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微信謠言的傳播和消解機制

2020-06-28 09:37李文昕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社交媒體

李文昕

摘 要:手機作為人們上網終端這一趨勢明顯上升,使得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信息傳播的速度與質量都有明顯變化。微信作為人們社交使用度較高的媒體軟件,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極易出現網絡謠言等有害信息,網絡謠言的傳播出現了新的路徑及特征,網絡謠言的影響在微信圈內越演越烈。本文從微信媒介在老年人群的應用特性分析微信謠言傳播的途徑,探索社交媒體的謠言消解機制。

關鍵詞:社交媒體;消解機制;微信謠言

引言:

微信平臺是一種將現實人際關系高度復制到網絡虛擬平臺的社交媒介,其本身已經打破了人際交往的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因此,微信謠言傳播的影響更為嚴重。針對大多數老年人來說,他們之間存在的共性,便是容易選擇“相信”,對微信謠言喪失基本的判斷能力,時常輕信謠言所傳達的內容。所以,要抓緊對微信謠言消解機制的研究,促進微信健康、安全、綠色信息的傳播。

一、微信媒介在老年人群中的應用特性

(一)傳播速度快、范圍廣

伴隨微信社交軟件的普及,越來越多人老年人開始并固定使用微信社交軟。只要是智能手機都可以注冊微信賬號,這也就注定了微信軟件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微信社交軟件可以隨時隨地接發各種信息,范圍之廣、速度之快。微信強調的是信息的時效性和交流性,用戶之間可以通過圖片、文字、語音等載體來實現信息的傳遞,手機的移動性也為人們提供了隨時隨地交流的可能。

(二)空間、時間限制小

微信的老年用戶群體都是彼此熟知的朋友和家人等,在傳播信息時可以自由選擇接收對象,對于信息而言能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起到保護傳播信息的作用。微信傳播信息的過程可以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無論在何地人們都可以自由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信息傳播的雙方可形成一個獨立的單元,增加了信息傳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每個人能最大限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重社交輕內容,以人際傳播為主

在微信社交軟件的信息傳播過程中,主要以一對一和一對多的傳播模式為主。微信信息傳播的應用環境對于獨立傳媒企業而言包括了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對于規?;膫髅郊瘓F而言,則需要實現跨行業、跨地區、跨媒體的交流及發展,所有這些發展趨勢都對微信社交軟件的變革提供了契機。微信變革之后與手機QQ及通訊錄好友都實現了融合,突出了一對一的交流特征[1]。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則建立了陌生關系或半熟關系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微信一對一的交流有利于增加用戶之間的安全感,在信息傳播的同時有一定的信任度信,讓人際交往更加密切。

(四)傳播內容碎片化

微信社交平臺傳播信息碎片化的特點也是謠言信息傳播的重要依據,各種信息魚龍混雜,老年用戶群體在這樣的形勢下很難具有明確的判斷力,加之是朋友或親人傳達的信息,使老年人群更加無法形成基本的信息鑒別和判斷能力,被朋友圈禁錮,讓朋友圈成為自己的信息繭房。

二、微信謠言的生成機制

微信謠言一旦生成,其傳播的速度及影響力都是不可估量的,尤其針對大部分老年人來說,在他們的微信社交圈內,謠言的傳播和影響力則會遠遠高出其他年齡層次的人,而微信謠言的生成需要一定的條件和合適的契機。

(一)老年人謠言鑒別能力弱

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對自身身體的危機感,會大大降低老年群體的謠言鑒別能力。危機中的老年人在認知上存在嚴重的偏差,對問題的理解容易差生偏見,決策匆忙、態度固執、否定并懷疑一切[2]。這種危機中產生的情緒學術界稱為“危機迷情”。謠言的散布者利用危機感降低老年群體的鑒別能力,趁機散布一些能夠引起用戶恐慌的謠言,制造了一些科普知識、健康建議、偏方等謠言,讓處于危機中的老年人深信不疑。

(二)老年群體受教育程度低

老年群體的受教育程度要普遍低于其他年齡層次的群體,在不具備足夠知識儲備的前提下,難以對一些涉及到專業知識的謠言進行鑒別。謠言的制造者會故意利用或自己編造些專業科學術語和產品功能來危言聳聽。比如我們經??吹降摹皒xx開頭的電話千萬別接,會盜取你的個人信息和話費”。針對這一類謠言,早在200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就已經辟謠了,明確表達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的可能,但直到現在仍然還有此類謠言在傳播,也有人相信。老年人是謠言接力傳播的主力,也是謠言受害的主體,信息時代的更替讓他們難以更上發展的腳步,存在很多的知識空缺,所以會更加相信并傳播謠言[3]。

(三)老年群體主觀幸福感低

老年人主觀幸福感低是他們輕信謠言的一個關鍵因素。當今社會,空巢老人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孩子及朋友的見面機會越來越少,老人內心的孤寂感會越來越嚴重。在此前提下,一些關于如何能保障身體健康的謠言便隨機而起,而缺少幸福感的老年群體會固執的相信這些謠言,從而對身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四)信息傳播不暢

信息傳播不暢是經常出現的情況,在埃博拉病毒流行期間,微信上就出現了很多關于病毒爆發的謠言。這類謠言也是造成大眾恐慌的主要原因,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老年用戶會成為謠言傳播的主力軍,無意下造成了謠言的廣泛傳播,引起更嚴重的社會恐慌。

三、社交媒介謠言消解機制

(一)強調網絡行為的責任感

網絡信息的綠色、健康、安全傳播需要每個參與者的共同維護,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只有人人參與才能及時制止謠言的傳播,減少危害。與其他社交軟件不同,微信用戶之間是強社交關系,微信傳播的內容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同。所以,每個用戶都應該意識到自己傳播信息的影響,對轉發的內容認真鑒別,傳播真正有益的信息。

(二)普及科學常識

普及一些科學常識是很有必要的,學會獨立思考思考鑒別還不夠,還要有一定的知識知識儲備來提供判斷依據。微信用戶尤其是老年微信用戶,要有判斷真假的基本科學素養。就公共服務部門而言,應該適時建立一些普及科學知識的微信公眾號與微信辟謠平臺,在大力打擊微信謠言傳播者的同時,培養微信用戶的基本鑒別能力。

(三)網絡反哺教育

網絡反哺教育是子女應盡的職責,子女應向父母普及網絡基礎知識,讓父母具備基本的信息鑒別能力。子女在向父母傳授網絡知識時應注意向父母灌注正確的價值判斷觀念,根據自己父母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開發符合父母學習的流程,讓父母明白網絡謠言信息的危害,做謠言的抵制者。

(四)加大對造謠者的懲罰力度

對于微信謠言的傳播來說,抓住源頭才是關鍵,要加大對謠言者的懲罰力度,提高社會責任感。針對謠言散布不止的情況,我國必須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懲罰力度。在《關于審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一條謠言的轉發超過500次,發布信息就要受到處罰[4]。這兩個司法對謠言者的威懾力是顯而易見的,謠言的傳播到今天為止,有明顯的下降。

四、結語

謠言止于智者,微信用戶尤其是老年用戶,要學會鑒別內容的真假,不斷豐富自身的科學素養,提高鑒別信息的能力,做健康、綠色、安全信息的傳播者。加大謠言傳播的打擊力度,從源頭上制止謠言的傳播,打造和諧、穩定的信息交流環境。

參考文獻:

[1]?;矍?, 錢夢姣. 淺析社交媒體中謠言的傳播和消解機制——以微信謠言傳播為例[J]. 新聞戰線, 2016(7):57-61.

[2]張平. 淺析社交媒體謠言的傳播機制——以“我和微信的故事”事件為例[J]. 現代視聽, 2016(7):40-42.

[3]馬雅虹, 許有為. 淺析融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的傳播機制——以“紅黃藍”事件為例[J]. 視聽, 2018(3).

[4]盧尚青. 社交媒體謠言的傳播機制研究[D]. 2016.

猜你喜歡
社交媒體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品牌營銷傳播策略分析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品牌營銷傳播策略分析
網絡事件傳播中公眾焦點的轉移
陜西老字號文化的對外傳播策略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論社交媒體助推大學生創業
社交媒體視域下弱勢群體輿情表達研究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在線社交變遷及動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體的廣告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雙微時代”的危機傳播趨勢和影響因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