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2020-04-22 06:51姜春露鄭劉根張文媛程樺
高教學刊 2020年13期
關鍵詞:生態專業課程

姜春露 鄭劉根 張文媛 程樺

摘 ?要: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需求,針對目前地質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交叉不足等問題,以安徽大學地質學專業為例,從培養目標定位、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課程體系設置、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等方面,闡述資源-生態-環境學科群下地質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之路以及人才培養效果。

關鍵詞:資源-生態-環境學科群;地質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3-0030-05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versatile innovative talents of geolog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rsection in the training of geological tal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geology major of Anhu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expounds the way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l of versatile innovative talents of geology major and the effect of personnel training under the discipline group of resources-ecology-environ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orient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training mode of versatile innovative tal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Keywords: resource-ecology-environment discipline group; geology major; versatil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地質學專業主要培養掌握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征、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等專業知識的本科人才[1]。21世紀的今天,資源、環境、災害問題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2]。專家指出,面向未來,地質工作者將圍繞重大、重要的地質-資源-環境這一廣泛而令人關注的問題,通過各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攻堅克難、攜手共進,實現我們共同的美好愿景。這對新時代地質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成為當地質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3-5]。依托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資源優勢,安徽大學地質學專業在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人才培養目標

當前經濟社會新常態下,地質學專業人才培養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傳統地質行業面臨調整,人才需求減少;與地學相關產業,如資源經濟、環境與災害等領域對復合型創新人才需求明顯增加。復合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寬闊的專業知識和較好的文化修養,具有多種能力和發展潛能,以及和諧發展的個性和創造性的人才。復合型人才包括知識復合、思維復合、能力復合等多方面[6]。對于地質學專業而言,復合型人才就是既掌握地質學科的知識,又掌握與其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方面的知識;既有地質分析的逆向思維,又有生態修復與環境的邏輯思維;既有寬闊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有基本的資源、生態與環境知識理念的專業技術人才[7-9]。

安徽大學立足安徽、面向全國,在本科人才培養中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復合型高素質創新人才是學校專業培養目標之一。本著促進交叉、分流培養和分類發展的基本思路,同時借鑒國內外地學學科設置特點,結合生態與環境學科專業特色,利用生態位分異與擴展理論,明確了安徽大學地質學專業辦學目標是培育和建設生態地質學交叉學科方向,培養資源-生態-環境學科群下地質學專業復合型創新本科人才,圍繞安徽省及其周邊區域礦產資源開發和重大工程活動帶來的生態地質環境問題,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科技服務。

二、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

(一)提出“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

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和特色,考慮到分流和交叉培養,為實現不同專業方向人才的分流培養,體現個性,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制定并優化了“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地質學專業人才培養分為三個階段:基礎培養階段、專業培養階段和多元化培養階段。其中,基礎培養階段即通識教育階段,專業培養階段包括學科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多元化培養階段為開放選修教育,進行專業學術類、交叉復合類和就業創業類三個方向針對性培養。專業學術類為學生在傳統基礎地質方向繼續升學深造,交叉復合類為學生在生態環境地質學方向升學深造,就業創業類為畢業生在本專業或跨專業進行就業或創業。

該“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與安徽大學“資源-生態-環境”學科群“一體化”拔尖學生培養體系相對接,有效解決了當前高等理科教育面臨的交叉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不健全、傳統地質行業面臨調整、與地學相關產業的人才需求亟待對接等問題。

(二)構建具有生態地質學特色的理論課程體系

1. 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包括的課程有:“思想政治理論”、“創新創業教育”、“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及“綜合教育”等模塊教育。該部分課程按照教育部和安徽大學要求進行課程設置。

2. 專業知識教育

專業知識教育方面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是以地質學知識為主導,輔以生態及環境學科相關課程,集合地質學課程、生態及環境學科相關課程,進行地質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其中地質學知識是基礎,生態環境課程為特色[10-11]。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優化,地質學專業課程體系更加合理且特色明顯,地質學理科核心課程進一步完善并突出,生態地質學交叉學科專業方向課程占比較大,專業理論課程體系見表1。多個專業方向、多個學科交叉的課程體系、多樣化的培養元素,為培養復合創新型地質學人才奠定了基礎,亦開拓了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廣闊空間。

(三)搭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與平臺

1. 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地質學專業實踐教學始終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和基本出發點,基于協同理念,搭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圖1),培養過程中突出強調實踐教學內容(教學維:實驗教學→實踐教學→課程設計/科研訓練)、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校企政多方合作(方式維:校內實驗→野外實習→校企多方合作),培養了地質學專業本科生的地質知會能力、地質實踐能力和地質創新能力(圖2)。

地質學基礎與專業實驗教學主要是普通地質學、礦物與巖石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地史學等專業骨干課程實驗。室內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12]。

地質學專業實習教學主要由地質認識實習、區域地質填圖實習、畢業(生產)實習等組成。大學一年級的地質認識實習,主要是培養學生能夠在基本地質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訓練,從而獲得對地質現象的感性認識,建立對地學的興趣;同時亦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作風,增強體質以逐步適應野外工作環境。大學二年級的地質填圖實習,主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地質問題的能力,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及實事求是、嚴謹的工作態度。大學三年級和四年級的生產(畢業)實習,通過學生參與企業對口單位工作的實習活動,鞏固加深學生在校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并運用于實際,增強學生獨立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為今后學生自主擇業和用人單位人才錄用創造條件。

地質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中設置了類型多樣的課程設計。二年級專業核心課程結束后,進行的基本綜合技能訓練,包括礦物巖石學技能訓練和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三年級專業選修課程和生態地質特色課程結束后,安排有生態地質學課程設計,以及四年級的地質學科研訓練計劃。這些豐富多樣的課程設計內容既構成了地質學專業立體化實踐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更鍛煉了學生的綜合和創新能力。

2. 多方位建設實踐教學平臺

地質學專業建設有巖礦實驗室、顯微互動實驗室、構造地質實驗室、生態地質學特色實驗室、水文地質實驗室等多個校內專業實驗室,購置一批礦物、巖石、古生物標本及相關儀器設備,極大地豐富了專業實驗設備,充分保證了課程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共建共享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驗室等省級平臺,為學生創新實驗開展提供了高層次平臺。立項建設巢湖北部山區安徽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淮南八公山、休寧齊云山國家地質公園和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質認識實習基地,積極與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安徽省地礦局321地質隊、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安徽惠州地質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進行戰略合作,聯合開展實踐教育,進行本科人才培養。

(四)多元化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

1. 建立本科生學業班主任

為加強本科生創新性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從2014年開始根據地質學專業本科生專業興趣和指導需求,配置1-2名具有博士學位或副高以上職稱的學業班主任,協助輔導員開展本科生的學業指導。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學科專業的引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解讀,組織個性化培養方案制訂、專業課程選修、技能訓練、學術和科技活動,以及就業知識貯備的建議和指導等。

2. 設立名師講堂,鼓勵學生參加學術交流

充分利用安徽省內及周邊兄弟單位及政府、企業人力資源優勢,定期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安徽省國土資源廳等單位專家教授,設置名師講堂,就某一教學內容或科研進展進行講座或授課,開辦具有特色的專業授課,以擴大學生視野,強化校際間的交流,為人才培養增添新的內容。

3. 課程設計類型多樣化、增加畢業論文實踐選題比例

地質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中設置了類型多樣的課程設計(見實踐教學體系)。這些豐富多樣的課程設計內容既構成了地質學專業立體化實踐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更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和綜合能力。在畢業論文選題方面,需結合科研和生產實踐,在學生的畢業論文中增加實踐選題比例。以2016屆畢業生為例,地質學專業54名學生中,每人一個畢業論文題目,結合教師科研項目論文題目占到45%,結合生產實際項的占到55%,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同時從任務書下發、開題、中期考核、畢業答辯以及全過程中15次以上教師指導記錄等方面嚴格進行畢業論文質量過程控制,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畢業論文創作能夠進行相對獨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目的。

4. 多方面政策鼓勵學生創新

學校和學院十分重視本科創新人才培養,在多個方面出臺政策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如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舉行相關創新創業比賽,制定《安徽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學分認定辦法》和《安徽大學大學生素質教育學分認定辦法》等。人才培養方案中創新學分獲得途徑包括參加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教師科研項目等。在推薦免試研究生方面,主持國家級創新實驗項目并結題良好、發表SCI/EI收錄論文的同學,在免試推薦研究生中平均績點遞進2名并優先推免。

三、人才培養效果

安徽大學地質學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創新精神、扎實的理論知識、寬廣的知識面、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動手能力和獲取知識、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結合學院“資源-生態-環境”學科群資源優勢和2個生態環境地質交叉領域省級平臺優勢,構建了“資源-生態-環境”學科群下地質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地質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1. 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高,學風正,多位學生獲得校級及以上優秀獎勵。其中,2012級地質學專業團支部獲全國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團支部,該團支部書記周澍同學獲評“百佳團支書”榮譽稱號。

2. 參與創新活動人數多、效果好,創新教育成效顯著。地質學專業學生獲得國家級及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3項、校級6項,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7項,參與學生130余人。本科生第一作者在《大地構造與成礦學》、《煤炭學報》、《地質論評》、《地球與環境》等專業期刊發表科技論文10余篇。

3. 畢業生就業率高,用人單位綜合評價好。近幾年,本專業考研錄取率平均達51.1%,錄取單位均為雙一流高?;蛑袊茖W院相關研究所。2013級地質學專業出現“學霸寢室”,一室4人全部獲得推免資格,均被雙一流高校錄取。近3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平均達94%,且就業領域多樣,就業單位分布在地質、建筑、交通、環保、政府部門等單位,并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安徽大學資源-生態-環境學科群下地質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工作得到校內外同行和相關專家的認可,并給予了較高評價。該成果獲得安徽省2018年度教學成果二等獎。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對地質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地質科學的改革同樣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及模式,構建出合理的課程體系并進行人才培養的改革實踐,將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加強師資隊伍、實驗室平臺、實習基地、多元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等方面的配套建設,使學生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成為市場上備受歡迎的地質學專業復合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殿華,李守義,宋慈安,等.地球科學的文化使命與當代地學工作者的責任[J].中國地質教育,2007(4):47-51.

[2]地質科學須在解決重大資源環境問題中得到發展[N].中國礦業報,2019-6-4.

[3]潘懋,張立飛,鄭海飛,等.理科地質學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地質類本科教育和本科后續教育的協調與統一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4(4):5-9.

[4]程捷,岑況,田明中,等.新世紀地質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方式與挑戰[J].中國地質教育,2005(1):16-18.

[5]孫立廣,楊仲康.人類世生態地質學研究方法及應用研究[J].沉積學報,2017,35(5):958-967.

[6]陳劍,慎乃齊.地質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1(1):18-21.

[7]林莉,鄧雁希,肖萬.關于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為例[J].中國地質教育,2015(2):21-23.

[8]孫柏年,閆德飛,解三平,等.地質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蘭州大學地質學專業為例[J].中國地質教育,2019,28(1):24-27.

[9]鄒灝,張剛陽,米博文,等.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地質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J].中國地質教育,2018,27(2):84-89.

[10]牛漫蘭,趙齊齊,孫毅,等.地質學學科課程設置的探索——以合肥工業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110-111.

[11]肖傳桃,龔文平,李強,等.國內6所高校地質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9:102-105.

[12]童金南.地質學專業野外實踐教學的認識和建議[J].中國地質教育,2017,26(4):82-86.

猜你喜歡
生態專業課程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部分專業介紹
專業修腳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