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

2020-05-06 09:03徐炳茹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期
關鍵詞:危重癥患者呼吸科護理風險管理

徐炳茹

[摘要] 目的 觀察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療的90例危重癥患者,按抽簽法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生命體征指標變化、護理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結果 和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呼吸頻率、心率更低,而護理總有效率、護理總滿意率更高,差異顯著(P<0.05)。結論 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滿意,可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改善患者生命體征,并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呼吸科;危重癥患者

呼吸科危重癥患者大多表現為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等不良癥狀,同時很多患者痰液黏稠且較多,不易咳出,若不及時進行有效處理易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威脅生命安全[1]。為了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并盡可能地減少護理風險,我院對45例危重癥患者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模式進行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療的90例危重癥患者,按抽簽法分為兩組,各45例。研究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53-80歲,平均年齡(63.4±6.8)歲;疾病類型:哮喘18例,慢阻肺15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12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3.0±6.3)歲;疾病類型:哮喘19例,慢阻肺12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14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日常宣教、飲食指導等。研究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包括:①建組:護士長任組長,小組成員共同商議任務的分派工作,同時鼓勵組內成員主動接受各項護理任務,從而提升護理效率;在每日下班前需做好工作總結,并結合患者病情與院內現狀制定出針對性護理計劃,比如患者突發死亡預案、意外事件防御計劃以及設備、儀器故障防御計劃等,然后小組內成員對所有計劃進行討論與分析,并對其逐步修訂,最后修訂完善后再制作成冊供組內成員學習。②培訓:對組內成員定期開展風險管理培訓,以提升組內成員的護理知識掌握程度與護理工作熟練程度,同時提醒護理人員增強自身護理責任心,以免護理疏忽導致風險事件的發生。③落實:由護士長對風險防御計劃實施結果進行嚴格落實,同時酌情進行計劃調整與評估,制定出對應的緊急應對措施,避免風險事件的惡化。

1.3 觀察指標 ①生命體征指標:主要包括呼吸頻率、心率。②護理效果:通過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記錄進行評定,未發生任何風險事件(如跌倒、墜床、窒息或燙傷等)、未出現非計劃性拔管且無護患糾紛事件為顯效;偶發風險事件與護患糾紛為有效;常發風險事件與護患糾紛為無效,護理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③護理滿意度:對兩組患者家屬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定,評分0-10分,其中9--10分為滿意、7-8分為一般、7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為滿意率與一般率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用±s表示呼吸頻率、心率,用t檢驗;用百分率表示護理總有效率與護理總滿意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命體征指標 研究組呼吸頻率與心率較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護理效果 研究組顯效35例、有效8例、無效2例;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15例、無效10例,兩組護理總有效率相比(95.6% VS 77.8%),研究組高,差異顯著(χ2 =6.154,P<0.05)。

2.3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滿意33例、一般11例、不滿意1例;對照組滿意18例、一般18例、不滿意9例,兩組護理總滿意率相比(97.8% VS 80.0%),研究組高,差異顯著(χ2 =7.200,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快速發展、大氣污染的加劇,呼吸道疾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據調查顯示,自2013年開始,國內呼吸科危重癥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由于呼吸科危重癥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在病情嚴重時若未及時地給予有效處理可能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護理護理風險較大。

為了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促進患者病情康復,近年來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已逐漸在臨床護理中普及。護理風險管理為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本研究將其應用于呼吸科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主要目的為明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潛在的護理風險,然后通過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與防御計劃,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風險,保障患者安全[3]。此模式在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持續監測患者病情變化,以便于可在第一時間發現護理風險,同時及時地修訂護理防御計劃或制定出更多的護理防御風險預案。此外,在此過程中,為了確保護理服務的質量,護理人員均接受了定期護理風險管理的系統培訓,并具有較強的護理責任心和處理護理風險事件的能力[4]。

本研究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呼吸頻率、心率更低,而護理總有效率、護理總滿意率更高。提示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滿意,可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改善患者生命體征,并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孫方玲.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5):736-738.

[2]張麗,韓濤,袁紅.早期護理干預對呼吸重癥監護患者肺功能和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z1):391-393.

[3]林漢慧.ICU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呼吸機獲得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z2):276-277.

[4]胡九紅.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z1):399-401.

猜你喜歡
危重癥患者呼吸科護理風險管理
舒適護理服務模式在呼吸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ICU危重癥患者為防止腸內營養制劑錯位輸入靜脈的防范措施及護理
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
腹內壓監測對開放危重癥患者胃腸內營養的影響
PDCA循環管理理論在呼吸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運用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呼吸科重癥加強治療病房院內肺部真菌感染33例臨床分析
呼吸科實習護士帶教的幾點做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