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姆萊特》探究閱讀

2020-06-12 11:35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16期
關鍵詞:哈姆萊特悲劇

入乎其內

《哈姆萊特》是著名悲劇之一,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被稱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通過復仇這一情節展現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從文章情節、人物形象、個性化的語言等方面去分析,對高中生閱讀相關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課文選取了第五幕第二場,這一場迷霧重重,一波三折,主要內容是雷歐提斯與哈姆萊特比劍,通過閱讀這一部分內容,可以體味出“比劍”中主要人物間的復雜關系,慢慢推向故事發展的高潮。

課文設置了四個懸念:

1.哈姆萊特本應該去英格蘭,但他識破克勞狄斯的詭計逃回了丹麥,他將面臨什么?2.哈姆萊特是否答應與雷歐提斯比劍?3.在比劍過程中,哈姆萊特是否已經覺察到雷歐提斯使用的劍有毒?4.雷歐提斯是否會按照克勞狄斯事先設計的計劃行事?每一個懸念圍繞著克勞狄斯的毒計是否能得逞和哈姆萊特能否避免厄運來展開,這樣處理能緊緊扣住讀者的心,使讀者的心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

課文中的矛盾沖突是我們解讀課文的關鍵突破點。一是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之間的殺父霸母之仇,另一個是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之間的殺父“害”妹之仇,正是有了這兩個巨大的矛盾沖突,才讓故事充滿戲劇性,而且故事圍繞“比劍”(明)和“毒計”(暗)展開,也暗示著故事的結局必然具有悲劇性。

課文的開始是哈姆萊特和好友霍拉旭的對話,哈姆萊特知道了克勞狄斯的陰謀,他的兒時好友被收買,時時刻刻都在監視他,表面是為了保護他而送他去英格蘭,實際是想借英格蘭國王的手殺掉他。哈姆萊特非常憤怒,此時此刻他已經有了復仇的想法。正巧此時,大臣奧斯里克前來拜訪,關于帽子展開了一段對話。奧斯里克假意取下帽子表示尊重,而哈姆萊特催促他戴上帽子,似乎這就暗示了哈姆萊特內心的正直,他見不得這種惺惺作態的表現。奧斯里克一陣假意的寒暄之后,他提到雷歐提斯是一個紳士,哈姆萊特即刻問,提及這位紳士的用意是什么,接下來加入了霍拉旭的旁白,“他的錢袋已經空了,所有金子般的漂亮話都用盡了?!惫黄淙?,立刻展露了他前來的真實目的,是要哈姆萊特答應與雷歐提斯比劍。表面上是征詢哈姆萊特是否愿意比武,實際上用的是激將法,說國王用六匹巴巴里的駿馬和雷歐提斯打賭,而雷歐提斯也提出六柄法國好劍和好刀,以及尤其珍貴的懸鏈,誘使哈姆萊特不能不接受雷歐提斯的挑戰。哈姆萊特答應了比劍。

在比劍開始前,克勞狄斯特意派一貴族過來詢問哈姆萊特是否愿意比劍,這也暗示了克勞狄斯的心急,他害怕哈姆萊特不中他的計謀,可見他的心機之深。不僅如此,見面時他還牽起雷歐提斯和哈姆萊特的手,假意相握使其和解,哈姆萊特也誠懇地向雷歐提斯道歉,求得他的諒解。但在選劍環節,似乎別有深意,雷歐提斯違背比賽規則,換了一把劍,這一別出心裁的設計似乎也為后面的陰謀埋下了伏筆,暗示了悲劇性的結局??藙诘宜惯€提出只要哈姆萊特擊中了就賞賜美酒珍珠以及鳴炮慶賀,并宣布比賽開始。

比劍開始,第一劍哈姆萊特就成功刺中雷歐提斯,克勞狄斯立馬鳴炮,并且賜給哈姆萊特一杯酒慶祝勝利,但哈姆萊特并沒有喝下,而是暫放一邊。第二次又成功刺中,王后替哈姆萊特喝下了酒??藙诘宜箙s說不要喝,也表示這杯酒有問題,果然后文就印證了,王后喝下這杯酒之后,克勞狄斯的旁白就說明這杯酒是一杯毒酒,克勞狄斯早已布下計謀想置哈姆萊特于死地。第三劍、第四劍,在第四回合雷歐提斯挺劍刺中了哈姆萊特,在爭奪中,哈姆萊特也奪取了雷歐提斯的劍刺傷了雷歐提斯,此刻故事達到了一個高潮,兩人雙雙中劍。突然,王后倒地,道出這是一杯毒酒,隨后雷歐提斯也道出劍上有毒,并且無藥可救,而這一個巨大的陰謀來自于國王克勞狄斯。哈姆萊特憤怒到了極點,哈姆萊特用有毒的劍刺中克勞狄斯,逼著他喝下毒酒,最后克勞狄斯也倒地死亡。臨死之前,哈姆萊特希望他的朋友霍拉旭暫時犧牲去天堂的幸福,能夠替他傳述他的故事。

這一部分情節變故迭起,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哈姆萊特是一個善良憂郁的王子。

出乎其外

《哈姆萊特》的悲劇色彩

哈姆萊特的悲劇根源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反動勢力強大。哈姆萊特是封建社會內部出現的少數先進人物的代表,他與克勞狄斯為首的宮廷集團的斗爭,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人物(少數)為實現美好理想與社會惡勢力(強大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社會罪惡與封建勢力交織)所進行的斗爭。

其二,哈姆萊特所代表的人文主義思想本身具有的局限性。人文主義追求的是個性解放、個性自由。哈姆萊特面臨理想與現實矛盾時的精神痛苦的內容較復雜,一方面為現實中的罪惡、為理想不能實現而痛心,另一方面也是為個人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個人在精神上的打擊而痛心;思想局限更表現在脫離群眾、孤軍奮戰。最后,哈姆萊特身上還存在善于思考、不善于行動的性格弱點以及不少舊思想的負擔。

《哈姆萊特》是一個悲劇,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關于哈姆萊特悲劇的成因卻眾說紛紜。主導看法是認為哈姆萊特是人文主義的代表,他的悲劇客觀上是由于敵對的一方,即封建階級的力量相對強大,而哈姆萊特,即人文主義者的代表的力量相對弱小。主觀上則是由于哈姆萊特作為人文主義者有著自己的局限性。

從個體角度尋找原因。最有影響的一種看法是認為哈姆萊特天性軟弱、猶疑,擔當不起“重整乾坤”、改造社會的歷史重任。哈姆萊特“非常軟弱而憂郁”的思想使他在復仇行動上延宕。此種觀點可以稱為個性缺陷說。

但是,從社會角度來尋找哈姆萊特悲劇的原因,其方向是正確的。首先,《哈姆萊特》并不是一部闡釋人文主義者斗爭失敗的原因的歷史文獻,莎士比亞也沒有將其寫成一代人文主義者的悲劇。而是以中世紀的丹麥宮廷為背景,描述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故事。一方面,可以把雙方力量的過于懸殊作為哈姆萊特悲劇的主要原因。從表面上看,克勞狄斯掌握著國家的權力,擁有朝廷的力量。而哈姆萊特則孤身一人,昔日的情人和朋友,如今也成了克勞狄斯的密探。但是,克勞狄斯擁有的力量并不完全屬于他自己,而是屬于他所處的職位,老國王死后,這力量就落入他手中,只要他一死,這力量便會為哈姆萊特所掌握。而且,克勞狄斯雖然擁有國家權力,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卻不能公開動用這種權力來打擊哈姆萊特,而只能是?;ㄕ衼砑右岳枚?。另一方面,也由于王子的地位,哈姆萊特也擁有一定可以動用的力量,并且實際上他已經動用了,如布置貢扎古之死的演出,還有安排海盜替自己送信等。因此,克勞狄斯與哈姆萊特之間的力量對比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懸殊。

同步訓練

1.從文中看哈姆萊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嗎?為什么最后還是釀成了悲劇呢?

2.雷歐提斯的復仇和哈姆萊特的復仇是一樣的嗎?

【本版供稿/鄒卿媛格】

參考答案

1.哈姆萊特的悲劇是必然的,是他的性格使然。哈姆萊特的悲劇是他的性格的悲劇。莎士比亞塑造這一悲劇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哈姆萊特是一個英雄,他是“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注目的中心”,他負有“重整乾坤的責任”。但即便是這樣的一個杰出人物,由于自身的某些缺失也終于釀成了人生的悲劇,他不只是失去了自身的生命,也使丹麥失去了她的未來。這便啟示我們,為著我們的事業,為著我們的未來,我們必須正視自己的缺點,哪怕是那些在你看來即便是微不足道的缺點。

2.形式一樣,都是為父親報仇。但性質完全不一樣,克勞狄斯殺死哈姆萊特的父親是有目的有計劃的預謀,是為了篡奪王位并占有王后;哈姆萊特殺死雷歐提斯的父親,“是在瘋狂中犯下的過失”。其次,復仇的目的完全不一樣,雷歐提斯的復仇是基于個人感情,哈姆萊特則是要通過復仇達到“重整乾坤”的目的。再次,復仇的方式完全不一樣,雷歐提斯為了復仇,不擇手段。而哈姆萊特作為一個基督徒,要按照基督教義通過良心這一關,使自己復仇后能升入天堂,同時把敵人打入地獄。作為一個騎士,他要通過榮譽這一關,選擇一個公眾的場合,堂而皇之地復仇,使自己芳名永存人間。最后,兩個人的結局也完全不同,哈姆萊特死后有霍拉旭在人間傳述他的故事,芳名永垂;而雷歐提斯只能深深懊悔。

猜你喜歡
哈姆萊特悲劇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悲劇
歌德與別林斯基關于哈姆萊特“延宕”觀點的辯析
也說哈姆萊特的“困境”
《哈姆萊特》探究閱讀
《哈姆萊特》探究閱讀
參考答案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論述《哈姆萊特》及其藝術特色
畫家的悲劇
腫頭龍的悲劇
腫頭龍的悲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