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海水養殖的區域比較優勢與專業化分析

2020-05-13 00:39趙領娣王亞薇王小華
海洋科學 2020年4期
關鍵詞:養殖面積貝類專業化

趙領娣, 脫 穎, 王亞薇, 王小華

我國海水養殖的區域比較優勢與專業化分析

趙領娣1, 2, 脫 穎1, 王亞薇1, 王小華3

(1. 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 山東 青島 266100; 2. 中國海洋大學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 山東 青島 266100; 3. 新南威爾士大學中澳海岸帶管理研究中心, 澳大利亞 堪培拉 2600)

本文以2013—2017年我國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其他類產品海水養殖規模及產量的分析為基礎, 有別于現有文獻關于我國海水養殖業發展現狀的分析, 創新性地使用比較優勢模型并測算專業化系數, 分析我國海水養殖結構特點, 明確10個沿海省市的優勢海水養殖產品及其養殖專業化程度, 從而有針對性地指出我國海水養殖結構的優化方向。文章結果表明: (1)我國五類海水養殖產品的產量均呈上升趨勢, 且貝類的產量始終最高; 海水養殖總面積有所下降, 其中貝類產品的養殖面積雖逐年減少, 但始終位于第一。(2)山東、福建、廣東三省的海水養殖總產量、養殖規模和單產均位于全國10個沿海省市的前列。(3)10個沿海省市分別擁有自己的優勢海水養殖產品, 但只有海南充分發揮優勢實現專業化生產。對此, 我國應繼續優化海水養殖產品布局, 促進各省市對自身比較優勢產品的規?;a, 從而推動全國海水養殖產業的高效專業化發展。

海水養殖; 比較優勢; 地區專業化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質量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于優質海產品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我國雖然有著廣闊的海域面積和豐富的漁業資源, 但是過度人為捕撈已逐漸造成資源衰退, 在此背景下, 積極利用海洋水域和生物資源建設“供應充足、生態安全、持續發展”的“藍色糧倉”成為新時期重要舉措。而海水養殖業作為其支柱產業, 擁有超過傳統漁業和內陸農業的生物資源優勢, 其養殖對象涉及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等多種經濟物種。改革開放以來,在各項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 我國海水養殖業實現迅速發展。根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鑒》有關數據, 2013—2017年我國海水養殖總產量逐年遞增, 2017年總產量和單產均在2013年的1.2倍左右。海水養殖品種結構的優化和生產的專業化, 不僅可以在保證海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提高總產量、更好地滿足海產品市場需求, 還有助于充分發揮海水養殖業的支柱作用, 為藍色糧倉建設的順利推進提供重要保障。

海水養殖業作為我國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擁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近些年與其相關的研究內容日益增多。學者們通過分析我國海水養殖變化趨勢[1]、測算海水養殖效率[2-3]發現當前我國10省市海水養殖效率在地區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天津、海南的養殖規模有待優化, 河北需要同時調整規模并加強管理[4],總體來看, 各沿海省市在海水養殖的空間布局上都有待進一步提升[5]。作為我國目前海產品的首要來源[6], 海水養殖業的生產布局優化、海水養殖品種的合理培育[7-8], 對于提高各省市養殖資源的利用水平, 充分實現各地區優勢養殖產品專業化生產, 以及實現海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查閱現有研究, 利用比較優勢理論和專業化系數分析我國目前不同產品海水養殖布局的文獻相對缺乏?;诖? 本文在借鑒利用比較優勢理論研究工業[9]、制造業[10]、農業[11]、蔬菜[12]、水果[13]、小麥[14]、棉花[15]、農產品[16]、花生[17]等文獻的基礎上, 利用2013—2017年五年的數據測算和分析我國10個沿海省市在五種海水養殖產品(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其他類)的相對比較優勢和專業化生產程度, 為各地區合理安排海水養殖產品結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出針對性政策建議, 這不僅有利于推進我國總體海水養殖業的專業化進程、提高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效率, 而且對于提供豐富的優質海產品供給以滿足市場需求, 推動藍色糧倉建設從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也有著重要意義。

1 現狀分析

1.1 我國海水養殖的產品結構

目前我國主要有魚、甲殼、貝、藻和其他共五大類海水養殖產品。數據顯示, 當前我國各類海水養殖產品的產量均呈現增加態勢。但各類產品產量的增速并不相同, 其中魚類養殖產量的增速最高, 為6.05%, 其次為甲殼類, 其他類養殖產量的增速最慢, 年均增速僅為1%。從相對比例來看, 藻類的養殖產量始終位于我國海水養殖產品中的第一, 接下來依次為甲殼類、貝類、魚類和其他類。到2017年, 我國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和其他類的養殖產量分別占我國海水養殖總產量的7.09%、8.15%、71.83%、11.14%和1.79%。

從圖1中海水養殖產品養殖面積的絕對值來看, 除貝類的養殖面積為逐年負增長以外, 其他產品的養殖面積在2013—2016年均表現出增加趨勢, 且均在2017年出現負增長。從增長速度來看, 魚類的養殖面積增長速度最塊, 年均增速為2.96%, 藻類和其他類的年均增速也緊追其后, 分別為2.38%和2.19%, 甲殼類的年均增速僅為1.41%, 而貝類的養殖面積則以年均4.69%的速度減少。從相對比例來看, 貝類的海水養殖面積始終位于第一, 接下來順次為甲殼類、其他類、藻類和魚類。其中2017年我國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和其他類的養殖面積分別占我國海水養殖總面積的4.31%、14.35%、61.74%、6.97%和12.62%。

圖1 2013—2017年我國海水養殖產品的養殖面積(公頃)與單產(噸/公頃)

1.2 我國海水養殖的地區分布分析

有數據表明近五年, 我國海水養殖的總產量逐年遞增, 其中山東、福建、遼寧、廣東的海水養殖產量居于全國前四, 年均占比分別為26.29%、21.43%、15.82%和16.01%, 而且2013—2017年間我國海水養殖產量的排名穩定不變, 但各省份養殖產量的波動趨勢與方向不同。近五年間, 除天津和江蘇兩省的海水養殖產量波動下降以外, 其余8個省份均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山東、福建、遼寧、廣東的海水養殖產量分別以3.27%、5.85%、2.20%和1.40%的增速增長。另外, 增速排名前三的浙江、海南、廣西的海水養殖產量雖然分別以年均7.56%、6.93%和5.32%的速度追趕, 但產量總和僅占全國的12.83%。山東、福建、遼寧、廣東的海水養殖產量之和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接近80%, 仍為海水養殖主要省區。

圖2 2013—2017年我國各省市海水養殖面積(公頃)與產品單產(噸/公頃)

不同于海水養殖產量的變化, 近五年我國海水養殖面積波動下降, 圖2表明遼寧、山東、廣東、江蘇、福建的海水養殖面積位居前五, 年均占比分別為38.05%、25.38%、8.43%、8.44%和7.27%, 且近5年內沿海省份的海水養殖面積排名不變, 但具體來看, 各省份的養殖面積變化特點不同。近五年天津、福建、山東、海南4個省份的海水養殖面積, 分別以0.29%、0.43%、2.85%、21.01%的年均增速波動上升。其余6個省份的養殖面積則均波動下降。此外, 遼寧省海水養殖面積雖然排名第一, 但近五年以年均6.93%的速率減少了近24.4萬公頃, 自2017年出現被排名第二的山東省反超的趨勢。

此外, 近五年我國海水養殖單產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從2013年的7.51噸/公頃增加到2017年的9.60噸/公頃。福建、廣西、海南、廣東四省的海水養殖單產位于全國前四, 年均單產分別為24.84噸/公頃、22.06噸/公頃、14.38噸/公頃和16.01噸/公頃, 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5年來, 我國海水養殖單產的位次稍有變化, 海南由第三名逐漸下降至第五名, 廣東從第四上升至第三, 浙江則從第五升至第四。具體來看, 各省份海水養殖單產的變化特點各不相同, 除天津、海南和江蘇的單產分別以年均6.82%、7.16%和0.02%的降度波動減少外, 其余省份均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從年均增速來看, 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為浙江、遼寧和廣西, 增長率分別為12.53%、10.58%和9.36%, 其中, 廣西省2017年的增長率高達24.5%, 該年海水養殖單產為27.63噸/公頃, 接近排名第一的福建省, 總體來看, 福建、廣東、廣西的海水養殖單產水平較高, 且發展勢頭強勁。

2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2.1 比較優勢和專業化分析方法介紹

比較優勢理論認為, 各地區都具備不同資源及生產條件, 若依此選擇最適宜自身發展的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高的專業項目, 則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大程度利用, 從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絕對比較優勢指數模型為此提供了可靠方法, 通過測算規模比較優勢指數、效率比較優勢指數、綜合比較優勢指數, 可以對地區的生產優勢進行直接比較。本文利用這一方法對目前我國海水養殖的地區比較優勢狀況進行分析, 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專業化系數驗證地區是否真正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專業化養殖[18]。

2.1.1 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法

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法包含效率比較優勢指數EAI、規模比較優勢指數SAI以及綜合比較優勢指數AAI, 用以衡量不同地區之間某種產品、同一地區之間不同產品的比較優勢。區域海水養殖產品的比較優勢是漁業資源、地區經濟狀況、地理位置、科學技術水平、養殖制度設計等方面共同作用的表現, 可以通過產品單產水平以及養殖規模反映出來[19]?;诖吮疚膶迥晡覈KB殖相關數據進行測算分析。

2.1.1.1 效率比較優勢指數(EAI)

在水產養殖中,一方面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有效改善水體污染,保證水體質量,提高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還需加大環境污染的監測力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讓我國水產養殖行業健康發展;提高水產品質量,為人們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水產品。

EAI通過將某地區特定品種養殖產出率的相對水平, 與全國該品種養殖產出率的相對水平加以對比, 分析該地區在特定產品養殖效率上的相對優勢。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EAI為區品種的效率優勢指數; AP為區品種的單產; AP為區所有品種平均單產; AP為全國品種平均單產; AP為全國所有品種平均單產。EAI>1, 表明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區品種養殖具有效率優勢, EAI值越大, 效率優勢越明顯, 反之則缺乏效率優勢。

2.1.1.2 規模比較優勢指數(SAI)

SAI可以反映一個地區某一種海水養殖產品的生產規模和專業化程度。通過分析某地區、某品種養殖面積占該地區所有品種養殖面積的比例與全國該比例平均水平的對比關系, 考察該種產品在地區海水養殖上的相對重要性及規模優勢。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SAI為區品種的規模優勢指數; GS和GS分別為區和全國品種的養殖海水面積; GS和GS分別為區和全國的總海水養殖面積。SAI>1, 表明與全國水平相比,區在品種養殖上有規模優勢; SAI<1, 表明區品種養殖規模處于劣勢。

2.1.1.3 綜合比較優勢指數(AAI)

AAI是效率優勢指數和規模優勢指數的綜合結果, 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個地區品種養殖優勢狀況。計算公式如下:

AAI>1, 表明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區品種具有養殖優勢, 其值越大則優勢越強; 小于1則表明不具優勢; 等于1意味著處于臨界狀態。

2.1.2 專業化系數(SI)

利用專業化系數可以判斷某一地區當前是否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進行著專業化的海水養殖。本文借鑒孫會敏的分析方法, 利用各省市海水養殖產品的產量計算專業化系數, 具體公式為:

其中, SI為地區第種海水養殖產品的專業化系數, S/S為該地區第種海水養殖產品產量在該地區全部海水養殖產品產量的比重。若某一海水養殖產品對應的數值大于1, 說明其具備專業化優勢, 反之則不具備。

2.2 數據來源

為研究我國海水養殖布局及區域比較優勢分析, 本文將我國存在海水養殖條件的沿海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作為研究對象, 在借鑒相關文獻以及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取上, 最終確定研究10個地區(天津、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在五大類(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和其他類)海水養殖產品上的比較優勢和專業化生產程度。文章使用數據均來自于《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14—2018)。

3 指數測算與結果分析

3.1 我國海水養殖地區的規模比較優勢與效率比較優勢測算

本文首先計算近五年我國各省市五類海水養殖產品的規模比較優勢指數和效率比較優勢指數, 再依據五年間各指數的平均數將我國10個海水養殖省市做了如下劃分(圖3—圖7):

(1) 高效率優勢—高規模優勢(EAI>1; SAI>1), 處于該區間內的海水養殖省份既具備生產效率優勢, 也具備生產規模優勢, 屬于海水養殖的“雙高省”。其中, 甲殼類的“雙高省區”為天津、海南, 貝類的“雙高省區”為河北, 其他類的“雙高省區”為遼寧。

(2) 高效率優勢—低規模優勢(EAI>1; SAI<1), 處于該區間內的海水養殖省份具備生產效率優勢, 但不具備生產規模優勢, 屬于海水養殖的“效率優勢省”。其中, 魚類的“效率優勢省”為天津、河北、遼寧, 甲殼類的“效率優勢省”為江蘇, 貝類的“效率優勢省”數量最多, 分別為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 其他類“效率優勢省”數量次之, 分別為河北、江蘇、浙江、福建。藻類“效率優勢省”則為遼寧、山東、海南。

(3) 低效率優勢—高規模優勢(EAI<1; SAI>1), 處于該區間內的海水養殖省份不具備生產效率優勢, 但具備生產規模優勢, 屬于海水養殖的“規模優勢省”。其中, 多數地區在魚類和甲殼類養殖上都具備規模優勢, 前者對應省份為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 后者則是河北、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6個地區, 貝類的“規模優勢省”為遼寧, 藻類的“規模優勢省”為江蘇、浙江、福建, 其他類的“規模優勢省”為山東。

(4) 低效率優勢—低規模優勢(EAI<1; SAI<1), 包括處于該區間內的海水養殖省份既不具備生產效率優勢, 也不具備生產規模優勢, 屬于海水養殖的“雙低省”。其中, 魚類的“雙低省”為山東、廣西, 甲殼類的“雙低省”為遼寧, 貝類的“雙低省”為廣西、海南, 藻類的“雙低省”為廣東, 其他類的“雙低省”為廣東、廣西、海南。

圖3 2013—2017年我國魚類養殖效率—規模比較優勢區間劃分

圖4 2013—2017年我國甲殼類養殖效率—規模比較優勢區間劃分

圖5 2013—2017年我國貝類養殖效率—規模比較優勢區間劃分

圖6 2013—2017年我國藻類養殖效率—規模比較優勢區間劃分

圖7 2013—2017年我國其他類養殖效率—規模比較優勢區間劃分

3.2 我國海水養殖地區的綜合比較優勢測算

本文對我國10個沿海省市五類海水養殖產品的綜合比較優勢進行測算, 表1展示了近五年各地區的綜合比較優勢平均值。結果顯示: (1)魚類產品綜合比較優勢最大的地區為海南省, 數值為2.09, 其次是天津, 其優勢指數為2.02, 河北的指數最小, 僅為0.53; (2)天津甲殼類產品的綜合比較優勢指數為2.78, 排名第一, 海南位列第二, 指數為2.27, 遼寧省在甲殼類產品上的優勢最小; (3)貝類產品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排名第一的地區為河北、遼寧和浙江并列第二, 海南列于最后, 其優勢指數僅為0.38; (4)藻類產品的綜合比較優勢指數中, 排名前兩位的是福建和山東, 數值分別為1.43和1.10; (5)其他類產品中, 遼寧省的綜合比較優勢最大, 指數為1.38, 海南省對該類產品的優勢最小。從這一測算結果可以看出, 我國10個沿海省市有著不同的優勢海水養殖產品。

表1 我國10省市海水養殖的綜合比較優勢測算結果

3.3 我國海水養殖的地區專業化測算

10個省市海水養殖的專業化情況如表2所示??梢钥闯? (1)海南省魚類產品的養殖專業化指數最大, 為1.497 8, 廣東省的專業化指數為0.805 2, 排名第二, 河北省的指數最小, 僅為0.076 3; (2)對于甲殼類產品, 海南省的專業化指數為2.444 5, 遠大于其他省份, 天津排名第二, 指數為1.447 3, 遼寧省的指數最小, 僅為0.053 3; (3)在貝類養殖上, 多數地區專業化指數都較高, 且這些數值遠大于其他種類產品, 而天津沒有進行貝類生產所以不予考慮, 除海南省之外, 其他8個省市的專業化指數均值為3.58, 遼寧和浙江更是超過4, 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 (4)各地區關于藻類養殖產品的專業化指數中, 福建省的指數最大, 為1.112 1, 山東雖排名第二, 但對應指數只有0.658 6, 廣東省的指數最小, 為0.126 7; (5)各地區其他類產品的專業化指數整體較小, 排名第一的遼寧省也僅有0.238 5, 海南省的專業化指數為0.002 9, 排名位于最后。

3.4 結果分析

文章前述對我國10個沿海省市五類海水養殖產品的比較優勢以及專業化指數進行了測算, 在此基礎上, 結合兩項指數的測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從而進一步把握各地區在不同種類產品海水養殖的優勢狀況和相對優勢產品的專業化生產情況。

選取各省市近五年的AAI均值作為綜合比較優勢分區的依據: AAI均值大于2的省市為優勢強區, 大于1而小于2的為優勢較強區, 小于1的為劣勢區。從表3所示結果來看, 魚類綜合比較優勢的強區為海南、天津, 廣東、江蘇、福建則屬于較強區; 甲殼類養殖的優勢強區為天津、海南, 優勢較強區為廣西、廣東、江蘇、浙江; 在貝類養殖上優勢較強的省市為河北、遼寧、浙江和山東; 而藻類養殖為福建、山東和遼寧; 而其他類養殖的優勢較強區為遼寧、山東和河北。

根據專業化指數定義, 若該值大于1, 意味著某類海水養殖產品的地區專業化程度高, 小于1則說明該地區并沒有針對該種產品進行專業化生產。五類養殖產品中貝類的專業化指數整體最高, 在有進行貝類海水養殖的9個地區中, 除了海南省以外均進行著高度的專業化生產; 對甲殼類產品的生產只有海南和天津專業化程度較高; 對于魚類和藻類這兩類海水養殖產品分別只有海南和福建進行著專業化生產; 而各地區對于其他類產品的專業化指數遠遠小于1, 說明當前我國還沒有地區對其他類產品的海水養殖實現專業化生產。

在實際養殖過程中, 如果各海水養殖地區能夠針對其比較優勢產品進行專業化生產, 說明該地區很好發揮了這一優勢, 海水養殖結構比較合理。因此本文結合我國10個沿海省市在五類海水養殖產品上的相對比較優勢和養殖專業化程度進行對比討論(見表3)。海南省對其擁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魚類和甲殼類均進行了專業化生產, 且甲殼類的專業化系數最高, 為2.444 5, 魚類的系數為1.497 8, 海南在海水養殖產品的結構布局上較為合理; 天津和福建、浙江分別在甲殼類、藻類、貝類產品上擁有比較優勢且進行著專業化生產, 專業化系數分別為1.447 3, 1.112 1, 4.018 7, 但天津和福建并沒有對另一類優勢產品——魚類進行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 專業化系數僅分別為0.552 7, 0.390 8, 浙江欠缺對相對優勢產品——甲殼類的專業化生產, 專業化系數為0.507 3,說明這三個地區還沒有將其資源優勢發揮到最大; 同樣沒有對自身擁有相對較強優勢產品進行專業化生產的地區還有: 廣東、江蘇、福建, 它們都在魚類和甲殼類產品上擁有相對比較優勢, 但也都沒有對這兩類產品進行大規模專業化生產, 尤其福建對魚類的專業化系數僅有0.390 8, 相對而言這三個地區的生產重心均在貝類產品, 其專業化系數超過3; 福建雖然對其相對較強的藻類產品專業化生產, 但同時也將部分生產重心放在了劣勢產品——貝類上, 忽略了對魚類這一擁有較強優勢的產品的生產, 且對于藻類的專業化系數為3.224 3, 遠大于貝類; 山東、遼寧和河北三個省份都在分別在其相對優勢產品——貝類上進行著高度的專業化生產, 專業化系數均大于3.5, 但藻類和其他類產品的相對優勢還有待進一步發揮, 尤其是其他類產品, 專業化系數僅在0.2左右; 最后是廣西地區, 其在甲殼類海水養殖產品上擁有比較優勢, 但把生產重心放在了貝類產品上, 該地區的海水養殖結構也有待優化。

表3 我國10個沿海省市五類海水養殖產品的比較優勢和專業化對比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依據2013—2017年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其他類產品的有關數據, 分析我國海水養殖的地區比較優勢, 在此基礎上, 結合專業化系數測算我國10個沿海省市是否真正實現優勢產品的專業化生產。通過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我國10省市的海水養殖布局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如圖8和圖9所示, 近五年全國海水養殖產品的產量、面積均穩步增長, 貝類產量占比始終在70%以上, 其養殖規模雖有下降趨勢, 但也始終比其他種類產品大, 另外五類養殖產品的單產均呈現增加的趨勢, 除2016年, 其余年份藻類的單產均位于第一。相比于其他地區, 山東、福建、廣東的養殖規模和產量都較高。另外, 海水養殖的規模優勢、效率優勢與綜合比較優勢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 但只有部分地區在自身優勢化產品上進行專業化生產(見表4), 如海南(魚類), 天津和海南(甲殼類), 河北、遼寧、浙江、山東(貝類), 福建(藻類)。這說明我國的海水養殖業還未充分利用區域比較優勢作出完善的產業區劃, 專業化生產有待加強。

圖8 2013—2017年我國海水養殖產品的養殖面積(公頃)

圖9 2013—2017年我國海水養殖產品的單產(噸/公頃)

表4 我國10個沿海省市五類海水養殖產品的優勢和專業化狀況

為進一步優化我國海水養殖的布局結構, 推動海水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而促進“藍色糧倉”建設, 擴大糧食供給以滿足市場需求, 現從全國、地區兩個角度分別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從全國整體出發: (1)調整海水養殖品種之間的比例結構, 比如可以適當減少貝類養殖, 并逐步擴大魚類、藻類等的養殖規模, 通過海水養殖品種結構的優化來提升海水養殖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 實現各類海水產品的有序養殖; (2)完善我國政府針對海水養殖合理區劃的制度建設, 利用政策明確各地區的發展方向, 有效指導各區域海水養殖的結構調整。(3)加強科技創新和專業勞動力投入。隨著時間的推移, 海水養殖面積總體上對產量增長的拉動作用會逐步減弱[21], 要使海水養殖產品的產量不斷增強, 就需要在養殖規模合理與品種結構優化的同時, 推進海水養殖創新發展, 重視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專業人才的吸引、培養和投入, 實現養殖規模和養殖產量的良好匹配, 從而提高養殖產品的單產。

從地區角度出發: (1)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發展海水養殖業。各地區要緊密關注漁業發展態勢和市場產品需求, 結合自身優勢科學制定并實施海水養殖發展戰略, 加大對特定品種海水養殖的扶持。海南應繼續發揮魚類和甲殼類的養殖優勢, 保持對這兩類產品的專業化生產規模; 天津需堅持對甲殼類產品的專業化生產; 廣東、江蘇、廣西和浙江應將養殖重點從其不具備養殖優勢的貝類產品轉移到甲殼類等優勢產品上; 福建則應該對藻類進行專業化大規模生產, 適當縮小貝類的養殖規模; 山東、遼寧和河北在保持對貝類的專業化生產的同時還應加大對藻類和其他類產品的生產規模, 進一步優化其養殖布局。這不僅有利于高效合理利用資源進行規范化養殖, 也有助于提高海水養殖產品的生產效率; (2)充分發揮擁有高規模、高效率、高綜合比較優勢省市的帶頭作用, 同時鼓勵各省區推動本地海水養殖產業實現特色鮮明、技術過硬、效益突出, 從而保證我國海水養殖向優質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20]。海南和天津作為魚類和甲殼類養殖產品的強優勢產區、應充分發揮帶頭作用, 除滿足本地區的海產品需求外, 還應增加對其他地區的魚類和甲殼類海產品供給, 為全國“藍色糧倉”的建設做出貢獻, 除此之外還可以向其他地區提供技術等支持, 從而全面提高我國整體的海水養殖效率。

[1] 張燕, 于永海, 袁道偉, 等. 中國海水養殖變化態勢和空間需求預測[J].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8, 33(5): 633-638. Zhang Yan, Yu Yonghai, Yuan Daowei, et al. Prediction of changes in marine aquaculture and spatial demand in China[J].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2018, 33(5): 633-638.

[2] 秦宏, 張瑩, 盧云云. 基于SBM模型的中國海水養殖生態經濟效率測度[J]. 農業技術經濟, 2018, (9): 67-79. Qin Hong, Zhang Ying, Lu Yunyun. Measurement of eco-economic efficiency of marine aquaculture in China based on SBM model[J].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conomy, 2018, (9): 67-79.

[3] 王春曉, 李森. 基于DEA和SFA的我國海水養殖技術效率. 海洋開發與管理[J]. 2018, 35(4): 9-15. Wang Chunxiao, Li Sen. Efficiency of marine aquaculture technology based on DEA and SFA[J]. Marin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2018, 35(4): 9-15.

[4] 高晶晶, 史清華, 盧昆. 中國海水養殖技術效率測評[J]. 農業技術經濟, 2018, (1): 132-144. Gao Jingjing, Shi Qinghua, Lu Kun. Evalu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marine aquaculture technology in China[J].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conomy, 2018, (1): 132-144.

[5] 于謹凱, 李海陽. 基于灰色局勢決策模型的海水養殖空間布局優化決策[J]. 海洋經濟, 2019, 9(2): 28-36. Yu Jinkai, Li Haiyang. Optimization decision for spatial layout of marine aquaculture based on grey situation decision model[J]. Ocean Economy, 2019, 9(2): 28-36.

[6] 翟璐, 劉康, 韓立民. 我國“藍色糧倉”關聯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9, 36(1): 91-97. Zhai Lu, Liu Kang, Han Limi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lue granary” related industries in China[J].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2019, 36(1): 91-97.

[7] 劉錫胤, 胡麗萍, 李龍, 等.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扇貝養殖業發展對策[J]. 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 2018, 8(6): 26-31. Liu Xiwei, Hu Liping, Li Long, et 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scallop aqua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J]. China Fisheries Quality and Standards, 2018, 8(6): 26-31.

[8] 王青妹, 張艷麗, 張欣, 等. 科學規劃養殖水域功能因地制宜發展漁業產業[J]. 河北漁業, 2019, (1): 58- 60. Wang Qingmei, Zhang Yanli, Zhang Xin, et al. Scientific planning of aquaculture water function develop fishery industr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J]. Hebei Fisheries, 2019, (1): 58-60.

[9] 樊福卓. 中國工業地區專業化結構分解: 1985-2006年[J]. 經濟與管理, 2009, 23(9): 15-19. Fan Fuzhuo. Decomposition of specialized structures in China’s industrial areas: 1985-2006[J].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9, 23(9): 15-19.

[10] 吳安波. 中國制造業區域專業化程度的測度、特征及變動趨勢[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9, 26(5): 17-29. Wu Anbo.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 2009, 26(5): 17-29.

[11] 肖衛東. 中國農業生產地區專業化的特征及變化趨勢[J]. 經濟地理, 2013, 33(9): 120-127. Xiao Weidong.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specia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J].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9): 120-127.

[12] 包玉澤, 于穎, 周怡, 等. 中國蔬菜產業的布局及其演化研究: 1990-2014年[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8, 32(11): 53-58. Bao Yuze, Yu Ying, Zhou Yi, et al. Research on the layout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vegetable industry: 1990- 2014[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s, 2018, 32(11): 53-58.

[13] 丁莉, 劉海清, 周向陽. 基于比較優勢理論的海南省熱帶水果實證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 2018, 34(5): 159-164. Ding Li, Liu Haiqing, Zhou Xiangyang.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opical fruits in Hainan province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8, 34(5): 159-164.

[14] 檀竹平, 高雪萍.1997-2016年中國小麥種植區域比較優勢及空間分布[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8, 52(5): 825-838. Tan Zhuping, Gao Xuep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heat growing regions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16[J].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8, 52(5): 825-838.

[15] 肖海峰, 俞巖秀. 中國棉花生產布局變遷及其比較優勢分析[J]. 農業經濟與管理, 2018, (4): 38-47. Xiao Haifeng, Yu Yanxiu.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China’s cotton production layout and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s[J].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2018, (4): 38-47.

[16] 余小春, 朱煒成. 甘肅省主要農產品地區專業化特征研究[J]. 生產力研究, 2018, (2): 66-68. Yu Xiaochun, Zhu Yucheng. Research on the speci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gions in Gansu Province[J]. Productivity Research, 2018, (2): 66-68.

[17] 張怡, 王兆華. 中國花生生產布局變化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 2018, (9): 112-122. Zhang Yi, Wang Zhaohua.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the layout of peanut production in China[J].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conomics, 2018, (9): 112-122.

[18] 吳娜琳, 李小建. 村域視角下農業區域專業化的空間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以河南省西峽縣香菇產業為例[J]. 經濟地理, 2017, 37(9): 143-151. Wu Nalin, Li Xiaojia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llag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aking the mushroom industry in Xixia Coun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Economic Geography, 2017, 37(9): 143-151.

[19] 趙芳. 中國玉米生產比較優勢分析[J]. 財經問題研究, 2010, (8): 48-51. Zhao Fang.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corn production in China[J].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2010, (8): 48-51.

[20] 趙婷, 張吉國. 山東蔬菜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分析[J]. 科技和產業, 2016, 16(1): 17-21. Zhao Ting, Zhang Jiguo. Analysis of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Shandong[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2016, 16(1): 17-21.

[21] 陳琦. 我國海水養殖產量的波動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18, 34(21): 98-102. Chen Qi. Analysis of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rine aquaculture production in China[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18, 34(21): 98-102.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specialization analysis of re-gional marine aquaculture in China

ZHAO Ling-di1, 2, TUO Ying1, WANG Ya-wei1, WANG Xiao-hua3

(1. School of Economic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2. Marine Development Studies Institute of OUC,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Universiti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Qingdao 266100, China; 3. Canberra Center for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Canberra 2600, Australia)

Herein, the scale of marine aquaculture and yield of fish, crustaceans, shellfish, algae, and other aquaculture product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from 2013 to 2017.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arine aquaculture, this study innovatively us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model and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of marine aquaculture, evaluate the superiority of marine aquaculture products, and assess the breeding specialization of these products in 10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This study clarified the optimal direction of China’s marine aquaculture structure.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the output of China’s five types of marine aquaculture products is on the rise, with shellfish production rising the highest. However, the total area of marine aquaculture has decreased, while the aquaculture area of shellfish production has decreased every year, but it always had the largest area of any product. (2) Among the 10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Shandong, Fujian and Guangdong rank the top in the total amount, scale and output per unit of marine aquaculture. (3) The 10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advantages in marine aquaculture production, but only Hainan has fully utilized its advantages to achieve specialized production. Therefore,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marine aquaculture products and encourage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product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specific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e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aquaculture industry.

marine aquaculture;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Oct. 30, 2019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71974176;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71473233;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Major Project, No.14ZDB151;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Special Project, No.18VSJ067]

F062.1

A

1000-3096(2020)04-0075-10

10.11759/hykx20191030002

2019-10-30;

2019-12-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97417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473233);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14ZDB151); 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18VSJ067)

趙領娣(1963-), 女, 漢, 河南武陟人, 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E-mail: lingdizhao512@163.com

(本文編輯: 楊 悅)

猜你喜歡
養殖面積貝類專業化
生產專業化促進農戶收益提升
養殖面積逐年減少!珠三角這條魚曾風靡一時,為何現在漁民都不愿養殖它?
出苗量增長30%仍暢銷!養殖面積、飼料容量再增!這條“網紅魚”開年拿下第一局
“長”出來的珍寶
促進幼兒園保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
對幼兒園聽評課專業化的思考
鮮美貝類可能暗藏毒素
1斤鯽魚能賣10元!現魚苗緊缺,養殖面積和產量銳減!對這條魚,養殖戶是忍痛放棄還是繼續堅持?
35元/尾卻還是一苗難求!臺山養殖面積銳減80%,這個品種還有未來嗎?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