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橈骨下端骨折的臨床效果研究

2020-06-08 05:40李瑞霄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關鍵詞:橈骨骨折評分

李瑞霄

(河北省涿鹿縣中醫院,河北 涿鹿)

0 引言

橈骨下端骨折是常見于兒童以及老年患者之中的嚴重骨折,特別是兒童骨質生長不夠完全有效,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出現骨質疏松,在此類較為薄弱的交接骨處便容易出現骨折[1]。橈骨下端骨折會影響患者整個腕部以及手掌的活動,如若治療不夠及時或者復位異常等容易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傳統外固定方式治療效果較為欠缺,治療后容易誘發多種并發癥狀,隨著醫學的發展切開復位內固定逐漸進入橈骨下端骨折的應用之中,為探尋此類方式的治療效果進行本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特選取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我院外一科進行治療的206 例橈骨下端骨折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個體,遵循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03例患者,對照組中56 例男性,47 例女性,年齡55~74 周歲,平均(61.25±2.76)周歲;觀察組中55 例男性,48 例女性,年齡56~75 周歲,平均(60.97±2.84)周歲,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比較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基礎外固定進行治療:(1)為患者進行局部麻醉之后,將患臂放置于旋前位,然后緩慢將肘關節彎曲為直角;(2)使用對抗牽引作用7 min,然后使用手法進行復位;(3)待復位成功之后利用石膏進行有效固定并加壓,固定一段時長后即可進行康復鍛煉。

觀察組患者予以切開復位內固定進行治療:(1)患者采用仰臥體位,將手掌側緣向上展示,將患者放置于干凈消毒的手術臺上,然后對其進行臂叢麻醉,應用X 片進行骨折情況展示,骨折較為嚴重患者應當進行牽引;(2)于患者下段掌側行8 cm 左右的切口,然后沿皮膚、肌層以及筋膜層層切開,讓骨折部位能夠有效展示出來,此過程需要注意避免損傷神經以及血管;(3)應當在C 臂X 線機的輔助下將錯位部分進行有效復位,待復位成功后利用克氏針進行暫時固定,然后根據骨折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鋼板放置于橈骨之中;(4)在患處需要留置引流管,然后使用生理鹽水將切口進行清理后即可逐層縫合。(5)術后2 d 即可拔除引流管,術后14 d 便可觀察患者患處切口情況進行拆線處理。

對照組患者最少需要40 d 后才能夠進行康復訓練,而觀察組患者在術后7 d 后便可進行康復訓練:(1)所有患者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都應當循序漸進,增加訓練時長以及力度。(2)并且訓練保障由大到小、由遠到近。(3)觀察組骨折嚴重患者手術后還是需要使用外固定支架。

1.3 效果判定

記錄患者治療后的掌傾度、尺偏度、恢復時長等臨床表現,并且使用Mayo 腕關節功能評分對患者功能行為進行評分,評分表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功能恢復越差[3];并且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有效為X 片顯示骨折得到明顯恢復,正?;顒訜o明顯異常;好轉為肉眼觀察骨折還具有輕微畸形,功能有些許損傷;無效為無以上表現出現,甚至畸形更加嚴重。其中,總有效率=(有效+ 好轉)/總例數×100%。治療后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創傷性關節炎、腕部神經受損以及肩手綜合征等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4.0 軟件進行計算,其中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 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掌傾度、尺偏度、恢復時長以及腕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掌傾度、尺偏度、恢復時長以及腕功能評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掌傾度、尺偏度、恢復時長以及腕功能評分

腕功能評分(分)對照組 103 6.90±0.23 25.19±1.38 97.05±10.02 92.34±6.18觀察組 103 7.33±0.24 27.54±1.21 80.12±9.42 79.45±5.94 t 9.593 9.496 9.129 11.152 P 0.000 0.006 0.016 0.000組別 例數 掌傾度(°)尺偏度(°)恢復時長(d)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n(%)]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以及再出血情況對比[n(%)]

觀察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有3 例(6.67%)小于對照組患者中7 例(15.56%)(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橈骨是屬于解剖學中較為脆弱的部位,通常由于橈骨原因手掌直接受力,便容易增加骨折的可能,并且骨質疏松后骨質出現脆性,因此老年患者患病幾率容易增加[4]。目前治療此類骨折通常是外固定以及內固定治療兩種,其中外固定便是傳統保守治療,此類方式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并且經濟負擔低,早期受到廣大群眾歡迎,但是此類治療方式的治療時間較長,而且通過外部進行固定即是閉合復位,后期恢復后可能結構有所欠缺,并且骨折程度如若較為嚴重,出現粉碎性骨折治療效果就不勝如意了[5]。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生活質量要求的提升,很多患者對于長時間的固定以及愈合效果出現不滿,應用內固定手術的患者人數逐年上升,本次研究便應用了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方式[6]。此類手術是將患者患處進行展示,直接進行復位以及固定,然后使用鋼板等工具進行固定,此類方式更加接近患處,能夠保障關節的有效恢復,這就極大程度上保障恢復效果,并且還減少愈合畸形的事態出現[7]。并且相較傳統外固定治療,患者能夠進行康復訓練的時長也直線減少,能夠讓患者盡可能進行自主鍛煉,增加腕關節的活動,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還減少了并發癥的出現[8]。

概而括之,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橈骨下端骨折的臨床效果極為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腕部關節活動,保障患者有效恢復,增加生活質量,并且并發癥較少,安全性極高,值得廣泛應用。

猜你喜歡
橈骨骨折評分
帶血管蒂橈骨瓣逆行轉位治療舟骨骨不連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療橈骨遠端AO B型骨折的療效分析
王阿姨骨折康復記
不可忽視的“一點點”骨折
慣量主軸在橈骨粗隆精確定位中的應用研究
VI-RADS評分對膀胱癌精準治療的價值
“互聯網+醫療健康系統”對腦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評分及SF-36評分的影響分析
我給爸爸評分
橈骨頭骨折治療要點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