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問題“生活化”

2020-06-28 09:37張廣慶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師

張廣慶

摘 要:時代的發展促進課堂教學不斷進行改革。但無論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改革,都要緊緊圍繞學生來進行。數學課堂到底是枯燥乏味的,還是生動有趣的?相信這個問題仍然困擾著許許多多的學生。那么,數學課堂原本的面貌是怎樣的呢?毫無疑問,數學課堂原本的面貌應該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是具體可感的,是生動有趣的。但是,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學生會對數學產生錯誤的看法,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來呢?我想,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不難的。學生之所以會認為數學課堂是枯燥乏味的,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在于我們的數學教師,在于我們的數學教師沒有抓住數學課堂的本質,沒有從學生的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出發,沒有遵循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沒能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沒能達到課堂教學的切實有效。因此,學生不喜歡數學課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經營好數學課堂,注意把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起來,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數學問題的“生活化”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問題生活化;教師

一、具體實例促進數學問題“生活化”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的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精神”。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而要做到這些,我們數學教師就要很好地運用生活實例,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熱情。為此,數學教師就要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設計問題的情境,通過師生積極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去自主地探究數學問題,培養起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二、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促進教師轉變角色

教師是與學生直接接觸的知識傳播者與啟蒙者,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加強小學教師的能力培養,提高其整體素養對促進小學教學教育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國家可以提高小學教師的準入門檻,致力于培養高質量的教學人才,并且提高小學教師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積極性。特別是學??梢月摵祥_展教師的定期學習與創新教學方法交流,開展自查與自我提升工作,促進教師轉變自身角色,切實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自己只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組織者。學生與家長可以起到輔助監督的作用,積極反饋教師存在的問題,這樣教師就可以不斷發現問題并不斷提升。結合多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優秀的教師團隊,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三、仿真情境豐富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豐富和表象積累是形象思維的基礎。數學教育原理告訴我們,變化多端的現實生活為學生提供了對數學認識的豐富感性材料和經驗。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具體可感的生活情境,組織引導學生在看、聽、想、記多種感覺器官的合作中豐富數學的表象,產生對數學的真切感受,由此促進他們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具體而言,學生在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中可以感悟到數學知識。比如,周圍景物、事物的運動蘊含著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觀察樹葉、蝴蝶、房屋的形狀及人體等,可以感受什么是“對稱”;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汽車途中的交匯,感知什么是“相遇”;引導學生觀察公共汽車上乘客的上下車情況,可以體會上下車人數與車上人數的增減關系……這些許許多多的抽象概念,都可以通過親眼目睹來完成直接的理解。除此之外,學生在日常交流中也可以悟得數學知識。比如說學生在逛街時聽到某商場為促銷衣服而播的廣告“本商場全部衣服五折起出售”,可以從中感知理解數學百分數應用題,悟得原價、現價與打折的關系,培養他們發散思維的能力。

四、現實經驗增強數學問題“生活化”

在日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引導學生在具體形象中認識、理解數學問題,不知不覺中把握知識的內涵,訓練并培養他們的知識轉化能力。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推導時與分、分與秒關系之前,首先交代學生自帶一個小時鐘,引導他們通過觀察秒針、分針和時針的運行規律,由此推導出分與秒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推導出時與分的關系。這樣的話,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就可以真切可感地體會到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也走了一小格,也就很自然地得出1分=60秒。接下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動手把分針撥快,引導他們去發現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這樣,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和觀察,進一步體驗時針與分針、秒針的變化關系,就可以做到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增強學生的直接經驗,更好地理解數學,解決好數學的問題。

結語:

總之,小學生的思維是敏捷的,同時他們的注意力又是容易分散的;他們的積極向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他們的自制力又是薄弱的……把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現實”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小學生就可以充分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認識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能力,把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切實有效地提高數學成績。即便他們的觀點或看法失之偏頗,“一丁點道理也沒有”,我們也不能對他們進行全盤否定。相反,我們要學會傾聽,讓他們充分的進行表達。這樣,才可能激發出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這樣輕松而又開放的氛圍之中發展自己。相信,這樣的氛圍是學生所喜歡的。綜上所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應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這是必須認真面對,而不是可有可無的。為此,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強化這方面的實踐和研究。這樣,我們才能不舍近求遠,抓住問題的關鍵。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數學和生活中架起一座座橋梁,讓學生親近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值得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進一步開拓創新,把數學教學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王紹亮.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的探討[J].才智,2013(30).

[2]王玉寶.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和途徑[J].新課程(上),2015(6).

[3]包秀成,邵澤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中華少年,2017(28).

猜你喜歡
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師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