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杜甫的《登高》

2020-05-30 18:49陳文
學語文 2020年6期
關鍵詞:登高杜甫文本

摘要:詩歌之美,在于韻律之美,在于語言之美,在于字句之美,在于情感之美。在線上教學中,大膽嘗試回歸文本,體會杜甫《登高》中“一字一頓,一字一血淚”傷己又悲國,壯志難酬又憂國憂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進而感知已在衰敗的大唐及杜甫凋零的內心世界。

關鍵詞:杜甫;《登高》;文本;情境;凋零

一、回歸文本,誦讀涵泳

詩歌的音樂美是首要的,詩所以能感動人心,首在韻律。在線上教學杜甫《登高》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在讀韻律、讀標題、讀字句方面,著重體會該詩情感節奏的起伏變化,從高亢到悲傷,由空闊到逼仄,感受其跌宕起伏的情感之流。

讀韻律?!坝眉言?,先選好韻”強調韻腳具備的表情達意的作用,《登高》韻腳用平聲“灰”韻,韻腳字分別為哀、回、來、臺、杯,適宜于表達抑郁低回的情感。在線上教學的反復誦讀中,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隨機自讀,首先要求學生讀出杜甫沉郁的情愫。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課堂里一再進行吟詠,讀出平仄韻律。教師明確:首聯上句的格律本應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風急天高猿嘯哀”則為平仄平平平仄平。第一字“風”仄聲換成平聲,使“急”字單個仄聲陡降?!霸硣[”處本應是二仄聲,為了使“天高”與猿聲相連表現一種高揚凌厲的情調,用一個平聲字“猿”,三個平聲連續上揚,“嘯”仄下沉,兩頭均有一個急速的起伏,最后一個“哀”字,揚而不返。首句通過平仄的精心安排,使聲情跌宕激越,先聲奪人。首聯無須對仗而用了對仗,且上下句句中自對,又幾乎看不出對仗的痕跡。頷聯、頸聯不僅上下兩句皆對,而且“無邊”“不盡”和“萬里”“百年”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芍^“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合律而看不出聲律的束縛,不愧為“古今七律之冠”。通過仔細誦讀,玩味,讓學生整體把握該詩的感情基調進而深層理解詩句。

讀標題?;剡^頭來再讀標題“登高”,要求在直播課上提取其中的信息,詩人杜甫這時候以人間的艱辛代替了理想色彩,暮年的思慮送走了少年的情懷,作為一個窮困潦倒,疾病纏身,十分凄涼的老人在秋天的重陽節里獨自登高,體味題目背后的故事。因為身份、經歷、時代的不同,對比曹操的“登高必賦”的《觀滄?!芳巴蹙S思鄉濃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情感有了質的不同。所以,讀一首詩歌的題目非常有必要。中間在線上多次啟發學生從題目中攝取必要的信息,學生結合背景了解到杜甫重陽節獨自登高的目的,得到信息點:重陽節登高祈福,孤獨落寞,感傷憂慮,“自古逢秋悲寂寥”等等,都可以稱得上對標題有了一些深層次的理解。

讀字句,感受一字一頓,一字一血淚。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宋代的羅大經指出該聯的十四個字中含有八層意思:“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睂W生可以解讀出六條,其中的兩條可以作為補充,以期加深對頸聯的理解。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我嘗試一種新的解讀途徑,句子加主語朗讀,即“我艱難——我苦恨——我繁霜鬢,我潦倒——我新?!覞峋票??!弊x中啟發學生對于杜甫其人形象的理解,從中讀到了()又()的杜甫?學生的回答:“傷己又悲國、壯志難酬又憂國憂民、忠君戀闕又仁民愛物、奉儒守素又悲己愛國”等等。這一切都讓人感受到杜甫的內心世界在凋零?;仡櫴⑻圃娙俗非蟮木辰绲臏喨?,中唐詩人又偏愛有意識的字錘句煉,而杜甫作為一位處在盛唐到中唐銜接轉變的偉大詩人,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他擁有著巨大的抱負,自謂能立登要路,致君堯舜,看到生民疾苦,關心國家安危,在自己顛沛辛酸的生活里,位卑未敢忘憂國。而接近暮年之時,因窮困潦倒、疾病纏身而十分凄涼,時代卻總不眷顧這位憂心的老人,讓他飽受身心的摧殘,情不能自已,在此時此刻展示著自己無比痛楚的內心世界。

二、尋言觀象,探類思維

“新課標”頒布以來,語文四大核心素養中“文化傳承與理解”在我們教學古詩詞中不斷地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尋言觀象,抓住字句,從而調動聯想形成探索性的探類思維,觸類旁通,喚醒相關的文學記憶,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們的經典詩詞承載著橫亙古今的魅力,需要我們字句的理解和文辭的賞析,然而更有感染力的還是詩詞的情感。我深刻感知到:讓古詩詞傳承千年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讓不同時代的讀者在與詩人對話中仍然有著孜孜不倦的探求與感動。

值得一提的是情感表達層面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如人生態度、道德意識、價值取向、人文情懷等,學生可以聯類感知。如“天高”,高天之下顯得人的渺小,孤單,又聯想到“危樓高百尺”“高處不勝寒”等詩句詞句,與學生娓娓道來中表現出所處環境的孤獨、凄涼。又如,對首聯“風急”的理解,不妨置身詩境之中還原當時的場景:在深秋時節,一位瘦骨嶙峋、疾病纏身、孤獨的老人被迎面而來的凌厲的烈風吹得渾身寒冷,無法抗拒的涼意襲上心頭。知識遷移到《荊軻刺秦王》中的“風蕭蕭兮易水寒”,灌注在對風的體驗和對水的感受上,全詩情感隨之噴涌而出。頸聯“百年多病獨登臺”中的“獨”字讓人聯想到“獨愴然而涕下”“獨立寒秋”“落花人獨立”等,學生可以穿越古今,體會詩國千載的情趣和意味。

三、構造情境,體驗共鳴

《登高》中的每一聯都可以形象地還原一個情境。首聯:在蕭瑟的疾風之中,詩人耳畔傳來陣陣猿猴凄絕的鳴叫聲,清渚白沙之上,遠處孤獨的鳥兒在風中飛舞盤旋。頷聯:千山中的落葉蕭蕭聲傳來,無盡的長江滾滾奔流,境界空曠遼遠,一派蒼茫。頸聯:詩人距離故鄉萬里之遙,常年奔波異處、作客他鄉,如今晚年多災多病,今又獨自登臨高臺。尾聯:不想如今嘆老多病,國難家愁,孤獨寂寞集于一時,遺憾“我”兩鬢白發,窮愁潦倒心意冷,卻因病戒酒不舉杯。

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我了解到解讀、還原情境的一種良好的方法就是在詩詞與現代文之間進行轉換,而這種轉換并非是文言翻譯,而是引發讀者的情感共振,融入讀者生命的詩詞意蘊的創生。文字的研讀出發于文本,止于文本,最后情感層次的落腳點是:詩人常年做客他鄉的羈旅之愁,晚年多病纏身的孤獨之感,日見白發增多而壯志未酬之慮以及戰爭帶來的國難家愁。

這節課的尾聲中,嘗試配合學生展開想象與詩人的情感形成共鳴,甚至讓學生化身為詩人,體味詩人所思所想所感。如,頸聯和尾聯透露出詩人自己的遭遇和境況:身逢戰亂、時值深秋、離鄉萬里、漂泊他鄉、人到老年、體弱多病、孤獨無依,再加上國家多難,詩人身受八重愁苦。詩人因老病孤獨,身世凄涼,十分眷念家鄉和親人,也為國家多難而憂心忡忡。學生會體驗一千兩百多年前重陽節的杜甫儼然已經是:傷己又悲國、壯志難酬又憂國憂民。杜甫的宇宙在哀嘆,他眼中曾經的盛世大唐已然在不斷地凋零衰敗,當年的盛唐氣象也在眾人的嘆息聲中蕩然無存。

(作者:陳文,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實驗學校教師)

[責編張應中]

猜你喜歡
登高杜甫文本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杜甫改詩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杜甫與五柳魚
《登高》教學設計與反思
執教“登高”絕句及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杜甫的維穩觀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