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合共舞,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2020-05-04 08:53
產城 2020年11期
關鍵詞:雙城經濟圈成渝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仡欉^去,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走過很長的路。從2011年,國務院批復《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成渝合作就不斷推進。站在“十四五”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重慶、成都“雙星閃耀”,正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望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賓,自 2003 年參與國家“成渝經濟區發展思路”的課題研究以來,17 年間一直關注、研究成渝地區的發展。他認為,成渝地區一直是國家關心和建設的重點,當前背景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需要突出成渝兩個中心城市作用,要處理好成渝之間的競合關系,還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成渝地區的人口規模優勢和市場潛力優勢,探索形成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率先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長遠布局,打造區域重要增長極

《產城》:您自2003年就參與了國家發改委《成渝經濟區發展思路》課題的研究。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戴賓:成渝地區一直是國家關心和建設的重點。2003年國家開始謀劃“十一五”的發展,在學習借鑒西歐國家空間規劃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開始考慮規劃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經濟區,并且發布了《成渝經濟區發展思路研究》的課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聯合重慶市社會科學院承擔了這一課題的研究,我也有幸參與。聯合課題組經過近1年的深入調查和研究,形成了近40萬字的《共建繁榮:成渝經濟區發展思路研究報告——面向未來的七點策略和行動計劃》的研究報告。在此基礎之上,2011年4月國家發改委編制出臺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城鎮規模結構,發展集聚效率高、輻射作用大、城鎮體系優、功能互補強的城市群,使之成為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要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因此,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又編制出臺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今年,中央又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指向第三次為這一地區制訂戰略規劃,這種狀況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時代和現實背景下的新動力源

《產城》:打開中國地圖,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經濟圈由北向南,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引領我國經濟騰飛的主要動力源。在您看來,中央為什么要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戴賓:中央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兩個背景。

一是基于國家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出的基本時代背景。自十八大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之來,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總體指向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尤其是跨區域、跨流域的協調發展。因而國家先后出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去年又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也是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基于新形勢下國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思路,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出的現實背景。2019年8月,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五次會議,其議題之一即是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問題。針對當前我國區域發展水平分化態勢明顯、區域發展動力極化現象日益突出的區域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認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為主要形態的增長動力源,進而帶動經濟總體效率提升,這是經濟規律。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發揮優勢、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布局。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承載更多產業和人口,發揮價值創造作用,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就全國而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無疑是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而偌大的西部地區,從區位條件、經濟和城市發展水平來看,最具形成帶動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的優勢地區就是成渝地區。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成渝地區的發展再次被納入中央的視野,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

探索形成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

《產城》: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您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何裨益?

戴賓:這一表述進一步強調和突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意義,也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成渝地區是我國最為典型的內陸地區,地處我國中深遠內陸,既不靠海、也不沿邊,離沿海主要港口的距離都在1000公里以上,對外運輸距離長、物流成本高、人員流動不便,在吸納全球資源要素、開拓世界市場、參與國際競爭、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等方面面臨極大的障礙。另一方面,成渝地區城鎮密集,人口集聚達到相當的規模,形成了較大的內需市場。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高速增長帶來的收入水平的顯著提高,進一步強化了成渝地區的人口規模優勢和市場潛力優勢。

因而成渝地區有條件去探索形成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率先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雙核空間引領競合關系

《產城》:站在“十四五”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成都、重慶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核心城市,您認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戴賓:一是突出成渝兩個中心城市作用。雙核空間結構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最為典型的空間特征,由此也決定其經濟活動的空間組織方式。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重慶主城和成都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以兩核為引領,以點帶面、均衡發展,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

二是要處理好成渝之間的競合關系。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質是各市之間區域關系的重塑。區域之間的關系從來就是競爭與合作同時并存的競合關系。只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重點有所不同。既不能只講競爭、排斥合作,也不能只講合作、不談競爭。成渝之間應當在競爭中開展合作,在合作中開展良性競爭,以合作補其短板,以競爭增加優勢。

三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經濟區而不是行政區,經濟區作為一種經濟活動的空間組織形式,其形成機制源于兩方面:一是區域內地方政府之間的協調組織,二是區域的自組織。一方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離不開政府之間的協調組織,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協調機制。另一方面,則更需要突出市場力量的推動,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培育和增強區域經濟的自組織,即通過經濟活動在成渝兩大中心城市之間以及與大中小城市和更為廣闊的經濟腹地之間的空間集群與空間擴散,實現結構調整、功能轉化和空間形態的變化,自我診斷、自我完善,以適應環境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實現要素的空間優化配置。

今年年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增長極。如果將成渝地區這個“第四增長極”與其他三大增長極連點成線,將形成一個占全國經濟總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間,形成“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國區域經濟格局。

10月21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研究成都貫徹落實措施。他強調,中央政治局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邁入全新階段。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胸懷大局,保持戰略定力,以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在新的戰略內涵中把握機遇,在新的戰略定位中強化擔當,在新的戰略路徑中主動謀變,堅定推動國家戰略落地落實,努力在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中成長跨越。

猜你喜歡
雙城經濟圈成渝
活色生香新成渝
“雙城劇匯”共促戲劇發展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中國雙城發展模式
首都經濟圈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成渝雙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產業結構效益與競爭力研究
雙城和一周
論蘭州經濟圈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分產業區位優勢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