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昌縣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探究

2020-06-03 04:33鄧穎新周俊斌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20年4期
關鍵詞:會昌縣水資源文明

鄧穎新,周俊斌

(江西省水利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南昌 330000)

0 引 言

水是促進經濟發展、維持生態平衡與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區域水生態文明建設為推動水資源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采用有效的方法和合適的參數評估水生態文明,可為制定合理可行的河道治理方案,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與水系統良性循環等提供科學依據[1]。

促進生產發展、維持生態平衡和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水生態文明建設為水生態文明建設涉及水環境、經濟、社會等多個復雜的體系,對其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的研究處于初期階段。2013年,水利部正式發布的有關文件明確提出,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等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對此,有學者依據相關資料詳細介紹了水生態文明評估體系及其內涵特征;陳進等深入探討了河流水生態治理和水源保護的主要途徑與方法。雖然,有關學者提出了水生態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因不同地區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尚未形成普遍適用、統一完善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2-4]。

會昌縣地處江西省東南邊境,贛江干流貢水上游,位于E115°29′-116°02′,N25°09′ -25°55′范圍,總面積2722km2,呈長條形分布。會昌縣下轄6鎮13鄉,境內人文、自然景觀豐富,林草覆蓋率達68.5%。該區域為濕潤氣候區,多年平均降雨量1590mm,年均氣溫19.3℃,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會昌縣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非常注重環境保護、培育生態文明及自然環境的改善,抓好寧靜、碧水、藍天等十大工程推動生態經濟的發展,先后獲取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生態發展和污染減排先進等一系列榮譽稱號。文章以會昌縣湘水系統治理工程水環境提升工程為依托,結合現有政策制度和有關文獻資料,采用專家咨詢和問卷調查法,從水文化、水生態、水環境、水景觀、水管理和水安全等方面構建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可為會昌縣湘水系統治理工程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學指導[5-6]。

1 水生態文明的內涵解析

現有相關研究還未形成統一、成熟的能夠反映水生態內涵的定義。例如,左其亭等將水生態文明的內涵概括為經濟社會、生態環境與水資源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理論形態,其基礎內容和重要部分為實現水系統良性循環及社會的和諧發展;馬建華等認為人水和諧共處、良性互動的狀態以及處理與水關系時達到的文明程度,即為水生態文明的內涵;唐克旺等指出實現人水和諧發展、保護生態系統時,人類創造的各類精神文明和物質財富的總和為水生態文明的耐寒[7-10]。

因此,文章依據以上相關論述將水生態文明的內涵概括為:以人水和諧為核心,人類通過文明化水系統的制度、文化、理念、管理、保護以及利用等建設內容,達到水生態系統完整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文明狀態。該定義回答了怎樣建設水生態文明、如何達到人水和諧及其判別標準的問題,所以,可選用“文明態”、“文明化”六個字解釋水生態文明的內涵。其中,文明態是指水生態系統完整、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狀態;文明化指管理、保護、利用、開發水資源過程中,人類要求做到的文化、制度、理念和行為等方面的文明,將水資源系統以文明的方式開發利用。將二者有機結合方可建成水生態文明社會,水系統的文明態和人類活動的文明化兩者缺一不可[11-13]。

2 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

文章充分考慮水生態文明的定義和內涵特征,遵循簡單適用性、差異性、總體性、適用性、針對性等原則選擇水生態文明評價指標。

2.1 總體性與針對性

水生態文明建設涉及到人文景觀、自然生態、水資源、經濟社會等多個方面,不可能也沒必要考慮所有與水生態文明相關的指標,所以要最大限度的選用較少的重要指標反映水生態文明狀態。對其評價研究要符合人與水的相互作用規律,以生態健康和經濟社會系統為基準評判其水平。其中,陸面產水和河流、湖泊、濕地、地下水和河口系統的水循環過程為自然水生態的主要內容,而社會經濟系統應全面考慮愛水護水理念、水生態保護意識以及排、耗、用、供水等過程。

2.2 差異性與適用性

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和氣候環境條件存在較大差異,要全面考慮不同區域間的差異性科學評價水生態文明狀態,所以指標的選取應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適宜性要求。

2.3 相對性與定量性

區域水生態文明屬于一個相對的狀態,對其評價分析不能簡單的依據一項參數值判別,超過該值認為文明,不符合該標準則判定為不文明,要設定合理的評判標準選用定量參數給予系統的分析。特別是針對社會經濟參數的選取,應綜合考慮世界范圍內的發展形態制定橫向比較的指標閾值,并將其當成重要的評判準則。

2.4 簡單適用性

準確識別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其受人類活動的影響程度,通過分析不文明要素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河流治理方案的設計優化和區域水資源發展規劃提供依據。所以,選取的評價指標要有數據資料依據,滿足獨立性強、代表性好且簡單實用的要求。

3 會昌縣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

3.1 評價指標的篩選

水生態文明建設屬于一項涉及人們價值判斷、水體景觀、生物、物理、文化、生態和化學等方面要素的復雜性系統工程,對于不同的區域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指標,構建滿足當地發展要求的評價體系。

為了更加全面、系統的掌握會昌縣水生態文明建設實際狀況,結合相關政策制度、技術資料和研究成果,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了會昌縣水生態文明評價常用的指標,參與調查的指標共涉及35項見表1,基本涵蓋了水文化、水管理、水環境、水景觀、水生態和水安全6個方面。根據會昌縣湘水系統治理工程的實際情況,填表人員選取他們認為調查問卷中較為重要的項目。

參與調查的對象有會昌縣湘水系統治理工程的主要技術人員、部分鄉鎮領導和水務局專業技術人員,共發放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問卷調查表85份,收回有效問卷82份。填表人年齡為40-60歲和20-40歲的占比為66%、54%,均為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調查對象以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當地技術人員為主,從而保證了調查結果的代表性和準確性,整理統計調查結果見表1。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運用專家咨詢法對會昌縣水務局業務領導以及林業、水利、生態環境等領域專家進行咨詢。依據專家意見和相關研究資料,以選擇比例超過60%為基準將問卷調查表中的指標納入評估體系,由此確定了19項因子。根據現有研究資料和指標選取原則,在選擇比例<60%的指標中提煉出生態需水保障率、監測站網完善度、城市綠化覆蓋率、水生態文明制度完善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重要度和濕地面積比率共6參數納入評估體系。因此,最終選取25項代表性參數構建水生態文明建設評估體系見表2,該體系覆蓋了水文化、水管理、水環境、水景觀、水生態和水安全6大系統,可以基本反映研究區水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現狀,文章對各項指標的內涵及其選取意義作了詳細的介紹。

表1 問卷調查統計的會昌縣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

表2 會昌縣水生態文明建設評估體系

3.2 指標含義

3.2.1 水安全系統

水安全是保障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屬于推動人水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缺少水安全指標而構建的水生態文明評估體系是不完整的。根據區域水系統狀況,將水安全系統進一步劃分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城鎮生活用水保障率和防洪除澇工程達標率3個指標。

當前,會昌縣已建各類堤防防洪能力不足20a一遇且城區大多數河道兩岸堤防<4km,加之河流淤塞嚴重和障礙物較多等因素對縣城防洪安全產生潛在威脅。會昌縣排澇設施較少,防御洪水主要依靠河道兩岸地形,所以水安全評價選取“防洪除澇工程達標率”指標。

研究區存在供水保證率低、農民飲水安全問題突出、城鎮供水工程老化、農飲水建設標準低及分散式供水設施簡陋等特征,,所以選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城鎮生活用水保證率”來保障供水。

3.2.2 水環境系統

為了更加系統、客觀的反映區域水環境真實狀況,選取中小河流治理程度比例、城鎮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排污口與地下水水質達標率、水功能區達標率6個指標。

排污口達標排放率反映了水環境受會昌縣不合理的生產建設活動產生的廢水隨意排放的影響程度;地下水水質達標率主要是考慮農村飲水工程水質達標率較低的實際情況提出的,該指標與會昌縣分散式地下水開發利用形式相適應;中小河流治理程度比例為綜合考量城市河流廊道水美、水動、水清的重要參數,體現了綜合治理河流水系的程度;水功能區達標率為綜合評價水系統環境的主要參數;農村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為考慮農村和城市水環境治理較為滯后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反映城鄉污水治理度的參數。

3.2.3 水生態系統

水生態文明建設中水環境和水生態指標為修復與保護水生態的關鍵要素,其中水環境指標側重于疏通、整治水環境和治理控制水污染;水生態指標是依據研究區水資源系統存在的問題而構造的。因此,評價體系中將水生態系統進一步分解為城市綠化覆蓋率、生態需水保障率、水土流失實例率和濕地面積比例4個指標。

城市綠化覆蓋率為衡量水生態文明建設營造景觀效果、提升居民舒適度和改善自然環境的重要參數;濕地面積比例是考慮會昌縣濕地范圍不斷減少而選取的;河流生態需水保障率依據會昌縣河網水系水流速度緩慢、枯水期主要河道及其支流水位較低提出的。會昌縣河網水系枯水期普遍缺水、汛期存在水位漲落變幅大、水位落差大、變化快等特點,對當地水生態健康產生極為不利的作用。水土流失治理率是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整治會昌縣水土流失的重要參數。

3.2.4 水管理系統

為有效解決水資源利用粗放、開發過渡和污染嚴重的問題提出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屬于水資源管理史上的重大突破,該制度體現了當前面臨的水污染、用水效率低、過度開發等問題;明確了水資源保護、節約、管理配置的任務要求和工作中心,涵蓋排、用、取等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三大環節。

其中,水資源開發利用指標為取水許可辦理率和控制用水總量達標率的重要內容;用水效率控制指標主要包括灌溉水利用率和萬元工業增加用水指標;水資源管理與考核指標為水利投入占財政支出比例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重要度;為實現水資源有效管理和監測管理引入水資源監測站網完善率指標,這也是保障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

3.2.5 水景觀系統

根據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構建生態依據環境、建設親水平臺和開發性水生態景觀,讓其真正服務于民。積極探索和不斷建設水生態文明的成果為區域水利風景區的個數,對此會昌縣積極推進水利風景區建設。對此,文章選取水利工程景觀度和水利風景區個數反映水管景觀。

當前,會昌縣人文、自然景觀豐富但沒有授牌的水利風景區,對此要加大水利風景區建設力度。所以選取水利風景區個數反映水生態文明現狀。將生態景觀理念融入水利工程建設的程度選用水利工程景觀度反映,該指標主要依據當前沒有把水利工程做成生態水利工程和沒有轉變生態觀念的情況而提出的,應借鑒先進地區的水利建設經驗走出一條水利工程建管結合新模式,形成塑造一個景區、美化一片環境和建設一個工程的理念。

3.2.6 水文化系統

水生態文明水文化的建設應遵循因地制宜、個性突出的原則,該系統分解為水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善率、理念普及率和活動影響度。

活動影響度為體現了會昌縣景觀特色的主要參數,通過對活動的大力宣傳實現水文化、水景觀、水生態的有機結合??剂克鷳B文明社會建設的主要指標包括水生態完善率和理念普及率指標,前者反映了人們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態,而后者體現了人們意識改變和進步的程度。

4 結 論

水生態文明建設屬于一項人們價值判斷、水體景觀、生物、物理、文化、生態和化學等方面要素的復雜性系統工程,對其建設成果的科學評價為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文章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相關地區建設經驗和已有技術資料,采用問卷調查和專家咨詢的方式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25項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其中,水文化、水景觀、水管理、水生態、水環境和水安全系統中分別包括3、2、7、4、6、3個指標。

水生態文明評價與指標體系的構建密切相關,針對不同的參評要素還要構造合適的評估模型和判定標準,考慮到不同區域的差異性構建的指標體系也存在一定差異。文章以會昌縣湘水系統治理工程水環境提升工程為依托,綜合考慮各方面要素構建了較為系統、完善的評價體系,可為會昌縣河網水系生態治理和水環境保護提供科學指導。

猜你喜歡
會昌縣水資源文明
水資源(部級優課)
江西會昌:為民辦實事獲贈錦旗
請文明演繹
包餃子
漫說文明
2019年河南省水資源公報(摘錄)
水文水資源管理
《臨潼縣志·卷一地理》研究兩題
水資源配置的現狀及對策初探
對不文明說“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