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清拓鄧石如書弟子職等書冊》看鄧氏篆書勒石

2020-04-28 02:08王建濤
藝術品 2020年12期
關鍵詞:嘉慶篆書弟子

文/王建濤

弟子職 局部

一、前言

鄧石如書法作品存世較多,后人為將其作品長存于世,便將其作品刻碑傳拓以便流傳后世。故宮博物院藏有《清拓鄧石如書弟子職等書冊》一種,為李兆洛、鄧傳密等人刻碑的拓本。因其為晚清拓本,故多不為人所熟知。此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入藏故宮,今將其基本情況介紹如下:

此書共六冊,每冊均單獨裝裱,楠木面板,蝴蝶裝,縱47.6 厘米,橫20.7 厘米,無裱邊。臧華云捐贈。164 開,收錄鄧石如篆書六件。分別為《篆書弟子職》《篆書呻吟語》《篆書廬山草堂記》《篆書登大觀亭謁余忠宣公墓詩二首》《篆書陰符經》《篆書張載西銘》。除《篆書陰符經》為大篆風格外,其余均是小篆作品。每冊第一開鈐有“性泉氏收藏書畫金石文字印”印鑒。

二、鄧石如書弟子職等書冊基本情況

《篆書弟子職》(第一冊和第五冊)

第一冊和第五冊,共計68 開。每開4 行,每行3 字。第五冊含附李兆洛跋和鄧傳密跋語,兩冊將《弟子職》內容全部收入?!兜茏勇殹肥恰豆茏印分幸徊渴痔貏e的文獻,研究古代禮儀和教育,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篇較為完備的學生守則,其內容有關弟子從師時的受業、作息、進退、應客、灑掃、饌饋等儀節。執燭坐作、進退之禮,是齊國稷下學宮制定的第一篇學生守則,也是后世官學、私學、書院制定學則、學規的范本。

此本正文落款:“嘉慶龍飛九年(1804),歲在焉逢困敦,十一月丙戌朔粵(越)十有八日癸卯,古皖鄧石如篆于辨志書塾?!焙笥欣钫茁搴袜噦髅馨险Z。

李兆洛的篆書跋語為:“圣功育德,養正虧蒙。干身維禮,直內思恭。筋骸以束,并氣以平。習與知長,是謂少成。我有良書,囿規方巨。亦婫斯誼,垂范來御。戊子(道光八年,1828)仲夏李兆洛銘而刻之?!?/p>

鄧傳密的隸書跋語為:“先君子與申耆先師書柬往來神交已久。嘉慶甲子冬(1804),先君子訪舊暨陽,道出三河里第,始獲相見,作平原十日之歡。為書此及,勸學篇諸屏幅,留詩為別。明年春,先師應禮部試入詞館,先君子遂于是冬,棄世不復能再見矣。后先師官安徽數年,丁外堅留滯皖江,候文回里。乙亥(1815)春,遇傳密于蕭寺中,憐其少孤粗鄙廢學,因攜之讀書相隨十余年。每設教所至輒,偕訪求先君子四體書,以宣紙雙鉤裹然成巨帙,刻者十有余種。此篇則道光戊子刻于暨陽書院。傳之大江南北,一時私淑者始知道篆法正宗,眾先師歸道山,藏棄墨跡及所刻版石,亦隨散逸,即拓本流傳亦鮮亦。矧茲賊氛日熾,三吳淪陷,典冊法書所過灰燼,其故家世族博雅君子逋播流離,死亡莫?;貞涥贂r名山別業,風雨過從恣其觀摹取求不厭,俱成隔世事矣。不惟先人手澤。無可再覓,即求一研究古埶者亦安可得哉。今年(1860)秋傳密再游永州,海琴觀察,悼絕學至,將湮慮來喆之芒昧爰以所藏舊拓本,重為鉤刻,刻未及半,而東安告陷,賊隨艁浮梁渡湘歫郡城才五六十里。勢誠岌岌,籌餉募兵,日不暇給,而猶不肯輟,工亦可謂篤信好古者矣。斯世而有斯人詎非先德之幸歟,刻既成,屬補篆,先師銘次于后并附記原委,如此時歲在上章涒灘(咸豐十年,1860)嘉平月,傳密敬書于溓溪書院?!?/p>

廬山草堂記 局部

從鄧石如的落款以及李兆洛和鄧傳密補刻的跋語中可知,此幅作品完成于嘉慶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地點在暨陽書院的辨志書塾。第一次刻碑是二十四年后的道光八年,李兆洛將其收集的鄧石如作品,雙鉤刻石于暨陽書院,并附跋語,后因戰亂以及李兆洛的去世,墨跡和所刻版石,均已流散。拓本流傳亦罕見,為此鄧傳密根據已經模糊不清的舊拓本,于咸豐十年二月在溓溪書院完成。此為第二次刻碑,此本即為鄧傳密的重刻本。

包世臣在《完白山人傳》中言道:“山人書至伙,而少碑刻。有書百軸存于家,又有百軸付懷寧大觀亭僧悟本。聞悟本、守之甚慎,申耆亦藏山人各體書精良者二十幀,議勒石以永其傳?!雹佟锻臧咨饺藗鳌肥前莱荚诩螒c十一年(1806)完成的,此處可以看出在鄧石如過世一年后,李兆洛便已經計劃將手邊的二十幀作品勒石上碑了。

另,安徽美術出版社的《鄧石如書法篆刻全集》卷二中亦收錄有《鄧石如篆書弟子職》拓本一種,后有吳熙載的跋語,從題跋中可知,鄧石如一次寫就兩幅《弟子職》,一幅由暨陽書院收藏,另一幅由某氏收藏。吳云之子吳苓薌尊其父的教誨,將某氏的收藏刻帖專門寄示請吳熙載題跋,時間為同治六年(1867)三月。故宮藏這本《弟子職》應是由暨陽書院收藏的那版。鄧石如書寫的地方“辨志書塾”是暨陽書院山長所居之齋號。李兆洛當時即是暨陽書院山長,故此《弟子職》李兆洛勒石的底本應與吳熙載跋語的拓本為同一底本墨跡,但李兆洛的勒石比吳苓薌的早了四十年,而鄧傳密的重刻時間為咸豐十年,亦比吳苓薌的刻本早了七年。

《篆書呻吟語》(第二冊)

廬山草堂記 局部

此冊26 開。每開2 行,每行1 字。內容為《呻吟語》卷一,《存心》的一段:寧耐是忍事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于度外,是養心第一法。落款:頑伯鄧石如。鈐?。菏?,完白山人。

《呻吟語》是明代晚期著名學者呂坤(1536—1618)所著的語錄體、箴言體的小品文集。全書共分六卷,前三卷為內篇,后三卷為外篇,一共有大約數百則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語錄筆記。該書立足儒學,用簡明的語錄形式,積極用世,縱談古今天下、身心家國、人情物理,益人智慧。含許多人生智慧和經驗,有許多修身、待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開啟了明清救世啟蒙思潮的先河,在中國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均產生了深遠影響。鄧石如書篆的此段內容,也可以說是他人生的處事哲學。此本無書篆時間、受書人等,亦無刻碑跋語,勒石時間、刻碑人均不可考。

《篆書廬山草堂記》(第三冊)

第三冊24 開。每開2 行,每行2 字。內容為截取白居易《廬山草堂記》部分內容作書。此本后兩開為鄧石如款:嘉慶甲子蒲節后一日書奉仲甫先生教畫,完白山人鄧石如。鈐?。亨囀缱诸B伯。完白山人。據此可知,此作品為仲甫先生所書。

西泠印社出版社《中國書法碑帖·原拓(墨跡)精印系列叢書—鄧石如集》曾收入此紙本??v188.5 厘米,橫46.4 厘米,六條屏,由日本收藏者收藏。兩者對比,可知日本藏者的此本,應為此帖的底本墨跡。這也是這六件拓本中唯一一件有明確紙本存世的作品。此本是將六條屏勒石傳拓。本后未見后人跋語,故刻碑人與刻碑時間不詳。

《篆書登大觀亭謁余忠宣公墓詩二首》(第四冊)

此冊24 開。前8 開為《登大觀亭謁余忠宣公墓詩二首》,每開4 行,每行3 字,為鄧石如1794 年拜謁余闕墓所作詩二首。落款為:甲寅(乾隆五十九年,1794)冬竭宣公墓詩,乙丑(嘉慶十年,1805)秋日書于墓側。鈐?。亨囀?,頑伯。

余忠宣公,即元代名臣余闕。余闕在元末農民戰爭時期,宦績卓著、功烈英勇,最終在安慶為元王朝殉難。被譽為“元代忠臣第一”。明嘉靖四年(1525),安慶知府陸珂為緬懷元余闕戰守安慶秉節不屈之功德,于其公祠之西得隙地,屏攘剔臺,建亭其側,命名大觀亭,作為一郡游觀之所,吊古傷今。

此詩二首,顯示出鄧石如對余忠宣公英雄氣概的敬佩之情。后被李兆洛勒四石刻于大觀亭之上,咸豐三年(1853)毀于戰火。同治四年(1865)鄧石如再傳弟子方朔根據悟本和尚雙鉤本重刻于濟南鐵公祠畔。此后先后由陳昔凡、胡子穆收藏。于1960年遷至“七姑祠”,現在安慶市菱湖公園內鄧石如碑館。后有方小東的跋語:“山人篆書向合史籀相斯為一手,此則雄杰遒宕,入乎化境,有漢魏諸碑額及吳天發神讖碑氣象……己卯(1819)李申耆大令曾勒石于墓后大觀亭上。癸丑(1853)兵燹,竟成灰燼。予于忠宣為后來部民,于山人為再傳弟子。神跡就湮,莫辭責備。爰取童時于悟本僧處所得雙鉤直幀,而重刻之。公同好,乃志其始末如此,越六十年,同治歲在乙丑(1865)夏月,懷寧方朔小東并于濟南鐵公祠畔?!雹?/p>

故宮藏此本未見方小東跋語,故應為李兆洛刻石原拓本。方朔拓本為整拓四屏,跋語中稱“悟本和尚雙鉤直幀”,據此可證,鄧石如墨跡應為四條屏。關于李兆洛刻碑的時間,方朔的邊跋已經明確出為己卯,即嘉慶二十四年(1819)。

《篆書陰符經》(第四冊)

第四冊的第9 開至第24 開為《篆書陰符經》,每開6 行,每行5 字,與《篆書登大觀亭謁余忠宣公墓詩二首》裝裱在同一冊上,每字右下方有朱砂小楷釋文。書寫時間不詳,正文后有李兆洛跋語:“籀史之制遠矣,今存者惟獵碣,其文融會六書之旨,而增損變通之。惜許氏僅存數字,而漢簡四聲韻等多鑿空虛,送不可依準也。完白翁此篇乃僅見之作,素取參古文小篆而用之,行筆則亦以獵碣為法??蔀楹髞碜黥哕壏?。道光丙申(1836)六月甲子,武進李兆洛觀并識?!?/p>

《陰符經》又稱《黃帝陰符經》,作者無法考證。根據李筌對本經典的解釋著作《黃帝陰符經疏》,可以把它的內容概括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講述自然界及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另一部分闡明了天、地、人生殺的變化情況。然后,闡明人后天稟性巧拙的生成和耳目口鼻的正確運用,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則,修煉自身?!蹲瓡幏洝?,由李兆洛跋語,可知勒石明確時間為在道光十六年(1836)六月。

《篆書張載西銘》(第六冊)

此冊為本書冊的最后一冊,22 開。每開4 行,每行3 字。正文落款:嘉慶十年(1805)秋中節,在卷石山房,程蘅衫學余書,為此銘與之,完白山人鄧石如。鈐?。亨囀?,頑伯。

受書人程蘅衫是指鄧石如的弟子程荃。書寫時間為鄧石如去世前不久,勒石時間、刻碑人均不可考。內容為北宋張載《西銘》。原為《正蒙·干稱篇》的一部分。熙寧三年(1070),張載回歸故里。曾于學堂雙牖各錄《干稱篇》的一部分《砭愚》和《訂頑》,分別懸掛于書房的東、西兩牖,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程頤見后,將《砭愚》改稱《東銘》,《訂頑》改稱《西銘》?!段縻憽酚纱说妹?,并被張載收入自己的代表作《正蒙》的尾篇《干稱》中,成為該篇的首章。

三、關于篆書的刻碑及受書人考略

左輔和《廬山草堂記》

根據《廬山草堂記》的落款可知此屏乃鄧石如于嘉慶九年端午后一日在揚州為其好友左輔所書。

左輔(1751—1833)字仲甫,一字蘅友,號杏莊,江蘇武進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進士,以知縣官安徽,嘉慶間官至湖南巡撫。工詩詞古文,清代常州詞派的名家,著有《念宛齋詩集》《念宛齋詞集》《念宛齋古文集》《念宛齋書牘》等五種傳于世。李兆洛為其撰有《湖南巡撫左公墓志銘》。左輔與鄧石如相識于任懷寧知縣時,二人交往頗多。鄧石如曾為左輔所書《仲甫集句篆書聯》,左輔的《白麟鄧氏宗譜序》亦是此時所書。

李兆洛與暨陽書院

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晚號養一老人。陽湖(今江蘇武進)人。嘉慶十年進士,官安徽鳳臺知縣。后因其父去世,丁憂辭官,通音韻、歷史、歷算, 精輿地、考據、訓詁之學。論文主張駢散并重, 故對桐城派散文亦頗推崇。文主張混合駢、散兩體之長,與桐城派散文立異,是陽湖派代表作家之一。其自著《養一齋集》。所輯有《皇朝文典》《大清一統輿地全圖》《鳳臺縣志》《地理韻編》。

李兆洛是鄧石如眾多交游書家之一,對鄧石如的書法篆刻推崇備至,是鄧派的弘揚者。謂其書“真氣彌滿,楷則俱備,其手之所運,心之所追,絕去時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嘉慶甲子冬(1804)十一月,鄧石如赴暨陽書院,與李兆洛作“平原十日之歡”。在此期間為李兆洛書寫了《勸學篇》諸多屏幅,并留詩為別?!兜茏勇殹芳创藭r寫就。暨陽書院坐落在江陰,其前身是“澄江書院”。乾隆二十三年(1758)光祿寺卿李因培興建新書院,并將“澄江書院”改名“暨陽書院”。道光二年(1822)江蘇學政周系英聘請大學者李兆洛任院長,道光三年(1823),李兆洛開始主講于暨陽書院,時間長達20 余年③。

鄧傳密

鄧傳密(1795—1870),鄧石如之子。原名尚璽,字守之,號少白,安徽懷寧人,清代書法家,學者?!兜茏勇殹?865 年重刻即由其主持完成。十一歲時,其父卒。長大以后,專門拜訪李兆洛從其學。李兆洛對他也是關愛有加,在李兆洛的教導下,鄧傳密學業日進。先后在暨陽書院,亦曾在湖南石鼓、濂溪書院主講多年,當時龔自珍、何紹基、包世臣對他莫不“引重與交”。晚年入曾國藩幕。

呻吟語 局部

西銘 局部

西銘 局部

陰符經 局部

陰符經 局部

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書法篆刻藝術水平,道光年間,鄧傳密開始搜訪其父的法書、印作,此后眼界日漸開闊。鄧傳密的篆、隸書,深得鄧石如精髓,何紹基曾稱贊鄧傳密的書法“上客有鄧子,法紹斯冰嚴”,認為鄧傳密的篆字與秦代的李斯、唐代的李冰陽一脈相承。鄧傳密的書文均可見,惟其篆刻流傳極少。

方小東

方朔,字小東,號頑仙。生卒年月不詳,鄧石如同鄉,清道光時副貢生,后以軍功保薦為江蘇候補同知。鄧石如再傳弟子。十八歲時受知于沈小湖(沈維鐈)學史④,長白花松岑(花沙納)⑤、法可庵(法良)⑥并重其才,聘請為貴賓。其平生博覽群書,學宗程灝、朱熹,文則宗桐城姚鼐。善駢文,好金石,工篆、隸書,學張遷碑及孔廟三碑。又能作細書。五寸之硯,一尺之箋,皆可縮寫千余字漢碑一通。⑦在當時也是名聲鵲起,楊沂孫《在昔篇》言:“其時善書,張鄧并峙。皋文醇雅,完白宏肆。規漢模秦,周情孔思。靈秀所鐘,超徐邁李。衍其脈者,有朔山子。圣俞夫渠,攘之最似?!笨梢姺剿吩跅钜蕦O心中的地位。

《枕經堂題跋》是方朔對于當時著名鼎彝碑版的評論和考證,潘祖蔭等為之作序?!墩斫浱妙}跋》對于金石學廣有裨益?!墩斫浱梦某樘帐鍦Y廣文題完白山人四體書》對鄧石如推崇之至:“吾鄉完白山人四體書,皆高古絕倫。若如包慎伯(世臣)大令九論書言之,則神品一人,惟以山人篆隸置之;妙品上一人,惟以山人分及真書置之;能品上八人,以山人草書置之;逸品上十四人,以山人行書置之。則誠如曹文敏公所定國朝第一,誠第一也?!雹嗨运ㄙM很大力氣將鄧石如作品勒石也就不難理解了。除上述提及的《篆書弟子職》外,方朔同時還將鄧石如的《篆書元魏國公趙文敏天冠山詩》《逍遙于城市而外篆書聯》《家人卦篆書四屏》等在同治四年一同刻碑。

程蘅衫

《篆書張載西銘》是鄧石如在嘉慶十年(1805)中秋節,在卷石山房,為弟子程蘅衫所書。此時距離鄧石如離世只不到兩個月。同年二月,鄧石如還曾偕程蘅衫登安慶妙香樓。

程蘅衫,名荃,字蘅衫,別號方山樵長⑨,安徽懷寧明經人。擅篆隸,亦工山水,精篆刻,其室名“篆隱園”,著有《篆隱園集》。篆隱,謂以篆刻為其棲隱所寄。程荃精于篆刻,以此為室名。程蘅衫和僧悟本二人在一起經常研習。他們都直接“受業于山人之門數十年”,因為都住在安慶西門外天花禪院,經常保持同山人的接觸,所以能得到山人的嫡傳。方朔《枕經堂題跋》云:“程蘅衫明經師、釋云衫上人,皆受業于完白山人之門數十年,二公皆在吾邑西門外,予于暇日嘗造廬親訪,叩其所習,俱云先研許氏之學,次究秦相諸刻,然后出入古今則得矣?!雹獬剔可罏猷囀绲諅鞯茏?,是“鄧派”的重要傳人之一。

四、結語

綜上,此篆書冊鄧石如收錄六部作品,與李兆洛有關的碑刻有《篆書弟子職》《篆書登大觀亭謁余忠宣公墓詩》《篆書陰符經》三部作品。其中《篆書弟子職》的第一次刻碑在1828 年,第二次鄧傳密重刻的時間為咸豐十年(1860);《篆書登大觀亭謁余忠宣公墓詩》為嘉慶二十年(1815)勒石;《篆書陰符經》的刻碑時間為道光十六年(1836)。其他三部作品未明確勒石時間,且未能證明李兆洛參與刻碑。

從拓本收錄作品的落款和題跋中可知大部分作品的書寫時間。其中《弟子職》書寫時間為嘉慶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稄]山草堂記》書寫時間為嘉慶九年五月初六日?!兜谴笥^亭謁余忠宣公墓詩二首》書于嘉慶十年秋季?!段縻憽返臅鴮憰r間為嘉慶十年中秋節?!渡胍髡Z》和《篆書陰符經》均無明確的書寫時間。據此可知,四部作品書寫于鄧石如去世的前一年之內,另兩部作品的書寫風格來看,均為其晚期作品。

關于此篆書冊的遞藏,尚未發現清晰的記載。每冊第一開上所鈐蓋“性泉氏收藏金石書畫金石文字印”乃拓本的收藏者所蓋。此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入藏故宮??夹匀?,為民國初年北平大柵欄西街(觀音寺街)護國觀音寺的主持僧性泉。

篆書登大觀亭謁余忠宣公墓詩二首 局部

注釋:

猜你喜歡
嘉慶篆書弟子
清張志寧嘉慶丁卯科鄉試硃卷檔案
饒宗頤老照片一組
張曉東《篆書國有歲以團扇》
魯大東篆書蘇軾“人生十六樂事”
從嘉慶元年繼德堂觀戲談起
嘉慶時期繼德堂「小迷宮」陳設小考
嘉慶時期味馀書室的功能與陳設
弟子規
弟子規
論兩漢碑額篆書對鄧石如篆書風格形成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