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室細節護理在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中的運用效果分析

2020-05-13 02:41金宇婷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104期
關鍵詞:手術室腹腔鏡子宮

金宇婷

(江蘇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常熟 215500)

子宮全切術是婦科臨床中的常見手術,主要指的是對患者子宮體及宮頸部位的切除處理,由于其作用范圍相對較廣,患者在術中很容易出現出血、組織損傷或嚴重感染等情況,手術風險相對較大。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以腹腔鏡為代表的新型設備在婦科診療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宮外孕、卵巢破裂及不孕癥等疾病的治療中體現出了更明顯的優越性。醫生可在儀器輔助的情況下直接觀察患者盆腔及腹腔狀況,從而確定病因并準確找到作用部位,患者腹腔無需暴露在空氣之中,對患者的創傷較小,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恢復相對較快且不需鎮痛劑,排尿排氣也不存在明顯障礙[1]。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是一種新型的微創手術,涉及的醫療器材相對較多、手術流程比較繁瑣,對醫護人員專業水平的要求相對較高。為探究手術室細節護理在腹腔鏡子宮全切術中的應用效果,本次研究以2018年6月~2020年4月間的76例患者為研究樣本,分組并給予對比研究,參照常規護理效果展開差異分析,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自2018年6月起篩選樣本,在2020年4月結束時共計7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依照手術順序進行分組,兩組均為38例,統計其一般資料并做差異性分析,且無顯著差異(P>0.05),患者年齡范圍為35-65歲,分別求均值,對照組(42.5±2.7)歲、實驗組僅為(38.7±2.5)歲,對照組中子宮肌瘤患者11例、肌腺瘤患者7例、子宮內膜增生患者13例、子宮脫垂患者7例,而實驗組中則分別為15例、8例、11例及4例。以上患者在確診為子宮良性病變后均采用微創手術治療,排除合并惡性腫瘤、嚴重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彌漫性腹膜炎及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有相關手術史、激素治療史及認知障礙的患者也不在本次研究范圍內,且本次研究在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有序開展。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按手術標準流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處理,主要包括術前常規檢查、生命體征監控及病房交接護理等措施。

1.2.2 實驗組:

給予患者手術室細節護理處理,其術前及術后護理工作同對照組保持一致,更加注重患者在入室后的細節護理,其主要內容包括:①入室健康指導:簡單介紹手術室環境及相關流程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通過語言、眼神與握手輕撫等肢體動作鼓勵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傾聽患者的想法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②麻醉護理:最好皮膚消毒工作,麻醉前就麻醉藥物、方式及流程做詳細說明,核對患者對麻醉藥物是否存在過敏反應,對患者進行全麻處理,聯結好血氧、血壓及心電監護設備并確保其正常運行。③體位指導:調整患者體位,即由麻醉時的半臥位轉變為膀胱截石位以充分暴露患者外因生殖器部位,患者平躺在手術床上,以腿部支架固定患者雙腿并使患者兩腿之間寬度保持45°的生理跨度,固定患者肩部以防止墜床,做好保溫工作以盡可能增加患者的舒適度。④氣腹護理:手術中將人工氣腹壓力控制在10mmHg左右,結束則立即關閉氣腹,做好清潔工作并固定引流管、輸液管及導尿管。⑤預防低體溫護理:術前鋪設升溫毯,并調節至38℃恒溫狀態,術中聯接升溫儀,維持38℃,對靜脈輸液患者連接靜脈輸液加溫儀,術畢沖洗腹腔時采用由38℃恒溫箱加熱恒溫的無菌生理鹽水。

1.3 觀察指標

(1)恢復情況相關指標:以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代表患者恢復進程[2]。(2)護理滿意情況:根據服務質量自編測評量表,待患者出院時進行主觀測評。(3)術后并發癥情況: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出現傷口感染、腸梗阻、淋巴囊腫及尿潴留等并發癥情況并計算總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分析由軟件SPSS 21.0集中處理,以獨立t檢驗處理恢復情況相關指標等計量資料并以(±s)表示,以x2檢驗處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并以(n,%)表示,P<0.05時組間差異顯著。

2 結 果

2.1 解析兩組恢復進程

實驗組肛門首次排氣、腸鳴音恢復、首次排便、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具備顯著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恢復進程(±s)

表1 比較兩組恢復進程(±s)

組別肛門首次排氣(h)腸鳴音恢復(h)首次排便(h)下床活動(d)住院(d)對照組(n=38)21.75 ±2.1819.98±2.2435.74±4.768.94±2.0910.87±2.12實驗組(n=38)14.62±2.7513.25±2.5424.52±4.226.84±2.229.57±1.14 t 9.2749.7848.3758.5827.846 P<0.05<0.05<0.05<0.05<0.05

2.2 解析兩組滿意情況

實驗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滿意情況(n,%)

2.3 解析兩組并發癥

實驗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n,%)

3 討 論

子宮全切術在婦科臨床比較常見,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術中出血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普遍,而腹腔鏡這種微創手術恰好彌補了這些短板,無需開腹即可準確找到患者病灶部位,手術視野更加開闊、手術過程更加順利,減少了手術過程中不必要的風險,同時也提高了手術效率及手術質量。手術室細節護理更加強調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僅對術前準備及術后并發癥預防工作進行細化,同時還加強了術中配合工作,且有針對預防低體溫的專業護理措施,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并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更加舒適,對減少手術意外風險并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3]。

本次研究結果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概述:(1)康復進程:實驗組肛門首次排氣(14.62±2.75)h、腸鳴音恢復(13.25±2.54)h、首次排便(24.52±4.22)h、下床活動(6.84±2.22)d以及住院時間(9.57±1.14)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21.75±2.18)、(19.98±2.24)、(35.74 ±4.76)、(8.94±2.09)、(10.87±2.12),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9.274、9.784、8.375、8.582、7.846,P<0.05),這一結果充分說明經手術室細節護理的患者其首次排氣等各項恢復時間指標均明顯好于其他患者,即恢復進程相對更快。(2)滿意情況:實驗組滿意度94.74%(36/38)顯著高于對照組81.58%(31/38),且差異顯著(x2=9.486,P<0.05),即經手術室細節護理后患者滿意度相對更高,這是因為手術室細節護理更加注重術中配合,無論是患者的生理還是心理都得到了護理干預,對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3)術后并發癥:統計兩組患者術后出現傷口感染、腸梗阻、淋巴囊腫及尿潴留等并發癥情況,實驗組發生率7.90%(3/38)顯著低于對照組21.05%(8/38),且差異顯著(x2=9.568,P<0.05),即經手術室細節護理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相對更少。這一結果與楊薇、許超及周方艷[4]等人在2020年的最新研究結果相一致,觀察組并發癥僅4例、對照組14例,觀察組總發生率2.38%顯著低于對照組8.4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值為4.931,P值為0.026。

綜上所述:相較常規護理而言,手術室細節護理在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中的運用效果十分顯著,護理人員更加關注術中細節并加強配合,及時發現術中異常情況并給予相應的護理處理,提高了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的手術效果,患者術后康復進程也因此加快且并發癥相對更少,患者滿意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為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應當加以廣泛應用。

猜你喜歡
手術室腹腔鏡子宮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中的應用效果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術室耗材管理中的應用
3D腹腔鏡下肝切除術在治療肝臟腫瘤中的應用
手術室優質護理實踐分析
假如沒有了子宮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當子宮瘢痕遇上妊娠
手術室細節護理對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的作用
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預防及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