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涼地區蠶桑種植技術的探析

2020-05-11 12:08陳星宇
農家致富顧問·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氣象

陳星宇

摘 要 根據瀾滄縣安康佤族鄉的氣溫、濕度、降水和日照等氣象條件,分析了當地蠶桑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表明低溫凍害或冷害、霜凍和干旱是對蠶桑種植影響較大的幾類氣象災害。上述分析對于擴大蠶桑種植規模、提高蠶桑種植的科技含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冷涼地區;蠶桑種植;氣象

安康佤族鄉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地處公明山脈,位于瀾滄縣西北部,境內多高山,安康佤族鄉西北部較高,東南地勢低,面積約為180平方公里,海拔較高,約為1340米,距離瀾滄縣中心135公里左右。佤族鄉尤以茶葉和核桃種植聞名四海。

1 佤族鄉的地理環境

1.1 季風帶

從我國季風氣候帶地圖上來看,佤族鄉位于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交接邊緣地帶,夏季降水量比較充足,且氣溫較高,季度均溫峰值可以達到23度左右,年總降水量在1600mm-2100mm之間浮動。冬季氣溫相較于其他季風地帶而言較低,最低溫度甚至可以到10度以下.冬季該地區降水較少,整年溫度落差較大,降水差異明顯。佤族鄉的高溫季節持續時間較短,整年大致表現為濕冷氣候,雖然處于陸地,但是海洋性特征在冬季表現明顯。

1.2 地貌特征

安康佤族鄉地勢整體較高,東南最低海拔在830米左右,西北處最高海拔甚至可以達到2300米。佤族鄉內多山地,極大影響著季風的滲入,這也是瀾滄縣季風帶氣候異于其他相同季風帶的主要原因。

1.3 主要作物

安康佤族鄉地勢較高,接受光照較為充足,夏季因為季風的原因光熱條件充足且有大量的降水,這種自然優勢讓以光熱條件為生存基礎的農作物得以發展。茶葉和核桃的種植成為佤族鄉的一大種植特色。佤族鄉的茶藝聞名四海,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往云南佤族鄉去細品佤族高山茶葉的醇香。

2 從佤族鄉自然環境分析蠶桑種植條件

蠶桑種植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古代兩漢時期蠶桑種植技術初具雛形,民間素有“冬種桑葉春繅絲,夏與民商秋得籽”一說,可見蠶桑種植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蠶桑屬于多年生落葉喬木或灌木,是長壽型的農作物之一。桑葉是家蠶的主要食物,桑葉的品質直接關系到家蠶的成長情況和蠶絲的品質。桑樹可以耐高溫和低溫,適應環境能力極強,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桑樹[1]。云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地區,光熱條件和濕度條件都十分優秀,當地很多居民都紛紛置辦桑園或者桑地。

佤族鄉地區的氣候使得種植蠶桑成為可能,但是其條件并不能算得上是得天獨厚,該地區種植蠶桑同樣面臨諸多自然問題。

2.1 低溫霜凍

整瀾滄縣年氣溫差異較大、降水差異十分明顯。秋冬季節,佤族鄉溫度較低,同時降水量比較豐富,這就造成了頻繁的凍災。由于冬季水熱條件的不均衡,霜凍災害頻發,低溫和霜凍及其不利于農作物的發展,這曾經給當地的種植帶來很大的損害。低溫霜凍同時還影響到當地的土壤品質。雖然桑樹的環境適應性較強,能夠在PH值4.5-8.5的土壤中生存,但是低溫導致了土壤有機成分的流逝,加上土壤中水分較多,很容易引發土壤硬化問題,這不利于桑樹的大量種植。

2.2 高溫干旱

夏季佤族鄉的降水量不多,但是光熱條件充足,夏季經常會出現長期不降雨的情況,農作物可能面臨旱災。對蠶桑種植而言,季度性的缺水高溫是毀滅性打擊,這種水熱不均衡十分不利于蠶桑種植的推廣和量產。

3 佤族鄉蠶桑種植技術的引進與發展方向

為了應對這種不利自然條件,中國農科院向該地區推廣了不少優良種植技術,下面我們將為大家仔細分析每一種蠶桑種植技術和其主要的發展方向。

3.1 桑園種植技術

為了應對不良的氣候影響,佤族鄉居民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桑園種植。所謂桑園種植,就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集成式的規模種植、合理的農藥使用量來進行蠶桑種植。桑園種植包含嫁接技術與土壤管理技術[2]。

嫁接技術:在桑苗時期使用。首先要選擇根系比較發達的桑苗,健壯的桑苗可以保證桑樹后期的健康發展;從嫁接接口往上半公分測量桑苗的直徑,直徑范圍達到一公分以上才能算得上是健康的桑苗;桑苗接口往上細數,有五個以上健康的桑芽的,可以實現快速成長,并能在苗子栽種之后快速萌發枝條;注意選擇桑苗的時候剔除有蟲害和病害的桑苗;注意選擇好苗子之后進行修剪,將過長的桑苗剪至15公分即可;桑苗的種植距離一般在25到30公分之間,記住要保證壟溝深度在20公分左右;種植之后注意桑苗的定干,定干的高度為25公分左右。

土壤管理技術:土壤管理技術一般應用于桑條成長期。在5、6月份,需要經常松土、除草、打頂、剪葉,尤其是在夏季雨水較多的時期,要及時除草松土,防止土壤酸化[3]。

3.2 大棚種植技術

大棚種植技術被應用在眾多農作物種植領域之中,大棚種植是利用水熱條件的變化來實現換季種植。如果出現霜凍低溫的情況,大棚種植就可以保證蠶桑種植的溫度正常。其運作方式為冬春季節采取閉棚種植,夏秋季節開棚,以保證光熱供需平衡。

3.3 深層土壤種植技術

桑樹種植對土壤的條件要求比較高,土壤是蠶桑的生長的基礎條件之一,桑樹成長的養分和水分基本上都是來自于土壤,因此桑農們可以從土壤上做文章。首先,蠶桑喜歡土層深厚的土質,因為蠶桑雖然屬于深根系植物,但是它的絕大多數根系大多分布在20-65公分的土層內部。如果種植地區的土質疏松且富含營養,那么桑根可以繼續想更深處蔓延,這樣桑樹會大量吸收底層土壤的水分與養分,這保證了桑葉的質量,也保證了蠶絲的品質。桑農們可以采取深層土壤種植技術,如:春季土壤解凍后,增加土壤的有機成分,施肥前先挖深溝,大約150厘米左右挖一條壟溝,壟溝的深度要保證不小于50公分,寬度也是要保證在50公分左右[4]。另外在挖土地時,表層土質要與里層土質分開?;A肥料一般使用腐熟的動植物糞肥,平均每一畝土地使用4000-6000kg腐熟的糞肥,然后用土均勻覆蓋即可。

參考文獻

[1]依巴代提·塔依爾.桑樹藥用價值及種植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37(11):90-91.

[2]鐘興權,等.桑樹在三峽庫區消落帶種植試驗初報[J].蠶學通訊,2016,36(4):9-12.

[3]孫偉中.桑園管理與桑園套種套養技術融合探討[J].北方蠶業,2019,40(2):39-42.

[4]楊繼芬,等.防草布覆蓋技術在桑園中的綜合效果研究[J].云南農業科技,2019,(5):38-39.

猜你喜歡
氣象
氣象樹
懂氣象,愛地球
新鄉市科協開展“世界氣象日”科普進校園活動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農業氣象服務應用研究
“互聯網+”時代氣象信息服務發展與思考
文章有象
氣象醫學與人體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