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史留名
——陸文夫與美食文化(二十二)

2020-06-10 01:24高建國
江蘇地方志 2020年1期
關鍵詞:陸文夫美食家當代文學

◎ 高建國

什么是成功人生?你在世時,有人說好;你謝世后,能載入史冊。陸文夫就是這種人。從20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在各種當代文學史里,總能找到“陸文夫”或“《美食家》”內容?!睹朗臣摇肪食尸F的美食文化,既受到高度評價,也寫進了文學歷史。那么,這樣的文學史有幾本?史書又是怎樣評價陸文夫和《美食家》的?本文聊聊這個話題。

一、哪些史書寫到陸文夫?

(一)新時期文學史

“新時期”(1977-1989)是一個斷代史,比較特殊,只有短短12 年時間,卻聚集了五代中國作家的智慧和力量,創作了許多影響巨大的文學作品。率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便來自新時期文壇。在“新時期文學史”中,有兩本書涉及陸文夫。一本是周鑒銘《新時期文學》(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一本是汪時進等《新時期文學》(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這兩本書敘史,沒使用縱向的“時間結構”,而是依據不同文學體裁,分列章節。

(二)當代文學史

指1949 年以后的文學歷史,涌現出無數杰出作家和作品。寫到陸文夫的文學史,這一類最多。筆者粗略統計:1、20 世紀80 年代,寫到陸文夫的當代文學史,有洪子誠等《中國文學4·當代部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吳三元《中國當代文學》(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李叢中《新中國文學發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8)、李達三《中國當代文學史略》(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李友益等《中國當代文學教程1949-1986》(長江文藝出版社1989)、王慶生《中國當代文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鄭觀年等《中國當代文學教程1949-1987》(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2、20 世紀90 年代,寫到陸文夫的當代文學史,有江西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史》(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0)、雷敢等《中國當代文學》(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林湮等《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1949-1989》(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舒其惠等《新中國文學史》(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劉文田等《當代中國文學史》(河北大學出版社1991)、曹廷華等《中華當代文學新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唐敏等《新中國文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劉景榮《中國當代文學》(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閻奇男《中國當代文學》(中國文學出版社1995)、金漢等《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特·賽音巴雅爾《中國當代文學史》(民族出版社1999)、肖向東等《中國文學歷程·當代卷》(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9)。3、21 世紀初,寫到陸文夫的文學史,有黃偉宗《當代中國文學》(廣東旅游出版社2002)、金漢《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田中陽《中國當代文學史》(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陳世安等《中國當代文學》(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周成平《中國當代文學實用教程》(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張志忠《中國當代文學60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21 世紀10 年代,寫到陸文夫的當代文學史,有董健等《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張鐘等《中國當代文學概觀(第3 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王慶生等《中國當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三)世紀(百年)文學史

泛指20 世紀文學百年。過去為文學史斷代,習慣將辛亥革命至1949 年,稱作“中國現代文學史”;之后就是“中國當代文學史”。90 年代出現的“世紀文學史”,將其合二為一,視野更加宏闊。筆者粗略統計:1、20 世紀90 年代,寫到陸文夫的世紀文學史,有吳宏聰等《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86》(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徐國綸等《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續編)》(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孔范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黃偉宗等《中華新文學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朱棟霖等《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1 世紀初,寫到陸文夫的世紀文學史,有丁帆等《中國現當代文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朱棟霖等《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臺灣〕文史哲出版社2000)、王澤龍等《中國現代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唐金海等《20 世紀中國文學通史》(東方出版中心2003)。3、21 世紀10 年代,寫到陸文夫的世紀文學史,有李明等《中國新文學史(修訂本)》(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譚偉平等《現代中國文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王澤龍等《中國現代文學(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朱德發等《現代中國文學通鑒1900-2010》(人民出版社2012)。

(四)中華文學史

這是按照中國通史的思路,撰寫的文學史。根據國內傳統學術理念,古代、現代、當代文學史,隸屬不同學科,研究起來會各自為政?!爸腥A文學史”打破這種界限,前后出過三個版本。其中涉及陸文夫內容的,有《中華文學通史·第9 卷(當代文學編)》(華藝出版社1997)、《中華文學發展史·下卷(近世史)》(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中國文學通史·第11 卷(當代文學)》(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三部史著的主編,均為張炯先生;主要撰寫者,來自中國社科院文研所。

(五)文學專門史

這樣的史書有兩種:第一種,地方文學史。比如:陳遼《江蘇新文學史》(南京出版社1990)、范培松等《插圖本蘇州文學通史(第4 冊)》(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作為江蘇蘇州人,陸文夫在這兩本書中,得到了很高評價。第二種,小說專門史。比如:楊樹茂《新時期小說史稿》(花城出版社1989)、金漢《中國當代小說史》(杭州大學出版社1990)、王萬森《新中國中篇小說史稿》(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易新鼎《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發展史》(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游友基《中國社會小說通史》(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金漢《中國當代小說藝術演變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陸文夫的創作,涉足小說、散文、評論及影視文學,但小說成就最大。幾部史書都設專門章節,用以介紹陸文夫小說。

二、史書的作家歸類

陸文夫入史,會受到怎樣評價?研究這個問題,參照坐標很多,我們只取一點:在文學史中,陸文夫屬于哪一類作家?僅是一種身份定性,卻能看到不同結論??梢妼W界對陸文夫的創作,認知結果有分歧。下面幾種是主要分類。

第一類,“民俗風情”作家。先讀史書上的目錄:“劉紹棠、鄧友梅、陸文夫等的鄉土、市井、風俗畫小說”(李達三《中國當代文學史略》)、“汪曾祺、馮驥才、鄧友梅、陸文夫”(鄭觀年等《中國當代文學教程1949-1987》)、“汪曾祺、陸文夫等的江蘇市鎮風情小說”(林湮等《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1949-1989》)、“鄧友梅、陸文夫、汪曾祺的小說”(舒其惠等《新中國文學史》)、“劉紹棠、陸文夫、鄧友梅的小說”(劉文田等《當代中國文學史》)、“汪曾祺、劉紹棠、陸文夫、鄧友梅、馮驥才的小說”(曹廷華等《中華當代文學新編》)、“陸文夫、鄧友梅、馮驥才”(黃偉宗《當代中國文學》)、“陸文夫的姑蘇風情小說與林斤瀾的‘矮凳橋’風情小說”(金漢《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陸文夫、汪曾祺、鄧友梅”(田中陽《中國當代文學史》)、“汪曾祺、鄧友梅、陸文夫的小說”(陳世安等《中國當代文學》)、“汪曾祺、鄧友梅、陸文夫等的市井小說”(王慶生等《中國當代文學(第2 版)》)、“鄧友梅、陸文夫的小說”(特·賽音巴雅爾《中國當代文學史》)、“陸文夫、鄧友梅、馮驥才”(黃偉宗等《中華新文學史》)、“汪曾祺、鄧友梅與陸文夫的小說”(王澤龍等《中國現代文學》)、“陸文夫、馮驥才的市井小說”(李明等《中國新文學史1949-2010(修訂本)》)、“陸文夫、鄧友梅的‘市井小說’”(張炯等《中華文學通史(第9卷)》)、“陸文夫、馮驥才等人的小說”(易新鼎《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發展史》)、“鄧友梅、陸文夫等的‘市井文化’小說”(金漢《中國當代小說藝術演變史》)、“古華、陸文夫”(閻奇男《中國當代文學·上冊》)、“汪曾祺、鄧友梅、陸文夫的小說”(陳世安等《中國當代文學》)、“陸文夫的蘇州市井小說”(徐國綸等《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續編》)、“風俗與時尚的現代交匯:陸文夫、鄧友梅、劉心武、池莉的小說”(譚偉平等《現代中國文學教程》)、“市井文化尋根小說:陸文夫”(游友基《中國社會小說通史》)、“劉心武陸文夫的小說”(劉景榮《中國當代文學》)、“劉心武、陸文夫、張承志的小說”(唐敏等《新中國文學》)。

以上目錄,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是鄧友梅、汪曾祺、馮驥才、劉紹棠、林斤瀾、劉心武、古華、池莉。他們與陸文夫,并列在史書的同一條目錄上,彼此必有共性。一是除池莉屬于“時尚”作家,其他人均有自己的“民俗風情”代表作。鄧友梅有《那五》《煙壺》;汪曾祺有《大淖紀事》《異秉》;馮驥才有《神鞭》《三寸金蓮》;劉紹棠有《蒲柳人家》《蛾眉》;林斤瀾有《矮凳橋風情》;劉心武有《鐘鼓樓》;張承志有《黑駿馬》《北方的河》;古華有《芙蓉鎮》。二是這些作品的發表和出版,集中于1981~1987 年,在文壇形成了“民俗風情”創作潮流?!懂敶冯s志前副主編汪兆騫先生說:“在全國第三屆獲獎的中篇小說里,竟然出現了別樣色彩繽紛的作品,如《美食家》《煙壺》《棋王》和《神鞭》等,格外引人矚目?!保ㄍ粽昨q《往事·流光:見證文學的光榮時代》)這些作品,就是人們俗稱的“民俗風情”小說。三是作品與作者都被社會熱捧。這些小說,多數獲了大獎,媒體的關注度高,評價文章也多,甚至呈現百家爭鳴態勢。就連汪兆騫本人,對這類小說也持相反兩種意見。一方面認為,“小說的藝術焦點都是從人物與傳統文化的糾葛中,探索民族的素質和心理結構,展示他們的個人命運與民族命運的沉浮,給人以歷史的反思和哲理的啟示?!薄拔覐膶懝懦枪锰K的《美食家》,寫老北京的《煙壺》中,皆能透視它們內蘊的文化傳統的潛流。美食、煙壺、神鞭、象棋從狹義或廣義上說,它們與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有著密切關系,作家正是把目光投向了傳統的歷史觀照?!绷硪环矫嬗终f,“它們寫的不是生活的主流,而是擷取了生活的幾朵浪花,一灣流泉?!薄斑@類作品有的在熱衷于傳統文化習俗風貌描寫的同時,忽視了藝術典型和時代精神,值得探究?!保ㄍ希┻@等于婉轉提出了批評。

第二類,“小巷文學”作家。先看史書目錄:“陸文夫:小巷世界的表現者與批判者”(范培松等《插圖本蘇州文學通史(第4 冊)》)、“陸文夫與小巷文學”(李叢中《新中國文學發展史》)、“陸文夫的《小巷人物志》”(國家教委高考司《中國當代文學史教學大綱》)、“小巷深處的直言者:陸文夫”(肖向東等《中國文學歷程·當代卷(上)》)、“陸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小說”(周成平《中國當代文學實用教程》)、“陸文夫的蘇州小巷風情”(張志忠《中國當代文學60 年》)、“陸文夫的蘇州小巷小說”(孔范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從‘小巷’中展示大千世界的陸文夫”(周鑒銘《新時期文學》)、“陸文夫:小巷風情”(楊樹茂《新時期小說史稿》)、“陸文夫的小巷人物”(王萬森《新中國中篇小說史稿》)。

“小巷”是江南城鎮的特有景觀,已成為文化符號。小巷文學,源于陸文夫的小說《小巷深處》(《萌芽》1956 年第10 期)。陸文夫的大半生,幾乎都是圍繞“小巷生活”,來創作小說與散文。他說自己,“生在小城里,長在小巷中,寫些小人物,賺點小稿費?!焙髞沓霭嫘≌f集,干脆取名《小巷人物志》。文學史說他,“扎進生活底層和深處不斷地揭示人生的道路,并植根于蘇州的風俗民情,使得其作品流露出濃郁的蘇州風味,這是陸文夫創作的鮮明特色,他也因此而被稱為‘陸蘇州’,他以蘇州或蘇州郊區為背景的作品被稱為‘蘇州文學’或‘小巷文學’”(丁帆等《中國現當代文學》)。學者劉卓出版過一本書,《市井風情錄——小巷文學》(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專門研究“小巷文學”的源流與特色。

第三類,“反思文學”作家。先看文學史目錄:“王蒙、陸文夫的小說創作”(吳三元《中國當代文學》)、“探尋深入寫“人”的新路子”(董健等《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陸文夫、陳建功的小說”(王慶生等《中國當代文學史(第二版)》)、“王蒙、陸文夫、高曉聲”(吳宏聰等《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86》)、“王蒙、劉心武、陸文夫、高曉聲”(朱棟霖等《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 版)·下》)、“高曉聲、陸文夫、張賢亮的小說”(江西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史》)。

乍看這種歸類,感覺有點亂。與陸文夫為伍的幾位作家:王蒙、陳建功、高曉聲、張賢亮等,他們的小說,內容多元,富于變化,傳統與現代熔于一爐,實在不易歸類。但有一個共同點,與《美食家》很相似:具有歷史反思傾向。比如:王蒙的《蝴蝶》,陳建功的《飄逝的花頭巾》,劉心武的《鐘鼓樓》,高曉聲的《漏斗戶主》《李大順造屋》,張賢亮的《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等。

第四類,“江蘇地域”作家。先讀文學史目錄:“陸文夫”(陳遼《江蘇新文學史》)、“高曉聲、陸文夫的小說”〔李友益等《中國當代文學教程1949-1986(下)》〕、“陸文夫、高曉聲、方之的小說”〔王慶生《中國當代文學》(第3 冊)〕、“陸文夫、高曉聲”(丁帆等《中國現當代文學》)、“陸文夫與蘇味小說”(朱德發等《現代中國文學通鑒(1900-2010)》)、“汪曾祺、陸文夫、方之”(汪時進等《新時期文學》)、“汪曾祺、陸文夫等的江蘇市鎮文化風情小說”(金漢《中國當代小說史》)。

與前幾類相比,“地域作家”的分類相對簡單。高曉聲、方之、陸文夫三人,均為江蘇作協1957 年“探求者”成員,可視為同類。汪曾祺中晚年定居北京,但筆下內容,主要寫故鄉高郵舊事,也被看成江蘇作家。他們的共同點是:浪漫的江南詩意,濃郁的水鄉風情,溫馨的城鄉舊事,質樸的人物形象。

三、目錄中的《美食家》

大多數史書,將《美食家》與陸文夫的其他作品,放在一起闡述。下面幾種文學史,卻是將《美食家》單列章節研究,顯得與眾不同。其中有:洪子誠等《中國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雷敢等《中國當代文學》(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特·賽音巴雅爾《中國當代文學史》(民族出版社1999)、唐金海等《20 世紀中國文學通史》(東方出版中心2003)。這些史書的目錄,大都有“陸文夫的《美食家》”這一條。只有唐金海等《20 世紀中國文學通史》,目錄寫得較長,“陸文夫的《美食家》和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在四部史書中,洪子誠等《中國文學》,最能凸顯學術膽略。出版于1986 年,稿成于1985 年,此時距《美食家》問世(1983 年),僅兩年時間。短短700 多天,雖能判斷一部小說的優劣,卻難定性它的歷史價值。此書卻將《美食家》,列入“新時期文學·中長篇小說”的首篇來介紹,體現了史家的犀利眼光。

四、史家評價《美食家》

這些文學史,又是如何闡述《美食家》的?史家很關注兩個方向:一是總結《美食家》主題,二是評價《美食家》人物。由于陸文夫小說,具有“多主題”特點,史書的評價,也便呈現多元特色。下面幾種觀點,具有代表性。

(一)《美食家》是“觀照歷史的中介和載體”

利用小說反思歷史,是新時期文學的一個現象?!睹朗臣摇芬采婕斑@一內容,所以史家認為,小說主題具有反思性。比如:劉景榮《中國當代文學》說,《美食家》“以朱自冶四十年吃客生涯的幾經變幻為主線,藝術地概括了建國以來幾個歷史階段的經驗教訓,具有深廣的社會內容?!崩钸_三《中國當代文學史略》說,《美食家》“無論是對朱自冶形象的批判,還是對吃的藝術的描寫,都只是作者反映現實,觀照歷史的中介和載體?!睏顦涿缎聲r期小說史稿》說,作品“折射著歷史風云的變幻,所以能使人以‘小’見‘大’,從一人一事的榮辱升沉來感受整個社會生活的曲折歷程?!?/p>

(二)《美食家》的“大主題”與“小主題”

陸文夫熱衷撰寫“多主題”小說,所以史家認為,《美食家》也有“多主題”特點。比如:王澤龍等《中國現代文學》說,“《美食家》通過對‘美食家’朱自冶大半生的經歷和名菜館經理高小庭幾十年人生道路的描述與回顧,批判了建國后20 多年來的教條主義、實用主義等‘左’的傾向的危害。這是小說大的主題。作品又由此發出多方面的意義,比如關于‘吃’的文化,建筑學、園林學、美容學諸多方面的意義。所有這些,都統攝在大主題中,渾然天成,在寫實性的描繪中寄寓著象征意義,也使作品獲得了更豐富的意蘊?!倍〉取吨袊敶膶W史新稿》說,《美食家》“以朱自冶獨特的性格邏輯組織社會歷史風云變幻,展示了許多從觀念出發無法展示的內容?!卑涤餍≌f具有多主題特點。

(三)《美食家》是“民俗文化”小說

本質上講,《美食家》是一部地域文化小說。但其“文化風情”,常常被“反思歷史”主題所遮蔽。不過也有史家,不畏浮云遮望眼,能夠直抵小說的文化本質。比如:田中陽《中國當代文學史》說,“作為風情小說,《美食家》并沒有停留在政治、社會的層面上暴露傷痕和反思‘左’的歷史,而是通過對蘇州名城的石板小巷、茶樓酒館、特色名點小吃以及珍饈美味佳肴的鋪陳渲染,展示了濃郁的地域風情,傳遞了對飲食文化的理性認識。小說始終籠罩在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中,讀者也因此從這樣的氛圍中進入領略飲食文化、領略哲理人生的新的境界?!庇终f,“如果從政治的、社會的或道德的層面來看待朱自冶,這樣的寄生蟲及他的寄生蟲生涯是沒有表現價值的。但如果從民俗文化的層面來考察,朱自冶則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審美價值。他既是蘇州飲食文化的載體,又是蘇州飲食文化的見證人和參與者。蘇州飲食文化的精美、豐厚、韻味,通過朱自冶的參與(吃的過程)得到展示;蘇州飲食文化的存亡興衰,通過朱自冶的生活經歷得到表現?!笨梢妼W者從《美食家》中,已認識到美食文化,對這部小說的統攝作用。

(四)朱自冶是一個創新形象

史家公認:《美食家》里的朱自冶,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創新形象。但怎樣定性人物,彼此觀點又有差別。1、作者既愛又恨的人物形象。鄭觀年等《中國當代文學教程》說,“小說的一個突出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朱自冶這個獨具個性的資本家兼美食家的形象?!庇终f,“作者嘲諷了朱自冶身上腐朽的寄生蟲以及思想、作風上的其他缺陷,并對此表示出了一種明確的批判意向;但同時,又沒有全盤否定朱自冶其人,暗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像朱自冶這樣的‘吃客’,用來借以指導消遣,這對于保持和發展蘇州傳統名菜、發揚光大吳越菜系,是不無益處的?!?、不思悔改的寄生蟲。王萬森《新中國中篇小說史稿》說,朱自冶“是一具病態社會的病態軀殼。生活的寄生地位,使他身上失去作為人的活生生的東西,人性蛻化了。新中國成立后……他在無意識之中積累起的飲食經驗,竟在發掘飲食文化的需要中產生了知識的價值。但是,新的生活沒有,也不可能將他‘吃客’的寄生性一下子沖刷干凈,當他榮任烹飪學會會長,并設法躋身名菜館當高價‘指導’時,在他家辦家宴的春風得意之間,他的身上便散發出一股‘霉味’,寄生蟲的幽靈還附在他的身上。人們應該慨嘆于他的人性煥發,但也不能忽略‘沉渣泛起’的教訓?!?、“獨特而又帶喜劇色彩”的形象。李達三《中國當代文學史略》說,作者“關注的不是朱自冶的性格到底怎樣,而是這樣一個從小吃到老,吃成了精,吃成了專家的人40 余年來命運的變化。正是他那獨特而又帶喜劇色彩的命運沉浮,產生了奇異的藝術效果?!?、“歷史風云變幻的活見證”。楊樹茂《新時期小說史稿》說,作者“由主人公朱自冶的‘吃’癖,寫出我國城市工作的興衰起落,使這部‘烹飪經’也成為一部‘風云錄’。而食客朱自冶便是歷史風云變幻的活見證?!?、中國式的“奧勃洛摩夫”。肖向東等《中國文學歷程·當代卷(上)》說,“美食家朱自冶是一個奧勃洛摩夫式的食客形象,朱自冶,‘豬子也’的諧音,作者對他的命名就顯示出鄙視的態度……這是一個既令人反感、又令人神往,既庸俗齷齪、又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五)高小庭印證了一段特殊歷史

在小說中,高小庭既是敘事者,也是餐飲業的“革命者”,可惜好事沒辦好。史家對人物的評價,也因此出現了分歧。1、打著革命旗號破壞傳統的人物。劉景榮《中國當代文學》說,在《美食家》里,“高小庭的‘飯店革命’原以為可以阻止朱自冶紙醉金迷的生活,但是卻革去了飯店的傳統特色,革去了飯店的正常秩序和工作人員的事業心、責任心與服務精神?!笨追督瘛抖兰o中國文學史》說,“飲食界的領導者高小庭由于對這些不勞而食的資本家的階級仇恨,使全市的飯店都成了工農兵食堂,只賣大眾菜而不再為美食家服務。而這樣做的后果不僅破壞了蘇州著名的飲食文化,而且恰恰使這個除了吃什么也不會做的廢物在恢復傳統飲食文化的今天荒唐地成了有名的美食家。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來觀照今天的現實,使作品在世俗風情的描繪中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歷史感?!?、我黨城市工作“左”傾路線的代表人物。鄭觀年等《中國當代文學教程》說,“作者借高小庭這一含蓄生動的形象,揭示了解放后我黨城市工作中的‘左’傾錯誤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展現了它的嚴重的后果,以作為四化建設中的借鑒。這便是小說深刻的思想意義之所在。3、有缺點的戰士。舒其惠等《新中國文學》說,“二十多年后復職的高小庭終于看清兩點:一是過去‘左’的一套絕對錯了;二是朱自冶絕不能指導工作,決不能領導烹飪學會。有缺點的戰士畢竟是戰士,有長處的寄生蟲終究是寄生蟲。高小庭的存在,永遠是對朱自冶的抑制。這就是新社會比舊社會進步之所在?!?、歷史進程中逐漸成熟的人物。肖向東等《中國文學歷程·當代卷(上)》說,高小庭在小說故事的“整個敘述過程中,他同時展示著自己的人生歷程,剖析著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完成了自我塑造。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脈絡很清晰,經歷了從‘左’傾幼稚病患者到懺悔者的兩個階段。這是一個在歷史進程中逐漸成熟的人物,具有深廣的典型意義?!?/p>

(六)《美食家》的藝術創新

史家認為,《美食家》的文學貢獻,同樣也體現在創作手法的創新。1、有“精致、細膩、清奇的藝術格調”。舒其惠等《新中國文學》說,“《美食家》題材獨特,時間跨度近五十年,社會生活面廣,內容復雜,若無上等的剪裁功夫,容易失之于龐雜。陸文夫以其清雅的行文,工巧的謀篇,合度的剪裁,使作品如蘇州盆景,收山林竹石于一盆之間,生趣盎然,又不枝不蔓,雖無長風出谷、渴驥奔泉的遒勁健舉之勢,卻有精致、細膩、清奇的藝術格調?!?、“用喜劇的形式寫悲劇?!倍》取吨袊F當代文學》說,由《美食家》看出,“陸文夫總是帶著對生活的喜悅感觀察生活,頗具慧眼地捕捉生活的喜劇性,使喜劇性與他對生活的獨到發現、深刻思考及其創作的嚴肅題旨融為一體?!薄睹朗臣摇肥恰坝孟矂〉男问綄懕瘎?,讓人在笑中沉思?!?、《美食家》能夠“找出個人與歷史的直接關系”。王萬森《新中國中篇小說史稿》說,“陸文夫將‘審視普通人的生活道路’,‘找出個人與歷史的直接關系’作為創作追求。能夠明確體現這種追求,并且代表他的藝術風格的作品,是中篇小說《美食家》?!?/p>

以上的文學史回溯,凸顯了陸文夫及《美食家》的歷史位置。陸文夫本人,對作家作品能否進文學史,倒并不在意。他曾說,“作家被人記住不是靠文學史,而是靠他的作品。有許多人只知道《西游記》,卻不知道吳承恩,甚至有人只知道《紅樓夢》,不知道曹雪芹。我認為這對作家來說并不可悲,吳承恩和曹雪芹也不會因此而生氣,他們是三生有幸,能做到人以文傳?!庇终f,“如果一個作家名噪一時,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卻又不知道他到底有些什么知名的作品。完了,人一走茶就涼了,那文學史是幫不了忙的?!保懳姆颉段膶W史也者》)陸文夫走了,“茶”卻沒有涼?!睹朗臣摇纷詥柺榔?,便不脛而走。這部小說,連同它承載的美食文化,從華夏走向世界,從文壇流傳民間,從筆下直抵人心。說明先生的作品,已被人們記住。這是史書取代不了的。

猜你喜歡
陸文夫美食家當代文學
《有人敲門》:陸文夫的電影夢
A taste of Jiangnan
陸文夫《故事法》的故事(主持人語)
蓄勢中的西藏當代文學——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來文學成就
美食家忽必烈
如何認識中國當代文學?
重讀陸文夫兼論80年代文學相關問題
大美食家
我長大了要當美食家
文學自覺與當代文學發展趨勢——從昭通作家群說開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