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性、蓋然性還是必然性?

2020-06-06 06:28魏政
現代語文 2020年10期
關鍵詞:可能性必然性

魏政

摘? 要:在本質上講,情態助動詞“會”是表達必然性的,而非以往研究所認為的可能性或蓋然性?!皶痹诒弧安弧狈穸〞r,之所以與“不可能”語義等同,是因為“會”的語義轄域始終高于否定詞“不”,從而得到和不可能相同的邏輯語義。而與蓋然性情態詞相比,“會”在級差含義、命題知情程度等方面和漢語必然性情態詞具有一致性表現?!皶敝杂袝r具有蓋然性的解讀,與其兼具將來時標記及語用精確度要求不高有關。

關鍵詞:“會”;可能性;蓋然性;必然性

一、引言

漢語情態助動詞“會”既可以表示推測、推斷等意義的認識情態(epistemic modality),也可以表示有能力或者擅長做某事等意義的動力情態(dynamic modality)。如呂叔湘先生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舉出的例句:“不久你就會聽到確實消息的?!薄八坏珪髟~,也會譜曲?!盵1](P278-279)但目前學界對認識情態類型時“會”的情態力度(modal force或modal strength)存在相當大的爭議。有學者認為,它表示可能性或較大可能性[2](P62);也有學者把“會”界定為高于可能性但低于必然性(如“一定”)的“蓋然性”,相當于認識情態類型時的“(應)該”等情態助動詞[3]、[4](P142);還有學者傾向于把“會”看作必然性[5]、[6](P144)。

本文通過系統地比較“會”和漢語典型可能性情態詞“可能”、典型蓋然性情態詞“應該”之間的異同,論證了“會”在本質上是表達必然性的?!皶钡目赡苄灾皇潜韺蝇F象,深層次原因是“會”的邏輯語義轄域始終高于否定詞“不”。而其蓋然性的解讀,是對它將來時解讀導致的不確定性及語用精確度較低造成的。

二、“會”的必然性本質

(一)“會”的必然性用法

根據前賢的研究,“會”作認識情態類型時主要有以下幾種用法:

首先,“會”可以用于描述規律性現象或者慣常行為等。例如:

(1)a.油會浮在水面上。

b.小王每周一都會到辦公室。

c.小王一聞到煙味,就會打噴嚏。

以上例句都是說話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觀察等作出的判斷和描述[5](P202)。這時,“會”只能表達必然性意義,而不是(較高)可能性或蓋然性意義。因為無論是油浮在水面之上的物質規律(例1a),還是個人的慣常行為等(例1b和1c),在說話人看來都是必然發生的。比如例(1b)中,語義上只能表示“小王周一必然到辦公室”,而不是“小王周一(很/非常)可能/應該到辦公室”。

如果把“會”替換為可能性情態詞“可能”,即使加上表示極性意義的程度副詞修飾如“極可能”,在語感上其語義強度仍然弱于“會”。因為如果把“極可能”刪略,句子的情態語義強度就弱化了,即從表達可能性意義變成了“都”和“一……就……”格式表達的必然性意義。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會”的情態力度是高于(較大)可能性的。試對比例(1)和例(2):

(2)a.小王每周一都極可能到辦公室。

b.小王一聞到煙味,就極可能打噴嚏。

其次,“會”還可以用于描述計劃性的將來事件[5](P205)。這時,“會”表達的仍然是必然性意義而不是可能性。例如:

(3)a.工作安排已經定了,他下半年會在北京工作。

b.我們下個月會放國慶假。

在例(3a)中,無論是國慶節放假,還是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計劃必然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很/極)可能發生或者是蓋然性所表示的大概率發生的事情。雖然計劃性的事件有可能在實際進程中發生一些無法預料的變化,但在說這些語句時,說話人表達的語義重點顯然并不是那些變化因素,而是側重于事件發生的必然性。

第三,“會”可以表示對現在或者將來事件的推斷或推測。這時,“會”表達的是說話人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等,對命題作出必然性推測。例如:

(4)a.這陣兒天兒熱,肉放在外面,會變壞的。

b.今天很冷,要是開窗戶,我們會感冒的。

在例(4a)中[5](P208),說話人根據天氣狀況和自己的知識或經驗,認為在熱天的時候肉如果一直放在外面,就必定變壞。試對比例(4)和例(5):

(5)a.這陣兒天兒熱,肉放在外面,很/極可能/應該會變壞的。

b.今天很冷,要是開窗戶,我們很/極可能/應該會感冒的。

如果說例(4)中的“會”表示可能性或者蓋然性,那么,就難以解釋為什么它在例(5)中還可以與表示可能性的“(很/極)可能”及“應該”連用,并且連用后句子的情態強度相比單獨使用“會”有所弱化。而如果認為“會”表示必然性,當它前面出現情態強度較弱的可能性或者蓋然性情態詞時,連用后的情態強度降低則很容易解釋。

最后,從跨語言比較的角度來看,有些語言中和“會”對應的成分通常也被看作表示必然性。像英語中的助動詞“will”,和漢語的“會”一樣可以描述規律性現象、慣常性意義、推測推斷意義等。例如:

(6)a.Oil will float on water.

b.In winter, Mary will always wear a green coat.

c.Mary will be at the opera now.

d.The French will be on holiday this week.

目前國外研究者的主流觀點,都是把“will”看作是一個必然性情態助動詞[7](P100)、[8],而不是可能性或蓋然性意義的情態助動詞。

其他語言如意大利語和希臘語中,和“會”一樣表示計劃性將來意義或者推測意義時的語素“-rà”和“tha”,也被視為表示必然性的認識情態成分[9](P92-93)。

(7)a.Giovanni arriverà? domain.

Gianni FUT-arrive omorrow.

Gianni will arrive at tomorrow.

b.O Janis tha ftasi? avrio.

The John FUT arrive.nonpast.perf.3sg tomorrow.

John will arrive at tomorrow.

可見,無論是從漢語內部考察,還是跨語言的比較,認識情態類型的“會”都應看作必然性意義的情態助動詞。

三、“會”的可能性意義及其解釋

上文論證了“會”應該被看作必然性情態助動詞。不過,有不少學者認為,“會”可以表達(極大)可能性意義。我們將進一步論證“會”的可能性解讀只是表層現象,其背后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會”具有可能性解讀的主要表現,就是被“不”否定時,其語法形式、語義解讀與情態詞“可能”相同,而異于漢語典型的必然性認識情態詞如“一定/肯定”[3]。例如:

(8)現在他不會在家里。

=現在他不可能在家里。

≠現在他不一定在家里。

(9)現在他不可能不在家里。

=現在他不會不在家里。

≠現在他一定在家里。

(10)現在他不一定不在家里。

=現在他可能在家里/現在他可能不在家里。

如例(8)~例(10)所示,無論是“不”單獨否定,還是雙重否定,“會”和“可能”都表現相同,而和“一定”具有明顯的語義差異。

如果把“會”看作必然性情態詞,那么,如何解釋上述否定形式時“會”和“可能”的相似性以及和“一定”的差異性呢?筆者認為,否定形式時語義解讀相同,并不一定代表二者具有相同的語義性質。事實上,這種語義等值現象和情態詞在否定時的極性(polarity)特征有關。極性特征可以簡單理解為情態詞和否定詞二者之間的語義管轄關系,即哪一個的語義范圍更寬。

有些情態詞和否定詞之間的轄域關系由句法位置關系所決定。通常情況下,情態詞“可能/一定”如果出現在否定詞“不”之前,那么“可能/一定”的語義轄域就高于“不”;反之,否定詞“不”的轄域就高于“可能/一定”。例如:

(11)a.現在他可能/一定不知道這件事。

b.現在他不可能/一定知道這件事。

在例(11a)中,情態詞“可能/一定”與否定詞“不”的轄域關系是可能/一定>不;在例(11b)中,兩者的轄域關系是不>可能/一定。

還有一類情態詞,無論它和否定詞各自的句法位置如何,情態詞的語義轄域始終高于否定詞。像英語中作道義情態解讀時的“must/ought(to)/should”等情態助動詞,就是如此[10](P532)。例如:

(12)a.John mustnt/must not leave.

b.John oughtnt/ought not to leave.

c.John shouldnt/should not leave.

在例(12a)中,情態助動詞“must”與否定詞“not”的轄域關系是must>not;在例(12b)中,情態助動詞“ought”與否定詞“not”的轄域關系是ought>not;在例(12c)中,情態助動詞“should”與否定詞“not”的轄域關系是should>not。

我們認為,漢語的“會”在與否定詞互動時,也具有和英語的“must/should”等相同的轄域性質。因為有時“會”在單獨否定形式中,無論否定詞“不”出現在“會”的前面還是后面,二者的語義解讀基本相同。例如:

(13)a.他聽了會不高興的。

≈他聽了不會高興的。

b.有時候我會不在家。

≈有時候我不會在家。

“會”的這種性質能合理解釋為什么“不會”和“不會不”語義上等同于“不可能”和“不可能不”。因為在單獨否定時,“會”在語義上的轄域始終高于否定詞“不”,這就使得否定形式“不會”的邏輯意義相當于“必然+非(+命題)”。而“必然+非(+命題)”和“不+可能(+命題)”在邏輯上具有等價關系。因此,“不會”和“不可能”具有相同的語義解讀。而在“不一定/可能”中,因為“一定/可能”不具有這一性質,邏輯上“不一定”其實等價于“可能不”,和“不會”或“不可能”具有不同的語義解讀。

類似地,在雙重否定形式時,“不會不”邏輯上相當于“必然+非+非(+命題)”。邏輯上的雙重否定(即“非+非”)又等同于肯定意義的“必然”,即邏輯運算的最終結果是“必然+必然”。雙重必然意義在本質上仍是必然性,這和“不可能不”的邏輯運算結果是等價的。而“不一定不”的邏輯運算結果是可能性意義,不同于“不會不”或“不可能不”的必然性意義運算結果。因此,“會”表面上的可能性意義,其實是其語義轄域始終高于否定詞“不”而導致的。

四、“會”的蓋然性解讀

下面,我們進一步討論“會”是否具有介于可能性和必然性之間的蓋然性意義[3]。蓋然性這一觀點指出了“會”是不同于可能性情態詞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問題隨之而來,一方面,它無法解釋上文中“會”的必然性意義解讀;另一方面,它也很難解釋“會”為何在級差含義(scalar implicature)、命題知情程度方面和必然性情態詞如“一定/肯定”具有相同的表現,而和漢語典型蓋然性情態詞“應該”不一樣。

(一)“會”和“應該”的差異

首先,從語用上的級差含義表現看,“會”不同于蓋然性情態詞“應該”,而和必然性情態詞“肯定/一定”等類似。根據Horn對級差的研究,同一個量級上可以包含不同強度的表達式[11]。比如蓋然性情態詞“應該”和必然性情態詞“一定”也可以分別看作同一量級上的弱項和強項,因為在情態力度上必然性高于蓋然性。

根據格萊斯(Grice)的語用數量準則(Maxim of Quantity),對于同一量級上的表達式,要盡量選用強項。如果選用了弱項,此時可以用強項的否定式來闡釋弱項的級差含義;如果選用了強項,則不能用弱項的否定式來表示強項的級差含義。因此,在使用了弱項“應該”后,可以用強項否定式“不一定”來闡釋其級差含義;反之,則不可以。例如:

(14)a.張三現在應該到家了。

——不過也不一定/但不一定到。

b.張三現在一定到家了。

——#不過也不應該。①

和“應該”不同,認識情態類型的“會”,無論是表示慣常用法、還是表示計劃性安排或推測意義,通常后面都無法再用“不一定”來闡釋。例如:

(15)a.小王每周一都會到辦公室。

——#不過也不一定。

b.不久你就會聽到確實消息的。

——#不過也不一定。

c.這陣兒天兒熱,肉放在外面,會變壞的。

——#不過也不一定。

d.工作安排已經定了,他下半年會在北京工作。

——#不過也不一定。

從級差含義的角度來看,這表明“會”的情態力度至少和“一定”相當。因為當二者的情態力度相當時,也無法用彼此的否定形式來闡釋級差含義。比如,“肯定”和“一定”都是必然性情態詞,因此,無法用“不一定”來闡釋“肯定”。而“會”和“肯定”在級差含義表現上跟“一定”相同。這說明“會”的情態力度和必然性情態詞“一定/肯定”是等同的,否則很難解釋為什么“會”在級差含義方面不同于“應該”。例如:

(16)a.他現在肯定在家。

——#不過也不一定。

b.他現在會在家里。

——#不過也不一定。

其次,與“應該”相比,由于“會”對說話者關于命題真值的知情程度要求更高,所以不太能用“不知道”來否定。例如:

(17)a.小王每周一都會到辦公室。

——??但我不知道是否如此。②

b.工作安排已經定了,他下半年會在北京工作。

——??但我不知道是否如此。

c.這陣兒天兒熱,肉放在外面,會變壞的。

——??但我不知道是否如此。

(18)a.他昨晚上肯定喝多了。

——??但我不知道是否如此。

b.他現在一定在辦公室。

——??但我不知道是否如此。

在例(17)中,在使用“會”后,如果再用“不知道是否如此”,整個句子的可接受性就會變差。這和例(18)中的必然性情態詞“一定/肯定”的表現是相同的。

而使用情態力度稍弱的“應該”時,雖然要求說話者關于命題真值的知情程度也比較高,但不如“會”或“一定”高。句子后面即使加上“我不知道是否如此”,整個句子的可接受性仍然較高。例如:

(19)a.現在他應該到家了。

——但我不知道是否如此。

b.他現在應該在辦公室。

——但我不知道是否如此。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會”和“一定/肯定”一樣都表示必然性意義,而不同于情態力度稍弱的蓋然性情態詞“應該”。

(二)“會”的蓋然性解讀釋疑

需要指出的是,“會”雖然表達必然性,但語感上“會”的必然性意義有時候似乎要弱于“一定”。這也是以往學者認為“會”不是必然性情態詞的一個原因。我們認為,這可能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會”的將來時標記性質;二是“會”在語用上對精確度要求較低。

首先,“會”除了認識情態詞的用法之外,它還是漢語將來時的標記[12]。根據Kartunen等學者關于將來時意義的“開放性假設(Openness Hypothesis)”,將來意義從認識論上說都是不確定的,即只是一種可能性,而不是一種必然性[13]。受到認識論不確定性的影響,可能導致“會”的將來推測用法時的必然性意義的降低,從而得到弱于“一定”的結論。

其次,“會”在語用上的精確度要求低于“一定”。語義上具有精確含義的詞語或表達式,為了交際的正常進行,在實際使用中也存在非精確用法[14]。比如“十點鐘”在嚴格語義上只能指分秒不差的“十點鐘”。但很多實際場合中即使偏離“十點鐘”幾十秒甚至幾分鐘,都可以算作十點。雖然“會”和“一定”都是必然性情態詞,但是“一定”的語用精確度要求更高,而“會”的語用精確度相對較低?!皶钡幕居梅ㄖ性趪栏裾Z義上都表達必然性意義,即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都必然如此。但可以看到,這些例子中其實都可以加上“通常/正常情況下”之類的表達式,使其在語用上變得更為精確嚴謹,以避免出現較真或者抬杠的情況。例如:

(20)a.(通常情況下,)油會浮在水上。

b.這陣兒天兒熱,肉放在外面,(通常情況下)會變壞的。

在使用“一定/肯定”時,則不需要借助“通常情況下”這種更為嚴謹的表達,因為“一定”本身的語用精確度要高于“會”,語用上就要求把所有的可能情況都考慮進去。

因此,“會”雖然有時會得到低于“一定”的蓋然性解讀,但和它本身是必然性情態詞的性質并不矛盾,它的蓋然性的解讀是其將來時標記以及語用精確度要求低于“一定/肯定”造成的。

五、結語

綜上所述,情態助動詞“會”在認識情態類型時雖然有不同的用法,但本質上是必然性意義情態詞,而非可能性或蓋然性。在否定形式時,“會”和“可能”的語義等值現象,并不意味著“會”也表示可能性意義,而是因為邏輯語義轄域層面,“會”始終高于否定詞所導致的。與蓋然性情態詞如“應該”相比,“會”在級差含義、命題知情程度的要求方面,和漢語典型必然性情態詞“一定/肯定”表現相同。盡管“會”和“一定”等都屬于必然性情態詞,但由于“會”的將來時標記性質及語用精確度方要求低于“一定”等因素,造成了“會”有時候在語感上具有稍弱的蓋然性解讀。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3]郭昭軍.從“會2”與“可能”的比較看能愿動詞“會2”的句法和語義[A].中國語文雜志社編.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二)[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彭利貞.現代漢語情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范曉蕾.助動詞“會”情態語義演變之共時構擬:基于跨語言/方言的比較研究[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16,(2).

[6][日本]魯曉琨.現代漢語基本助動詞語義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7]Palmer,F.R.Mood and Modality(Second Edi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8]Klecha,P.Diagnosing Modality in Predictive Expressions[J].Journal of Semantics,2014,(31).

[9]Giannakidou,A. & Mari,A.A Unified Analysis of the Future as Epistemic modality[J].Natural Language & Linguistic Theory,2018,(36).

[10]Iatridou,S. & Zeijlstra,H.Negation, Polarity and Deontic Modals[J].Linguistic Inquiry,2013,(44).

[11]Horn,L.R.On the Semantic Properties of Logical Operators in English[D].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1972.

[12]石毓智,白解紅.將來時標記向認識情態功能的衍生[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1).

[13]Karttunen,L.Possible and Must[A].In Kimball,J.(ed.).Syntax and Semantics(Vol I)[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2.

[14]Lasersohn,P.Pragmatic Halos[J].Language,1999,(3).

Possibility, Probability or Necessity?

——Revisit on the Modal Strength of Modal Verb “Hui(會)”

Wei Zh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ure,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 China)

Abstract:Contra to previous possibility or probability analysis, epistemic modal verb “hui(會)”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a necessity modal. The semantic equivalence between “hui(會)” and “keneng(可能)”in negation form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positive polarity nature of “hui(會)”, which always scopes above negation marker “bu(不)”. In addition, “hui(會)” shows a parallel relation to necessity modals like “yiding(一定)” in view of scalar implicature and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of proposition, but differs from probability modals like “yinggai(應該)”. The probability reading of “hui(會)” results from factors like the use of future marker and lower requirement of pragmatic precision.

Key words:“hui(會)”;possibility;probability;necessity

猜你喜歡
可能性必然性
探討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對外開放的必然與問題分析
供應鏈風險發生大小、發生與持續時間的估計:一個動態貝葉斯的推理網絡研究范式
海南省熱帶花卉文化研究
試述兩種分配制度相結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觀念可能性與現實可能性
個人在國際法中的地位
小學數學《可能性》智慧教育案例設計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學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