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醫療機構空間分布特征及服務能力分析

2020-04-24 04:18林丹淳周淑麗
醫學與社會 2020年2期
關鍵詞:社區衛生廣州市城區

林丹淳 劉 凱 譚 敏 周淑麗 柳 林

1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廣東省城市化與地理模擬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公共安全與災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510275;2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廣州,510006

隨著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加。目前,醫療機構服務的發展滯后于城市經濟發展,醫療機構的布局優化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1]。醫療機構研究作為公共服務設施研究的重要內容,其空間分布及服務能力不僅是衡量一個地區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是否公平合理的重要指標,更直接影響醫療服務的利用效率[2]。近年來,隨著地理信息科學的發展,地理信息系統(Gr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逐漸成為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3]。廣州市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更是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研究其醫療機構空間布局有著重要意義。本研究以廣州市的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研究對象,利用多種GIS空間分析方法,探討醫療機構的空間分布特征和服務水平,為廣州市區域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

本研究以廣州市為研究區域,廣州市總面積達7434.40 km2,截至2017年有1449.84萬常住人口。廣州市大體分為3個圈層:中心城區、近郊區和遠郊區。中心城區包括越秀區、天河區、荔灣區、海珠區和白云區南部,近郊區包括番禺區、黃埔區、花都區南部和白云區北部,遠郊區則包括花都區北部、從化區、增城區和南沙區。

1.2 數據來源

以廣州市2017年所有243家醫院和32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研究對象,各類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名稱數據以及類別屬性數據來源于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以及其他公開數據,醫院床位數據來源于《2018廣州統計年鑒》以及各醫院官方網站;廣州市人口數據和道路數據分別來源于統計年鑒和道道通導航電子地圖。

1.3 研究方法

1.3.1 空間分布特征分析。通過平均最近鄰分析和核密度分析2種方法分析廣州市醫療機構的空間分布特征。平均最近鄰分析可以通過計算平均觀測距離與預期平均距離的比率R來表示醫療機構的空間分布特征。當R<1時,表示醫療機構的空間分布為聚類分布模式;當R>1時,為離散分布模式或競爭分布模式;當R=1時,為隨機分布模式[4]。核密度分析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空間密度分析方式,可用于計算各醫療機構在其周圍鄰域中的密度,描述醫療機構的空間分布特征[5]。

1.3.2 服務能力分析?;诘缆返木€狀要素和醫療機構、社區幾何中心的點要素可以進行網絡分析,網絡分析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分析醫療機構空間可達性的常用方法[6]。結合廣州市實際交通情況,考慮到交通堵塞以及紅綠燈等待時間等因素,將里弄、胡同等可通車道路速度設置為10km/h,其他道路速度設置為30km/h。

基于路網數據對醫院進行網絡分析,將服務區阻抗設置為10min、20min和30min,從而獲得基于不同行駛時間的醫院服務范圍。為了獲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范圍,采用緩沖區分析方法計算10min和15min步行就醫時間的緩沖區服務范圍[7]。

利用Voronoi圖分析每個醫院的服務范圍,結合街道人口數可以計算基于Voronoi圖的醫院服務人口數Pk,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我國每千人口床位數要達到6張,結合各醫院的床位數信息可以獲得各醫院可承載的服務人口數Ck[8],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Pk=∑Ai*Pi/Si

(1)

Ck=Bk*1000/6

(2)

Rk=Pk/Ck

(3)

其中,Ai為該泰森多邊形所在社區i內的面積,Si為社區i的面積,Pi為社區i的人口,Bk為第k個醫院的床位數,Rk為第k個醫院的承載力系數。

2 結果

2.1 醫療機構的空間分布特征

2.1.1 醫療機構的總體空間分布特征。廣州市各區醫療機構數量如表1所示。根據平均最近鄰分析計算廣州市醫療機構的分布特征,得出醫療機構的平均網點密度為0.0335個/km2,平均近鄰距離為1470.91m,R值為0.529,Z得分為-14.04,廣州市醫療機構分布具有強烈的空間集聚特征。

表1 廣州市各區醫療機構數量(n)

利用核密度函數進一步分析其熱點區域,從圖1可以看出,廣州市醫療機構的熱點區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區,最明顯的熱點區分布在越秀區、荔灣區東北部、天河區西部以及海珠區西北的小部分區域,其中醫療機構最密集的區域是越秀區的建設街道、華樂街道,其次以該熱點區為中心向外擴展的中心城區也是醫療機構分布較為密集的地區。

圖1 廣州市醫療機構核密度分析結果

2.1.2 主要醫院的空間分布特征。綜合醫院和三級醫院由于其服務的全面性,往往是居民就醫優先考慮的醫院。廣州市綜合醫院的網點數和平均網點密度均高于三級醫院,在平均最近鄰分析中,綜合醫院和三級醫院的平均近鄰距離分別為2348.30m和3647.60m,綜合醫院的就醫服務更為便捷。兩者的R值分別為0.634和0.808,綜合醫院R值更小,擁有更強烈的集聚特征。從圖1可以看出,綜合醫院大熱點區集中分布在越秀區的中南部區域以及海珠區的海幢街道、濱江街道等處,另外還有一個小熱點區分布在白云區。而三級醫院在越秀區的中南部區域,海珠區的海幢街道、濱江街道、素社街道、江南中街道以及荔灣區、天河區與越秀區接壤的小部分區域分布最為密集,這與廣州市醫療機構的總體分布狀況大體上具有相同特征。

2.1.3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空間分布特征。廣州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比醫院多,平均網點密度為0.0437個/km2,平均近鄰距離為1236.99m,就醫服務比醫院便捷,R值為0.530,Z為-16.224,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顯著的集聚特征。其核密度特征見圖1,最為明顯的熱點區集中分布在越秀區的詩書街道、光塔街道、北京街道以及荔灣區的嶺南街道、華林街道、龍津街道,另外一個較為明顯的熱點區分布在天河區西部,此外黃埔區南部以及從化區的街口街道和江埔街道也有較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雖然具有強烈的空間集聚特征,但與醫院相比具有多個集聚中心,熱點區更多。

2.2 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2.2.1 主要醫院服務范圍。 綜合醫院10min、20min和30min服務范圍覆蓋率分別為20.70%、35.86%和48.24%,30min服務范圍基本可以覆蓋廣州市近一半的區域(圖2),中南部由于地勢低平、交通發達,更是基本實現了全覆蓋,而北部區域由于高程問題道路不發達,就醫服務不便捷。三級醫院由于網點數量較少,10min、20min和30min服務覆蓋率分別為8.26%、20.83%和30.79%,基本能實現中心城區的全覆蓋,但其30min服務覆蓋率遠低于綜合醫院,基本都集中在中心區,邊緣地區十分缺乏三級醫院的醫療資源。

圖2 廣州市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分析結果

2.2.2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范圍。利用緩沖區分析法得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min和15min的服務范圍(圖2),分別占廣州市面積的2.83%和5.61%,因為網點密集度高,所以服務范圍具有很高的重復覆蓋率,10min和15min重復覆蓋率高達10.51%和21.21%,存在較大程度的資源浪費。此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分布趨勢與醫院相同,在北部地勢較高的地區網點數量不多,服務范圍面積不大,全市的服務覆蓋率較低。

2.2.3 醫院承載力。由于數據獲取的限制,本研究最終只獲取了184家醫院的床位數,并對此進行計算。承載力系數大小反映了醫院的負荷大小,系數越大,表示該醫院負荷越重,服務能力不足,越需要增加醫療資源,通過承載力系數可以找出嚴重缺醫區域。在圖2的醫院承載力系數圖中,一共有105個醫院所在泰森多邊形區域承載力系數超過1,承載力系數大于10的共有9家醫院,其中廣州工業大學醫院主要面向的服務對象是學校師生,而致美口腔醫院和廣州拜博口腔醫院是口腔??漆t院,因此主要討論其他6家醫院所在的多邊形區域。①廣州市流溪河林場職工醫院,包括從化區呂田鎮、良口鎮和流溪河林場區域;②慈濟醫院,包括從化區鰲頭鎮以及大平鎮、城郊街道、花東鎮、梯面鎮與其接壤的區域;③大新醫院,主要是增城區新塘鎮與石灘鎮接壤區域;④黃埔惠民中西醫結合醫院,包括穗東街道以及紅山街道、化龍鎮、夏港街道與其接壤的區域;⑤廣州廣安醫院,包括石基鎮以及黃石街道、新市街道與其接壤的區域;⑥廣州市南沙區新沙醫院,包括大崗鎮、東涌鎮、橫瀝鎮與黃閣鎮4個鎮接壤的區域。這些區域醫院承載力系數較大,都是較為嚴重的城市缺醫區域。

3 討論

3.1 廣州市醫療機構數量不足

根據《2018廣州統計年鑒》可知,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數量并非每年都處于增長狀態,但總體保持增長趨勢,其中2017年的醫院數量與前一年持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則較前一年的342家有所減少。廣州市2017年的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分別為243家和325家,與深圳市(135/605)、上海市(363/1009)、北京市(732/2066)(數據分別來源于《2018深圳統計年鑒》《2018上海統計年鑒》《2018北京統計年鑒》)相比,可以發現廣州市醫院數量雖然比深圳市多,但與其他兩個城市相比仍顯不足,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相比其他城市有較大差距。廣州市醫療機構數量有待增加,以實現廣州市政府《廣州市醫療衛生設施布局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2020年共有醫院(含分院)305家、2035年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66家的規劃目標。

3.2 廣州市醫療機構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區

平均最近鄰分析以及核密度分析的研究結果顯示,廣州市醫療機構的空間分布不均衡,集聚特征明顯。醫院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全部醫院、綜合醫院以及三級醫院的R值均小于1,具有空間集聚特征,且熱點區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于網點數量多,同樣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區,存在“多中心,高集聚”的特征。醫療機構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有兩點。①歷史原因。建國前后越秀區等老城區作為廣州的中心城區,人口分布集中,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都集中在這些區域,因此醫療機構也大多數建立在老城區內。區域調整后,廣州市老城區范圍擴展為老七區,天河區等區域發展迅速,新建醫療機構也大多數分布在這些區域。②地勢地貌原因。地勢地貌會影響醫療機構的分布,廣州市中心城區地形平坦,北部地區尤其是從化區地勢較高,因此這些地區醫療機構數量較少[9]?!兑巹潯方Y合廣州市醫療機構發展現狀,科學布局全市醫療機構,形成“一主一副五分網絡化”的醫療機構空間布局結構,以縮小不同城區之間的差異[10]。

3.3 廣州市醫療機構可達性與公平性有待提高

通過醫療機構服務范圍分析可以發現,綜合醫院和三級醫院30min的服務范圍分別可以覆蓋廣州市近1/2和近1/3的區域,中心城區基本可以實現全覆蓋,近郊區大部分區域可以在30min內獲得醫療服務,而遠郊區由于地勢高、道路不發達十分缺乏三級醫院的醫療資源,就醫服務不便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于醫院向外擴展分布,服務面積重復覆蓋率高,醫療資源利用程度不高,在中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網點數量少,服務覆蓋率低,不能很好地起到補充醫院服務空缺的作用。這說明廣州市同時存在醫療資源稀缺與醫療資源浪費的現象[10],必須調整布局,避免醫療機構過于集中,同時重視醫療資源稀缺區域的發展,保障遠郊區居民的就醫服務需求。

基于泰森多邊形算出的廣州市多邊形區域中,大約43.21%的區域醫院醫療資源不足以承載該地區的服務人口,醫療資源分布與潛在服務人口之間存在供需失衡現象,這些地區急需醫療機構數量的增加或者醫院內部床位數等衛生資源配置的補充。要深入推進醫療機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政策導向和政策扶持,統籌規劃并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各區域均衡發展,提高醫療服務的可達性和公平性[11]。

猜你喜歡
社區衛生廣州市城區
長沙市望城區金地三千府幼兒園
麓湖春天觀景
廣州市嶺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廣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汽車維修與保養(2020年4期)2020-07-18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滿城區的表現及栽培技術
福田要建健康城區
蕪湖:社區衛生機構公辦民營
社區衛生發展“老大難”還在
農村社區衛生機構試試“托管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