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利益會戰勝“逆全球化”其他市場資金會流向優質股票

2020-04-26 01:40李健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20年15期
關鍵詞:逆全球化茅臺金融市場

李健

熟悉全球金融和期貨交易的上海迎水投資董事長盧高文,對當前全球金融風險和經濟風險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全球爆發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小,因為極端情況的出現需要長期的醞釀,目前還不至于滑向大蕭條的深淵。

事實上,許多資金在一季度大規模流入余額寶和銀行理財產品。盧高文認為,因為收益率極低,以上這些資金最終會成為市場的“活水”來源,而未來有穩定分紅和業績增長的股票,將會被這些資金關注到。

市場沒有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基礎經濟利益會戰勝“逆全球化”的力量

《紅周刊》:做投資要保持長期樂觀,但當前市場備受疫情和全球脫鉤的等問題困擾,投資人應該如何應對?

盧高文:我認同你的說法,我覺得要在戰略上樂觀,在戰術上謹慎。保持謹慎是因為下跌的過程會持續多久無法判斷,中途可能會出現無法預料的巨大波動。在戰略上保持樂觀是因為,第一,從我們中國人的角度來看,西方國家疫情發展得一片混亂,但從爆發到得到控制需要一個過程,雖然反應速度可能不如中國,但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跡象,加上隔離、治療、疫苗等手段會陸續跟上,全球報出死亡人數達到幾十萬、一二百萬我覺得也在大家的預期之內,不算特別超預期。

第二是所謂的中美脫鉤或中國和全球脫鉤的問題,因為國際政客的表述、國際觀察家和民眾的分裂認知是一個正?,F象,在過去全球化進展好的時候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包括歐盟成員國的脫歐,我覺得也不是那么容易,這些是由于政治因素、國際地緣因素導致國家之間做出一些不理性的選擇。就像原來中美貿易戰打得最兇的時候,大家覺得天塌下來的時候兩國達成了和解;全球脫鉤也是一樣,在某一階段大家都感到絕望的時候,感覺要被世界隔離的時候,最終還是會被拉回到原來的關系上。

《紅周刊》:美國、日本政府鼓勵企業搬回國內并提供費用支持,這會吸引企業回去嗎?

盧高文:這不完全由政治家說了算,我們知道美國的那些跨國企業力量很強大,搬回美國的代價比不搬更大。想要回流只是政治家提出了他們的愿望,但在商業角度上不一定會實現。長期來講,一定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紅周刊》:您認為會出現像1929年那樣的大蕭條嗎?

盧高文:我覺得應該也不具備出現大蕭條的背景。從全球各主要國家來看,歐債之前有一點危機,但基本是局部性的;歐盟也面臨英國脫歐的問題,但級別也不太大,過去幾年,脫歐一直在進行,也沒有出現嚴重的問題;日本也沒有所謂泡沫破裂的基礎;中國也沒有大的金融問題,經過過去幾年的去杠桿,中國的杠桿率水平保持穩健;至于美國本身,雖然在低利率環境下,美國出現了一個人造牛市,但我們看到谷歌、臉書、特斯拉、亞馬遜、蘋果等公司為代表的經濟、互聯網領域,最近幾年出現了很多創新,半導體和醫藥領域也有很多創新發展。所以我認為,大蕭條的經濟基礎還沒有醞釀好,但我們確實進入了一場衰退之中。

余額寶一季度規模大增1700億這些資金會逐漸轉移到優質股票中去

《紅周刊》:全球各國放的大量資金最后都要找個地方去,您認為會流到哪里?

盧高文:最近公募基金公布了2020年一季報,余額寶一季度規模增長了近1700億元,而7日年化收益率下滑到1.8%,這說明大家的錢沒地方去了。大家不敢去買股票,從各個市場撤回來的資金,先去了余額寶和銀行理財,所以銀行理財的收益率也在下行。

最終大家還是要把錢投入股票市場的,雖然最近10年A股市場中掙錢的是少數,A股市場沒有給大家留下賺錢的好印象,所以股票市場會是比較晚被發現有投資價值的市場之一。大家終歸會發現,像長江電力這樣的企業實控人是國務院國資委,不會破產倒閉,另外分紅每年也有4%-5%,余額寶只有不到2%。

另外,之前很多商業上的聯系溝通,我們中國人都愿意在飯桌上進行,所以企業老板也經常請客吃飯,現在因為疫情生意不好做了,手中攢了很多錢,想做一點投資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太低了,而他們平時吃飯時會喝很多茅臺酒,再仔細看看茅臺公司,發現業績增長也不錯,好的時候利潤增長20%,不好的時候也有10%。茅臺打的是明牌,幾乎所有人都能看明白,特別是喝茅臺的人。他們過去做工程,很容易賺錢,沒想著買股票,現在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都沒活干,他們很容易去投資茅臺。

茅臺4月21日晚發布了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茅臺的基本面沒有什么變化,但股價卻創出新高,原因在于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在股票的估值方法中最主要的一個是盈利,另一個是貼現率,也叫無風險市場利率。目前無風險利率正在下行,而且可能是系統性的下行,而不是周期性的下行,這是因為中國的企業利潤在長期下行的通道上,最近有報道說深圳、上海房價有所上漲,也是對無風險利率長期下行的一個反映。隨著無風險利率的長期下行,股票即使盈利不增長,但股價也可能會繼續上漲。

《紅周刊》: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只有中國和美國能提供零以上的利率,未來資金會向這兩個國家聚集嗎?

盧高文:我認為一定是這樣,資金會流入哪個市場主要取決于兩點:經濟體的穩定性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金融市場本質上又取決于經濟。美國金融市場最完善,創新能力也最強;中國金融市場雖然在創新管理的水平上不是最高,但在金融市場相對封閉的環境下,至少可以達到一個穩健的狀態。只要經濟體的發展是強勁的,金融市場是穩健的,資金就會不斷流入A股和美股。

《紅周刊》:如果在貨幣寬松政策下,市場由資金來推動的話,這里面是否存在估值的問題?

盧高文: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很多人認為中國正在大放水,但實際上沒有,中國經濟中多出來的水不是釋放出來的,而是存量資金沒地方去了。我們最近兩年的M1、M2增速已經有了大幅下降。但從房地產、外貿、傳統制造等行業流出來的錢形成了經濟體中的大量流動性,原來房地產、外貿、傳統制造業企業不僅每年賺錢,還要向銀行貸款投入擴大再生產,但現在都去買銀行理財和余額寶了。所以我們感覺錢到處都是,實際上是經濟增速降下來后,經濟體不需要那么多錢了。

猜你喜歡
逆全球化茅臺金融市場
美聯儲的艱難選擇:穩通脹還是穩金融市場
搶奪千元白酒市場 茅臺被質疑“變相漲價”
牙科界茅臺來了
辣椒之爭
文化茅臺建設之我見
“逆全球化”的挑戰:從特朗普看西方內部的“顏色革命”
“逆全球化”浪潮來襲
回眸2016:“逆全球化”與新“全球化”
“逆全球化”的警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