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的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2020-04-22 06:51李傳憲
高教學刊 2020年13期
關鍵詞:知行合一

李傳憲

摘 ?要:商科類本科專業在我國高校廣泛開設,但大多數學生就業中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明顯不足。文章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提出“厚知識,強實踐”的總體要求,對商科類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素質結構和課程體系進行了梳理,對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進行了分析,針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改革提出了相關建議,有利于改善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

關鍵詞:知行合一;商科類本科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3-0048-04

Abstract: The busine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is widely offer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but most of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 employment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rich knowledge, strong practice", traces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quality structure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busine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analyzes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business undergraduate major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ethod and curriculum reform,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training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business undergraduatespecialty;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高等教育應“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明確了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加強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務之一。

“知行合一”理論最初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的內涵是知和行統一和合力。知是指科學知識,是指對客觀世界的如實反映,是用語言、文字、符號、圖像等形式準確描述客觀事物的名稱、本質特征以及不同客觀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行是指人的實踐,是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并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并知,認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包括“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以知為行,知決定行”兩層含義。知行合一,行勝于言,是指知和行的有機統一,知指導行,行反饋于知。而商科類專業本科人才在主要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理論知識的同時需要掌握會計核算、營銷策劃、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專業技能,這些專業技能必須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環節的訓練與培養,同時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未來提升和發展的基石,需要在本科教育階段加強。全國具有商科類專業的高校超過1000所,學生規模眾多,學校雖然在實踐環節開設相關課程并進行了嚴格考核,但較多的用人單位反映就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仍顯不足,而畢業學生也反映部分在校期間學習的課程與具體實踐操作完全脫節。以會計學專業為例,全國有60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該專業,在校生人數每一屆超過10萬人,學生人數多,但根據用人單位的反饋,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明顯不足,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進行見習或采用“老帶新”指導才能進行業務處理。因此,加強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知行合一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已成為現實重要任務。

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創新和“慕課(MOOC)”時代的來臨,高等學校關于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課程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發生了相應的變革,對培養單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培養知行合一的商科類本科專業人才滿足現代社會需求,同時為了適應現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高等院校中的商科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單位亟需在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進行相應的變革。

二、知行合一對商科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總體要求

“知行合一”理論核心是“知”和“行”的兩者關系,這一理論對于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培養提出了整體要求。結合新時代對于商科本科專業學生素質特點,這一要求可概括為“厚基礎,強實踐”。

(一)知與行的關系

知是行的基礎,是基石;行是知的運用,是實踐。知是指相關知識,包括基礎理論,應用理論和相關知識體系。行是指將相關知識進行運用和實踐。知是行的基礎,行為知的實踐。知行合一要求既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要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創新能力應該以知和行的有機統一為基礎,是實踐能力的延伸。

(二)“厚知識,強實踐”是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對于“知行合一”的要求

1. “厚知識”是要求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在寬口徑的基礎上,保證有一個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主要應包括經濟學理論、管理學理論、法學理論等理論體系,也應輻射社會學、心理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經濟學理論既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也包括金融學、統計學等應用經濟學理論知識。商科類本科專業管理學理論既包括基本的組織管理基本知識,也包括工商管理類管理學的幾大分支理論,如財務管理、戰略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同時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還應掌握與企業規范管理聯系特別緊密的經濟法學、稅法、商法等法學知識。

2. “強實踐”是要求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掌握基本專業技能、技術、技巧。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是學生畢業前應掌握的必備能力,這些技能需要學生參與實踐與創新,包括會計核算、財務分析、戰略管理、市場調查、營銷策劃等技能的掌握需要對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專業實習、項目實訓和市場參與等實務教學方式進行訓練和培養。商科類本科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理論課程講授中增加實踐環節,開設實驗、實訓、實習相關課程和實踐環節。

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既要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要掌握商科類本科專業技能。商科類專業理論學習中兼有實踐環節,實踐貫穿于整個學習期間,創新能力需要通過競賽、參與項目予以提升。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跨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尤為重要,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涵蓋會計、市場營銷、戰略管理、財務管理等幾個專業的綜合知識,學生在實踐實訓中可以有效實現角色崗位互換,從而達到多崗輪換的實踐鍛煉。

三、知行合一的商科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素質結構和課程體系

知行合一的培養要求,需要商科類本科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進行改革。商科學生的培養目標設定培養的要求,素質結構是為達成培養目標而要求學生通過一個周期的培養應具備的能力,課程體系則是為滿足素質結構培養而開設的系列課程和課程群。

(一)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培養目標

雖然各高等院校存在差異,但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總體培養目標是:為貫徹 “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大眾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融合”的人才培養理念,構建基礎知識扎實、職業能力突出、職業道德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本類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具有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學、審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擁有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在各類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審計、法務管理、管理咨詢等工作,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

1. 通過通識教育,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職業素養和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具有較好的外語水平,涉及理、工、農、醫等較為寬廣的知識面。

2. 通過專業教育,掌握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定性和定量專門分析方法,培養學生專業技能。

3. 通過實務教育,熟練掌握審計專業相關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寫作、拓展等實務技能;了解就業、創業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等務實能力。

(二)素質結構

根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理念,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素質結構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四個方面。

1. 思想道德素質

努力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較強的形勢分析和判斷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價值觀念和愛國主義的崇高情感。

2. 專業素質

具有國際視野,系統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具備發現專業領域的相關問題的敏銳性和判斷力,掌握創新創業技能,并能夠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來系統的分析和解決工商管理相關問題,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3. 文化素質

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文化品質、人文素養、勞動品質;具有時代精神和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積極樂觀地生活,充滿責任感地工作。

4. 身心素質

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具備勤勞、勇敢、穩定、向上的意志力和人格魅力。

(三)課程體系

通過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課程使商科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的“厚知識”要求,通過實務教育課程使商科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的“強實踐”的要求。通識、專業、實務課程體系的有機統一,以期達到“知行合一”。

1.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通識必修和通識選修課程。通識必修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體育、形勢與政策(含安全教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識選修課包括法律與經濟管理課程群、商業倫理課程群和包括理工農醫類、歷史文學類、經濟管理類、哲學法學類、藝術美育類等模塊相關課程。通常應當在每個模塊限定修讀的最低和最高學分,以擴大學生知識面。

2. 專業教育課程,應包括工商管理類共有的課程和各專業特有的課程。工商管理類專業較多,但大致應包括學科基礎必修課、學科基礎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四類課程組。

(1)學科基礎必修課,是商科類學生各專業均應開設的基礎課程。包括經濟數學、微觀與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原理、統計學原理、市場營銷學、經濟法等課程。

(2)學科基礎選修課,主要為低年級商科學生拓展商業思維和視閾開設課程,包括經典管理文獻導讀、商業管理導論、商業票據管理等。

(3)專業必修課,是商科類各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根據不同專業,課程差異較大。如會計學專業應包括中級財務會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學、稅法、成本會計、審計學、管理會計、管理信息系統、會計信息化等課程。而市場營銷專業應包括市場營銷學、物流管理、運營管理、營銷策劃、電子商務、市場調查學等核心課程。

(4)專業選修課,是拓展商科和專業領域的相關課程。通常該類課程在某一專業是專業必修課程,但在另一專業可作為專業選修課程,這樣既可以整合教師資源,也可以拓展學生的專業領域。

3. 實務教育課程,主要包括培養和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身體素質、實務操作能力等方面課程。商科類各專業實務教育課程應包括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社會調查、管理統計軟件應用、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企業文案寫作、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每個專業應開設專業實務課程,如會計學專業應開設會計實訓、財務共享平臺實務、ERP綜合實訓、審計實務等,市場營銷專業應開設營銷策劃實務、市場調查實務、電子商務實訓等課程。同時,商科類各專業應設置跨專業實務選修課程和綜合實訓課程,以提升學生跨專業和綜合管理實踐能力。

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是學生畢業前應掌握的必備能力,這些技能需要學生參與實踐與創新,包括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技能的掌握需要對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專業實習、項目實訓和市場參與等實務教學方式進行訓練和培養。商科類本科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理論課程講授中增加實踐環節,開設實驗、實訓、實習相關課程和實踐環節。

課程體系中應增加“第二課堂”學分,鼓勵學生參與創新活動。增加專業綜合模式課程,在專業課教學的一定階段,非常有必要安排階段性的專業模擬實習和綜合性模擬實習,對學生消化、理解、掌握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檢驗。

4. 課程模塊的學時、學分設置與分配。按照“知行合一”的培養理念,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實務教育課程的學分比例大致應該在3:4:3;學時與學分高低按授課周次計算。而開課順序則是通識教育在前,專業教育其后,實務教育課程最后。但通識教育、專業教育部分課程的學習中應安排一定比例的實踐環節,如通識課程《統計學原理》課程應有統計調查、軟件分析應用等實訓環節的安排。同理,在實務教育課程中通常應有少量課時進行理論學習,如“企業決策模擬”實訓課程應先對企業決策模擬系統的功能、角色、評價標準等進行講授。

四、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革

(一)“知行合一”對于實務教學方法的新要求

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圍繞“通識素養+專業知識+職業能力” 三大人才培養核心,將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作為主線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持續推動商科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體系完善。

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不再是課堂簡單的填鴨式教學,而應通過模擬實驗、專業實習、項目實訓和市場參與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相關技能,通過翻轉課堂模式讓學生將競賽項目、創業項目進行演示,老師點評和指導,提升學生創新能力。通過課程中心建立“慕課”,實現師生的網上互動,增加課堂外的教學時間。實踐性教學主要是指按本專業課程的教材章節體系由淺入深地對學生所學的理論、原理、知識、技能等進行驗證性教育和訓練,如實驗操作、課堂討論、課上或課后作業、課堂與課后的技術操作訓練等等。多增加一些如財務實訓、市場調查、課程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的課時數;也可以把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改為創新實踐,鼓勵學生通過完成創新、創業項目獲得學分。

(二)在商科類專業教學中大力推行“教賽學”一體化模式

在新形勢下為突破或創新新的教學模式,基于“課堂教學支撐專業競賽、專業競賽引領學生課后學習、課后學習促進課堂教學”專業教學體系,以學生為主題,基于問題解決與發現式、競爭對抗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特點有針對選擇性學習,提升對專業知識綜合應用的職業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與專業相關的各級各種比賽,并配備專業老師進行細心輔導,通過比賽,鞏固了學生的學習知識,提高了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傳幫帶及學院的強力宣傳,已在學生中形成教-賽-學的學習理念。

(三)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因材施教,構建基于“互聯網+”背景的幕課(MOOCs)平臺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商科類本科專業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通過“線上”與“線下”多主體互動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視頻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鞏固課堂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吸引非專業有興趣愛好的同學進行網絡學習,利用慕課平臺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制作成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教師成為真正的導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學會思考。目前針對商科類專業實踐教育有較多的實訓、實驗軟件教學平臺,提供了較多的操作功能供學生練習。也有部分開發企業財務、稅務、財務共享、企業資源管理等軟件企業,同時提供教學版本,讓學生提前進行相關實務操作。

(四)改革現行的實踐課程考核依據和考核方式

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測試不應再是通過紙質的期末、期中測試進行。實踐環節考核應主要以實踐成果、合作單位反饋意見、項目實施的經濟社會效益進行評價,創新能力應結合學生項目實施可能性、競賽成績等綜合考核。如可以通過財會實訓的賬、證、表資料,營銷策劃方案,市場調查問卷和數據分析資料作為考核的依據。

(五)加強創新能力早期培養

商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提前培養,同時加大本科生科研創新與實驗實訓教育經費投入,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強化“創新創業”“以賽促學”“論辯文化”的育人功能,推進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相銜接,發揮“第二課堂”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六)整合社會實踐教學資源

商科類專業院校需要與企業更好地合作,在實踐崗位、實務師資、專業案例等方面充分利用各類企業提供的優質資源。為更好地踐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提供場地、教師,企業提供資金、經驗、資源、實務老師等,利用雙方各自優勢共同建立實驗室,明確實驗室用途,培養既懂理論,又明實務操作的復合型人才,克服傳統培養模式的局限。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根據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現實情況,調整并完善,改變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開創雙師同堂、趣味教學、觀摩教學等模式,新的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動能和效率,而且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強理論,弱實踐的不足。為進一步加強與企業合作,充分利用企業人才培養的經驗和優勢,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應積極尋求校企合作實習基地,擴大專業實習基地建設。

五、結束語

“知行合一”思想理論為商科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理論支撐,為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擬定了框架。商科類專業學生培養既要注重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專業知識的素質培養,實現“厚知識”的目標;同時要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能、技術的訓練,以達到“強實踐”的培養目標。知行合一的商科類本科專業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需要高校在課程體系、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徐朝軍,李藝,沈書生,等. “知行合一”理念下的教育技術本科課程改革[J].中國電化教育,2009(10):17-19.

[2]陳壽燦,嚴毛新. 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創業型人才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17(8):96-100.

[3]王家新,姚加惠.國外高等商科教育學科專業建設的現狀及趨勢——以英、美、加、日、澳為例[J].高教探索,2006(5):47-49.

[4]蘇凱新.精益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創業型人才培養探索[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165-168.

[5]朱廷珺.獨立學院創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2(5):19-21.

[6]張寶忠,胡宇梁,李振華.基于商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競爭性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5):91-93.

猜你喜歡
知行合一
室內設計工作中的設計思維
“知行合一”與《實踐論》中的認識方法問題探析
供熱工程與熱源教學中“知行合一”探索與實踐
“知行合一”的精誠德育探索
論課內學“知”課外導“行”
獨立院校藝術類畢業實習與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兩學一做”實效
既曉之以理,又導之以行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數學創新教學應知行合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