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力量
——林陽訪談錄

2020-04-28 02:08文/唐
藝術品 2020年12期
關鍵詞:書法

文/唐 昆

唐昆:后疫情時代對美術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您作為資深的出版人,能談一下當今美術出版的整體現狀和發展方向嗎?

林陽:今年的疫情是突如其來的,這是百年不遇的超級“黑天鵝”,對全國的經濟有很大破壞作用。圖書出版也是一樣,不僅編輯印刷受到影響,2020 年上半年,城市書店銷售慘淡,有的書店收入近乎為零。網絡發行尚可,但出版還是出版,需要遵循出版的規律。

疫情的突然來臨,固然有天災般的影響,但傳統出版仍面臨數字化的沖擊。然而,如果我們把書做精、做透,傳統出版還有提高的空間。今天,我們再不能追求出版數量了,高質量出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本暢銷書或常銷書,不僅需要從選題策劃階段反復打磨、不斷討論,而且要重視對圖書市場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同時后期的營銷策略也要到位。

今天的出版界普遍認為,最難做的是公版書。公版書是所有出版社都可以做的,沒有版權的限制,沒有稿費,似乎是一塊肥肉,大家幾乎都在降低價格,拼成本控制。這類書幾乎成為出版社的雞肋。但也有的出版機構反其道,提高價格,努力提高圖書的品質,讓購買者覺得買得超值。比如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原是一本小眾的書,原型是高更,可以說是文學書,也可以說是美術類圖書。居然也能發行到百萬冊,這就是高質量圖書帶來的驚喜。像榮寶齋出版社標志性出版物《榮寶齋畫譜》,十余年前就一直討論是否改版,重新設計。那時機會并不好,但今天已有了機會,社會環境變化很大,讀者的購買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F在,設計、紙張、印刷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像《芥子園》,原來是黑白印刷的天下,現在也有高價的彩色版,銷售也不錯。如果做一套高品質的收藏版《榮寶齋畫譜》,相信一定有不錯的市場收獲。

受疫情影響,出版界也要重新認識全球化出版問題,圖書版權輸出,也是美術圖書的一個方向。英國的費頓公司,是著名的美術出版公司,一年出版新書不過50 種左右,但他們的利潤并不低,英國人口有限,他們將出版視野擴大到全球,每年收入的75%來自海外,而他們出版的圖書很簡單,但適應世界各國。

圖書版權輸出既是解決出版全球化的問題,也是我們出版人的理想,那就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把外國人的錢賺回來。輸出一種版權,相當于再版一次,輸出三種版權,相當于再版三次。

節錄《禮記》 136cm×68cm 紙本 2020 年

這幾年,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嘗試出版像《經典中國畫100圖》等百圖系列,《極簡中國書法史》等極簡系列。圖書版權輸出多年名列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第一、第二名。獲得幾百萬元收入。

疫情給傳統發行出了難題,書店不能像往年那樣銷售,而網上銷售、抖音、直播銷售有新的熱度,圖書銷售也要適應新的變化。比如北京電視臺主持人王芳,通過抖音直播,為家長和學生選好書,2020 年總成交額超過1.9 億元,今年雙十一假期,王芳抖音直播售書超過500 萬冊,銷售碼洋超過3000 萬元。

當然,圖書折扣,尤其新書的折扣要有控制,這需要出版協會等行業機構起到應有的作用。

抗疫日記之八十九 68cm×48cm 紙本 2020 年

風云花鳥五言聯 68cm×34cm 紙本 2020 年

唐昆:您作為書法家,自幼隨令尊學習書法,可謂幼承庭訓。您認為在書法的學習中,家學對您的書法學習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哪些事情對您書法學習產生過重要影響?

林陽:我出生于20 世紀50 年代末,毛筆寫字學習可以追溯到幼兒園時期。我的書法啟蒙老師是我爺爺,他憑著一手漂亮的楷書在歷史博物館工作,負責寫展牌說明,我以為,他的字比紅模子還要好看。我星期日從幼兒園回家時,爺爺讓我寫一篇毛筆字,寫好一篇獎一分錢。那時剛過三年困難時期,沒有幾個幼兒園孩子能接觸毛筆。上小學的時候,我的毛筆書寫明顯高過同齡小朋友,爺爺的指導使我對毛筆書寫產生了興趣。

每天放學后,我很想到院里和小朋友玩拍三角、彈球、冰棍棍,但家里不希望如此,看我功課做得快,留的作業又不多,于是要求我下學回家,做完功課后,再用小楷寫一篇文言文的《愚公移山》,寫完才允許出去玩。聽著窗外小朋友的嬉鬧聲,我也想出去玩。但寫一篇工整小楷《愚公移山》談何容易,寫完,外面天就黑了,小朋友們都回家吃飯了。一次,我想寫完出去玩,寫得很快,字自然有些潦草,那天,疼我愛我的奶奶用尺子打了我手掌,以示警誡。從此,我知道了學書法,態度更重要。

后來去了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干校,書法學習中斷了。

初中時回到北京,參加了書法組,老師是張茂松,擅長魏碑,他讓我學柳公權,小時爺爺輔導我寫的也是柳公權的《玄秘塔》。高中后,父親開始指導我書法。父親林鍇是黃賓虹、潘天壽的學生,詩、書、畫、印全能,書法功力深厚。我雖然佩服父親,但不喜歡他的字。我認為爺爺的字最好看,父親卻說爺爺的字“匠氣”,說爺爺的書法是館閣體,我絕不茍同。直到有一天看到父親寫在懷素《自敘帖》上的小楷,那是一種完全不同于歐、柳、顏的小楷,覺得萬分好看,才開始折服于父親的書法藝術。受父親影響,我開始臨習《張猛龍碑》《張遷碑》等。由于書法特長,在中學時抄大字報,在插隊時寫大標語,這些鍛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我書法真正開悟是在上大學期間。我1978 年入大學,當值國家改革開放,父親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室,許多新鮮的發現或新出土的文獻,我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

那時我能看到市場上還沒有的泰山經石峪《金剛經》,似楷非隸的字體,美極了。天然隨性的漢簡出現,更讓我愛不釋手。父親也很喜歡,他把一本漢簡放大,做了雙鉤,然后裝訂好送給我。一次,父親挑了一部分老字帖讓我選,我一眼就看中了黃道周的《孝經》。由于喜愛,我認真臨習,很快就掌握了字帖的奧妙。

唐昆:作為詩人,您出了幾本詩集,您為什么喜愛創作格律詩詞?

林陽:上小學時,正是“文革”初期,幾乎沒有接觸到古典詩詞。1971 年,我13 歲,隨父親到湖北咸寧五七干校,才第一次接觸到中國古典詩詞。有一段時間,父親每天默寫一首唐詩,像“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給我講,要求我背下來。由于是特殊時期學習的,這些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培養了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

上大學的時候,我喜愛古典文學,同時也喜愛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的朦朧詩,像北島、舒婷、芒克等人的詩作。大學期間,我一邊背誦古文、古典詩詞,一邊寫了近千首新詩。

四十歲后,我才開始學寫格律詩,并向父親求教。人過中年,我才知道,我們的血脈中始終流淌著精妙的中華傳統文化。父親林鍇是中央文史館館員,出版過格律詩集《苔紋集》。十年后,2011 年,我的第一本詩集《林陽詩草百首》由袁行霈題寫書名,并出版。十年間,也不過寫了二三百首罷了。

這兩年陸續出版了《花甲初逢——林陽丁酉詩稿》《如逢花開——林陽戊戌詩稿》。2019 年春節到12 月,已經寫了340首詩,其中包括百首絕句《抗疫日記》,十首詞《東風第一枝》,“詠民進十位前輩”,等等。

書法審美離不開個人情趣,個人的學識、功力決定了自己的愛好和個性。字如其人,古人說的是個人的情趣、學養導致了寫出的字的特點。我們經常說,許多學者雖然寫字不多,但一寫,就能看出不俗。有人寫了一輩子,字卻俗不可耐,就是因為學者修養好,懂得什么樣的字符合自己的特點和學識。雖然練的少,至少懂得藏拙。

古人講,書本詩余,他們將書法視作詩之后的余事,他們更關注詩。詩書畫印,詩的排序在書法之前,這是古人對詩和書位置的評價。換個思路,這個詩的意思已經超出我們所通常所說的“詩歌”的意思,是思想。詩歌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書法是書寫思想內容的工具。因此,我們強調書法家應當更多地關注學問和修養。在完成書法技巧的同時,更多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如何提高文化修養是我們當今書法家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因此,我這些年在創作書法的同時,注意傳統格律詩的創作,也從中有更深入的體會。反映的書法作品中,更注意作品線條的拙重、內斂,字形篇章及布局的書卷氣,等等。張海說我“以書法寫自作詩詞,書卷氣之外略參奇崛,從平和中更見性情趣味”,這也是我的追求。

唐昆:您認為中小學生學習書法應當要注意什么?

林陽:中小學生學習書法,并不是每個學生將來都能成為書法家。書法有很強的實用功能。中小學生通過觀看前人的經典碑帖,通過反復的臨習訓練,能夠寫好中國字,用好中國字,進而提高漢字的書寫能力和對書法的欣賞能力,這應該是中小學書法教育最基本,也最主要的教育目的。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通過臨習前人的經典碑帖,漸漸掌握書法的特點,這是學好書法的捷徑。歷代書家都非常重視臨帖。清代書法家王鐸說:“學書不參通古碑書法,終不古,為俗筆也?!睂W習書法與學習語文、數學一樣,需要有老師指導,在老師的指導下臨習經典碑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途徑。學習前人的經典碑帖,是學習前人的寫字經驗。前人在創造書法過程中也走過許多彎路,而這些經典碑帖恰恰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捷徑,我們學習它們,可以提高效率,優化學習過程,不重蹈前人的失敗實踐。臨習經典碑帖,是向古人學習字體的用筆方法,思考揣摩書法的結體,學習其用筆的微妙之處。

自作詩《二十四節氣》選九

以天與圣五言聯 68cm×17cm×2 紙本 2020 年

江流山色五言聯 68cm×34cm 紙本 2020 年

我國中小學生有2 億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臨習書法當然不能使用一個標準,但就普遍意義而言,臨習楷書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瑫匾暦ǘ?,重視規矩,初學者能夠從中領悟到書法的謹嚴和美感。

楷書中,大家知道有歐、柳、顏、趙四大家。這幾位書法家各有特點,就規范而言,他們都將楷書寫到了極致,他們留下的名帖適于初學者學習。歐陽詢是幾位書法家中的前輩,他的書法吸收了前人的傳統,將書法規范簡化,他的書法與我們今天電腦中的楷書最為接近,也是最容易臨習的。柳公權的書法特點是嚴謹中正,筆法復雜,臨習了柳公權的書法,書法中的筆法就大致可以掌握了。顏真卿的書法更接近中國傳統文化,寬博大氣,但初學者不易理解其中的奧妙。趙孟的書法筆法簡單,結構舒展,易于學習。這幾位書法家的名帖都可以作為中小學生臨習的對象。

中小學生學習書法除了寫好漢字外,還有其他益處。

一是能夠提高專注度,現在有手機,有微信,有各種可供娛樂的游戲,人們在娛樂的過程中,專注度下降了,有的人45分鐘都坐不住。學書法是枯燥的,我兒時的書法訓練,至少有一個好處,使我即使在喧囂的環境下仍可以很快地進入專注的學習狀態。因此,書法的學習和訓練可以提高專注度。

萬卷一床七言聯 68cm×34cm 紙本 2020 年

二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知道什么樣的書法是美的,這也應該是中小學生學習書法的目的。

藝術教育在國民素質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藝術是一種能讓人們將人類的情感表現出來的形式。藝術作品是個人將自身的技藝、修養與社會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所產生的成果。提高審美素質也是中小學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受過良好藝術教育的學生更容易成為藝術家、科學家,這是被古今中外無數事實反復證明了的。

書法是中國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大眾藝術美學的重要的一部分。書法又是抽象的,因此,如何欣賞古典書法的精妙優美,也是中小學書法教學中的一部分。

自作《詠茶詩》 136cm×68cm 紙本 2020 年

唐昆:近些年,連環畫的出版呈現了中興的發展趨勢,新老連環畫題材被不斷的發掘,請和我們談一下當今連環畫的出版情況?

林陽: 2018 年,我出版了一本圖文書《小人書,大人物——中國連環畫大家群英譜》,共寫了十五位老一代連環畫家,此書入圍中央電視臺 “中國好書”,先后獲了五個獎,印刷四次,并輸出繁體字本。我認為,這本書能夠有如此影響,因為連環畫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載體,是幾代人共同的美好回憶。

前幾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曾說,他小時候就是看連環畫長大了,他談到連環畫《精忠報國》,這本書他印象非常深刻。幾年前,北京政府采購了一批連環畫,有600 余種,配給北京的中小學校,學校圍繞連環畫做了各式各樣的活動,閱讀效果非常好。

這幾年,老連環畫不斷翻新再版,像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連環畫《三國演義》,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水滸傳》《岳飛傳》《楊家將》等名著連環畫經久不衰,銷售勢頭旺盛。新書也層出不窮。今年,中宣部啟動的重點選題“中國民間故事出版工程連環畫”系列已經進入成書階段。連環畫出版社今年出版了連環畫《人民的戰士——耿飚回憶錄》(10 冊)。2021 年,將出版40 冊新書《最美奮斗者》,包括《鐘南山》《屠呦呦》等新編連環畫。

三年來,我連續三次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有關連環畫發展的提案,建議優秀的中國連環畫進入中小學校園。我希望中國優秀的連環畫能夠繼續創作和傳承下去。

唐昆:中國民主促進會作為重要的民主黨派之一,吸納了許多文化人才。您作為民進中央開明畫院院長,能談一下相關的活動嗎?

林陽:民進中央開明畫院成立于2009 年,前兩屆院長是馮驥才、唐勇力,我是2018 年底擔任畫院院長的。在民進中央的支持和領導下,以服務民進中心工作、服務民進美術界會員、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為宗旨,堅持“開明”理念,今年積極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助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系列活動。

目前,開明畫院在全國各省區市有160 余家,中國美協、中國書協會員700 余位。自2015 年春節起,由民進中央開明畫院承辦“春聯萬家”活動,得到了全國各級開明畫院的積極響應,已成為開明畫院的品牌活動之一。今年,開明畫院組織會內書畫家在春節前夕深入農村地區,廣泛開展送春聯、送祝福的“民進全國‘春聯萬家·邁向小康’”活動。書寫春聯、“?!弊?6 萬余副(張)。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更好地記錄這段不平凡的歷史,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講好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故事,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民進中央開明畫院開展了“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主題書畫作品創作活動。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書畫作品創作的會員人數近2000 人,共創作書畫作品近4000 幅,為疫情阻擊戰貢獻了民進美術界會員的力量。

唐昆:您今年出版了書法文論集《換個角度看書法——以畫入書》,特別強調“書法審美當隨時代”“書法審美應該多元化”,您怎么看當代書法發展的方向?您怎么看書法的創新問題?

林陽:任何藝術都需要創新,創新是藝術的生命之源。書法藝術創新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在繼承優秀的文化積淀的同時,開拓書法藝術的新視野。

何為創新?王羲之是創新,蘇黃米蔡也是創新。以碑入字是創新,以畫入字也是創新,以反傳統為理念的流行書風還是創新。大浪淘沙,喧囂的,曾經時尚的不一定留得住,讓時間大浪卷走的,是浮躁,是淺薄。是金子,就會發光,是好的創作,就會被時代承認,哪怕這個時代不承認,終究會被人們喜愛。

時代在發展,審美當然也在發展。吳冠中曾說石濤是中國現代美術的起點,其原因,是說石濤認識到筆墨形式需要革新,內容需要創新,筆墨形式表現內容需要進一步結合。今天,中國書法處在時代的巨大變革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大文化背景的變遷,書法藝術創新思潮特征在新時代不斷顯現。

書法作品一定會反映時代特征,其審美一定也要反映時代精神,既是書法作者人格魅力自然顯現,也是時代的文化環境、文化背景的反映。它間接地體現一個時代的文化時尚和審美情趣。

不論是傳統古典型、現代審美型,還是前衛探索型,我認為,都可以鼓勵。傳統古典型有著最廣大的群眾基礎,它的存在可以使更多的群眾喜愛書法,參與到學習和創作中來?,F代審美型偏重創造,他們創作的活躍和多樣性是明天書法發展的基石。前衛探索型更值得我們尊重,也許在今天,他們并不被更多的人所承認,但他們的積極探索,為書法藝術的發展增添了活力,開拓了人們的視野。

現代化社會標準之一是對社會各種藝術現象的寬容?,F代審美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呈現出多元化、多樣性,這是時代的進步、是藝術創作,包括書法創作的福音。我們要倡導承繼傳統,鼓勵書法創新,尊重藝術探索,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書法發揚光大!

猜你喜歡
書法
書法篇
書法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