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例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特征分析

2020-05-21 03:44阮培森吳軍華宋啟發陳赫赫喬曉輝邱海燕
浙江臨床醫學 2020年4期
關鍵詞:醫學觀察核酸影像學

阮培森 吳軍華 宋啟發 陳赫赫 喬曉輝 邱海燕*

2019年12月以來,武漢市陸續發現了多例2019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的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患者[1],中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宣布將該病納入國家“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2]。目前國內多地均有兒童感染病例報道,以無癥狀感染及輕型為主,隨著疫情進展和檢測技術的革新,不排除兒童感染病例尤其重癥、危重癥感染兒童病例增多和出現死亡,鑒于兒童也是COVID-19感染的易感人群[2],更需引起重視與關注?,F對本地區5例COVID-19感染患兒的臨床特征和流行病學特征分析,旨在提高對兒童COVID-19感染的認識和救治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2月4日至2月6日經確診后入住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的5例實驗室明確診斷COVID-19感染兒童。

1.2 方法 (1)診斷標準: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2]”中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2)臨床分型:按照“兒童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防治建議(試行第一版)[3]”中的病例分型標準進行病例分型:①無癥狀感染:患兒無任何臨床癥狀和體征,胸部影像學檢查正常,但COVID-19核酸檢測為陽性,或者血清特異性抗體陽性回顧性診斷為感染。②輕型:主要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現,包括發熱、乏力、肌痛、咳嗽、咽痛、流涕及噴嚏等癥狀,體格檢查可見咽部充血,肺部無陽性體征。部分患兒可無發熱,伴或僅有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消化道癥狀。③普通型:表現為肺炎。常有發熱和咳嗽,最初多為干咳,后為痰咳,部分可有喘息,但無明顯呼吸急促等缺氧表現,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干啰音和(或)濕啰音。部分患兒無任何臨床癥狀和體征,但胸部CT發現有肺部病變,為亞臨床型。④重型:早期有發熱和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可伴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常在1周左右病情進展,出現呼吸困難,有中心性發紺或者不吸氧情況下脈搏血氧飽和度<92%等缺氧表現。⑤危重型:患兒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或呼吸衰竭,還可出現休克、腦病、心肌損傷或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礙及急性腎損傷等多臟器功能障礙,可危及生命。(3)核酸檢測標準:初期采用咽拭子、恢復期采用咽拭子/肛拭子標本(包括糞便標本)進行實時熒光RT-PCR檢測COVID-19核酸,由寧波市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按“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4]”方法進行檢測。(4)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2]”的出院及解除隔離標準:同時具備下列4個條件:①體溫恢復正常>3d;②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③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④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呈陰性(采樣時間間隔≥24h)。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血、尿、糞常規;血生化: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鈣蛋白I,降鈣素原,凝血功能,D-二聚體(D-D)]、影像學資料、治療方法及轉歸。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分析 5例患兒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齡6歲4月(1歲~11歲1個月),其中0~<3歲1例,3~<6歲1例,6~<12歲3例。戶籍本省3例(寧波市2例,杭州市1例),非本省2例(均為湖北?。?。平均住院天數23d(21~26d),所有患兒均無基礎疾病。

2.2 流行病學特征 5例患兒均屬于家庭聚集性發?。?00%),家庭中均有3~6例確診感染者;均接觸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成人患者,其中3例患兒密切接觸者均于同一天參加同一聚會后發病,2例患兒接觸了已確診NCP的家族成員后發病。對家庭中COVID-19感染者分析顯示:5例家庭中均有NCP檢出(100%),其中2例患兒家庭成員呈普通型(40%)、2例患兒家庭成員呈重型(40%)、1例患兒家庭成員呈危重型(20%)。

2.3 臨床表現 5例患兒中,1例因有臨床表現就診,確診前病程4d;4例無臨床表現但因家庭聚集性發病就診。1例患兒出現鼻塞、流涕(20%),5d后緩解;均無發熱(耳溫:36.3℃~37.0℃);所有患兒均無氣促[經皮血氧飽和度(TcSO2):98%~100%]、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咽痛、頭痛、胸痛、肌痛、嘔吐、腹瀉、嗜睡、煩躁等表現。臨床分型中輕型1例(20%),無癥狀感染4例(80%)。

2.4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5例患兒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平均總數6.8(3.9~9.5)×109/L,均為正常范圍,其中1例為9.5×109/L,達正常范圍上限;2例患兒中性粒細胞計數<1.8×109/L,1例淋巴細胞計數>3.2×109/L,1例患兒單核細胞>0.6×109/L,1例患兒血小板計數>350×109/L。所有患兒的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均在正常范圍。見表1。(2)血生化:1例患兒血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40U/L,2例患兒總膽紅素<5.0μmol/L,1例患兒血肌酸激酶MB同工酶>20U/L。所有患兒的總蛋白、白蛋白、谷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球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鈣蛋白I及肌酸激酶均在正常范圍。見表2。(3)凝血功能:2例患兒纖維蛋白原<200mg/dl,1例患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25.1s。所有患兒的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值、凝血酶時間、D-D值均在正常范圍。見表3。(4)核酸檢測:5例患兒醫學觀察期間均采集鼻口咽拭子進行RT-PCR檢測核酸。A患兒醫學觀察期間檢測核酸(+)(2/4),后7d、11d、14d復測均為(+),17d、19d復測均為(+N),2/24、2/25連續兩次復測轉陰,總隔離天數22d;B患兒醫學觀察期間檢測核酸(+)(2/2),后5d、6d、9d復測均為(+N),2/17、2/18連續兩次復測轉陰,總隔離天數13d;C患兒醫學觀察期間檢測核酸(-)(1/30、2/2、2/3),復測核酸(+)(2/4),2/10、2/11連續兩次復測轉陰,總隔離天數7d;D患兒醫學觀察期間檢測核酸(+)(2/3),后5d、9d、12d、13d、14d復測均為(+),2/23、2/24連續兩次復測轉陰,總隔離天數19d;E患兒醫學觀察期間檢測核酸(+)(2/3),后5d、9d、12d復測均為(+),13d、17d復測為(+N),期間 15d復測為(-),2/23、2/24連續兩次復測轉陰,總隔離天數19d。5例患兒均存在鼻口咽檢測核酸轉陰,糞便標本檢測陽性。見表4。(5)影像學檢查:5例患兒入院后均進行了胸部CT或胸部DR檢查,影像學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表1 5例2019-nCoV感染患兒血常規、CRP和PCT指標

表2 5例2019-nCoV感染患兒血生化指標

表3 5例2019-nCoV感染患兒凝血功能指標

表4 5例2019-nCoV感染患兒核酸檢測結果

2.5 臨床治療和預后 5例患兒首次核酸檢測陽性轉入新冠隔離病房觀察治療。予臥床休息、保證熱量攝入、監測生命體征、干擾素霧化吸入2次/d、雙歧桿菌三聯活菌等對癥治療,其中A、B患兒分別在入院第15、18天服用中藥湯劑(氣陰雙補、扶正祛邪);根據病情于發病第16天(7~22d)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呈陰性(首次陰性間隔24h復測),予治愈出院。

3 討論

從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次通報27例不明原因肺炎[5],本次疫情兒童感染病例報道少,多為輕癥患兒,但也有危重癥患兒報道[6]。聚集性發病是本次疫情的重要流行特征,本次研究5例患兒均屬家庭內傳播引起的二代病例(2例)和三代病例(3例)。

臨床表現上,方峰等[7]報道的38例兒童確診病例以發熱和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患兒還可表現為乏力、肌痛、惡心、嘔吐或腹瀉等。嬰幼兒主要表現為吐奶、噴嚏。本次研究5例患兒僅1例出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其余病例屬無癥狀感染,考慮本次研究病例屬隔代病例,毒力較弱相關,提示兒童感染COVID-19后臨床癥狀常不典型,與成人以發熱為主要表現不同,部分兒童初診時可無明確臨床表現,因此對于無癥狀的兒童疑似病例,需結合流行病史進行篩查確診。COVID-19感染患者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驕p少,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可出現肝酶、乳酸脫氫酶(LDH)、肌酶和肌紅蛋白升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升高(CRP)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D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2]。本次研究5例患兒入院時白細胞計數、CRP、降鈣素原和D-D均屬正常范圍,淋巴細胞計數未見減少,并未出現淋巴細胞消耗現象,可能與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免疫應答水平偏低有關。肝酶、肌酶未見明顯升高,2例患兒出現纖維蛋白原偏低,結合患兒無肝炎病史、無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征象,不排除生理性減少。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經實時熒光RT-PCR檢測COVID-19核酸,是目前COVID-19病原學診斷的主要方法[4]。本次研究5例患兒核酸檢測排毒時間為9d(6~14d),均出現咽拭子檢測呈陰性,但同期糞便標本檢測陽性情況,需注意患兒在恢復期依然具有排泄病毒導致傳染的風險,與成人病例臨床特點(癥狀明顯期在病后1~2周,排毒時間可持續3~4周或更久)[7]相比較,兒童的排毒時間更短,預后更好。E患兒在病程中期出現核酸檢測陰性(2/21),隨后復測陽性(2/22),考慮可能與采樣不規范有關[8]。因此,規范臨床采樣工作顯得非常重要。本次研究發現消化道標本核酸均有不同程度檢出,提示COVID-19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性,帶病毒的糞便可能通過污染環境得到播散。鑒于目前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4]:要求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呈陰性(采樣時間間隔≥1d),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成人NCP胸部CT提示早期多發小斑片影、磨玻璃影。進展期多發實變影、磨玻璃影、肺間質改變及“鋪路石征”,甚至呈“白肺”改變不同,兒童NCP胸部CT影像炎性浸潤的多表現為小結節狀磨玻璃影,且病變較少累及多個葉段,提示兒童NCP肺部炎癥改變較成人輕且進展期影像改變不典型,因此對COVID-19感染患兒胸部CT發現小結節狀磨玻璃影應考慮為可疑病例。本次研究5例患兒多次肺部影像學均未見明顯異常,考慮該患兒均屬無癥狀感染者或系輕型感染者,病毒毒力較弱,未侵襲肺部組織臟器。

綜上所述,本次疫情在人際間傳播擴散能力較強,兒童COVID-19感染病例較成人病例少,且表現為無癥狀感染、輕癥和普通型感染患兒多見,臨床癥狀常表現較輕,家庭內聚集性發病為兒童感染COVID-19的主要途徑,早期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可呈不典型性,糞便核酸測定提示恢復期患兒依然具有排泄病毒導致傳染的風險,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非常重要,鑒于兒童仍是COVID-19感染的易感人群,作為特殊群體仍需高度關注,目前對于兒童COVID-19感染的認識有限,今后需要開展進一步研究,加強對兒童感染COVID-19尤其對NCP患兒及NCP重癥危重癥患兒的早期識別和早期診斷。

猜你喜歡
醫學觀察核酸影像學
2022 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專題介紹
乳腺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影像學表現1例
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癥影像學表現及隨訪研究
全員核酸
核酸檢測點上,有最可愛的平江人
集中醫學觀察隔離點新冠疫情防控模式探討
心理疏導在被隔離醫學觀察人員中的應用效果
第一次做核酸檢測
卵巢甲狀腺腫影像學分析1例
核酸檢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