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民宿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對湖北省恩施市推動民宿產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2020-06-19 02:15楊光
民族大家庭 2020年2期
關鍵詞:恩施民宿旅游

文/楊光

當前,正處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加快形成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新的發展機遇。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的新業態,以其綜合帶動作用強,在解決就業、增加收入、美化環境、文明鄉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正成為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本文試以恩施市為例,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民宿產業發展路徑,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提供借鑒。

一、民宿產業發展現狀

位于湖北省西南腹地的恩施市,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是武陵山生態文化保護實驗區、鄂西生態旅游圈核心和湖北省九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近年來,恩施市把培育發展民宿產業作為推動全域旅游提質增效,帶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發展民宿及星級農家樂1000 余家、床位4 萬余張,帶動1 萬余人就近就業,1.5 萬戶連接到旅游產業鏈上,年接待游客1200 余萬人次、旅游收入近1.5 億元。2019 年,恩施市獲授“2018 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2019 中國最美縣域”。9 月20 日,恩施市被國家文旅部認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偟膩碚f,全市民宿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完善設施,創優環境。隨著西部大開發、武陵山試驗區、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616”工程的實施,全市道路交通、水利電力、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大幅度改善。本世紀以來,實施了以“五改三建兩提高”為內容的生態家園文明新村建設,進行改水、改路、改廚、改廁、改圈,建池、建房、建園,提高鄉村文明程度、提高基層組織戰斗力,進一步加強農村科技、教育、文化和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民主法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自2017 年以來,恩施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引導鄉集鎮凈化街道、村居民綠化村莊、凈化庭院,城鄉“臟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扭轉,形成了“凈靚美”的環境,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的文明鄉風日益濃厚。鄉村環境更加舒適宜人,創造了鄉村旅游和民宿發展的良好條件。戽口村被譽為“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示范”。

(二)以景帶村,全域發展。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獨特的土苗侗文化習俗,堅持以景區為龍頭,科學規劃布局,全域發展旅游,民宿產業實現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擴張,構筑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近年來,恩施市圍繞打造“仙居恩施”建設“八大生態走廊”的發展藍圖,傾力打造恩施大峽谷、恩施女兒會、恩施玉露茶“三張名片”,先后建成了1 個5A 級景區、3 個4A 級景區、4 個3A 級景區和1 個省旅游名鎮,統籌旅游扶貧資金3885 萬元、旅游發展獎勵資金360 萬元,完善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停車場、旅游公廁、休閑廣場、標識標牌、游步道、觀景臺等配套設施,集中力量打造了2 個旅游扶貧示范鄉鎮、15 個旅游扶貧示范村,形成“一心三帶六組團”旅游發展格局。楓香坡侗寨被評為全國農業休閑旅游示范點、湖北省生態旅游示范區。沐撫古鎮被評為湖北省旅游名鎮。營上村、高拱橋村被評為湖北省旅游名村,戽口、石林、雙河嶺、二官寨被列為市級旅游名村。二官寨村入圍全國100 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

(三)政策保障,持續支持。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十條意見》,明確“三年內,對創建為市級旅游名村的,一次性獎勵5 萬元;對創建為一至五星級農家樂的,一次性分別按0.5 萬元、1萬元、2 萬元、3 萬元、5 萬元的標準予以獎勵;對取得‘仙居人家’休閑旅游品牌認證資格的,按戶平2萬元的標準予以一次性獎勵”的政策。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十條意見》,明確“對按標準打造民宿的,按0.15 萬元/間的標準予以補貼;全年累計組織游客100 人以上到市域內民宿連續住7 晚及以上的,對組織者按10 元/人的標準予以獎勵”的政策。制定出臺了《恩施市鼓勵旅游民宿發展和引導消費實施細則(試行)》《恩施市旅游民宿創建標準(試行)》,對民宿建設標準、獎補程序、申報條件、評定程序進行了明確。2019 年,全市兌現2018 年度旅游民宿發展獎90 家、獎補資金150 余萬元,兌現旅游民宿住宿組織獎1 家、獎補資金0.91 萬元,為民宿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四)全域布局,示范引領。按照全域旅游發展思路,加快推進恩施特色民俗文化旅游資源與民宿旅游的融合發展,通過先行先試、精品帶動、全域聯動,集中力量打造民宿產業示范。從發展現狀看,北部建成了龍鳳-白楊-太陽示范片,西北部建成了屯堡-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板橋示范片,南部建成了芭蕉-盛家示范片,東部按照成熟一批發展一批的模式進行建設。其中,以龍鳳、芭蕉、盛家壩和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等四個鄉鎮辦(處)的發展勢頭最為強勁。龍鳳鎮出臺了《關于推進現代民宿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對按要求建設的民宿實行獎補。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積極發揮市場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培育了365 家民宿,形成了一批分別以農民、投資開發商、民間融資為主體的民宿產業經濟實體。盛家壩鄉成立了民宿產業發展合作社,通過承辦“中國攝影家走進恩施主題采風活動”等各類活動,展示傳統婚禮、大集南戲、土家“九佬十八匠”技藝、土家阿哥阿妹農耕文化、兒時鄉愁記憶等多項民俗文化,帶動了民宿產業發展。以楓香坡侗寨茶花山莊為代表的鄉村民宿、以西顧望城山居和道遠家為代表的高端民宿嶄露頭角。茶花山居被評為“湖北省金宿級民宿”,擬申報為“國家五星級旅游民宿”。

恩施市楓香坡侗寨“好吃一條街”民宿

(五)豐富業態,活躍山鄉。民宿產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各地采取“一季一主題”形式,先后舉辦“年貨趕場節”、土家廟會、“樂享春天·品味恩施”、“杭情施意·恩施等你”、恩施萬人插秧節、洋芋花節、“恩施論駕”和同程驗客等鄉村旅游活動,形成了生態觀光、農業采摘、民俗體驗、仙居人家等類別較為齊全的民宿旅游產品體系。與同程旅游、新浪微博等媒體合作,利用大數據平臺實現民宿產品在客源市場的精準營銷。同時,積極培植養老服務、中藥保健、療養康復等特色旅游產品,帶動各行各業發展。積極推廣“硒+旅游+醫藥養生”線路,在已開通恩施航班、動車的旅游城市,尤其是在缺硒地區城市開展“硒游恩施進社區”宣傳活動,并與南京德源健康集團等多家醫藥企業合作,組織1 萬余名消費者實地體驗。高臺、麂子渡等一批旅游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農戶土地,盤活農村閑置資產資源,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白楊坪鎮魯竹壩村白果園,實行旅游產業、葡萄種植加工和開辦農家樂、民宿等多產業融合,帶動了脫貧致富。

楓香坡侗寨茶花山居外景

楓香坡侗寨鼓樓

二、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配套,建設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生活品質提升,親近自然、放松身心成為共鳴,尋一處鄉村,享受愜意的慢生活,成為越來越多城市人群的美好向往。他們是民宿的主流客群,在期待享受鄉村生活的同時,也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捷和舒適。但是民宿低層次開發帶來產品低質的風險,許多基礎設施難以滿足游客需求。比如醫療點、停車場、照明系統、公共休閑場所等公共設施配套短板,還有民宿衛生間數量缺乏、衛生不達標,民宿建筑、環境、消防、安全措施做得不夠到位等問題。

(二)缺乏特色,檔次不高?!懊袼蕖弊鳛樵诼糜紊钪行蓓?、度假、娛樂的場所,游客期冀在這里體驗當地特色的田園風光、民俗風情,感受鄉土味、文化味、人情味,又能享受到家的溫暖。隨著游客的大量涌入,鄉村無序建設,民居建筑洋化,地方性文化景觀消亡,民間傳統文化遺失。多數民宿就是一個“農家賓館”,普遍存在特色不突出、主題不明顯,尚未形成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發展區域。

(三)缺乏質量,服務不足。民宿產品供給體系由鄉村文化空間和有形、無形的服務產品組成,主人自身生活品質的高低決定了民宿服務與體驗的質量。從前期發展的民宿來看,大多由景區、景點輻射范圍內的村民開辦,文化層次低,基本上不懂文化、不懂旅游,缺乏經營管理理念,更缺乏創新意識,對品質生活的藝術感受不夠。部分民宿的從業人員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水平不高,綜合素質有待提升。鄉村管理人才瓶頸突出,缺乏有力地服務與指導。各級舉辦的能力素質培訓覆蓋面有限,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三、對推進民宿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民宿作為一項旅游產品,就是旅游目的地社會空間、物質空間、文化空間、精神空間被設計、開發、使用和改造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差異化、培育品牌的過程。所以,民宿產品要以文化為魂,把當地世代形成的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演藝等發掘出來,讓游客可以體驗農耕活動和鄉村生活的苦樂與禮儀,在陶冶情操中自娛自樂,化身其中。當下,發展民宿產業已然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內容,最終也將成為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對此,有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一)優化頂層設計與開發模式。各地要將民宿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武陵山(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規劃相結合,促進與全產業融合發展。要深化民宿產業發展體制機制保障作用,審視山水資源、人文景觀和當地特色農業產業文化,準確把握鄉村旅游民宿產業的發展趨勢、市場前景,把民宿產業打造成為特色優勢產業和富民惠民產業。從旅游資源較好的區域先行先試,發揮好A 級景區帶動作用,以古鎮、古街區和傳統村落保存完好的空間形態為物質載體,進行系統地規劃設計,促進民族文化進行轉譯再現,構建游客引進來、住下來的空間。進一步優化調整民宿創建標準和民宿發展、引導消費細則,制定民宿產業發展的激勵措施,建立工作專班,專門推動民宿產業發展工作,成熟一批發展一批,避免盲目發展、盲目競爭,推動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夯實民宿產業發展基礎。樹立基礎建設為產業服務的理念,加強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構建鄉村民宿發展空間。堅持公共設施由政府負責,民宿建設由村民自建的投入機制,繼續加大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整治人居環境,完善農村垃圾處理、污染治理措施和長效管理機制,綠化、美化、亮化村莊。擴大鄉村旅游試點村建設覆蓋面,充分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農耕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形地貌特點,建設一批地方標志性建筑,打造一批公共旅游景觀、賞花賞魚景點,開辟一批騎行路線、徒步路線,演出民族節目,開展互動活動,豐富旅游內容,讓游客“留下來”。堅持“外土內洋”的建設理念,保留建筑原有的外觀風格,保留農家小院氣息,內部進行現代化修繕、改造,推進民宿床位、衛生和洗浴設施改善,完善餐飲、會議服務、文化娛樂等功能。

(三)創新民宿發展業態?;诋a業融合優化產品供給結構,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動民宿實現差異化發展,以滿足游客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和實現鄉土文化的商品價值。推進文旅融合,結合大中專院校寒暑假社會實踐、實習和各類研學活動,將挖掘、展示、傳承、培訓少數民族豐富的民俗文化、特色建筑、傳統手工藝和農業生活作為功能定位,講好“恩施故事”。在大眾民宿的基礎上鼓勵精品民宿建設,實行錯位發展、差異化競爭,集中打造一批諸如恩施玉露茶主題民宿、儺戲主題民宿、西蘭卡普主題民宿、藤編主題民宿等等。鼓勵發展“民宿+農事”、“民宿+養生”、“民宿+文化”等多種業態,促進產業鏈延伸,提升民宿的附加值,使更多農民享受民宿產業發展的紅利,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四)著力培育民宿產業發展人才。加強旅游人才培訓,組織旅游試點村支書、經營業主、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培訓,提高參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借力國家、省、州民宿發展管理培訓和東西部協作杭州對口幫扶恩施東風,借助專家團隊力量,采取“走出去、接進來”的方式,通過定期組織培訓班、組織考察學習、開展人才交流等方式,壯大民宿發展、管理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將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整理、歸納,編印成冊,進行輔導,開展以鄉村旅游發展、民宿經營管理、旅游從業知識培訓,培養一批懂文化、懂旅游、懂經營的民宿發展隊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民宿創意人才培訓基地,發揮好湖北民族大學、恩施職院、恩施職中及各類社會培訓機構作用。優化創業創新支持政策,引導村民回鄉創業、就業。

(五)推動行業自律共治共享機制。民宿發展,管理有效是基礎。要通過培養壯大民宿合作社、協會,建立行業自治組織,制定管理制度,規范經營行為,加強行業自律。相關部門和鄉鎮、村(居)加強指導、監督和管理,增強普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防微杜漸,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不斷提高依法經營、誠信經營意識。推動民宿產品研發,以游客需求為核心,推動“合作社(公司)+農戶”、村民自營、出租經營等多種方式,指導經營者創新發展理念,打造特色、形成規模。鼓勵行業組織策劃舉辦鄉村民宿和節會活動、趣味活動,充分利用電視、電臺、報刊、網站和微信微博,加大民宿產品宣傳推介,提升民宿熱度、增強吸引力。鼓勵企業和個人積極參加國家級、省級部門組織的大賽、展覽、推介活動,對獲得獎項的給予獎勵。

猜你喜歡
恩施民宿旅游
孿生院子民宿
東胡林民宿
簡約歐式9.4.4全景聲影院 湖北恩施紅星美凱龍
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對高溫煮熟魚肉腐敗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飛檐走壁
你是民宿達人嗎
旅游
家的團圓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