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現狀、問題和對策

2020-05-19 02:14曾小翠
韶關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

曾小翠

(韶關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教師職業認同(professional identity)是教師從內心深處接受教師職業,并能對教師職業的各個方面作出積極的感知和正面的評價,從而愿意長期從事教師職業的主觀心理感受[1]。教師職業認同是教師選擇教師職業并愿意為之付出和努力的關鍵性因素。只有從內心深處認同教師這種職業,才能對學生和教育充滿熱愛,才能激情滿滿地付出,才能長期堅守在立德樹人的教師崗位上。已有研究表明,教師職業認同與教師工作滿意度、教師職業倦怠以及教師的離職意向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教學的方式、職業發展以及對待教育變革的態度,且對所教授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2]。

初任教師是我國教師隊伍的新生力量,決定了我國教育未來發展的質量。職業認同是初任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提升初任教師職業幸福感和抵抗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研究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對于探明中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影響因素和內在機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對于完善中小學教師招聘政策和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從研究對象來看,已有關于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職教師群體,還有一部分集中到職前師范生群體,甚少關注處于中間地帶的初任教師群體。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調查主要抽取廣東省S市初任教師,利用入職培訓的機會,在培訓課堂上,由班主任負責統一宣讀指導語,并組織學員填寫,填寫完畢當即回收。共發放問卷439份,經過嚴格篩選,有效問卷352份,有效率80.2%。抽取樣本情況:男教師55人,女教師297人;20歲以下2人,21~25歲181人,26~30歲132人,31歲以上37人;師范專業畢業259人,非師范專業畢業93人;戶籍為本縣區的102人,戶籍為本市其他縣區的157人,戶籍為廣東省其他地市的65人,外省市的28人;已經入職的218人;教師家庭的31人。

(二)調查工具

目前,國內外開發了許多測量教師職業認同的量表工具,比較有影響力的包括魏淑華、宋廣文等人、李曄、董英等人、李笑櫻、閆寒冰編制的量表。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理論和出發點,提出的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也存在明顯差異。鑒于魏淑華長期關注教師職業認同這一領域,并且其開發的工具被其他研究者大量使用,本研究同樣采用魏淑華編制的《中小學教師職業認同調查量表》。該量表教師職業認同由職業價值觀、角色價值觀、職業歸屬感、職業行為傾向四個維度構成[3]。量表共包含18個題目,采用李克特五點積分法,得分越高,說明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越高。

(三)量表的信效度

1.信度

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Alpha)為0.96,各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職業價值觀0.95、角色價值觀0.92、職業歸屬感0.90、職業行為傾向0.95。因此,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非常好,具有非常高的信度。

2.效度

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數據呈現的結構與原量表結構完全吻合,見表1。

表1 初任教師職業認同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

其次,采用驗證性因素分析對量表結構進行擬 合 度 檢 驗:χ2/df=3.83 ,IFI=0.95 ,CFI=0.95 ,RMSEA=0.90 ,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二、調查結果

(一)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總體情況

從整體來看,初任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比較高,均值為4.42,遠高于5點計分的理論中值。李倩和王傳美對利用魏淑華編制量表開展的研究進行元分析,調查對象的范圍涵蓋了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樣本總量達到14 155人,結果發現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的得分總體平均值為3.98,平均標準差為0.50[4]。通過與李倩和王傳美的研究對比可以看出,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要高于全國中小學教師平均水平。盡管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水平整體較高,但是在具體維度上呈現出差異性,具體表現為:職業價值觀>職業行為傾向>職業認同>職業歸屬感>角色價值觀,見表2。

表2 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總體情況

(二)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性別差異

為了解不同性別初任教師的職業認同是否存在差異,本研究對男性和女性教師在職業認同感及四個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表明,不同性別的初任教師在職業認同以及角色價值觀、職業行為傾向、職業價值觀、職業歸屬感方面并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女性初任教師在職業認同以及四個維度方面的均值得分均高于男性教師,見表3。

表3 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性別差異

(三)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年齡差異

為考察年齡對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通過將四個年齡階段的教師職業認同情況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由于20歲以下教師僅有2人,故將該組數據合并到21~25歲組別中。通過均值比較可以發現,初任教師的職業認同和其他四個維度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通過P值可以發現,不同年齡階段的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之間差異并不顯著,見表4。

表4 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年齡差異

(四)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畢業類別差異

鑒于目前國家已經允許非師范生從事教師職業,為探究初任教師是否師范畢業對職業認同的影響,本研究的師范畢業教師和非師范畢業教師在職業認同感及四個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非師范畢業的初任教師的職業認同及其四個維度表現要優于師范專業畢業的初任教師,其中,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歸屬感兩個方面的差異顯著,見表5。

表5 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畢業類別差異

(五)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工作狀態差異

本研究中的初任教師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已經通過教師招聘程序獲得教師身份,但還沒正式上崗的教師;一類是已經工作一年左右的教師。為了探究兩類教師的職業認同差異,通過對已入職教師和未入職教師職業認同感及其四個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除職業歸屬感維度以外,未入職的初任教師職業認同要優于已入職教師。其中,在角色價值觀和職業認同感兩個方面表現差異顯著,見表6。

表6 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工作狀態差異

(六)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家庭背景差異

為探究教師家庭背景是否對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產生影響,本研究對出身教師家庭(即父母有一方從事教師職業即可)與出身非教師家庭的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及其四個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出身非教師家庭的初任教師在職業認同及其四個維度表現均優于出身教師家庭的初任教師,但這種差異并不顯著,見表7。

表7 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家庭背景差異

(七)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籍貫差異

本研究中的初任教師籍貫以本市為主。為了探究教師籍貫對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及其四個維度的影響,本研究對戶籍為本縣區、本市其他縣區、廣東省其他地市、外省市四類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及其四個維度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籍貫為本縣區的初任教師職業認同表現最好,其次是廣東省其他地市,再次是本市其他縣區,最后是外省市,但差異并不顯著,見表8。

表8 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籍貫差異

表8(續)

二、分析與討論

(一)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總體狀況

調查發現,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要高于全國教師平均值。一方面,大部分初任教師選擇教師職業是基于熱愛教育事業、喜歡教師職業。只有少部分是基于目前就業壓力大、教師工資待遇逐步提升、教師職業擁有寒暑假等現實考量。并且,初任教師在教師職業初期,大部分都會對未來充滿憧憬,都希望做一名受學生喜歡的教師。但是,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高只是一種暫時狀態,現實中許多教師隨著教齡的逐年增加,職業倦怠感逐步升高,職業認同感會逐步下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激發和維持初任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具體維度上,初任教師的職業價值觀均值最高,而角色價值觀均值最低。這說明大部分初任教師認可教師職業對于社會發展、人類、個體存在的巨大意義,但是具體到自身角色的價值認同卻存在著許多問題。也就是說,初任教師高度認可教師職業的價值,但并不完全認可自身從事教師職業的價值。

(二)是否師范畢業對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影響顯著

調查數據顯示,非師范專業畢業的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總體水平及其四個維度均優于師范專業畢業的初任教師。這一方面說明部分非師范生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積淀,重新萌發了強烈的從事教師職業的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國家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實行教師資格證國家統考政策的正確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目前師范院校對師范生的職業認同教育比較薄弱,沒有采取有效舉措提升師范生職業認同感。

(三)是否入職對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影響顯著

調查數據表明,除職業歸屬感外,未入職初任教師的職業認同及其他三個維度均優于已入職初任教師。比較容易理解的是,未入職初任教師尚未踏入工作崗位,因此職業歸屬感弱于已入職初任教師。值得注意的是,剛剛走上教師崗位一年多的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就開始下降。這背后的原因是中小學校入職培訓中過分強調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缺乏職業認同感教育。此外,目前許多中小學校對初任教師過分“壓擔子”,既要擔任班主任,安排公開課,還要承擔學校部分行政工作,使得許多初任教師經常處于“兩眼一睜,忙到天黑”的狀態,教師的生存狀態和工作環境與自己的心理預期存在巨大落差,最終導致了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快速下降。

(四)性別、年齡、家庭背景、籍貫對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影響不顯著

調查發現,性別、年齡、家庭背景、籍貫四個因素對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及其四個維度影響并不顯著。也就是說,性別、年齡、家庭背景、籍貫對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影響不大。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研究中的初任教師僅涉及到未上崗和上崗一年的教師,教師之間年齡跨度不大。此外,本研究僅限于家庭背景是否為教師職業,對于其他職業的家庭背景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對策與建議

從短期看,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直接影響能否“邁好步”“開好頭”,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教師。從長遠看,會影響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質量。因此,提升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對于教師職業幸福感和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均具有重要意義。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提升是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影響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初任教師個體內在因素,也包括高校因素、中小學校因素、政府因素。因此,應該從教師個體、高校、中小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四個方面提升初任教師職業認同。

(一)個體:積極調適自我

有研究表明,中小學教師核心自我評價與職業認同顯著相關[5]。本研究也發現中小學教師對教師價值認同感較高,但對自身教師價值認同感比較低的現象。因此,提升中小學教師職業認同,首先要引導中小學教師積極調適自我,盡快實現從“學生身份”向“教師身份”過渡,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并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踐行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其次,積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享受教師職業內在的職業成就感。

(二)高校:加強職業認同教育

高校負責教師的培養工作,對教師的職業認同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且初任教師剛剛踏出校門,高校的影響也會深深地烙印在初任教師的身上。高校(主要是師范院校)除要重視師范生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培養外,還要高度重視師范生職業認同教育。首先,既可以考慮開設師范生職業認同課程,也可以考慮在現有的課程中增加職業認同課程模塊,將職業認同納入課程體系,發揮顯性課程體系化、系統化作用。其次,開展新教師崗前職業認同培訓。在既有的新教師崗前培訓課程體系中,增加職業認同課程。

(三)中小學校:提升初任教師職業幸福感

中小學校是初任教師的工作場所,也會直接受到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此,中小學校應該積極承擔提升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的第一責任人角色。首先,中小學校應該摒棄給初任教師隨意“壓擔子”的錯誤觀念,科學核定初任教師工作量,確保初任教師業余生活的時間,并且要給予初任教師更多的指導和關愛。其次,要形塑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文化。中小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地位,讓教師切實感受到受尊重和被需要感。

(四)教育行政部門:加強教師職業認同考核

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教師資格考試和新教師招聘工作。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從這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在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環節,可以通過職業認同自測量表和考官面試兩種方式,增加職業認同測試。其次,在新教師招聘過程中,也要著重教師職業認同測評,對于職業認同感不高,僅僅把教師當成一種謀生職業的應聘者不予錄取。

綜上所述,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的提升,需要個體、高校、中小學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只有初任教師主動作為,高校、中小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積極營造教師職業認同氛圍,才能讓初任教師安心從教、樂于從教,熱愛教育事業,提升職業認同感。

猜你喜歡
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感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成果轉化研究
高校藝術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研究
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綜述
陜西將遴選干部納入“初任培訓”——幫助他們減少“不適”,增加才能
成都市初任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調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國家認同感培育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教師職業認同文獻綜述
職業認同感對新入職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關于中小學音樂教師職業素養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