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術后病人行分子靶向 治療的效果觀察及護理對其負性心理影響研究

2020-05-13 02:41孟曉敏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104期
關鍵詞:性心理靶向分子

孟曉敏

(沛縣人民醫院,江蘇 沛縣 221600)

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乳腺癌,其僅次于宮頸癌,而我國的乳腺癌發病率占全世界的首位。目前,臨床為了提高乳腺癌治療效果,多采用手術聯合化療方案。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人體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生長因子的一部分,而約有15-20%的乳腺癌患者有生長因子受體-2,且此受體在不斷增大,再加上蛋白質的大量表現,成為了乳腺癌的診斷指標之一。而在乳腺癌治療中,通過抑制生長因子受體-2的表達,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對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近年來,臨床在乳腺癌治療中,采用了分子靶向治療方案,通過針對性治療,使藥物進入到機體內,特異性的選擇相應的致癌位點,結合并發生相應的作用而發揮治療效果,提升療效,且特異性較強,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但實踐表明,在乳腺癌患者術后開展分子靶向治療的同時配合針對性護理,可以進一步輔助提升臨床療效。本文以58例患者為背景,分析乳腺癌術后病人行分子靶向治療的效果及護理對其負性心理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5月-2020年6月,抽取58例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開展本次研究,回顧病例,將患者按其術后不同療法作為分組依據,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29例。對照組(n=29):年齡30-70歲,平均(50.85±4.28)歲;TNM分期:Ⅰ期、Ⅱ期分別10例、19例,手術類型:乳腺癌切除術、根治術、改良術分別7例、10例、12例;實驗組(n=29):年齡31-71歲,平均(51.05±4.50)歲;TNM分期:Ⅰ期、Ⅱ期分別11例、18例,手術類型:乳腺癌切除術、根治術、改良術分別7例、9例、13例。統計2組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本次研究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

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影像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癌者;②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均為女性;④HER-2檢測為陽性者;⑤肝腎功能與血常規、心肺功能正常者;⑥KPS評分超過70分者;⑦沒有血液系統疾病者;⑧臨床資料全面者。排除標準:①預估生存期不超過1年者;②術中多次邊緣檢測為陽性者;③嚴重并發癥者;④既往有過精神疾病者;⑤嚴重心理疾病者;⑥有意識與認識功能障礙者;⑦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組醫務人員實施相應的手術治療,術后,均采取常規化療方案治療。在化療前,需要及時采取靜脈置管干預,以此來減少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同時在化療前半小時,靜脈注射甲磺酸托烷司瓊,減輕胃腸道反應。在化療第一天,靜脈注射60mg/m的鹽酸表柔比星與600mg/m的環磷酰胺,連續用藥三周為一個周期。治療三個周期后,開展序貫多西他賽(90mg/m)治療,多西他賽用藥三周為一個周期,治療三個周期?;诖?,實驗組采用分子靶向治療,即應用赫塞汀治療,首次靜脈輸注4mg/kg,之后靜脈輸注2mg/kg,隔三周治療一次,治療完成后,觀察患者的相關指導。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即開展口頭健康指導,讓患者了解病情與各藥物屬性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在輸注藥物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體溫、血壓等,并對患者的面部表情進行觀察。

基于此,實驗組采用針對性護理,如下:①心理護理: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講,乳房的切除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嚴重影響,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向患者說明提供幫助的意愿,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不斷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需求與情感,充分尊重患者的心理狀態與性格,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了解不良心理引發原因,鼓勵患者面對病情。教會患者不良心理宣泄方法,指導患者應用合理的方法,去改善負面情緒。②分子靶向治療前護理:此組患者,不僅需要開展常規化療治療,還需要開展分子靶向治療,此時需要及時向患者說明化療健康指導,同時說明分子靶向治療的原理、用藥方法、劑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如發熱、乏力、寒戰等。讓患者理解治療方案與治療前的預處理、心電監護等。同時制定分子靶向治療的風險管理措施,如藥物配制、應用過程、藥物管理等,要求護士嚴格執行護理流程,對不良反應做好針對性地應急處理預案。③分子靶向治療期護理措施:在分子靶向治療中,因藥物會刺激患者的血管,故在靜脈置管過程中,需要叮囑患者穿寬松的衣服,并開展常規的日常維護方法與流程指導,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對于血管處出現的紅、腫、熱、痛等癥狀,需要及時采用相應的護理干預,如硫酸鎂冷敷,同時配備相應的理療。在分子靶向治療藥物溶解后,需要及時靜脈輸注生理鹽水(250ml),觀察其是否出現變色、顆粒等。對于第一次用藥治療時,需要及時配合心電監護,強化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如發現不良反應,需要及時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并上報醫生進行處理。及時向患者說明首次用藥、用藥后三個月、治療后6個月復查的重要性,其可以盡早發現是否有復發或是病灶轉移現象,及時治療,提升預后效果。

1.3 分析指標

對比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負性心理評分、生活質量評分。

治療效果判定:治療結束后,首先需要開展CT、全身掃描、X線等檢查,根據WHO規定的腫瘤統一標準,將治療效果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即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等四個等級,治療效果=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減少、血小板減少、心臟毒性反應、紅細胞減少。

負性心理為焦慮與抑郁,分別應用SAS、SDS工具做評價,均為反向評分,分數越高,負性心理越嚴重。

應用FACTB工具,對患者生活質量做評價,包括功能、情感、社會、家庭、生理等狀態進行評分,每項包括相應的條目,并用5級評分法,對患者生活質量做評估,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10例完全緩解、15例部分緩解、3例穩定、1例進展;對照組:6例完全緩解、8例部分緩解、10例穩定、5例進展,治療效果相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3 負性心理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負性心理評分對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負性心理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n=29)

3 討 論

乳腺癌屬于女性常見病,其是出現于乳腺上皮組織上的一種惡性腫瘤,對患者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均產生嚴重影響。目前,臨床尚沒有統一定論乳腺癌治療方案,但多數患者首選手術與抗癌藥物聯合治療方案,取得的一定的效果。目前,隨著臨床對乳腺癌的深入研究,發現在乳腺癌病灶中會出現不同亞型,且其之間存在不同的反應性。因此,分子靶向治療方案應用而生,且在乳腺癌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是原癌基因,其在腫瘤的發生與發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同時其對抑制腫瘤細胞的死亡與促進病灶細胞的生長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乳腺癌術后治療中,開展分子靶向治療非常有必要。

目前,臨床在乳腺癌術后分子靶向治療中,常采用赫賽汀聯合化療方案,取得了顯著效果。研究顯示:治療效果實驗組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在化療治療的同時聯合赫賽汀,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提升抗腫瘤活性,且還能減少不良反應,提升用藥安全性。此外,在開展分子靶向治療時,配合相應的護理指導,如心理護理,用藥前與用藥期間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負性心理,輔助提升治療效果,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乳腺癌術后病人行分子靶向治療時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可提升療效,且減輕患者的負性心理,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性心理靶向分子
《分子催化》征稿啟事
新型抗腫瘤藥物:靶向藥物
如何判斷靶向治療耐藥
心理護理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生存質量及負性心理狀態的影響
攜IL-6單克隆抗體靶向微泡破壞技術在兔MI/RI損傷中的應用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險分子
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性心理
淺談青少年性心理網絡色情問題凌浩
初中生性敏感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