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和不良反應評價 ?

2020-06-08 15:23廖秋梅
中外醫學研究 2020年11期
關鍵詞:不良反應應用效果

廖秋梅

【摘要】 目的:探究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運用發展性照顧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早產兒108例,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發展性照顧)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54例。對兩組正常體質量恢復時間、日均喂奶量、住院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觀察組正常體質量恢復時間早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日均喂奶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7.41%)低于對照組(20.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運用發展性照顧,不僅能夠縮短正常體質量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提高日均喂奶量,還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應當積極推廣應用。

【關鍵詞】 發展性照顧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 早產兒護理 應用效果 不良反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evelopmental care in nursing care of premature infant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 A total of 108 premature babie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velopmental ca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ation, 5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normal body mass recovery time, daily average feeding amount,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 The normal body mass recover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verage daily feed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7.41%)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3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evelopmental care in the nursing care of premature infant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normal body quality, hospital stay, increase the daily feeding quantity, but als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should be actively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早產兒的各系統和器官功能發育還不十分完善,容易導致貧血、病理性黃疸等相關并發癥發生。在不斷改善和發展醫療技術的影響作用下,明顯提高了早產兒存活率,但常規護理已經無法使臨床需求得到滿足[1-2]。發展性照顧這一新型的護理模式能夠按照新生兒的具體病情狀況,對患兒實施發展性照顧,可以促進早產兒身體機能不斷增強[3-4]。為了對發展性照顧模式的臨床價值進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探究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運用發展性照顧的臨床價值,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早產兒108例,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觀察組男26例,女28例,胎齡31~36周,平均(34.19±2.57)周;對照組男30例,女24例,胎齡29~36周,平均(32.59±2.07)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時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將伴嚴重感染和器質性疾病者排除。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將保溫箱內的濕度和溫度控制好,對患兒的生命體征密切觀察,尿布需要及時更換,按時喂奶等。

除上述常規護理外,還給予觀察組發展性照顧:(1)對子宮環境進行模擬。密切監測監護室的溫度,每隔2小時檢測1次,通常情況下,將患兒肛溫維持在37 ℃,將皮膚溫度維持在36.5 ℃,合理調整保溫箱的溫度和濕度,通常情況下,暖箱溫度為30 ℃左右,按照日齡的增加需要將保溫箱的溫度由80%調整至60%;減少光線和噪聲的刺激,將設備音量、講話音量降低,對日夜周期性光照進行模擬,防止強光照射對眼睛產生損傷。(2)撫觸護理。通過皮膚神經末梢,能夠將良性溫和的刺激向中樞神經系統中傳遞,例如通過肌膚接觸、擁抱及按摩等能夠獲得良性刺激,增加早產兒安全感,在發揮安慰作用的同時,還可以對早產兒的行為狀態實現持續調節。因此,撫觸護理開始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早產兒出生后的第2天或病情穩定后,在對早產兒喂奶或沐浴前可以對其實施撫觸。護理人員在撫觸前需要將個人衛生做好,對手衛生制度嚴格遵守,將嬰兒潤膚油均勻地涂抹于雙手上,在撫觸早產兒過程中注意動作輕柔,每次撫觸時間為15~20 min,2~3次/d。(3)喂養護理。早期對早產兒進行非營養吮吸,即對于不能經口喂養的早產兒,在胃管喂養的過程中,讓早產兒吸吮空的橡皮奶頭,非營養吮吸的特點主要為快速吸吮動作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且伴有短暫的間歇。通過對早產兒進行非營養吮吸,能夠使早產兒吸吮功能逐漸成熟,實現對腸道蠕動和胃排空水平積極強化,使早產兒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由胃管喂養逐漸向經口喂養過渡,使早產兒的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將生理性體重的下降幅度降低,有利于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4)鼓勵父母積極參與。①實施撫觸護理。探視時父母應當對寶寶進行撫觸,撫觸時,把手的位置放好后,脊柱前傾,就可以輕松自如地控制撫觸的手法。一次撫觸大約只需要10 min。撫觸時,用你的手輕輕撫摩寶寶的小臉、腹部和背,輕輕移動寶寶臀部、大腿、小腿和胳膊的皮膚下面的肌肉。②將定時探視的機會提供給患兒父母,同時利用開展健康教育的手段,在早產兒發展性照顧計劃中鼓勵父母積極參與,讓父母對早產兒的行為充分了解,同時利用案例講解法,在早產兒恢復中,使父母堅定信心,盡可能地讓父母完成和早產兒的互動。③通過播放舒緩的音樂,利用動作、肢體、眼神等加強與患兒的交流,或讓早產兒聽爸爸媽媽的聲音,從而使患兒的觸覺感受、聽覺感受及視覺感受不斷增強。同時,早產兒出生后應當多和母親在一起,肌膚貼著肌膚,這樣寶寶的心跳、呼吸、體溫會更加正常,此外,母嬰肌膚接觸還可以使寶寶提高對特定細菌的免疫,增強其機體抵抗力。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正常體質量恢復時間、日均喂奶量、住院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正常體質量恢復時間、日均喂奶量、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正常體質量恢復時間早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日均喂奶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早產兒對外界環境存在較差的適應能力,相比于足月新生兒,其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對患兒正常生長發育的影響較大。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可以將必要的生命支持設備提供給早產兒,有利于各項搶救工作順利開展,改善患兒的疾病預后[5-6]。在早產兒疾病恢復中,不僅需要對患兒進行積極治療,還需要加強對患兒的有效護理干預,為患兒提供發展性照顧有利于促進其疾病恢復[7-8]。

相比于傳統護理模式,發展性照顧從多個方面體現了先進性:(1)發展性照顧能夠充分考慮新生兒的生理特征,在照顧新生兒期間可以把影響新生兒發育的危險因素排除,能夠將舒適、適合新生兒發育的環境營造出來。(2)護理人員可以有效控制外界環境,利用體位交替擺放、規律撫摸等相關操作保證早產兒的胃功能發育,使其胃排空時間縮短,使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明顯降低。(3)護理人員按照母乳哺乳優先的原則,將科學的營養支持方案制定出來,使早產兒對營養的需求得到滿足,同時能夠防止出現喂養不耐受的情況。(4)通過對早產兒實施鳥巢式照顧,能夠使早產兒的邊界感和安全感增加,同時對早產兒實施舒適體位,能夠防止早產兒出現各種不適情況[9-11]。

本文經研究顯示,觀察組正常體質量恢復時間早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日均喂奶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0.37%)低于對照組(7.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運用發展性照顧護理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該研究結果和祝希亞[12]研究的“探析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8.89%,低于的參照組23.81%(P<0.05)”的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運用發展性照顧,能夠促進患兒體質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恢復,提高喂奶量,改善患兒的營養狀況,同時還可以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有利于患兒疾病恢復,可見其存在十分顯著的臨床價值,應當在臨床中積極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清華.分析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9,38(24):135-138.

[2]孫芹.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實施發展性照顧的意義[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9):193.

[3]陳月圓.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8):177-178.

[4]石巧云.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醫藥前沿,2016,6(18):299-300.

[5]王蕾.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9):259-260.

[6]陳燕.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7):117-118.

[7]冼鴻歡.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對改善早產兒喂養狀況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5):70-71.

[8]張進英.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3):128-129.

[9]唐培仙.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采用發展性照顧的探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248-249.

[10]王靜.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7):134.

[11]徐秀.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實施發展性照顧的臨床價值研究[J/OL].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4):125,129.

[12]祝希亞.發展性照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4):107-108.

(收稿日期:2019-12-16) (本文編輯:馬竹君)

猜你喜歡
不良反應應用效果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醫院集中監測研究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手術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健脾扶正湯在晚期胃癌治療中的應用
紫杉醇脂質體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分析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