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作文訓練策略的摸索與實踐

2020-06-19 08:51郭雅芬
語文教學之友 2020年6期
關鍵詞:寫作教學策略

摘要:“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鼻榫硨懽鹘虒W訓練勢在必行。重新定義情境作文,引導學生在作文題目中發現情境,在思維中轉化情境,在想象中深入情境,在議論中跳出情境,寫出文情并茂的佳作。

關鍵詞:情境作文;寫作教學;策略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發展學生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币虼?,情境作文越來越引起廣大師生的重視。很多人認為情境作文就是應用文,然而筆者以為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涵蓋面極廣,寫作的交際語境自然包括其中,但絕非僅僅是應用文寫作。情境作文應該是深入交際語境,用共情心理寫出的作品。其實,絕大部分材料作文都可以轉化成情境作文。近幾年,通過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筆者對情境作文的訓練策略進行了摸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成果。

一、預備訓練——指導學生用第二人稱進行寫作

當前大部分學生不會用第二人稱寫文章,因為平時寫作的議論文主要用“我們”表立論與呼告,用“他(她)、他們”等人稱來舉例論證。剛開始教師要求用第二人稱寫作,學生往往會茫然無措。而用第二人稱寫作是情境作文訓練的基礎,所以教師必須要進行訓練指導。

首先,可以讓學生仿寫頒獎詞。先讓學生體會第二人稱濃郁的抒情性,體會如何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所寫的人物身上,在排比、對仗、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中品味語言與情感交融之美。這一訓練能夠淡化常規議論文寫作給學生帶來的刻板印象,讓學生從寫作慣性中跳出,敢于追求個性的表達。

其次,設計作文題,讓學生學會在“你”與“我”之間進行交流。在情境寫作訓練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最薄弱的環節是不會進行“我”和“你”之間的轉化與交流。因而筆者有意設置涵蓋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作文題目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如:“你是我心中的英雄”“其實我一直都懂你”等。作文進行層次性批改,即設計評價性表格,符合交際情境即視為合格,由學生打分;不符合的轉交教師批改,教師指導學生重寫,直到符合語境為止。

二、情境作文訓練策略

筆者將此策略概括為“發現情境——轉化情境——深入情境——跳出情境”。

(一)在審題中發現情境

大部分的材料作文都可以轉化成情境作文。這就要求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能深入材料,發現情境。如將材料中的主人公想象成自己或自己較為熟悉的親近之人,從而得出立意。

如材料作文:蘇洵《名二子說》說:“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蘇軾和蘇轍兩兄弟,性格截然不同:蘇軾曠達不羈、鋒芒外露,故不為世容,一生坎坷;蘇轍中和淡泊、含蓄深沉,故雖才華遜于兄,而仕宦生涯遠比蘇軾順利。

作為即將成人、走向社會的青年人,面對當下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你更希望成為他們兩人中的哪一個?

作為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人其實已經設置了交際語境,并有一定的情感導向,即在當今時代,選擇成為其中的一個人。不過這樣的語境于學生而言還是比較陌生的,學生寫作中大都內容空泛,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情境,對蘇軾或蘇轍進行“你”和“我”的心靈交流,如以“蘇軾(或蘇轍),我想對你說”為副標題來展開寫作,立刻就拉近了文題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情感豐沛起來了。

(二)在思維中轉化情境

如果說發現情境是引導學生通過審題在作文題目中找到可供寫作的情境,更側重于一種信念的培養,讓學生相信大多數作文都可以找到恰當的情境,那么轉化情境則側重于學生思維的訓練,也就是如何設置合理的身份以使抒情和說理更入耳入心,學會把“他”的想法轉化成“你”和“我”的心聲,令讀者容易接受。

如2018年全國卷Ⅰ高考作文題“世紀寶寶中國夢”,命意是讓考生與2035年的參加高考的學生談如何承擔使命,迎接挑戰。但多數學生泛泛議論,以命令式口吻要求后輩做這做那,表現出個體的缺位和共情的缺失,令讀者毫無共鳴。如果學生會轉化情境,就可以給自己設置合理身份,如“2035年考生的哥哥、姐姐”,內容就可以變成“你”和“我”共同為家與國做出努力,寫起來更容易入情入理,為讀者所接受。

(三)在想象中深入情境

即使學生能夠發現情境并設置合理身份進行情境的轉化,如果不能發揮合理想象,深入情境,其作文會依然缺乏感染力。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情境展開寫作?其實很簡單,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對人物、事件進行合理的敘述和描寫。

再以上文“蘇軾與蘇轍”的材料作文題為例,如果“發現情境——以‘蘇軾,我想對你說為副標題寫作文”, “轉化情境——把自己定義為蘇軾的崇拜者身份,但選擇成為蘇轍那樣含蓄內斂的人”該如何寫出矛盾心理?此時就需要深入情境,進行恰到好處的敘述和描寫,見下文示例:

東坡先生,也許是日間讀你詩文之故,昨夜你居然入我夢來。夢中,你滿面滄桑,目光蒼涼,嘆道:“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蔽也挥梢魂囆募?,驀然醒來,不知身在何方。

東坡先生,你可知曉,千年以來,你的傾世才華令人心向往之,你的高潔品質令人高山仰止。然而,你的張揚個性,畢露鋒芒卻令你“早生華發”,顛沛流離。因而,我想對你說:雖然你是我的偶像,但如果讓我選擇,我想成為你弟弟子由那樣的人,因為斂鋒芒方可成就大業。

如上所示,第一自然段進行想象,描述夢中見到蘇軾的凄涼情景,為下文的糾結心理以及最終選擇做鋪墊。這樣的敘述和描寫即深入情境,暗含了寫作者的身份和情緒,使行文在議論之中有了濃郁的抒情色彩,從而使文章有了溫度,更易打動人心。

(四)在議論中跳出情境

為文之道,當“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如果說深入情境是“入乎其內”,以情動人,那么跳出情境即“出乎其外”,以理服人。如果沒有跳出情境這一步,學生有可能會沉溺于情境而無法自拔,文章不能回歸議論,關注現實,行文的目的和意義也就喪失了。所以要引導學生在行文中適時跳出情境,進行點睛式議論。

如上文示例中的最后兩句即為跳出來議論,完成點出中心論點的任務。再如下文:

因而,有時候,收斂鋒芒才可實現大志,成就大業。你知道,勾踐臥薪嘗膽,十載營求,最終“三千越甲”吞吳復仇;你不知,后世的中國,面對險惡的國際環境,不為所擾,專心發展經濟,才造就了70年后的崛起。有時,引而不發不是由于膽怯,而是為了積蓄力量。韜光才能養晦,厚積方可薄發。我想,如果當初先生能鋒芒內斂,為官場所容,以你之才干,必可成就你從小立下的安邦定國之志!

我知你兄弟情深,你一直擔心令弟,然子由雖才華稍遜于你,卻為人含蓄低調,“善處乎禍福之間”,因而官至宰相,能有更大的能力造福百姓。當今社會,更需要像子由這樣的人,我愿像他一樣,斂鋒芒以就大業。東坡先生,你可同意否?

文中不劃線部分為深入情境,而劃線的議論部分則屬于跳出情境。有了這樣的議論,文章才能夠切合題意,貼近現實,由感性回歸理性,“有高致也”。

三、兩點說明

第一,筆者所訓練的情境作文與小學、初中的寫景抒情的記敘文不同,本質上依然是議論文,只不過表達觀點需要角色轉化與情感驅動,因而在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好“深入情境”和“跳出情境”的分寸尤為重要。

第二,前期的訓練很關鍵。在課堂上貫穿情境作文整體架構的思維訓練于學生而言是很有意思和挑戰性的活動。由此可以改善傳統議論文教學灌溉式困境,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促使學生的寫作由被動參與轉為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同時也逐步提升其思維水平。

【基金項目: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構建高中語文序列化寫作訓練教學模式”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163008】

作者簡介:郭雅芬(1977—),女,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

猜你喜歡
寫作教學策略
我的手機在哪?
民族預科生寫作教學的對策探究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高段語文寫作教學
積累,為學生寫作增光添彩
架設作文橋梁,探尋寫作源泉
淺論高中語文寫作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