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

2020-05-06 09:32
榮譽雜志 2020年2期
關鍵詞:扎染疙瘩白族

扎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又被稱為疙瘩花。因主產地在云南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爾人們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或白族扎染。大理市內有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著這一傳統技藝,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業最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為“民族扎染之鄉”。

據考證,扎染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公元4世紀這項工藝已經成熟,並且大批生產。當時的產品中有較簡單的小簇花樣,也有整幅圖案花樣,被廣泛用於婦女的衣著。至唐代(618年—907年),扎染的紡織品更為流行、更為普遍,尤其是宮庭中流行的花紋精美的扎染,成為當時時尚的式樣。盛唐時,扎染技術傳入日本等國,後經日本又流傳入中國云南,由於那里的水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適宜各種藍草的生長,古老的扎染工藝便在那里落戶。14世紀後,大理白族地區的染織技藝已到達很高的水平,還有了染布行會,當地的扎染產品是名噪一時的暢銷產品。到上世紀初,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戶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稱的周城等地成為名傳四方的扎染中心。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主要染料來自蒼山上生長的寥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尤其是板藍根。以前用來染布的板藍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後來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種植,每年三四月間收割下來,先將之泡出水,注到木製的大染缸里,摻一些石灰或工業堿,就可以用來染布。

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後,再進行印染,結扎的部分不會被染色,完成後打開就能得到想要的圖案。

扎結又叫扎疙瘩,即在布料選好後,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用折疊、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後用針線縫合或纏扎,將其扎緊縫嚴,此時布料就變成一串串“疙瘩”。將扎好“疙瘩”的布料放入染缸里經一定時間後撈出晾乾,再次放入、撈出,如此反復多次,每浸一次顏色就更深一層。完成後的布晾乾拆去線繩,將“疙瘩”挑開熨平,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現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其餘部分成深藍色,即是“地”,藍底白花的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

由於在扎結的時候人工縫扎的針腳不一,手上用力的大小不同,扎出的“疙瘩”鬆緊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在染色時色彩的滲透能力也不相同,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哪怕是同一個人做的同一件作品,最後都會形成千差萬別的色彩。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另外在浸染過程中,由於花紋的邊界受到藍靛溶液的浸潤,圖案產生自然的暈紋,“花”和“地”之間往往還呈現出一定的過渡性漸變的效果,自然天成,克服了圖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顯豐富自然。

近年來,大理白族婦女在圖案藝術、古代結扎技法和現代印染工藝相結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展了彩色扎染這種新的手工印染技術。彩色扎染突破了傳統單色扎染色調的局限,強調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統一。利用扎縫時寬、窄、鬆、緊、疏、密的差異,造成染色的深淺不一,形成不同紋樣的藝術效果。

2006年,白族扎染技藝被收錄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猜你喜歡
扎染疙瘩白族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從古法扎染師到新階層守藝人
木疙瘩山上的巖
小紅薯成為金疙瘩
白族扎染技術的傳承與發展
扎染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安安琪琪的故事?咦?為什么我沒有紅疙瘩?
白族火把節:一天星斗下人間
白族敬酒歌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56個民族56枝花 白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