱進,將“互聯網+”融入到會計學的課程設置體系。網絡課程形式、結構、資源等各個方面相對傳統課堂都在不斷更新和發展,由此使得課程內容更加豐富生動,活潑有趣。并且相比于傳統教室授課,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選擇上課的時間和地點,可以更加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也會提高時間的利用率?,F在MOOC和微課越來越成熟和被廣泛推廣,MOOC的推廣使得學生可以享受到跨校、跨國名師的教學,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廣泛吸收大家的知識精髓,尤其是MOOC有很多國際名師的課程和資源,這樣會更加促進會計系本科課程的雙語教學水平,學生由此可以學到更加前言的國際化專業會計知識。微課因其“短、小、精、趣”的特征,更是被新一代的學生喜歡和認可,風趣幽默的課堂,更加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網絡課程可以更加便捷的提交課后作業和學習心得,方便老師和學生的課下交流。因此各大高校的會計本科生課程的特色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也應該逐步改革,逐漸形成教室授課為主,網絡課堂輔助的課程體系。

(三)更新教學模式

會計學專業特色建設要與時俱進,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才可以更好的為社會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會計學本科的教學模式應該在傳統授課的基礎上,加入案例分析、情景演練、分組討論等多種形式,要學生和老師互動起來。同時要建立課堂教學、校內實訓課和校外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務模式。在課堂上,老師講授知識,通過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情景演練來使課堂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學生在自己思考和同學討論的過程中,完成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多的角色是一個組織者、領導者和啟發者。校內的實訓實驗室要充分利用起來,不可形同虛設。學校同時也應該加大對校內實訓實驗室的投資,引入先進的實訓軟件和教具,不僅要有企業的操作流程也要有事業單位和政府的操作軟件,不僅要對會計實操進行訓練,也要模擬財務管理、審計和稅務的實操,要學生在學校里充分接觸未來在企業會遇到的工作。同時要引入管理模擬軟件,要學生在實驗室里感受如何管理運營一個企業,這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深化和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培養會計管理人才具有非常重大的價值。校外實訓是學校真正面臨企業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與合作企業要盡力將學生送到可以接觸企業會計實操的部門,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將學習到的知識快速與工作結合。

其次,會計學是工商管理下的二級科目,為了培養高端會計管理人才,在大數據時代,對數據處理、挖掘和分析能力是成為高端會計人才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而本科生可以獲取到的企業數據有限,但是高校的EMBA的學生大都來自企業的管理層,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企業的事物更加熟悉并且可以獲得企業的一手數據,因此本文提出建議:將本科生和EMBA學生開展聯合教學,由EMBA學員為學生提供部分數據和信息,分組共同完成一些項目和案例,在老師的指導和真實的案例情景下,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加容易掌握數據挖掘的方法和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本科生思維尚處于人生的活躍階段,在真實的案例情景下,更容易提出具有創新性的結論和意見,尤其一些做的好的項目和案例,不僅對學生本身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可以為企業的發展開辟新思路。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數據挖掘和信息處理的技能,還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本科生感受企業管理人員的思維和做事方式,為日后成為國際會計管理精英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科研與實踐教學質量

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計學專業傳統的實踐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行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在科研和教學實踐方面應該更加強調創新,這樣對會計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和促進作用。為了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我們的雙語教學應該加入國際頂級期刊的外文閱讀課程,因為這些期刊發表的文章代表了最前沿的會計理論,這樣做的優勢就是要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只有有了開闊的眼界才可以有更加廣闊的思維,這對學生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影響。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外語水平,重要的是可以從本科階段滲透學生的科研意識,培養學生的科研水平,為日后無論學生進入企業還是科研院所均打下良好的基礎。會計系培養的學生最終的目標還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隨著會計軟件的普及,也對會計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應該利用寒暑假的時間,組織實訓冬令營和夏令營,進行校外實訓,例如很多大學的經管學院或者商學院都和用友新道學院(用友是國內頂尖的財務軟件開發企業)達成校企合作,在企業的環境下,學習職場技能和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技能,將學校的知識和企業技能融為一體。因此學院應與更多企業建立合作項目,將學生輸送到有合作的企業中進行實習,將所學的知識和所進行的實驗用到實際中,為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更好的實現校企對接。

參考文獻:

[1]林志軍,熊筱燕,劉明.中國會計教育中知識及技能要素的發展[J].會計研究,2004(9):72-81.

[2]劉玉廷.對我國高級會計人才職業能力與評價機制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4(6):27-30.

[3]邁克爾·戴爾蒙德.新形勢下的會計教育、研究和實務[J].會計研究,2005(12):26-30.

[4]鄭先哲,李文哲,馮江.專業特色建設中大學生創造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27(03):98-99.

[5]常永勝,鐘育贛.特色專業建設的目標與路徑:以廣外市場營銷專業為例[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4):99-102.

[6]翟亞軍.大學學科建設模式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1.

[7]靳永慧.專業技術人員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團隊建設讀本[M].中國人事出版社,2012.

[8]吳松強.創新人才培養的文獻綜述及理論闡釋[J].現代教育管理,2010(4):68-70.

[9]段雪峰,等.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33-34.

[10]周仁義.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專業特色教學研究與實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5):103-107.

[11]孟焰,李曉梅.國外大學會計學本科教育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育,2008(2):91-94.

[12]相子國.新形勢下會計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01):30-32.

[13]顧明遠.個性化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教育學刊,2011(10):5-8.

[14]董澤芳.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界定與要素解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2(3):30-36.

[15]趙菊珊.依托“三創”教育探索建立綜合性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11(5):15-18.

[16]董澤芳,王曉輝.普林斯頓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及啟示[J].高教探索,2014(2):77-81.

猜你喜歡
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基于市場細分理論的我國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觀賞水草栽培學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戰略新興物聯網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設置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