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讓促學,讓學習真實發生

2020-04-26 10:02孫曼曼
江蘇教育 2020年5期
關鍵詞:實踐策略語文課堂

【摘 要】“讓學”,是“引思”的前提與基礎。教師要梳理清楚“讓學”關系,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讓位”給學生。要關注預習、質疑、感悟、探究、評價,真實、深入、靈活地調控教學過程,把獲得知識、提升素養的方法“讓路”給學生。

【關鍵詞】讓學;語文課堂;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20)17-0013-02

【作者簡介】孫曼曼,江蘇省鹽城市建軍路小學(江蘇鹽城,224002)副校長,高級教師,鹽城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一、厘清“讓學”關系

“讓學”,首先是一種教學理念,應當成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預案、調控教學過程的指南。厘清“讓學”關系,應關注以下方面:

1.角色定位。擺正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關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課標中有明確界定,各類文章也有諸多論述。但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有時不能很好地把握這一關系,會不自覺地偏離甚至錯位。我們一定要把學習的舞臺還給學生,自己退居“幕后”,甘當他們成長的“階梯”。

2.視角關懷。正確處理全體與個體的關系?!白寣W”給生,既需要面向全體制定班級整體教學方案,合理安排個人自學、小組合作、班級研討等教學環節;也需要結合班情、學情等因素分層實施,因材施教。尤其是要充分關懷那些基礎薄弱、能力欠缺的學生,幫助他們找尋適合的方法,讓他們都能在憤悱、頓悟、建構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切不可“隨波逐流”。

3.系統認識?!白寣W”與“引思”是辯證統一體,共同指向于學生的學習,切不可將它們簡單分割?!白尅笔菫榱烁玫亍耙??!白寣W”,重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會經歷思辨、建構知識、形成能力,從而達到“引思”所指向的教學目標。

二、關注“讓學”內容

“讓學”,也是一種操作策略。從哪些方面“讓”?就語文學科而言,筆者認為應重點關注以下學習內容:

1.常態預習。預習,是常常被忽視的學習環節。要知道,學習并非零起點,自學生字詞、了解作者、搜集資料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提前去做。起初,可以根據不同年段、不同體裁課文要求設計“預習單”。比如,低中年段側重于字詞教學,可以設計“我關注的生字是 ,提醒大家注意它的 (結構或關鍵筆畫)”。中高年段側重于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統編語文教材三上《司馬光》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司馬光的資料;學習統編語文教材六上《橋》可以讓學生“試著根據環境、人物、主要情節來概括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懂得著重從哪些方面入手,形成“預習”概念,掌握預習方法,進而養成習慣,成為常態。在預習環節,以“預習單”為載體讓學生“先學”,可以突出學生學習主體角色,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性與獨特性,從而釋放出學習潛能。

2.自主質疑。質疑,是“讓學”的顯著標志。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更能驅動學生深入探究。好的問題往往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關鍵是要善于發現“質疑點”,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梳理問題,從而增強質疑的敏感度與有效性。比如,學習《司馬光》一課,可以讓學生去發現“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在對比中初步感知文言文特點。再如,學習統編語文教材四上《一只窩囊的大老虎》,讓學生就題目質疑“你對這個題目有什么疑問嗎”,從而激發學生探知欲望。

3.個性感悟。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個性閱讀中親自體驗、親歷感悟,這樣交流才會有碰撞,情感才會有共鳴。當然,個性閱讀需要有方法的指導,要根據單元訓練重點落實到位。比如,《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這篇課文的語文要素之一是“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教學時,可以先出示范例告訴學生:“在讀書時,邊看邊思考,然后用精練的語言把自己的所疑、所思、所得寫在旁邊的空白處,正如老師所示的圖片,左邊是閱讀內容,右邊空白處就是自己的疑惑、收獲等。這種閱讀方法就叫‘作批注?!痹诖嘶A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默讀勾畫,可輕讀斟酌,也可朗讀品味,然后將自己的所疑、所思、所得寫成批注。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圈圈點點,心有所感,筆墨追錄。教師再從內容、寫法、得到的啟示等角度來引導交流??梢灶A見,學生在經歷個性閱讀感悟后,交流中定會有許多真知灼見。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讓學”的重要環節。要有合理的“路線圖”和“方法鏈”,有時還可以進行人員分工、時間劃分,確保合作有效、探究深入。比如,學習統編語文教材六上《七律·長征》一課,教師出示學習提示。第一步,自主學習:查閱工具書,或結合課前搜集資料,或聯系上下文,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第二步,合作學習:在小組內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討論;梳理出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這樣的兩步,分別著眼于學生個體與學習小組,詩句讓學生自己嘗試理解,問題讓小組合作梳理,分工清晰,操作有序。

5.多元評價。評價,也是“讓學”不可或缺的內容。要把評價的權利讓給學生,把評價的方法教給學生,既可以評價他人,也可以評價自己;既需要肯定優點,也需要提出建議。比如,課文讀得怎么樣,生字寫得怎么樣,內容概括得怎么樣,批注做得怎么樣,等等,讓學生自主思、充分議、互動評,在多元評價中取長補短。

三、發展“讓學”智慧

“讓學”,還是一種實踐智慧。在理念落地過程中,如何“讓”得有度,“讓”得有效,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1.真實。過程要求真,力求遵循教學規律,貼近班級學情;環節要落實,時間要給足,方法要可行。有時我們會發現,課堂中教師讓學生讀書批注,但學生連讀一遍的時間都不夠;讓學生質疑,討論時教師又用預設問題代替了學生思考;讓學生默讀感悟,交流時又回到教師預先設定好的“套路”中,于是“讓學”就成為點綴,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將“讓學”理念貫穿于課堂始終,要多一點自由,多一點等待,讓學生親身經歷,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越俎代庖。

2.深入。要保證“讓學”的深度,就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廣闊的時空與無限的可能。課堂上應該多一些從容、多一些安靜,讓學生從容讀書、靜心思考,從容交流、靜心聽講。有時,學生看似在自主學習,實際上教師的問題設計過于簡單甚至沒有必要設置,表面的“讓位”帶來了一時的“熱鬧”,掩蓋了學習的真相。深度“讓”,要綜合考慮教學環節是否能體現單元要素,是否能落實教學目標,是否能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不能淺嘗輒止,要往“更深處追溯”,為“引思”架橋鋪路。

3.靈活。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及時調控課堂。讓,不是袖手旁觀,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應是主動關注、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教師要積極順應學情,調整教學思路,該“讓”時毫不含糊,該“引”時當仁不讓,讓學生調適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猜你喜歡
實踐策略語文課堂
巧用應答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
淺談游戲化教學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實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樂的語文課堂
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語文課堂生成資源運用例析
“表現性”語文課堂風景——建甌市東峰中學課改觀摩側記
小學教育專業數學實踐教學研究
探討通用技術有效教學的實踐
淺談提高初中生牢記英語單詞的實踐教學策略
高級英語課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踐策略研究
試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